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怎么死的,李渊的母亲活到了多少岁?
李渊母亲活了多久,在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李渊的母亲是柱国独孤信的女儿,也是隋文帝杨坚妻子独孤伽罗的姐姐。李渊是他母亲最小的孩子,在其父亲去世以后,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其母亲应该也活了一段时间才去世,大概也就活了三十多岁。
李渊临死遗言真相?
李渊去世之前对李世民说过这样一句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此!”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真所谓谣言止于智者,观景认为这就是个谣言,因为这句话根本就不可能从李渊的嘴里说出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着李渊去世之前有说过这一段话。
李渊是窝囊废吗?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历来的开国皇帝,接手的基本上都是在烂摊子,所以,建国初期很难出成果,李渊也不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太优秀了,以至于全面超越老爹,所以,李渊被比的没有了成绩。
其实李渊还是很有建树的。唐朝建立过程中,对手下人的放手使用,才使得他们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建国后的国家治理中规中矩。但是这一切成绩在李世民目前,都显得黯淡无光。
那么,我们今天就不说国家治理了,单说一下李渊是武功成就,大家就了解他是多么的厉害了。至少在这方面,儿子李世民不敢自傲,因为李世民的武功,是李渊手把手叫出来的。
李世民在古来的帝王中,绝对是一个武功高手。他剑术超群,箭术更是无人能敌。
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时力大无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张两米长的巨阙天弓,而他所用的大白羽长箭,比平常箭羽长一拳头,能一箭射穿城门门栓。
《酉阳杂俎》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李世民和尉迟敬德俩人有一次到敌营地去侦察敌情,结果碰到猛将单雄信。单雄信使的是方天画戟。据说这根方天画戟戟头重达七十多斤,交战时常人一般支撑不了几个回合。
看到单雄信策马直奔而来,只见李世民挽弓如满月,不慌不忙地朝单雄信射出一支“大白羽”箭,正中方天画戟的刃心,只听得“哐当”一声,火花四溅。正当单雄信愣神的功夫,这两个“侦察兵”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还有一次在对阵突厥时,他用“惊雁”神弓,一箭射死了当时突厥的第一勇士。
“惊雁”是五石的强弓,射力极强,射程达五百步。这种弓所用的箭是五尺余长的天策府神箭,战后突厥人调查他们勇士的死因,经过大伙鉴定箭伤后,才对他的箭法佩服之至。
那么,李世民的箭法是无师自通,还是有人教习?
其实,教李世民箭法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父亲,唐高祖李渊。
大家看到这里,不禁会瞪大了眼睛询问,这可能吗?那么一个熊包胆的李渊。他真的会武功吗?
大家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一般人不了解李渊。大伙对他最主要的认识一般是从两件事上了解到的。一件是晋阳起兵,李世民、刘文静和裴寂三人设套,逼迫李渊举兵。另一件事就是玄武门事件。从这两件事情的表现上看,都觉得李渊能力平平。
其实,这主要还是历史的误导,真正的李渊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也曾经是一个武功高手呢。李世民、李元吉的箭法,都是师承于李渊。
十六国时期的窦毅,出生于豪门世家,在北周朝担任上柱国、大司马职务。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由隋国公、他的外祖父丞相杨坚登基建立隋朝,北周灭亡。
隋朝建立后,北周的那些官员并没受到多大冲击,窦毅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当了定州总管。可谓是两朝重臣了,显赫一时。
窦毅膝下有一女儿,刚出生时头发就到了脖子,三岁时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了,真是天生异秉。她年幼时就聪慧刚毅,颇有才华,窦毅两口子将其视为珍宝。
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儿,可不能随随便便就指给了哪个门阀子弟,需要提高准入门槛。怎么提高门槛呢?那时候恰逢乱世,文人墨客不受待见,孔武有力之人才能让家人安身立命。
于是两口子就琢磨出个法子,赶制了一批孔雀屏风,凡门第相当的公子俊杰来求婚,则发给两支箭,让他射屏上孔雀,两箭都能射中孔雀眼睛的,就算合格了。榜文一出,求婚者络绎不绝。但连续几天,都没有一人中选。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他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与宇文泰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同保魏室,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
北周受禅之后,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至杨坚官任北周的大丞相之后,李家才还复本姓。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他于是继承了唐国公的封号。
李渊的母亲,和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姐妹,所以他应该是根红苗正的皇亲国戚。无论是论出身还是论门第,李渊都够格。但是要想求亲成功,门第出身不重要,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实力。
这日李渊姗姗来迟,前面几十个求亲的都没射中。最后轮到李渊了,他起箭上弦,屏气瞄准,只见“嗖”的一声,箭正中孔雀眼镜。李渊的上佳表现引来一片叫好声。第二箭也是毫无悬念的正中鹄的。
窦毅见识了李渊的箭法,又看到未来的女婿仪表堂堂,大喜,就履约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个窦氏就是后来的太穆皇后,共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个儿子。
公元615年,李渊镇守山西的太原,担任河东抚慰使。这时他的辖区爆发了母端儿农民起义,隋炀帝命其前去剿灭。接到命令后,他立即率部前往。
李渊率部疾行,在霍邑与母端儿的起义军碰面了,他亲自带领十几个亲信前去阻击,一连射出七十多支箭,敌人一个个应弦而倒,农民军作鸟兽散。
此战共杀敌一万余人,俘获六万多人。义军首领母端儿战死,仅有四千人逃亡。
后来李渊把起义军的尸体堆在一起,“垒为京观”,藉以恫吓老百姓。可见这时的李渊,在对待农民起义军上,也是极端的心狠手辣。
关于子女的培养,李渊再三思忖,做出了如下的选择:三子李玄霸死的较早,年仅十六岁就早早的走了,不算。剩下三个儿子,老大李建成肯定是重点培养对象,以后他要接班光大门楣的。所以,对他是文韬武略全方位的培养。
因为李家的祖上是以战功创立的基业,所以他要把剩下的李世民和李元吉培养成可以驰骋疆场的武将,将来好建功立业。所以,从小就开始教他们箭术。后来哥俩果然都成了箭术高手。
李渊教给儿子箭法是让他们用来消灭敌人的。但是他做梦都没想到,但在玄武门事件中,兄弟之间惨杀,就用上了这门武艺,而且是他亲手教的武艺。
当时李元吉心慌手抖,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相对来说,战场经验十分丰富的李世民,就显得沉稳的多了,他一箭就射死了老大李建成。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李世民终于如愿以偿,坐了天下。
此时的李渊,是否后悔把独门绝技传授给两个儿子了呢?
参考资料: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李渊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
根据提问来说,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能够成为开国皇帝必定是很厉害的角色,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人,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渊的自然也非常厉害。
他的厉害之处至少有三点,第一李渊出身高贵,他的祖上在北周时期就是贵族,李渊世袭唐国公,在出身这一点上他胜过前人刘邦,也胜过后来者赵匡胤、朱元璋。
第二点,他起兵的起点高,起兵之前他是太原留守,是一把手,他杀死了两个副手之后起兵,在起兵之初他就拥有几座城池,起点高成功的几率自然也就大一些。
第三点就是他生的儿子厉害,李世民、李元霸都是了不起的战将,尤其是二子李世民,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能有李世民这样的儿子是一种福气。
作为开国皇帝李渊是了不起的,可是他的儿子李世民更了不起,这既是他的福气也是他的悲剧,原本李渊是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的,可是架不住李世民太厉害,搞了个“玄武门之变”。
不久之后李渊就退位让贤当了太上皇,很显然李渊退位有一些被迫的成分,如果他和李世民没有父子关系,恐怕早就死了,让为李世民之后李渊当了9年的太上皇,享尽荣华富贵。
继位后的李世民是一代雄主,是汉武帝那样的帝王,开疆拓土,恢复民生都做的非常好,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之中的一大盛世,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有多好呢?皇帝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以农为本休养生息,边境安宁没有外患,各民族融合互相尊重,贞观之治和后来的开元盛世一起把中国农业社会推向了巅峰。
请注意用词是“巅峰”,也就是此后的封建社会是走下坡路的,试想李世民在治国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其光辉形象难免被遮盖到李渊,正所谓“守业更比创业难。”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归纳出两点,第一,李世民取得皇位的手段并不光彩,李渊作为太上皇存在是有些尴尬的,在李世民称帝后,史书中能不提及李渊就尽量少提,这样一来有些刻意忽视了李渊开国皇帝的地位,存在感自然弱了。
第二,李世民治国取得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唐朝史书自然要对其大书特书,李世民的光芒自然就盖过了李渊,如此多方面原因,导致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存在感非常弱。
为何李渊却流落地府街头?
中国自古以来都流传着许多封建迷信传说,其中有天庭、地府、人间三界,此三界共有三皇,玉皇大帝、皇帝、阎罗王。其分别执管三界,三位皇看似没有多少交集,可在我国著名经典小说《西游记》里,阎罗王见到唐朝李世民则是要行礼的,既然阎罗王要对人间的皇帝礼让三分,那么作为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为什么会流落到阴间街头游荡呢?
然而在某些翻拍的西游电视剧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有一回是讲唐皇李世民进入了阴间地府,在阎罗殿上李世民被鬼差责令下跪,阎王就对其问话,未料李世民出于习惯,言语中还称自己为朕,这阎罗王一听就不乐意了怒骂道:“此乃地府,没有朕,唯有你李世民”。
看着面目狰狞的阎罗王,李世民直吓得哆哆嗦嗦不再敢回话。而这种情况在原著小说里却是反差巨大的,小说中李世民刚入地府,消息就传到阎罗王耳中,只见阎王慌忙组织鬼差鬼仆搞了一个十分隆重的迎接仪式,恭迎李世民的到来。然后阎王彬彬有礼的请李世民入座贵宾席位。
在言语中,阎王也十分有礼,谦虚的对李世民道:“陛下乃阳间的人王,我乃这地府鬼王”。可见这翻拍与原著小说确实差距很大。那么问题李世民究竟会堕入到地府之中呢?
西游记里,李世民与泾河龙王有过一段恩怨,龙王因李世民没能及时赶来救自己,从而心怀怨恨,施起妖术就潜入皇宫取了李世民的性命。李世民死后,魂魄飘游入阴间,刚踏上黄泉路,那负责记生死簿的判官崔钰首先发现不妥,就恭迎出来,接见了李世民。两人见面交谈一番,崔钰表示自己生前是唐朝的大臣,按照传统礼仪,直接就对李世民行了跪拜礼,还喊着陛下。可李世民这时有点懵,表示自己从未见过崔钰,最终崔钰道明来由,原来他乃李渊麾下的一名旧将。
之后,两个青衣鬼仆前来传话称:“阎王爷有请,有请”。崔钰便领着李世民前去阎王殿,且在过去的路上顺便游玩一阴间,走在黄泉路上时,只见各路鬼魂见状避之,连奈何桥孟婆手中汤也不敢递给李世民。
于是,两者慢悠悠逛到鬼门关,李世民突然见到好几个面熟的脸孔,上前细看,大吃一惊。原来那一伙鬼魂,正是唐太宗的父皇李渊还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时,李建成、李元吉看到李世民,深感生前被他残忍害死,气不打一处来就伸出双爪冲过来抓住李世民就是一顿殴打,李渊见状劝不住,可能觉得这三兄弟死了到地府还要骨肉相残,简直是前辈子造孽悲伤之下竟然嚎哭起来。
此等场面一度混乱,李世民一度被揍的无法招架,判官崔钰看了一会便耐烦起来,他毕竟是地府的大官,于是喝令几声,就命令几只鬼差把李渊与李建成、李元吉给押走了。
有人说,李世民既然在阴间受到了大礼遇,那么他的父亲李渊和兄弟为何得沦落到站街?只能说阎王确实高明。
这里有可能是阎王故意安排李渊父子站在阴间路上等李世民路过。此事或许是一种因果报应行为,当年李世民为了抢夺皇位,残忍杀害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还曾逼迫自己的父亲李渊封自己为大唐太子。故此,阎王便想趁此机会让李世民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赎罪。
上文说到崔钰是李渊麾下的大臣,既然李渊死后到了阴间,崔钰又在地府当官,为何不照顾一下昔日旧主呢?其中原因是,崔钰生前估计是被李渊给抄家灭族了,事后李渊利用手中权力,修改史书,把崔钰这个人从此删抹。所以,李渊死后入地府,崔钰不报复他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不可能还想着崔钰会帮他。
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其身前所作所为为定性为谋反乱党。死后鬼魂入到阴间,皆被叛为枉死冤孽,无收无管,不得超生。李渊生前则是被李世民逼迫退位,终苦闷得病而死,入了阴间见到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元吉、李建成,则有一种身体感受的感觉,毕竟都是被李世民给害的,故此整日在一起,在地府街头游荡。
此番过程,等到有一天,李世民死后也来到地府,在路边遇到了自己的父亲、兄弟,这是的恩怨终于爆发,李世民自然感到惭愧与心慌,遂被兄弟打的时候也不还手,骂也不敢还好口。或许经过此番遭遇后,李世民的心结多少有点缓解,也领悟到了自己当年犯下的过错,后来还阳回去后,就请了和尚念经做法事,给父亲兄弟超度。甚至还与唐三藏结为义兄弟,大力支持他上西天取经,回来好普度众生。而李世民在地府被打的事情,或者也是作者当年在为西天取经写下的铺垫。
另外,李世民在地府受到阎王的高等礼遇之后,或许感触良多,回到皇宫就命人筹备水陆水会。此后对于佛教发展等相关活动,李世民则比较包容和支持。反观李渊在位时,不仅滥杀忠臣,还强烈抵制佛教发展,特别是崔钰一家的惨死都要记到李渊头上,所以他不算是一个明君,死后到地府自然得不到阎王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