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朝代,我国的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谁?
四大名著作者的朝代分别是:《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红楼梦》 曹雪芹 清朝。《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扩展资料: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三国时期人口是多少?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并没有仔细研究过这块内容,只能粗略引用前人著述
正史的相关记载比较散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都有东鳞西爪的记载,唐代杜佑《通典》整合前朝各正史记载,得出三国人口峰值是767万。
这个数字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
新中国之后,赵文林、谢淑君所著的《中国人口史》在此数字基础之上,引入未被州县编户所记载的人口,诸如世家大族的部曲家奴佃户、国家的屯田户、兵户、吏户,以及以部落形式存在的境内少数民族等,推算出三国时期低估人口1400万,峰值1800万。
王育民的《中国人口史》则采取了另一种方法去测算这几类未被州县编户的人口,得出三国时期人口峰值在3800万
葛剑雄编的《中国人口史》基本赞同王育民的方法,但对部分计算细节进行了推敲,最后得出三国人口在2200万~3000万。
具体的数据、材料和方法也不赘述了,本人比较倾向于王育民和葛剑雄的结论,三国人口应该在两三千万这个范围。
还有一点就是,在清代摊丁入亩之前,因为大量隐匿人口的存在,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据往往都是低于实际人口数据的,摊丁入亩之后不再按人头收税,大量隐户被带出,也是导致雍乾时期官方统计人口数字暴涨的一大原因。
才疏学浅,有不正确之处欢迎指正
原文传送门
三国演义写了什么?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小说从汉朝末年的宦官弄权,黄巾起义的动乱局面开始,到三分归一统,建立晋朝这一历史阶段止,坦述了一百来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书中内容丰富曲折,精彩纷呈,有很多历史真实片断穿插在内,人物全是实名制,作者用小说的方式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又通过文字加工,使历史人物活了起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宏大的历史舞台上角逐,或为了维护汉朝统制,或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或为了自成体系自行称帝。各方势力在乱世中形成,又在争斗中灭亡。动荡中的汉王朝也逐步削弱到极致后灭亡,形成了魏、吴、蜀三个独立政权。最终三国在互相攻战中而灭亡消失产生晋朝。
《三国演义》是一部影响力非常强大的作品,尤其是通过毛宗岗加工润色后,其艺术性大为提高,情节更引人入胜,普及面更广。书中的很多情节故事,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等虽大多为虚构或借用,但对于小说而言却增色不少。书中有大规模的战争描写,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及彝陵之战等等。其中赤壁之战着墨较浓,从战争策划、孙刘联盟,斗智斗勇,到火烧赤壁,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将军对阵撕杀,让个人英雄主义气概尽显其中。
《三国演义》即是一部好小说,也算得上是一部教科书。其兵法韬略、征战布阵等等均溶化到字里行间。以至上到领袖人物下到普通百姓,喜欢读三国的人很多、面很广,书中的有些精彩桥段和人物妇孺皆知。就连国外,如日本韩国等,喜爱看三国的人都是很多的,书中有些英雄人物甚至被他们视为崇拜的偶像,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三国和战国哪个早?
战国早。
三国和战国相比,战国比较早。春秋战国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三国时期是在公元220年-公元280年。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物还是三国的人物?
许子将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由举孝廉进入官场,由于申令严明,铁面执法,而闻名京师。又因依法处死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被调离京师,迁为为顿丘令,后因政治牵连,被免官回家。
公元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公元184年,张角引领的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朝廷征为骑都尉,奉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起义军,成功斩首数万级。因此被封为济南相。任内,依旧执法严明。朝廷徵还其为东郡太守,拜为议郎,曹操不去,托病归乡隐居。
公元188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少帝继位。大将军何进欲诛杀阉宦而召并州牧董卓入京。打草惊蛇,十常侍趁董卓未达京城,先下手谋杀了何进。九月,董卓抵京,独揽朝政,废少帝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为汉献帝,后又毒死弘农王母子,自称太师,独霸朝纲。曹操不愿效力董卓,遂匿行回陈留,且“散家财,聚义兵”,矫诏天下,共伐董卓。
公元190年正月,诸侯公推袁绍为讨董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亦加入讨董联盟。二月,董卓兵败,裹挟献帝迁都长安,并火烧洛阳皇宫,挖汉皇陵,搜刮平民,使洛阳千里无人烟。诸侯联盟人心各异,遂停止进军。曹操独自引军追击董卓。曹操追至荥阳汴,与董将徐荣交火,因敌众我寡,曹操大败,堂弟曹洪力救,得以逃命。 回至联盟军,曹操建议诸侯合围董卓,诸侯不从,甚至互相火拼。联盟军解散。
公元191年,曹操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於扶罗等少数民族,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
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肆虐,曹操引军攻击,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改编成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公元193年,曹操在匡亭击败袁术、黑山军、南匈奴。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并克十余城。
公元193年秋,父亲曹嵩行奔曹操,路上被陶谦派兵杀害,曹操怒而兵进徐州,因粮食将尽,未能杀陶谦,回军。
公元194年夏,曹操复征徐州,兵至东海。作有东临碣石诗一首。时,曹操大本营后方陈宫联合张邈、张超、许汜及王楷等叛乱,迎吕布为兖州牧。形势危急,曹操引军急回,攻击吕布于濮阳城。二军胶着,曹军粮尽,又失兖州。其时,袁绍劝降,曹操心动,幸得程昱劝阻,才消此念头。
公元195年,曹操整军再攻吕布,三败之,遂平定兖州。吕布逃靠徐州刘备。七月,因李傕、郭汜火拼,汉献帝逃出长安东归,下诏让各路诸侯勤王。
公元196年八月,曹操迎献帝。献帝被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不久,献帝被迫迁都许昌。冬,汉献帝被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自此,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197年春,曹操讨伐张绣,张绣投降,因贪色,纳张绣族嫂寡妇邹夫人为妾,张绣恨而复叛,宛城之战爆发,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皆战死。
公元198年夏,曹操征李傕,并夷三族。九月,曹操攻徐州之吕布。刘备助战。十二月,吕布部将魏续、宋宪等擒陈宫降曹操。吕布兵败投降。曹操处死吕布、陈宫等,收降张辽、臧霸、孙观等,占领徐州。
公元199年,曹操击破眭固,得河内郡地,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北。 部署好防范袁绍军。不久,张绣听从贾诩之计,再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自此无后顾之忧。
公元199年十二月,曹操囤军官渡,兵拒袁绍。 曹操派刘备截击准备逃往青州袁绍的袁术,其北上不得,郁闷吐血而死。
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忌惮刘备,遂引军击破刘备,刘备逃靠袁绍。 此时袁绍势大,不屑曹操。其率精兵十万,意图歼灭曹操。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囤军相据于官渡。曹操先解决了下邳的刘备,迫降关羽。用关羽斩杀颜良,次用许攸之计焚烧袁绍粮仓乌巢。因此,袁绍兵败。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奠定的一统北方的基业。
公元202年,袁绍病死,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反目,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降曹操。
公元204年二月,曹操攻击冀州邺城,袁尚逃跑,遂据有邺城,此后政令军队从邺城出。而献帝的都城许昌则只留少许官吏。
公元207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出征乌桓,大胜而归,既解决了胡人寇关问题,又统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训练水军。六月,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丞相。收降荆州的刘琮投降,并在当阳长坂将逃跑的刘备军追上,大破之,遂占江陵。
击溃刘备后,欲鲸吞江东,孙、刘两家势力开始联盟,孙权命都督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的两万人马组成联军抵抗曹操。
两军对垒于赤壁,初战不利,又被周瑜用诈降之计,给江东将黄盖点火船之机,风借火势,曹军败北,曹操遂退回北方。又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尽收天下人才。
公元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西凉众军阀出兵对抗。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公元213年,曹操举兵号称四十万,亲征孙权。孙权亲率军七万对歭。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遂归北方。 同年五月,复《禹贡》九州。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公元216年夏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一切礼仪皆依照天子。儿子皆为列侯。其时曹操名为汉臣,实系皇帝。曹操立曹丕为魏太子。
公元215年征汉中,张鲁降,遂占汉中。
公元217年春,曹操再征江东,与孙权结姻亲罢战。汉中兵力被抽调薄弱,刘备趁机攻击。
公元218年,刘备率大军至阳平关,守将夏侯渊多次抵抗住刘备攻击。七月,曹操自领大军赶援关中,在长安指挥汉中战局。胡人联军寇边,曹操命曹彰、田豫北征,大破乌桓鲜卑联军。
公元219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驻军于定军山,夏侯渊欲争夺定军山,被黄忠斩杀,曹操察觉事不可为,遂放弃关中。
公元219年七月,曹操刚从汉中回,关羽就攻击襄、樊。曹操即派于禁领兵往救樊城。 八月,关羽用计水淹曹军,并擒于禁,斩庞德,并围樊城。时,水中的樊城被曹仁率数千人死守。曹操又派徐晃引兵去救樊城。 十月,孙权见关羽得势,联合曹操,派吕蒙攻取江陵。关羽被曹军击败。奔走益州,途中被孙权军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襄樊战役结束后。
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使贡,向曹操称臣,且劝曹操取汉自立。曹操将孙权劝进书遍示群臣,说:“孙权这小子是把我放火上烤啊。”群臣也乘机劝曹操称帝。曹操表示还不想废献帝自立,并说:“若果天命在我这里,我就是周文王。” 是真无心背上称帝骂名。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十月,魏王曹丕篡汉,登基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自曹丕称帝以后,汉朝灭,而三国时代从此开始,所以曹操一生都是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