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的近义词,男生会觉得女生麻烦吗?
楼主大人 ,对于你阐述的这个观点 ,我可不敢苟同 我给你分析下 对于男人觉得女生麻烦这个问题是有的 ,如果男生在很烦躁的情况下 你不但不去试着理解 ,还矫揉造作的提出以下要求 ,这样很容易让对方反感 矫揉造作 ,腻歪矫情 ,是贬义词 。
但是小女生没事撒个小娇,还是可以的 我不知道庸俗的女子你是怎么定义的,庸俗是说一个人平庸简陋,很粗俗, 我相信每个父亲都不希望自己女儿成为一个庸俗的女孩子 ,庸俗的反义词是高尚 这个高尚具体怎么定义 需要你自己摸索,我提几个词语你比较下 尊老爱幼、遇事果断、不邋遢、体贴人、心地善良、不无理取闹等等等等 你的父亲是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有气质的女孩子 ,这样他老人家的脸上也有光彩啊 其实我说的这些都是从你提问的字面上分析的 , 看得出来 你是一个优柔的女孩 ,我觉得吧 ,你应该做好你自己的前提下 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女强人 , 其实每个女孩子心里都是优柔的 渴望被保护, 你不需要变的多么强势 ,你只需要在遇到事的情况下 能冷静 在遇到挫折的情况下能勇敢面对 最后我总结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你的人生是为自己而活的 , 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 你如果都能做到问心无愧 ,那么你就不会被别人讨厌 。希望我说的这些能帮到楼主 ,有不明白的,请继续追问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一样吗?
本来一样,后来其具体含义发生了分化。
精神与心理概念
精神与心理在历史上属于同义词,其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分化。尤其是在非专业人员心中,对其理解较为模糊,处于“只知其意,难知其详”的状态。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甚至在很长段时间里,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基本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游走于医术、宗教和巫术之间,直至盐酸氯丙嗪这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的问世,才对部分精神疾病患者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这也被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开始。由于医学在临床上一直采取治疗的“就重原则”,即可能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残疾的疾病优先获得治疗。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治在这一原则上的体现,导致严重的精神疾病优先获得研究与诊治。历史上也是如此,虽然精神与心理的概念近乎同义,但在人们的心中都倾向于将精神这一概念与重性精神病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对心理这一概念仍然存在许多误解的根源之一。在我国,至今有些人仍然错误地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精神与心理的概念首先在专业的精神科医师之间开始分化,部分医师在诊治过程中遵从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标准,但在日常工作中,对非专业人员以及患者的解释与科普过程中,倾向于使用便于社会大众理解的分类,如:精神疾病分为由生理问题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病(指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等)、轻性精神病(指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神经症(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正常人群的心理问题等。并在现实医疗实践过程中渐渐将精神病与心理问题区分开来,旨在区分个体属于正常还是非正常状态。尽管这属于二分法思维,但在实践中很便于说明问题。渐渐分化成精神病属于非正常并对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重大伤害的精神障碍和正常人群经常出现对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轻微伤害两种类型。后来又分化为,精神障碍分为精神病、神经症和心理问题,以区别严重程度的差异。总之,最终心理问题成功实现了与精神问题的概念分化,并作为独立的概念出现在大众视野。现在成年人还敢结婚吗?
7700万,独居人口,不婚不爱,路在何方?
且把杂谈换酒钱 2019-05-19 14:54:49盗了张图
孤阴则不长,独阳则不生,故天地配以阴阳
——明·程允升《幼学琼林·夫妇》
周日下午的出租屋,安静而又闲适。天气闷热潮湿,窗外有风欲雨,心情如同天气一般沉闷压抑。武汉总是能以特色的气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且不管你是本地土著还是羁旅游子。
尊敬的@一条 先生/女士,正好刷到的您的这篇大作,感慨颇深。
2018年,民政部的数据显示,
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
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
我们正在经历中国第四次单身潮。
——头条号“@一条”《中国正在经历第四次单身潮,独居人口超7700万》
我不知道数据的可靠性有多高,但是我很相信。因为我是这7700万分之一
我不知道孤独终老会不会是我的最终归宿,但是我一点都不排斥甚至很有点期待
我始终认为我是个文艺青年,我有读书喝酒的爱好,我的空闲时间可以一个人很快乐的度过
我始终认为虽然我孤单,但我并不寂寞;我认为周围亲友的劝说没有错,但我并不打算接受劝说。
剩
7700万独居人口,大家都是怎么过的?
7700万分之一的我,是这样过的...
1.关于过往
曾经我也阳光,曾经我也快乐,曾经我也对未来充满憧憬,曾经我也认为世界充满阳光
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有过一次奋不顾身的孤注一掷准备给美丽的姑娘一个好归宿,可惜不幸的是我失败了,赔个底儿掉,负债累累,翻身路还很长。所以,单起来了。段子说,一时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单着单着,就习惯了,似乎感觉还挺好。并非我对男欢女爱失去了兴趣,只是逢场作戏的风尘女子是进不了我的心房的。我对爱情,依然有着高洁的追求,如果没有遇到那个能走进我心里的人,我一定不会把自己送出去。因为心里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回忆,足以飨终年。余生遇不到真爱的话,那就靠回忆终老吧。
爱情如咖啡,苦涩与甘醇并存,历久弥新。
2.关于现在
一人独居,一人独过,生意的话勉力维持,债务的话一点点消磨,人生,一点点度过吧。
生计需要维持,因此即使生意再差,还是要努力一下。归根结底,人总是要吃饭穿衣的,还是需要挣钱谋生。挣钱难,所以每天都很焦虑。更坑的是,前年掉进的大坑还没爬出来,还欠着几十万的巨债,每天接不完的催债电话。大家知道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唤的滋味吗?我感觉我知道了。
心态需要维持,怕哪天意志涣散了,人会废掉。所以坚持给自己找点理由去奋斗,给自己找点希望去维持。读读书,写写字,喝喝酒,排遣一下抑郁。
感情需要维持,爱情的话,目前以回忆过往点滴来维持;亲情的话,尽量经常冒个泡,给家人打个电话发个消息,起码让他们知道我还好好的。
未来需要憧憬,其实现实虽然很难,但是离死还远。其实有时候逼急了,干脆就问自己一句:会不会死?不会死就继续活着。想想也是,几十万而已,反正都已经扛了两年了,大不了再扛两年。再说,有手有脚的七尺男儿,还能饿死不成。没死就加油活。
心灵需要维持,我要每天看会儿书,我要时不时提笔写几段文字,我要每天出去锻炼一小时,我要经常去逛一下图书馆、博物馆,我要不时地小酌一杯,神游物外,我要时不时地回忆一下爱的酸甜。
3.关于未来
最想说的就是未来。独居人口的未来,7700万人口的未来。
心理方面对于感情的渴望或者需求,一个人遇到苦难的时候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想哭的时候连个肩膀依靠都没有。再说个现实点的,都成年人了,都有生理需求,想解决一下都困难。人非草木,面对孤独和寂寞,即使再强大的心灵也会有脆弱的角落。
再有父母的期望,亲友的关怀(可能是关怀),时不时的问一句,什么时候结婚啊,怎么还不找对象啊,是准备当个老光棍/老姑娘吗?
五一放假的时候,我一同学我们俩聊了一会儿。他问我你准备单身到什么时候,我说我可能会孤独终老。他沉吟良久,说了句很朋友的话:在我看来,你那就是装逼矫情...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因为虽然嘴上说要孤独终老,其实我连个成型的应对方案都没有。
7700万人,不是每个都有房有车,不是每个都有一份可观的收入,不是每个都有能力储蓄够养老的资产,也不是每个都有子侄后辈做养老送中的指望。所以,未来在哪里?
我希望,未来的日子,房子不再是奢侈品,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努力拥有一方陋室遮风挡雨
我希望,未来的日子,生活不再那么艰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实现衣食无忧
我希望,未来的日子,社会能变得宽容,不要用逛动物园的眼光看待大龄剩男剩女
我希望,未来的日子,医疗变得触手可及,不要出现独居人口死在出租屋里直到被人发现
我希望,未来的日子,养老院成为社会标配,这独居的七千万人口可以在晚年的时候有个寄托
我希望,未来的日子,安乐死变得合法化,让病魔缠身的孤独老人可以体面地选择死亡方式
我希望,未来的日子,有个机构能处理后事,帮我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山大海大沙漠
4.关于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独居人口、不婚不爱者这种反常现象?
是因为生存条件恶化还是因为思想进步?
文明需要发展,民族需要延续,人口是最基本的战略资源
没有人,谈什么发展延续。那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嘛。
不婚不爱,是我们真的不需要吗?
不,是我婚不起,爱不起
我努力挣取的财富,不足以安身立命,赡养父母,抚育妻儿
我努力逢迎爱护,不足以打动姑娘/小伙
我努力抓取爱情,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心灵慰藉
当我拼尽全力尚不能给一个家庭幸福生活的时候,那么就干脆先不要组建家庭
当我委曲求全经营一份爱情的却发现不是灵魂伴侣的时候,那就干脆不要开始爱情
当我心怀的济世为民的志向被现实打击的支离破碎的时候,那就干脆先过好自己
也许有一天,我的灵魂伴侣出现了,我正好又有足够的面包来喂养,那一天就是我结束孤单的时候
也许有一天,社会福利变得完善,我又正好有进养老院的钱,而且还没有找到灵魂伴侣,那我一定会选择孤独终老
孤独跟寂寞,也许很多时候都是近义词,但是7700万选择独居/被迫选择独居的人,一定不全这么认为。
起码,我自己,孤单,并不寂寞
7700万难兄难弟难姐难妹,愿大家心理安宁,生活平静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针对抑郁症的判断标准,如果你符合以下四种临床诊断标准就可以判定是否抑郁症:
1、情绪低落
2、快乐明显减少
(以上两者至少居其一)
3、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至少减轻5%。
4、睡眠障碍。
5、易急惹或情绪郁闷。
6、精力不佳,每天疲惫不堪。
7、无价值感,缺乏信心,有负罪感 。
8、注意力,对事物的专注能力下降。
9、有自杀的念头,及想法,或者已经这样去实施了。
以上的这个列表,是我治疗过程中判断的一个标准。在这几项当中,我们至少有四项符合。就可判定是否患有抑郁。
别人说你做作你怎么回复她?
我会说:“有本事你也做啊。”
[虽然我自己不做作]
做作也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态度。
无论是好性格,还是坏性格,就问你,你敢做你想做的吗?
[“做作”指故意做出某种不自然的表情架势和腔调,而且故意摆谱。它可能是矫枉过正的涂抹脂粉,可能是虚情假意的扭捏作态,也有可能是出于不三不四的东施效颦。反义词:真实。]这是做作的解释。的确,做作在刻板印象里代表着虚伪或矫情等等,老实说我也不想和做作的人交朋友。
那么,为什么我会给出上述回答呢?
1.在被刻板印象的环视下,如果你的行为举止仍被大多人理解为做作的表现,就说明你有不同于一般人的个性,这种个性体现于你的“敢”,即敢于做作,即便这很虚伪。
人们都喜欢“真实”,肯定“真实”,但你仍在此种大环境下做作,这就说明你才是在真正地做着自己。
2.并不能排除“其实你并不做作,是有小人在背后指手画脚、煽风点火”的情况。
3.你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
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无论我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从不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把事情做好,达到我的最终目的。他人的看法又能代表什么,你必须有一颗坚定自信的心去支撑你的执行力,在洪流中不移根基,不乱阵脚,不失本色啊!
我要是真能做作,那也是我的一种本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