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组词语,道殊同归什么意思?
道殊同归:这不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一样的人生(方法、目的)走在各自不同的路上。 但是殊途同归:成语,意思是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在旧小说和旧戏剧中有一句常用的话?
打道回府此成语是形容过去的大户人家,或大官僚回家的时候有很多随从侍卫在前方开路。是旧时 达官显贵们取道回程的文雅说法,因他们的出行要有专人开路,打道就指开道,回府就是回官府或自己的府第。打道回府在古典文言文中是很常见的动词词组。现在人们也常用打道回府来表示取道回家或原路返回。现用作口头用语,如在打的、打车时自称打道回府。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近义词?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释义: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示例 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其如“~”何.(鲁迅《两地书·六六》)他们俩,道不同不相为谋.事例东汉时,管甯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甯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甯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燕雀安知鸿鹅之志哉!” .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的意思. 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念、学术主张等.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长齐列传》) 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关于道教的词语?
上善若水 [shàng shàn ruò shuǐ]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出 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老子《道德经》形容道路笔直的成语有哪些啊?
周道如砥【拼音】:zhōu dào rú dǐ【解释】: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出处】:出自《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原意是用来形容周朝的政 治清明,平均如一。
通衢大道【拼音】:tōng qú dà dào【释义】: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道:道路。四通八达的道路。四通八达的大道,宽广的道 路。也作通衢广陌。【出处】:唐·牛僧孺《玄怪录·崔绍》:"二使者押绍之后,通衢广陌,杳不可知际,行五十 许里。"
一马平川
【拼音】: yī mǎ píng chuān
【释义】: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出处】:宋·苏轼《东坡诗·卷二十三·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坦荡如砥【拼音】:tǎn dàng rú dǐ【释义】: 坦荡:宽广平坦;砥:磨刀石。平坦得像磨刀石。现多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 很平坦。【出处】:《白杨礼赞》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 的一条大毡子。……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
形容“道路不平坦,不比直”的成语
崎岖不平
【拼音】:qí qū bù píng
【释义】:地面高低不平。 形容道路高低不平。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安公子见那路渐渐的崎岖不平,乱石荒草, 没些村落人烟,心中有些怕将起来。”
坑坑洼洼
【拼音】:kēng kēng wā wā
【释义】:物体表面高高低低、凹凸不平。
【出处】: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 散地散布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