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怎么冲,4000年前的死丘事件是怎么回事

天美资源网

考古怎么冲,4000年前的死丘事件是怎么回事?

所谓“死丘事件”实质上指的是“摩亨佐达罗"的遗址。该遗址在1922年被印度考古学家拉·杰·班纳吉等人首次发现。

考古怎么冲,4000年前的死丘事件是怎么回事

“摩亨佐达罗"在印度语中即是“死亡谷地”的意思。

该遗址经过考察过后确认城市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经具备现代化的特征,从遗址当中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尸骨以及2000多件有文字的遗物,其中还包括500多个符号。

可是就是这样的具有文化气息的古城距今在3600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毁灭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接下来,让我讲一下吧!

先了解关于“死丘事件”的前因后果

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巴纳尔仁在印度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了这座古城的遗址(“摩亨佐达罗"的遗址)。而这座废墟因城中遍布骷髅,所以称之为"死丘"。

根据当时考古人员的勘察报告如下文所示:

摩亨佐达罗遗址占地8平方公里,分为西面的上城和东面的下城。

上城居住着宗教祭司和城市首领,四周有城墙和壕沟,城墙上筑有许多瞭望楼,上城内建有高塔,带走廊的庭院,有柱子的厅以及举世闻名的摩亨佐达罗大浴池。

同时街边陈列着许多生活气息的人体骨架,从其摆放姿势来看,有人正沿街散步,有人正在家休息。

而浴池面积达1063平方米,由烧砖砌成,地表和墙面均以石膏填缝,再盖上沥青,因而滴水不漏。浴场周围并列着单独的洗澡间,入口狭小,排水沟设计非常巧妙。

和上城相比,下城设置比较简陋,房檐低矮,布局也不规整,可能是市民、手工业者、商人以及其他劳动群众的居住之地。

从以上当时现场考古人员的考察报告可以看出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曾经是非常繁荣的,并不像其他古城遗址那样破败不堪。当人们对这座古城整体风貌感到震叹之时,却对古城突然神秘失踪展开各种各样的推测。

以下则是关于一些古城神秘消失的一些理论材料:

在勘察过程中其中有人认为古城神秘消失与发生爆炸有关。于是考察人员在摩亨佐达罗城进行勘察,还真的发现了不少爆炸的痕迹,其中考察人员找到了一个爆炸中心,中心地区的建筑物都变成了平地。

从爆炸中心起的1千米半径内所有的建筑物全都成了粉末。而距中心较远处,还发现了许多人骨架。从骨架摆放的姿势可以看出,死亡的灾难是突然降临的,人们对此毫无察觉。

在爆炸周围均检测出有核辐射放射性物质。那是什么样的爆炸程度造成这样毁灭性的,所以大胆猜测爆炸是由核爆炸造成的。

从上面的理论材料不难看出,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神秘失踪不可能与核爆炸有关。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能生产原子弹的工具。不过也有人也根据爆炸提供了其他几种说法。

关于“死丘事件”的两种猜测与说法。

1、黑色闪电说。

前苏联一些科学家研究后认为,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神秘失踪不可能与核爆炸有关。他们认为是一种黑色闪电的自然现象导致的。

它是由于大气里面经过太阳辐射宇宙射线和电场之后所形成的活跃微粒。这些微粒在电磁场反应下重新聚集在一起。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变成又大又细的雪球,而且这些雪球在白天能被看到,所以科学家们称为黑闪电。

这些黑电它们体积小,亮度极低,像一团黑雾,但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还不怕一般的避雷设施。

当它们聚集起来后,就能发出毒气,而且特别容易发生爆炸。只要有一个黑闪电爆炸,就能引起连环爆炸,在瞬间产生15000摄氏度的高温。因此他们认为“死丘事件”与黑闪电有关。

2、外星人袭击说

这种说法是由一位英国学者提出的。他们大胆猜测是当时外星人乘坐核动力飞船,在古城上空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了这场恐怖的核灾难。

很多人坚信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的神秘失踪与外星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既然他们可以驾驶宇宙飞船来回穿梭地球,也必然能掌握更先进的原子能以及更先进的技术。

如果外星人想做一场实验而引爆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种听起来比较扯得说法没有真凭实据所以这个推测很快就被否定了。当然除了这两种外界还有其他的的说法,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到目前为止已经流传很多种说法,但每一种说法都离不开跟爆炸相关的线索。

虽然我并不是专业的考古专家,但总觉得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不止与爆炸相关,还可能与其他相关,只不过距今快4000年了,一些遗址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变迁,里面真正能代表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消亡的证据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4000年前的“死丘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到现在依旧没有确凿的证据!

文物考古中经常提到灰坑价值比墓穴还高?

灰坑是什么?

「灰坑」就是指考古中最常见的一种呈「坑状」的文化堆积,坑内有古人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古代文物,很多时候灰坑的土质颜色多为灰色,故得名「灰坑」。

在考古报告中一般用汉语拼音「灰」——hui的声母H表示。

灰坑成因比较复杂,有的就是古人的垃圾堆,有的祭祀坑、还有窖井、埋藏坑等等。

冯恩学. (2008). 田野考古学. 吉林大学出版社.页73

还有一种呈「沟」状的文化堆积,就叫做「灰沟」,在田野考古学中用「G」表示,也即「沟」的汉语拼音「gou」的第一个字母。

「灰坑」以及「灰沟」是典型的中国田野考古的叫法。应该是最初考古学家约定俗成,然后渐渐成为一个考古学专用术语。

2009年,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给出考古遗迹中堆积单位的简称,都是用汉语拼音首字母表示:

在此我整理一下,田野考古学中遗迹单位和对应的「简称」:

H——灰坑

G——灰沟

M——墓葬

T——探方

Y——窑

Z——灶

Q——墙

J——井

L——路

F——房

知道这些简称,才能大致看懂田野考古发掘报告。

综上可见,「灰坑」之名来自「坑状遗迹、灰色土质」两个关键要素。

「灰坑」纯粹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并不隐含「low、无价值的土坑」的意思。

同样,「墓葬」也不比「灰坑」高一个等级,纯粹就是遗址单位的名称。

所以,考古遗址的价值,取决于自身所涵载的历史信息,并不以名称体现。

2、考古中所发现的「著名灰坑」

前面说了灰坑的成因多种多样,很大大部分灰坑确实是古人丢垃圾的垃圾坑,只有陶器碎片、古人吃肉留下的动物骨头、石器等等。

但也有很多「灰坑」中有价值连城的文物,涵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我随便一想,就想到了几个例子:

商代——殷墟甲骨窖穴灰坑

比如:民国时代殷墟考古发现的的一个甲骨窖穴,有一万多片甲骨文,这个灰坑叫做在考古报告中的简称YH127,Y代表殷墟,H代表灰坑:

是迄今为止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被认为是「商代的档案库」,甲骨学中著名的「大龟四版」就是在这个灰坑中发现,

「大龟四版」之一

「大龟四版」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提出的「贞人断代说」,是甲骨学上重要突破,就是考释「大龟四版」发现的。

最近的一次甲骨文拍卖是【天津孟氏旧藏甲骨文】,就是下面这几个小碎片,上面有几个字,一个完整的句子都没有,卖了4800万:

那么,依据这个【天津孟氏旧藏甲骨文】拍卖价格作参考,这个YH127灰坑中成千上万的甲骨要值多少钱?

商代——三星堆祭祀灰坑

前面说了祭祀坑其实也是灰坑的一种,大名鼎鼎的【三星堆的祭祀坑】,一共有两个,

三星堆博物馆的精华文物都是在这两个灰坑中发现的。

这两个灰坑出土成吨的象牙、几百件青铜器、金器、银器、玉器,

图引自:陈德安, & 陈显丹. (1987). 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文物(10), 1-15.图引自:陈德安, & 陈显丹. (1989). 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文物(5), 1-20.

如:青铜立人、青铜树这两个我们最熟悉的国宝级文物就是在这个灰坑中出土:

唐代——何家村唐代窖藏灰坑

去年热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提到的「阁老埋藏金子的何家村」:

其实这个情节并不是完全凭空虚构,而是基于考古发现也就是1970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的一个唐代灰坑,里面只有两个坛子,坛子里装了一千多件价值连城的金、银器、宝石、药物、古币。

引自:陕西博物馆(1972),《西安南郊何家村发现唐代窑藏文物》,《文物》,第1期

何家村金、银器美的令人心醉,十分罕见的珍品:

《长安十二时辰》中很多道具就是仿制的何家村金银器,比如:何监和李必一起喝酒的酒壶:

就是何家村的金银器之一: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而且能和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唐代舞马互勘互证:

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

综上所述,墓葬也好,灰坑也罢,只是考古遗址中文化堆积的名称。「灰坑是什么」跟「灰坑价值比墓穴还高」毫无关系。灰坑的价值高低,取决于灰坑中的文物价值,「墓葬」也是。

有「何家村窖藏」这样的「五星级灰坑」;也有古人的丢生活垃圾的「垃圾灰坑」。

法老的金字塔、嬴政的秦陵是墓葬,「古人甲」是连棺材都没有的小土堆,也是墓葬。

中山王金缕玉衣,海昏侯马蹄金是墓葬的陪葬品,「古人乙」坟墓中的一个陶罐子也是墓葬陪葬品。

所以,「五星级灰坑」考古价值高于「古人乙墓葬」这不是很正常吗?

出来后竟将地宫长期封闭?

在事死如生的中国古代,皇陵作为皇帝生前开始为自己营建的“吉地”,自然的绝大多数的皇陵藏着数不尽的金玉宝器、文玩字画等等。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历代皇陵成了盗墓贼最喜欢光顾的地方。

虽说,挖坟掘墓这件事有损阴德,见不得光彩,但又有谁能耐得住墓中那些价值连城的金玉宝器的吸引依旧?特别是在乱世之中,盗墓活动更是猖獗无比。而在所有的盗墓行动中,皇家陵寝最受盗墓贼的喜爱。可是,一般当朝的皇家陵寝都有重兵守护,盗墓贼们也只能眼红,不敢有任何行动,只能将目光转向前朝的陵墓。

清代的皇家陵寝也是这样,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年代,清朝的皇家陵墓也在这个期间遭到了盗墓贼的大肆破坏,九座帝王陵寝中有五座被盗,分别是:康熙皇帝的景陵,乾隆皇帝的裕陵,咸丰皇帝定陵,同治皇帝的惠陵,光绪皇帝崇陵。

不得不说历代皇家陵寝,除了明朝,基本没有几个能够躲过盗墓贼的光顾,特别是清代的皇家陵寝,以康熙皇帝、慈禧太后、乾隆皇帝的陵寝为例,他们早被破坏的面目全非,里面的金玉宝器也早被搬运一空。值得一提的是康熙皇帝的景陵,近代以后,经过专家的实地考察后,却被长期封闭,而且是无限期的封闭,不再对外开放。

那么,问题来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中到底有什么秘密?不是早在百年前便被盗墓贼盗掘一空了么?又为何不开放?

据悉,在清代被盗的五座皇陵中,目前只有乾隆皇帝的裕陵、光绪皇帝的崇陵,对外开放。而这5座被盗皇陵墓(康皇帝的熙景陵,乾隆皇帝的裕陵,咸丰皇帝的定陵,同治皇帝的惠陵,光绪皇帝的崇陵)中,康熙的景陵和乾隆的裕陵被破坏的最惨。

事情要从1928年说起,大军阀孙殿英因为缺乏军饷的原因,打起了盗掘清代皇陵的念头,遂以军演为名对清东陵进行了大肆盗掘,孙殿英先后炸炸开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寝,并将埋藏在墓中的金玉宝器洗劫一空,根据现有资料记载,孙殿英光是从慈禧墓中盗走的珍宝就装了整整30大车。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的景陵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过由于康熙皇帝的景陵在建成之后便严重渗水,也正是因为渗水问题反而成了景陵的保护伞,景陵得以躲过一劫,仅是墓门遭到了破坏。

不过,随着景陵被破坏后,渗水的问题也变得愈发严重起来,地宫中水最深处甚至达到了2~3米。

也正是因为景陵长期浸泡在水中,这直接导致了我们很难对景陵的地宫进行清理,对里面的文物进行保护,基于这两点原因,景陵的开放也成为了问题。总不能开放了,大家跑到景陵观赏“地下水坑”,然后顺便“淘”个金吧?

而且,在中国考古界一直以来都有“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一不成文的规定,这也是为何封闭景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这条规定的由来,可以说这是“血的教训”。

事情要从1956年10月说起,当时考古部门想要对明成祖朱棣的长陵进行发掘,但由于朱棣的长陵规模较大,所以发掘长陵的审批并没有获得通过。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将目标锁定在规模相对较小的定陵,即万历皇帝的陵寝。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由于当时技术并不成熟的原因,直接导致了许多文物再出土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直接变成废品。无疑,这是考古史上的一大败笔,更是我们研究明代历史的一大遗憾!而此次发掘定陵的发起人便是就是著名文学家,“铁骨铮铮”的郭沫若郭先生。

也正是因为走了这一次血的教训,于是便有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的不成文规定。

基于这一规定,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对景陵的积水进行清理,尽最大可能避免使景陵遭受二次伤害;另一方面则是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景陵我不知道已经被水泡了多少年了,地宫中的具体情况没有人知道,而且如果我们贸然对景陵进行发掘,那还有可能会有坍塌的可能,而且就算是把水给抽干,在进行发掘的话,我们找不到渗水的原因,那么再次面临积水问题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为何不对景陵进行清理发掘的原因,更是为何长期封闭的原因。

反之同样遭到破坏的裕陵(乾隆皇帝的陵寝)为何能开放,则是另一种情况。

众所周知,乾隆一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且不论乾隆皇帝在位60年,一生中收集了无数珍宝都被他带入了墓中,且裕陵之中除了有乾隆本人外,还埋葬着两位皇后、三位后妃,为研究古代帝王陵寝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价值。

而且,乾隆的裕陵除了文物被盗之外,整体框架保存完整,墓室也没有早饭破坏,清理难度不大。如今裕陵经过清理后作为清东陵一个开放的窗口,一年下来接待数十万名中外游客,让人们可以通过这一窗口了解古代帝王陵寝的墓葬结构,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输出,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那些呼吁发掘康熙景陵的人,像素以为他们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则是为了当地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则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景陵真的发掘并开放,那么长期以来“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这一不成文的规定将被打破,接下来便会有无数的帝王陵墓被打开,如始皇陵、明十三陵等等,的确,我们可以从这些陵寝中获得无数文物,对研究古代史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揭开无数历史之谜,但同时也会有无数的文物因为今天技术的缺陷,毁于一旦,得不偿失!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去保护这些文物,那么要做的便是不主动去发掘,让它们保持原有的样貌,这便是最好保护!

征途筋斗云怎么获?

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迷药获得筋斗云坐骑需要声望冲到崇拜,游学者声望是《熊猫人之谜》里最好冲的一个声望,找魔谷山宫殿的游学者周卓开启,冲到崇拜后你就可以购买红色筋斗云之碟坐骑。

声望开启方式:

当你达到90级后,你在锦绣谷的主城(部落双月殿,联盟七星殿)会接到任务,要你前往魔古山宫殿上方的闻道之座去和游学者周卓谈一谈。接完任务后,直接和旁边的小飞龙米师对话,它会直接送你过去。到达目的地后,游学者周卓给交给你任务“你的私人收藏”,要你打扫书架。书架就在旁边,很好找(书架会发光)。完成该任务后就会开启游学者声望。 接着,旁边的熊猫人NPC头上会出现蓝色感叹号,即有日常任务可接,但是这些任务是跟考古有关的,而且一个任务给的声望也不多,所以我们要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冲声望。

冲声望方法:找游学者文物

可能有些玩家在做任务的时候会注意到,潘达利亚大陆上某些地方会有看起来像卷轴一样的东西,这种卷轴样的东西就是游学者的文物。右键点击文物会使你了解到一段历史故事,当你找到隶属于同一个成就下所有的文物后,会跳出相关成就,游学者声望提高1920,与此同时你的邮箱会收到游学者周卓寄来的一封信,信里有个卷轴触发任务(要求90级)请你前往闻道之座。到达那里后,交掉任务则会提高你的游学者声望2850点。接着,周卓会用动画的形式为你详细的讲述你发现的这段历史。

也就是说,找到一个成就下所有的文物(一般是3-5个)后就可以提高4770点声望(公会声望加成后为5247点)。很显然,用这种方法冲声望非常方便。

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交战则必有胜败。若是两国正规军交战,胜利方一定会清理干净战场,己方阵亡者,自当辩认、逐一收殓、并入土安葬。

那么敌军遗尸如何处置?

胜利者往往会砍下失败方阵亡士卒的首级,堆成一堆堆小山头形状,这就叫作“筑京观”;用于震慑敌人,并宣扬我之军威武功。

东汉末,皇甫嵩剿杀黄巾,斩首数万,将首级尽皆筑成了京观。

《后汉书.皇甫嵩传》:

(皇甫)嵩复与钜鹿太守冯翊郭典攻角弟宝于下曲阳,又斩之。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

而被砍下首级的敌军尸体,只要条件允许,为了维持环境卫生,一般都会就地挖坑掩埋掉。

古代战争以斩首计军功。

但古人又是很重视人伦天理的,所以不要以为古人野蛮愚昧。

而维护自然环境,即是天理之一。

实际古代正规军队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丝毫不逊于现代人。

举个例子,看看古代军队的环保意识。

明代戚继光所著《练兵实纪》卷七.练营阵第十七、十八篇。明确规定如下:

(十七)惜水草。

当行军至水草地,各营必须派专人监守,有序放牧马匹,不准污染水源,违背常理的践蹂水草。

(十八)处夜解。

大军野营,每二车(40人)挖一厕坑用于解手。驻扎时,每日必须彻底打扫一次,污物送于营外远处填埋。若拔营,出行前须将厕坑填平。

这就是古代军队的环保,白纸黑字记载在“军令条文”之上,是否令人大吃一惊?

那么,由此亦可知,连水草都不舍得践蹂,厕坑都要在拔营时填埋干净的古代军队,是决不会任由激战之后的战场上,尸横遍地而熟视无睹的。

哪怕是敌军的尸体,斩首归斩首,尸身肯定是要入土掩埋的。

除环保意识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让古代军队也会掩埋掉敌军败走时的遗弃尸体。

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死倒是不怕的,只要能入土为安。

但是最怕的,就是“曝尸于野“、然后被野兽啃食、尸骨无存。这是被传统文化所认为的、最不人道与最悲惨的死法,

如果这样死掉,那么敌我双方将士们,哪怕是勇士们,也是人人所畏惧的。

所以,胜利方在清理战场、砍下首级后,顺便把敌军阵亡士卒的无首之尸也掩埋了;也算是敌我双方之间不成文的默契,残酷之中的一丝丝人道主义。如果胜利方把敌军的遗尸抛于荒野,任野兽啃食。

那么,“胜败乃兵家常事”这道理,敌我皆懂。

万一,有日我方遭败绩,那么敌军同样也能如此对待己方遗尸。

然后,就会让士卒有畏死之虑,,从而生出畏战之心。

这对任何一方而言,都是弊大于利的。

如果有人觉得,古代军队不会掩埋敌人尸体。

那么继续来看一个道理。

既为胜利方,那么今日之战场,日后就是属于己方的彊域、土地。

古人的战争胜利者,一般都会以“王师”自称。

而王师打仗,举的就是“吊民伐罪”之大旗。

所以,岂能对遍地的尸骸置之不理,任其抛于野外?

那就不是王师,而是贼军、土匪与流寇的作风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战场上敌军尸横遍野的场景?

(1)如果敌人交战不利,有序撤退。那么,敌军虽然败走,但他们一般会带走阵亡将士官兵的尸体。

因为,弃阵亡将士尸体而逃,这是严重挫伤军心士气的事。有序撤退的敌军,一般不会留下大量尸体。

所以,斩首是很难的!

古代战争中常有万人规模大战,明明击败了敌人,斩首却只有十几级、几十级,百余级。就是因为这道理。

(2)敌人溃退。

溃退,就是大败,指敌军组织指挥失灵、建制已经混乱的无秩序大溃败。

这样的话,敌军丢盔弃甲,再顾不上带走亡者尸体了,战场遗尸会多一些。

(3)敌军被我全歼,全军覆没。

这样的话,敌军非降即死,战场上就会出现敌尸横遍野的这样的情况了。

而战场上的尸体,性质决定了,多是亡于弓弩箭矢,长矛利刃之下。故而战场上的遗尸,必定是血肉模糊的,且更加容易腐烂。

若是夏季,遍野尸横,就会散发尸气,从而催出生瘟疫。古人是很明白这个道理的。

再则,敌已覆灭,此处战场将成我之良田沃土,自然要彻底清扫。

所以,清理干净战场,掩埋掉尸体。就是在帮助自己,同时也彰显了己方的“大义”,这又何乐而不为。

古人有环保意识,同样有防疫原则。

如果天气炎热,敌尸已腐。

那么,为了防止滋生大疫,将会用一把火焚烧成灰,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另外,打扫战场除了处理敌军尸体,还要剥下敌阵亡者身上的铠甲,这可是贵重物品。还要回收激战时射出去的箭矢、收集敌军丢弃的兵刃等等云云,这都是经修补还可以重复使用的东西。

这是中国古代战场,只要是正规军交战,大致如此。

至于外国古代,茹毛饮血的食人生番们是如何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图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