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我们现在普遍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第一回里,空空道人将石兄从人间带回的《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是作者的“假语村言”。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要撇清作者与此书的联系。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反复的修改前八十回,难道就没有时间完成结局吗?脂砚斋曾说“惜后三十回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云云,说明此书是有后三十回的,或是作者自己反复斟酌思量,后三十回里被抄家的内容不可面世,所以故意隐藏?但他又要不吐不快,所以在前八十回里反复修改,暗示结局,又要读者明白,又不能太直白,所以秦可卿死的死因给我们感觉不符合第五回宝玉看到的判词和画,可卿分明上吊自杀。
疯癫道人手里的镜子《风月宝鉴》也代表《红楼梦》故事的表面故事和真实发生的事情,即正面是风月之事,反面却非常吓人,…就是暗示《红楼梦》描述的真实故事是非常可怕的。所以真正的结局不能面世,只有靠读者慧心领悟了,作者提醒看书者,人生就像石兄一样,虽历红楼,到底万事成空…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三国演义一共有多少页数和出版社?
很多。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作者笔下的周瑜究竟是怎样的人?
1.文治武功,出类拔萃。当年跟随孙策南征北战,平定江东,成为孙家后来发展壮大的根本。后来赤壁之战,巧用苦肉计,将计就计,连环计,战胜曹操,把天下局势从曹家独大变为三足鼎立。
2.懂人识人,忠心耿耿。当年袁术仰慕周公才华,意欲招揽,周瑜料定其必败,拒绝效力,转而从弱小但有王者之气的孙策。后来孙策故去,一心辅助孙权,为东吴稳定和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3.忌才善妒,心胸狭隘。罗贯中《三国演义》为了凸显诸葛亮智圣形象,不惜把周瑜贬低。我们熟知的诸葛亮三气周瑜,并不真实,但却是作者笔下的表述。赤壁之战前后,周瑜处处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但却被诸葛亮后发制人,最后被活活气死。
4.风流倜傥,潇洒儒将。娶了绝世美女小乔。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一,《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①对战争的描写。全书写了大大小小一系列战争,光是较大的战争就有三四十次,而且写得千变万化,各有特色,很少雷同。其中最精彩的是从第四十二回后半回写到五十回的赤壁之战。在这八回半里,作者不仅巧妙地组织了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盗书等引人入胜的情节,错综复杂地来表现交战双方的斗争和周瑜、孔明之间的内部矛盾,而且在紧张的斗争中,还用抒情的笔调巧插闲曲,点染了孔明草船借箭、庞统挑灯夜读、曹操横槊赋诗等情节,从而使一场大战显得更加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既惊心动魄,又意趣盎然。
②对人物的成功塑造。全书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家喻户晓的至少有十几个,尤其是对曹操、诸葛亮的刻画最成功。几百年来,权诈百出、才足欺世的曹操成了奸诈权术的代表,他那种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的性格,对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本质起了很大作用;而才智超人、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则成为人民智慧的化身。其他人物如关羽、张飞、刘备、赵云、周瑜、鲁肃等,也都写得色彩鲜明,独具个性。
③《三国演义》能把头绪纷繁、人物众多、长达近百年的三国写得那样脉络清楚,主次分明,能比较完善地处理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它的一大成就。
④在语言上,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用的是半文半白的浅近文言,这对普及历史知识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二,《三国演义》问世后,对历史小说和戏曲的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清初仅京剧里的三国戏就有一百多出。
三,在其它方面,它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后来的农民起义中,被剥夺了文化的农民常常从它当中学习军事政治斗争的策略,如太平天国曾把它作为学习军事的教科书。
总之,在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后来的历史小说虽然很多,但“都没有一种跟得住《三国演义》。所以,人们都喜欢看它;将来也仍能保持其相当价值的”(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