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指,你觉得最值得推介的艺术家吗

天美资源网

八大山人是指,你觉得最值得推介的艺术家吗?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首先应该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就中国画而言要有诗、书、画、印等风格突出的、划时代的艺术造诣。石虎先生就是一位当代大家。其诗歌、书法、绘画、篆刻四绝合一,突兀中蕴涵潇洒,看似寻常而奇崛峥嵘,展现出其精湛的传统修养和对西方艺术的吸纳消化能力。其文化观点、美学思想、艺术语言等方面的建构非廉价的观念、创新所能望其项背。

他从传统入手,中西结合,汲取面广,就画种而言他涉猎剪纸、大漆、皮影、壁画、帛画、重彩、油画、水墨、书法、篆刻等等。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种类的艺术语言其风格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艺术性。石虎先生的艺术理念是具有东方审美的“象”,“象”即“不是而是”,“象”是中国艺术的“魂”。

八大山人是指,你觉得最值得推介的艺术家吗

他的绘画将书写、墨趣、变形、意象借助工具和材料,“随心”而“不所为”的“自由”的阐释。中国画的传统是线条,中国画的未来也是线条。他的线条比起传统笔墨来,更是几乎完全摆脱了描述性的语言。他将线条演化为了精灵,它们之间不同的结构与缠绕的方式让我们生成对不同物象的领会,有时则完全无法将之与具体物象相联系,但依然感觉它是有生命的。这即是中国文化的生命了。

他的书法其实很讲究用笔的自律和法度的,这正是他“万变不离其宗”的坚守,质朴而苍茫的金石意趣,使其线条和墨韵显得从容而幽邃。同时他也更加关注汉字结构、笔划的奇妙变化,或书写节奏、行笔律动而造成整体空间感的意趣和奇特的“构成”变化。

他的篆刻同书法和绘画异曲同工,金石味的线条常常构筑出意想不到的画面空间和趣味形态,感觉随笔勾勒皆为形象,由象生形,随形就象,明显让人感觉到传统与当代之间又有了和解的可能。

可能会有很多人还理解和欣赏不了石虎的艺术,没有关系,凡符合时代审美的是多是流行文化,而真正艺术的审美是有引领行和超时代性的,它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石虎的“先锋性”和广阔的思维方式无疑值得我们关注和推荐。

八大山人瓷器?

明代八大山人瓷器,是指朱耷。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以八大山人为主题的瓷器,非常稀少。八大山人擅书画,早年书法取法黄庭坚 。

八大山人瓷器以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为什么说江西自古人杰地灵?

江西自古人杰地灵,是因为自古江西就出现过不少名人,也有很多外地的名人在江西留下了足记,江西有很多名胜之地。介绍几位开国少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的革命精神激励人们前进。

李振邦(1913-1999 ),江西省丰城县人。1932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3军9师26团机枪连副排长,红7军团第19师55团连指导员,红1军团警卫连指导员,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抗大一分校大队教导员,大队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5团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四野战军38军后勤部副政委,第42军155师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炮兵师政委,志愿军炮兵师政委,山东军区炮兵第一副政委,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等职。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9月12日在济南逝世。

何家产 (1917-1977),江西省上犹县人。1933年6月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湘赣省保卫局侦察员、巡视员,红2军团6师18团营特派干事,红6军团保卫局侦察员,红6军团52团连指导员等职。参加过红二方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营教导员、营长,南下支队1大队大队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第359旅司令部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719团团长、717团团长、718团团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5师副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疆军区副司令员,第54军副军长,新疆军区前指司令员兼南疆军区司令员,新疆部队司令部副参谋长,新疆军区参谋长,福州军区参谋长等职。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77年10月29日不幸逝世。

余致泉 (1916-1977),江西省青原区人。1934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6军团18师53团排长、连长。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长,八路军120师358旅718团营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绥军区第358旅718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12纵队36师108团团长,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441团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13兵团49军147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步兵11师师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77年9月26日因公殉职,终年61岁。

肖锋(1916—1991),江西泰和县人。1930年入党,开国少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江西万泰县游击队分队长,东固县游击中队长,泰和县游击队2大队大队长,江西军区独立第6师万泰独立团团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红1军团1师3团总支书记,红1军团第1师巡视团团长,红1军团政治部破坏部总支书记,红军东征右路军第1师3团政委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15师骑兵团政委,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3大队大队长,第3团政委,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第5团团长,第5团政委,军分区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渤海军区警备6旅旅长兼第2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7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29师师长,第3野战军28军副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代司令员,装甲兵第一坦克训练基地司令员,第三坦克学校校长,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等职。

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1991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

八大三人叫什么名字?

八大山人名字叫朱耷,是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乃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至于八大山人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去世。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1、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

2、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

3、也有人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

4、作为他在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的隐痛寄意: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我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这句话说的基本不对。

我为什么说这句话基本不对呢?因为这句话里面还包含着一定的理性成分的思想意识。而这种理性认知的主要体现在于强调一个人自主选择某种生活方式上,当然其中也包含着一个人正在成熟和已经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说一个人有资格和能力去选择自己所崇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之所以认为这句话基本不对,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是这句话反应了持这种思想观点的人,其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二是这种思想观点是反智的;三是这种思想观点是脱离生活实际,不接地气的:四是这种思想观点,一点成为一个人的人生信条,那是害人又害己的。

具体而言,一个人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无可厚非。

任何一个人都有资格和权利,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问题是,无论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思想理论上说都是属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任何一个人的主观意识,都是现实社会的各种客观存在,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换句话说,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所谓的真空里,都是需要和客观世界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的。否则,一个人的正常的,或者说健康生命状态将不复存在。

另外,人作为一个自然中人,同时又是一个社会中人,自然是要遵循生命的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才能够做人做事,享受生命的过程的。

即使一个人有着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想法。从本质意义上讲,也只能是自己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这种纯属于自己主观意识范畴的美好愿望,肯定是受到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的制约的。古往今来,那些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所寻觅的世外桃源,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成员,要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跟任何人比较什么的想法,充其量只能是一种空谈。

我认为,一个人独善其身也好,还是张扬个性也好,抑或纯粹是为了修身养性,其生存状态都不可能完全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和成熟,也都不可能不受到天道精神和人道精神的影响和教化的。在具体讲,一个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都不会不受到为社会所共同认可的做人做事行为准则的影响和制约的。在现实生活中,毫无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左右,不受人们道德和行为准则影响和教化的人,是不可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的。因此,所谓的完全不和任何人发生联系和比较的人,我行我素的人,同样也是不存在的。

再客观点说,一个只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可以不和任何人比较什么,如地位、名声和财富等,但却不能够为自己筑起一道防火墙,彻底地与任何人不在一个时空里生活。因此与人做相对的比较,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真正能够做到的这是相对而言的客观比较。实事求是地说,就是想不和任何人比较什么的人,在被动的条件下,也会从相对客观的同别人的比较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正能量,以支持自己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建议有这种简单化和绝对化偏激思想情绪的人,还是应该做到自知之明,积极地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为好。因为这样做至少活的比较开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