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相声,你如何评价创造公式相声的上海交大博士夫妇?
博士夫妻不服传统相声,他们非常的自信,那么他们的自信来自哪里?
一个不认识的陌生人给了他自信,说:相声离不开他。
中国的科技可以离开他,但很多喜欢他的观众还要靠他的“公式相声”活着,他要不搞相声,那么多喜欢他的粉丝死了怎么办?算谁的?
起点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对他将一个文学的东西弄成科学,给与了肯定。
央视财经频道的《创业英雄会》上,博士夫妻上节目时说过一段话。
我为什么博士毕业之后,放弃了材料专业去搞相声?我也不想的,但是真的不舍得,我不是不舍得我现在的东西,我是不舍得那些,为我加油,为我呐喊的观众。我在博士毕业之前,写论文的时候,在图书馆里面有一个不认识,我都根本不知道是谁的人,跑来拍我,说。陌生人:你是李弘烨?我说对呀!陌生人:你博士毕业之后,想好去干什么了吗?正在犹豫啊,我到底是干本专业,还是我敢点别的。陌生人:你千万别放弃相声,我们就靠你活着了,就别放弃相声。我说那中国的科技怎么办呢?陌生人:(拍着胸脯)有我们呢,你放心,有我们撑着!随后是一片热烈的掌声......随后起点创投创始合伙人查立点评:
这个能够把文学东西弄成,这个...科学...很棒!现场表演时频频自夸,在未能过关后又撂话“走着瞧”,其过于自负的表现源自哪里?高学历、高学位。博士在中国是稀有的,博士夫妻更少的可怜,说相声的博士夫妻或许只有他们一家了。
出了三本书,得到了曲协姜昆主席为其作序。
传言说其父亲是南开大学某教授。
他是“反三俗”相声的坚决拥护者,立场坚定,斗志强!自然不怕郭德纲这个“三俗相声”掌门人。
还有秘密武器,或者底牌,能够让他的“公式相声”盖过郭德纲的传统相声,他不仅仅要做相声有新人,得冠军,还要抢走郭德纲的位置。
期待博士夫妻的反转,若是他们成功的打脸“传统相声”、打脸郭德纲,那就好看了!
公式相声真的一无是处吗?
相声是有公式的!
但是,这个公式,不是那个博士的傻公式。
相声的公式是什么?说学逗唱!
郭德纲对这些都与阐述,说,要练个三五年吧,什么贯口什么切口等等;学,看天分;逗,找节奏,也要练三五年;唱,太平歌词,练好了要也得5年至上。当然了,以上这些都得看天分。张云雷唱的好,一招鲜,就能吃遍天;岳云鹏善学善逗,人气很高。
所以说,相声有公式:那就是勤学苦练说学逗唱,还要在小剧场磨合。才能成正果。那个傻博士的公式,就是郭德纲代言过的“藏秘排油”,纯属忽悠骗人。
公式相声引新旧相声之争?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俩博士玩起(公式相声)可以理解。放在校园里放在高知人群他们可以会心一笑。但是人的社会就是一个金字塔,底层老百姓听不懂他们的高深知识点所以(曲高和寡)也是公式相声的宿命。小众而已,所以放在街头撂地摊的话饿死只是时间问题。相声改革的想法不错,与时俱进也不错博士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但是要改革最起码也要对相声有深入研究。存在即是合理——郭德纲。您一外行人张口就否定一切难免让人反感这就是笑话了。所以,博士的公式相声就在校园里发挥吧!传统相声的受众体还是茶余饭后老百姓消遣的节目。各取所得吧!
公式相声李宏烨发文称其尊重郭德纲前辈?
那个什么博士(名字实在没记住)太高看自己那张嘴了,即便有人想诋毁郭德纲也不会借用你那张堪比棉裤腰的嘴。
相声起源是地摊文化、底层文化,讲的就是要能够随机应变和即兴表演,哪有什么公式可言?这又不是算术题。
成为一名好的相声演员,不仅要基本功扎实,又要头脑灵活上话快。虽说勤能补拙,但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天赋极为重要,不仅仅是幽默表演上的天赋,还有长相因素。比如说有的演员一上场还没开口,观众看到就想乐。有的演员就不行,就像这位博士,满脸凶相、一脸横肉,观众看了除了想上去赏他一顿嘴巴子哪里还能乐的出来?所以不是这块料就别干这一行好不?要怪就怪祖师爷不赏饭吧
既然姜昆大师对公式相声李宏烨青睐有加?
侯宝林大师当曲协主席的时候,都有月刊,包括京韵大鼓,天津快板,数耒宝,等名目繁多的节目,精彩纷争,今天根夲看不到此类刊物,地方更是少之又少,不仅没有发展,几近消失,这就是当今曲协的现状。当年地方上的人材众多,各地汇演比赛,吸引发展,那真是群星桧粹。所以我认为今天的曲协有点垄断模式,对德云社的态度和处理多有不妥,应该正确对待认识。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