鹡鸰怎么读,到底是因为忠顺王还是因为北静王?
作为作品中出场最多的两位王爷,忠顺王与北静王赚足了眼球。人们总是猜测,贾府的败落、获罪、抄家,是政治上站错了队,受到某位实权派王爷的连累。
哈哈,别逗了。先不说曹雪芹在文字狱的白色恐怖之下,又有犯官之后的身份,敢不敢在作品中明目张胆地描写政治斗争,就只说两位王爷与贾府的交往,就可以看出他们与“政治站队”有无关系了。
北静王在秦氏出殡的路上相遇,表现十分谦逊,并且与宝玉初见。两人多少有点一见如故,相互欣赏。注意!宝玉平日,是“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为什么会与北静王一见如故?
不仅是一见如故,其实在相见之前,就已经思慕很久了,因为听说北静王“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换言之,北静王与宝玉一样,是不蝇营狗苟于权势的“富贵闲人”,有着相似的人生观与人生追求,才会结下深厚友谊。
除了宝玉之外,北静王与贾府其他人也素有来往。比如年前王府派人给贾珍送来了字联、荷包,贾珍“忙命贾蓉出去款待,‘只说我不在家’。”如果是“政治同盟”,贾珍会这样冷淡吗?
作品中也介绍,北静王不是凭本人的功劳业绩,而是靠祖上的功勋余荫,才做了郡王。这样的出身,加上这样的性格,让这个人注定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野心。一个没有野心的闲散王爷,怎么会卷入政治斗争,又怎么会连累并不算亲密的贾府?
当然,你非要说北静王在八十回之后性格有了巨大转变,甚至有了谋朝篡位之心,起兵造反,连累贾府——你有你说话的权力,我也拦不住。不过这是你创作的小说,与研究无关了。
再说忠顺王。忠顺王其实并没有正式出场,出场的是府里的长史官。虽然作品中有很多虚撰的官职名目,但长史官的职份,大致还是可以确定的。一般来说,这位职位是王府的标配,替王爷处理公私事务,而不算是朝廷职员。
忠顺王长史官到贾府,很不客气、甚至带些威胁地向贾宝玉索要琪官蒋玉菡,被很多读者解读为对贾府的示威、甚至是敲诈。其实这完全是读书不细的误会,或者别有用心的演绎。因为长史官说得很明白:“我们府里有一个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
琪官不是自由艺人,而是忠顺王府的家伎,地位类同于贾府的女戏子芳官或者小厮潘又安。芳官要出家,必须征得王夫人同意;潘又安逃走,“如今打发人四处找他呢”。即使长史官夸张了忠顺王对琪官的喜爱,即使琪官不是忠顺王得意之人,也不可能任由他自由行动、不回家,而坐视不理。
《海上花列传》里就有这么个情节,家人卷逃,主人明知道不可能追回赃来,但“不报官也不行;倘若外头再闯了点穷祸,问你东家要人,倒多了这么句话。”如果家人逃走而坐视不理,主人不光丢人没面子,还有可能闯祸被连累。
忠顺王即使不怕连累,也丢不起这人,更何况还舍不得琪官。所以必须派人寻找。琪官来往的贵族公子哥儿不少,像薛蟠、冯紫英、北静王水溶等。但薛蟠是著名的呆霸王,冯紫英“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儿子打伤了”,水溶贵为郡王,长史官找他们要人,都多少有点不便。
宝玉则是“银样镴枪头”,连挥拳打人的本事都没有。贾政又是兢兢业业、战战兢兢的小官吏(与忠顺王相比)。去向贾府要人,是最稳当不过的。
忠顺王长史官对贾府不客气,是瞧不起贾府。贾府不管从祖宗、从子孙、从功勋、从能力,哪一点能入得了忠顺王之眼?就凭你家出了个皇妃?笑话!与修建大观园同时,至少有周、吴两家也在修建省亲别墅。王熙凤只有关起门来没外人才敢开玩笑叫贾琏一句“国舅老爷”。皇妃多得是呢,吓唬吓唬老百姓是可以的,忠顺王哪会把你看在眼里?
但是贾政与宝玉,在琪官的问题上,姿态非常之低,几乎是卑躬屈膝了。要说因此得罪了忠顺王府,那真谈不上:已经是予取予求、骂不还口了,这还算得罪,要怎样才不得罪?贾政真要把宝玉捆起来送到忠顺王府门前,一刀杀了,忠顺王会接受吗?那才是示威呢。
八十回中,提到忠顺王,仅此两回,以后再没有出场。即使贾府败落,与忠顺王有关系,至多也不过像 8 7版电视剧里的那样,让忠顺王主持抄家,深化这个跋扈嚣张的权贵形象,而不会由他来陷害贾府。
贾府获罪,与北静、忠顺两王,都没有太深的关系。那么,贾府到底为何获罪呢?
贾府获罪,真的还需要别人连累、陷害吗?王熙凤干涉司法、草菅人命,“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地作为起来”,并不止张金哥与守备之子一件。以后挑唆张华告状,事后自己也意识到是“把刀靶付与外人去的”,“悔之不迭”。安排心腹旺儿杀人,又是一条罪状;旺儿没杀张华,留下后患,坐实了前面的罪状。还有平日的放高利贷之类,不可胜数。
贾赦的事,作品中写得不多。但贾雨村谋古扇而害石呆子家败人亡,贾赦竟然赞同,就可以想见,他平时做了多少以势压人、违法丧德之事。
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提到江南甄家获罪被抄。随后老嬷嬷告诉尤氏:“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显然世家好友甄家,把某些不愿被抄没的重要东西,寄存到了贾府之中。如果是违禁违制之物,这更是一条大罪。
贾府本来已经有我多少罪名罪状,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就可以引来冰山消融、大厦倾倒。至于元春这位贵妃,无事时锦上添花,真到了获罪之后,她一介深宫妇人,能有力挽狂澜的作用吗?
你觉得红楼梦里哪一个人物是你最喜欢的?
《红楼梦》里,最喜欢的男性是北静王。
理想中完美的男性似乎是玉树临风、温柔多情、潇洒豪放兼而有之的,梁羽生笔下《萍踪侠影》里的张丹枫略微接近。而《红楼梦》里似乎缺乏具有这样男子气概的人物,比方柳湘莲,比起张丹枫还差好几个级别,可却让尤三姐为他香消玉殒,真令人为之一掬同情之泪,郎心似铁,红颜命薄,真也太不值得了!
那么《红楼梦》里,到底哪个男性有完美偶像的潜质呢?贾宝玉?肯定不行,最后他是要“悬崖撒手、情极之毒”,出家做和尚的;贾琏?掂量了一下觉得自己无法修炼成凤姐儿这种大神级别的河东狮;薛蟠?无论夏金桂还是甄英莲前景都不太美好;余者贾蓉贾珍贾芹贾瑞……算了,这样还不如去栊翠庵跟妙玉做伴……但是且慢,在《红楼梦》里其实还深藏着一位十分完美的霸道总裁级别的帅哥——北静王!北静王不就是个十全十美的白马王子级的偶像吗?
首先,撇下其它不论,北静王可是美男子一个。他“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才貌双全,风流潇洒”,第14回“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时,通过贾宝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风流潇洒的北静王: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好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单单凭着这潘安的貌,已让多少女子为之倾倒!“曲有误,周郎顾”,而为了能让北静王这样的白马王子略垂青目,恐怕打破脑袋挤破头也心甘情愿呢!偏偏这样的妙人儿还有邓通的财,王莽的势(当然他不是王莽,否则也算不上超级偶像了),而且还有丰富绝妙高超的生活品味,不信么?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北静王的家世背景——霸道总裁、妥妥的豪门
北静王当然是位王爷,而且年纪轻轻就做了王爷,可绝对不同于那些仰仗父兄鼻息的二世祖。估计老王爷英年早逝,于是一切的荣耀权势及时地落到了北静王的头上,多么的潇洒自在!想来这一点足以让贾宝玉羡慕不已。
而北静王又很聪明地没有野心,从不挖空心思地要和他皇帝哥哥争权夺位。他只管过他自由自在、风流洒脱的人生,食客三千也好,俊友契朋也罢,是真名士自风流,博得个风流领袖的一世声名,连贾政这样的老古董也要夸他一句:好个风流潇洒的贤王!能做到这样人人称颂的程度,恐怕也不容易,除了含金匙而生的地位权势,北静王的个人魅力也不容忽视。
北静王年纪虽轻,却极有孟尝君的遗风。他曾亲口对贾政说:“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所谓的海上名士、寒第高人,就算有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但北静王养得起,食客三千又如何?而且不难揣测,内中也一定不乏冯煖那样弹铗而歌的人才。不管怎么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北静王的气度,年未弱冠的贵族少年,能有几个不是像贾环薛蟠那样纨绔不堪的?而偏偏北静王就如清流涓涓,俊逸不凡,一派潇洒宜人的大家气象,令人折服。
(二)北静王的为人处世——情商不凡、待人真诚
北静王也是个极重友情的人,从他与贾宝玉的交往就可以看出来。从初次相会时盛赞:“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随即又赐予“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并且盛情相邀:“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他能取中宝玉,是因为宝玉本身的不同凡俗,也因为两人惺惺相惜,所以能够一见如故,遂成知己。
而且从后文看出,北静王与宝玉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宝玉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北静王府,而北静王也屡屡赠送宝玉礼品留念。想来贾府获罪抄家后,北静王定有竭力营护宝玉的文字,可惜我们看不到了,但是不难想像,八十回后的北静王,必然在会在宝玉生活中有过相当重要的一笔。想来连秦可卿出殡北静王都亲自路祭,如果知己好友遭逢人生之大不幸,重情重义如北静王,岂可袖手旁观?就算无力回天,也必定会尽心尽力,不负知己之情。
而北静王对蒋玉菡,也有着如朋友一般的情谊。虽然有文章指出这一点有断袖之嫌,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当时社会的现实,即“养戏子”是一种风气,尤其是在上层社会,是一件为当时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事情。
但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北静王对蒋玉菡,并不单纯是一种贵族对戏子伶人的玩弄,北静王是将蒋玉菡当作了朋友,甚至是很好的朋友,他尊重蒋玉菡,从不轻视他,没有像诸如忠顺王爷一样将蒋玉菡当作了玩物。他可以将皇上赐给他的贵重礼品转赠给蒋玉菡,对蒋玉菡就如对宝玉一般,因此我曾揣测,蒋玉菡逃出忠顺王府,不仅是对忠顺王爷这样压迫者的反抗,也是报答北静王和宝玉的知己之情。
而蒋玉菡最终娶了袭人,逃脱忠顺王府的势力而过上了自由独立的生活,不能不说,北静王和宝玉曾予他在精神上和实质上的帮助和影响。蒋玉菡和袭人后来还供奉宝玉宝钗夫妇,人世间的知己之情,也不过如此吧!
(三)北静王的感情世界——温柔多情、痴情种子
北静王不仅情重义重朋友,同时也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人,对心爱的女子,他也一样会付出很深的感情。例如“不了情暂撮土为香”那回,宝玉私自去水仙庵祭金钏,回府后在贾母跟前解释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
虽然这一次是杜撰,但可以想像的是,北静王必定有过这样痛失爱侣的往事,而作为知己的宝玉,自然对之了如指掌。而且据我猜测,这件事也可能就是发生在这不久之前,所以宝玉敢于在众人面前堂而皇之地拿来做借口。而这样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想必也婉转动人至极,缠绵悱恻不下《浮生六记》。
此时的北静王,直如“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的纳兰性德:“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清泪尽,纸灰起。”总觉得北静王的身上有着纳兰的影子,“《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也非空穴来风,北静王和纳兰,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个话题如果有兴趣,我觉得可以大大的探讨一番呢,在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
(四)北静王的生活情趣——品味高雅、别具一格
而北静王还是个深富生活情趣的人哩。你看他夏天会懂得送“茜香国女国王所贡的大红汗巾”给蒋玉菡,并嘱咐“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细致周到,一如女儿家。并且还由这汗巾子引发了蒋玉菡和袭人的一段姻缘,可谓大大有功。
而到了冬天,他又会送“一套全的草编蓑衣斗笠”给宝玉,连黛玉见了也赞它细致轻巧:“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随之又引出“渔翁渔婆”的一段妙语,为“残漏声催秋雨急”的秋窗风雨夕增添了多少情趣!这也是宝黛爱情中十分动人的一章旋律。北静王竟不知不觉中成为两位好友爱情中的神助攻,而北静王丰富的人生情趣,高超的审美观点,由此可见一斑。
如此完美的人儿,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呀!俗世中人,凡妇俗女,也只有在水晶鞋的童话里做一回灰姑娘的梦了。就算嫁了北静王,难道真的就“公主和王子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吗?
每个人的未来都不是梦,最平凡的生活往往便是最幸福的,平平淡淡才是真,有自己喜欢的工作,有关心你的家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心中还有对梦想永不停止的追寻。幸福就是人间烟火,它或许就正握在你的手中,而幸福如你,请好好珍惜。
87版红楼梦林黛玉经典台词?
1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
黛玉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
2 “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3“谁叫你送来的?难为她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4 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
5 “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
6 “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给我些奇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7“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的,如何?”
8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得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第二十回。哎,听了上面宝玉的几句掏心掏肺的情话之后,林妹妹也知道他的心意。于是,变身暖心妹妹。谁说林妹妹只会怼宝玉的,时时刻刻的关心着。)
9“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
10 ‘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11 “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我来了。”凤姐笑道:“我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12 “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
13 “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
14 “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15“你也试着比我利害的人了。谁都像我心拙口笨的,由着人说呢!”
16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17 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第三十二回。表白的一回。麒麟是说史湘云。这里,宝玉就对黛玉表白了。黛玉还是难过,因为即使二人相爱,也不一定能在一起。)
18 听了宝玉这番话,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出口,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19.北静王把自己喜爱的鹡鸰香念珠送给宝玉,宝玉又送给黛玉,谁知黛玉拿来就扔掉,还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鄂不韡韡的意思?
译文:高大的棠棣树鲜花盛开时节,花萼花蒂是那样的灿烂鲜明。普天下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不如兄弟间那样相爱相亲。注释:
1、常棣(dì):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华:即花。
3、鄂:通“萼”,花萼。
4、不:“丕”的借字。
5、韡(wěi)韡:鲜明茂盛的样子。“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出自《小雅·常棣》,《小雅·常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小雅·常棣》节选: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译文:生死存亡重大时刻来临之际,兄弟之间总是互相深深牵挂。无论是谁流落异乡抛尸原野,另一个历尽苦辛也要找到他。鹡鸰鸟在原野上飞走又悲鸣,血亲兄弟有人陷入急难之中。那些平日最为亲近的朋友们,遇到这种情况最多长叹几声。兄弟之间在家里有可能争斗,但是每遇外侮总能鼎力相助。倒是那些平时最亲近的朋友,在最关键时刻往往于事无补。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
一个脊和一个鸟读什么?
这个字读“鹡”拼音:jíjī繁体字:鶺部首:鸟,部外笔画:10,总笔画:15 鹡jí鹡鸰鸟,体小,尾巴长,头黑额白,背部黑色,腹部白色,翅和尾黑色有白斑。常在水边,捕食害虫,是益鸟,要保护,禁止猎杀。鹡鸰是一种鸟的名字。而且在古代的汉语里面,鹡鸰它的含义,含有兄弟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