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文集,带有闲字的诗句

天美资源网

墨竹文集,带有闲字的诗句?

关于闲的诗句

1、孤云独去闲

墨竹文集,带有闲字的诗句

李白

《独坐敬亭山》

2、昨夜闲潭梦落花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3、两处闲愁

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4、谁道闲情抛弃久

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5、谁道闲情抛弃久

欧阳修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6、闲池阁

陆游

《钗头凤·红酥手》

7、两处闲愁

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晚云闲

苏轼

《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9、闲卧藤床观社柳

苏轼

《定风波》

10、仪静体闲

魏晋

曹植

《洛神赋》

以下是部分诗人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呵呵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几年前,有网友撰文说“呵呵”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韦庄的“菩萨蛮”,宋代大文豪苏轼在书信中最爱用“呵呵”。我查遍网络,发现他们没有查阅苏东坡的原书,来源都一样,引用的都是一篇文章中哪同样的四通书信。看来,没人下这个死功夫,还是我来。“呵呵”是不是宋代的流行语,唐宋八大家里都有谁爱用“呵呵”,我们来用事实说话。

我把唐宋八大家的文集都查阅了一遍。我知道,“呵呵”这种表述,在正经文章中肯定是很少用的,那我就重点放在他们的书信中。唐代的有两家,韩愈和柳宗元的书信留下来的不多,我查遍《韩昌黎文集》和《柳宗元全集》,都没见到“呵呵”的影子。宋代六大家除了苏洵、苏轼、苏辙这“三苏“外,其他就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这三位。

我遍翻《欧阳修文集》,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为人比较豁达,他总共有十二封书信用了“呵呵”;王安石比较正统死板,在他有限的书信里边,很少有私情的流露,所以一点也不“呵呵”;曾巩也是,是个老正经,书信里一般也不开玩笑。在《苏轼文集》中,里面有数百封书信,东坡是个老顽童,虽然屡遭逆境,但通信不改,他在书信里有四十七封带有“呵呵”。

——下面我们看看几封代表性的书信:

▲所索拙诗,岂敢措手,然不可不作,特未暇耳。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某每蒙公眷念,远致珍物,劳人重费,岂不肖所安耶!所问凌翠,至今虚位,云乃权发遣耳,何足挂齿牙!呵呵。

▲王家人力来,及专人,并获二缄。及承雄篇赞咏,异梦证成仙果,甚喜幸也。某虽窃食灵芝,而君为国铸造,药力纵在君前,阴功必在君后也。呵呵。

▲某启。比日蒸热,体中佳否?承惠杨梅,感佩之至。闻山姜花欲出,录梦得诗去,庶致此馈也。呵呵。

▲数日前,率然与道源过江,游寒溪西山,奇胜殆过于所闻。独以坐无狂先生,为深憾耳。呵呵。

▲前某尝携家一游,时家有胡琴婢,就室中作《索凉州》,凛然有兵车铁马之声。婢去久矣,因公复起一念,果若游此,当有新篇。果尔者,亦当破戒奉和也。呵呵。

▲天觉出蓝之作,本以为公家宝,而公乃轻以与人,谨收藏以镇箧笥。然寻常不揆辄以乱道尘献,想公亦随手将与人耳。呵呵。

▲离浙中已四年,向亦有少浙物,久已分散零落矣。有药玉船两只,献上,恰好吻酌,不通客矣。呵呵。

▲示谕亲情事,专在下怀。然此中殊少士族,若有所得,当立上闻也。写字,俟少闲,续纳上。墨竹如可尊意,当取次致左右,画者在此不远,必可求也。呵呵。

——嗯,全引下来估计一天你也看不完,就引这些代表性的书信吧,已经能看出问题了。这说明“呵呵”虽然不是苏东坡发明的,但他用得最多,而且都用得恰到好处,显示了他的达观和敏慧。我看后确实佩服,呵呵。

可以学习国画吗?

没有书法基础,可以学习国画,但需要走很多的弯路。所以,学习国画,需要学习书法。

书法和绘画的关系是中国艺术史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很多名家都有过论述。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这就是所谓的“书画同源”。早期的人类,用简单的符号和图形传递信息,在陶器上绘制鱼纹、蛙、鸟、花叶、人形等,这是最早的绘画作品,而最早期的象形文字也是用线条画成的一个个小画,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汉字。图画与文字作为先祖们记事的工具,自是拥有相同的起源;而分别以图画和文字为基础而产生的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必也应有相同的起源了。

对此,早在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也为我们做出了精辟的概括:“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那么,练字对画画有什么帮助呢?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让你的画有个漂亮的落款,更主要的还是练习对毛笔的驾驭能力,让指腕筋骨肌肉在特定的弹性伸缩范围内得到训练。中国画的核心是笔墨,运笔的方法十分讲究,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骨法用笔”,强调用笔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用笔要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只有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运笔方法,如前所述,这其中的捷径就是练书法。

历史上谁是你最喜欢的大才子?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不乏有文采的知识分子,这些人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著作,让后人见识到他们超出常人的风采。

在战国,屈原有《离骚》,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出忧国忧民之情。

在三国,曹操有《短歌行》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吐露一统天下的志向。

在唐朝,李白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表达放荡不羁的性格。

这些政治强人,文人墨客的文采,让我们所折服,可是笔者最喜欢的才子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

在青年时期,毛主席就有文学作品而问世,他在离开家乡韶山外出求学时,就写出了“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诗句。

在参加革命事业后,毛主席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特别是在革命出现困难的时候,毛主席往往会用诗词来寄托他伟大的理想和胸怀。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以后,毛主席写出了《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时的红军刚刚经历湘江战役,毛主席重新回到领导岗位,用这首诗表达了毛主席对长征的乐观心态。

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毛主席与彭德怀为了勘察地形,登上了白雪皑皑的山顶,毛主席诗兴大发,做出了《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诗大气磅礴,写出了毛主席对待革命事业的信心,伟人的风采一览无余。

此外,毛主席还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包括“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就是出自他的《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

至今毛主席的诗词留存于世的有150余首,是近代史上难能可贵的文学作品,也是大家了解毛主席的重要历史资料。

毛主席的书法作品也非常有名,毛主席经常说:“我是用文房四宝打败的国民党四大家族”,由此可见毛主席的文学修养,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END—

原创

作者:冷月钩沉

编辑:冰封记忆

本文首发悟空问答,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往往绘画也很厉害?

书与画同源

书法是中国画的筋骨,西画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中国画是萃取西画的精华,使中国画更加精简和提炼,并达到“印象加抽象”,进入佳境中“传神写意”的艺术效果。

有书法的功底,促使画质的飞跃。在中国画领域里,俗称“三分画七分裱”,相对的角度上“三分字七分裱”,所谓的裱指的是诗句中的画外音,既韵味和形式美,三者兼有一定的修养,境界越高便视为珍品。

将其中某项法度做好不容易,三者综合法度做好就更不易,这其中的艰辛,所以能耐强大的执着者,为其追求艺术巅峰的目标,难于想象攀登的艰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