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丁克族,为什么现在丁克越来越多?
我自己就是一个不想生孩子的女孩。
尽管目前还没有到被催生的年纪,但每当听到爸妈在饭桌上高兴地幻想着几年后抱孙子的场景,我都欲言又止地在心里盘算着将来如何让他们接受这个事实。
之所以排斥生育,因为我看了一些电影和纪录片,得知了一些过去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的关于女性生育的真相。
在电影《塔利》里,我看着即将产下第三胎的女主角Marlo整日挺着大肚子吃力地照顾两个调皮的孩子,一举一动都写着“心力交瘁”四个字。
特别是生产的那一天,Marlo躺在手术室的床上动弹不得、满身是汗,像是刚从鬼门关里走了一趟,与另一边同样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安然入睡的丈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产当天,夫妻二人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于产后的生活,似乎也没有轻松到哪儿去。
除了生理上要面临产后排尿困难以及涨奶的痛苦,心理上还得承受孩子夜夜哭闹、家里的墙上满是屎和尿的煎熬。
对于Marlo所承受的这些大量的无偿劳动,丈夫给予的只是每天出门前的一个吻。
没有人去替她分担哺乳和育儿造成的精神疲惫,更没有人去关怀一个产妇的内心世界。
他们不知道,其实60%—80%的产妇在经历了生产后的身体变化和角色转变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她们往往会躲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偷哭泣,手足无措般地觉得自己是一个糟糕的母亲,最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持续1-2年。
但没有经历过的人只会觉得生孩子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认为她们这样是矫情。
就这样,曾经的Marlo是看上去那样精致而能干的女人,如今身材走形、情绪低落的她面对孩子的一句“妈妈,你身体怎么了”,只剩下沉默不语。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时的感受——
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
△电影《塔利》里一位产后身材走形的母亲
我看过一个叫《寻找乳房》的纪录片,片中的一位母亲说起生育后女人身材的变化。
她说,其实每一位女性一旦怀过孕生完小孩之后,除了外形上看得见的腿部变粗、肚子依旧隆起之外,身体内部也会和从前不再一样。
她们会开始拥有一些小秘密:产后漏尿、长痔疮、盆骨底部肌肉松弛……
经历过之后,她们也会抱怨,为什么没有人让她们早一点知道?
△纪录片《寻找乳房》里的一位母亲
正是她们亲历的这些“沉重的真相”导致我对生孩子这件事产生了本能的抵触,也让我突然意识到:
原来产后的女性并不是全都能恢复成“性感辣妈”的模样,成为一位母亲不止意味着幸福,还有许多看不见的代价和痛苦。
我觉得我的母亲,我的外婆都真的很伟大,她们或许都曾经历过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疼痛。
但是很抱歉,无论是为了另一个生命牺牲自己的身体,还是用强大的心理承担育儿的精神压力……
我统统都做不到。
关于今后是否生孩子这个话题,我曾经和身边的一些女性朋友也探讨过,朋友小米与我的态度不谋而合。
只不过她不愿生育的原因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她的家庭。
就像之前热播的《三十而已》中,陈屿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觉得自己无法成为一个好父亲,在老婆怀孕的时候选择逃避。
我的朋友小米也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感到悲观。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陈屿与钟晓芹关于“生孩子”的一段对话
她告诉我,父母多年来关系不和睦,导致她成为了一个性格极其敏感的人。
自己这些年在家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对她说: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小米都觉得自己并不是爱的结晶,只是一段感情的失败品。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世界上再有另一个生命重蹈覆辙,所以她不想要孩子,更不愿为了一个男人生孩子。
那天我们聊到这个话题时,刚好看到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从我们身边经过。
小米看着婴儿车里的宝宝,转过头对我说:
“不知道为什么,别人看到新出生的宝宝都会觉得开心和幸福,可是每当我看到的时候,却会替这个宝宝感到难过。”
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女孩们很清楚“生不生”、“和谁生”、“生几个”、“怎么生”这些都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生育不再是一个女性人生里的必选项。
你认为丁克族是自私的吗?
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文献《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有一些初步的结论。现代社会,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丁克”。“丁克”这个说法来源于英文DINK(Dual Income No Kids)的谐音,字面意思是具有生育能力却不生育小孩的家庭。
然而,这种解释似乎太过于模糊,以至于很多人对于丁克这个概念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文献《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93年,在美国的6180万个家庭中,有3480万个家庭无子女,意味着美国的丁克家庭超过了50%。
然而,家庭无子女并不等同于丁克,文献中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很多家庭之所以没有子女,可能是受限于经济条件,或者是整个家庭的短期选择,甚至可能是子女早逝。
“催婚”焦虑转变为“催生小孩”的焦虑
即使是在美国,丁克也并非是一个轻松的选择,你听从了自己的内心,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同时,你承担的社会压力也很大。
许多人刚刚经历完“催婚”的焦虑,就立刻进入“催生小孩”的焦虑。在很多长辈眼里,选择丁克代表自私自利,养育下一代才是他们的社会责任,这一点也与我国传统观念相契合。
80、90后丁克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丁克家庭现状,我专门查阅了相关文献数据,《中国年轻人生育意愿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新出生人口为1723万,比2016年减少了60万左右,可以推测,80、90后的生育意愿已经明显下降,原因包括了教育成本、购房成本以及养育时间成本。
当然,80、90后的年轻人选择丁克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完美的爱情,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家庭社会观念的挑战和冲击。
与之相矛盾的是,我国传统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长辈们最爱热闹,儿孙满堂方享天伦之乐,父母会觉得你剥夺了他们做爷爷、奶奶的机会,所以,父母很难理解年轻人丁克的想法,认为这是自私的行为。
但是,丁克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那些坚持丁克的人,虽然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却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和面对父母的愧疚感。很多人就一直陷入在两难的境地里,既不想让父母失望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初心。
亲密关系的不确定性
两个人在婚前达成了一致的思想观念后才勇敢地在一起,但是时间一长,很难保证两个人都能坚定最初的想法。
有些丁克了十几年的夫妻,到了中年有一方想要生孩子了,这个时候,除非一方妥协,否则只能面临离婚的结局。
有的情侣则因为生育观念始终无法达成一致,造成了人生意义上的重大分歧,这个时候,其实亲密关系已经变得摇摇欲坠了。
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狗血案例,比如,丁克家庭中,男方出轨,和小三养育了小孩,而原配只能流下悔恨的泪水。
选择丁克的人其实还是少数,最初对于高配人生、完美爱情的期待渐渐淡去,当大部分和你一起长大的朋友们都先后结婚生子,其实你们的话题也会产生隔阂,引发社交障碍。
比如,以前你和朋友也许可以经常一起旅行或者是出去逛街玩耍,但是,当他们有了小孩后,你们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当你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你也很难发表自己的意见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和自己的朋友渐行渐远。
所以,丁克也也意味着更多的孤独。那些笑着选择丁克的家庭,为何最后都哭了?因为他们选择了孤独,选择了独自承担。
Robert Frost说过:“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选择丁克就是选择了一条更少人走的道路,这是个勇敢且自由的选择,但同时你也要思考,为了得到这份自由,你要付出多少代价,而这些代价又是否在你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你愿意留下孤独的眼泪吗?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
丁克族的心理支持是什么?
最大的心理支持就是,总觉得我还年轻,又可以赚钱,不会为柴米油盐酱醋而烦恼,好好享受2人世界,孩子!烦死了,影响我们啪啪啪啪啪[笑哭],换尿布,买奶粉……不干,我要好好享受人生,衣食无忧,想干嘛干嘛![爱慕]
可现实生活中远不是他们想象,换尿布,买奶粉,听到一声父,妈也是一种快乐!生活就是这样,要酸甜苦辣咸,什么味道都偿过。才无悔一生短短几十年。不许反驳!可以留意[笑哭][笑哭][笑哭]@麟麟是好宝宝 @鹏哥坚持坚持 @豫洛老李 @無惡不作61 @有书雨竹 @农民在基层 @老朱聊创业 @平平有约 @玲子七彩生活
什么是丁克族?
丁克族是指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的人群。
丁克家庭的夫妇主张摆脱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这个词汇早已不再陌生,当今社会,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
成为丁克的首要标准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其次,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他们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也正是这些认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体,能够较好坚持自己的选择,并经营与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大城市的丁克族越来越多?
现在的社会已全面进入一个与以前不同的高科技信息化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改变,不在循规蹈矩同时也摒弃了许多传统思想,甚至有些思想很超前也让许多人无法理解与接受。例如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丁克族。关于丁克族不存在对错只是他们对人生的理解与看法不同而己,丁克族奉行的是活在当下无忧无虑的享受人生。我个人并不能接受做丁克一族,因为我骨子里还是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在我看来生儿育女不单是传承香火,我更看重的是抚育下一代是人的本性是对人生的一份责任,这份责任能更加激励我们的向上进取心努力的奋斗。这份责任里还有我们对人生的牵挂,更有人生的喜怒哀乐让我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只有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生色彩才不单调。而且下一代也是我们在这世上生命的延续,而且我们最终也在这个世上留下了自己亲手所绘的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