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谁烧的,为什么说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天美资源网

圆明园是谁烧的,为什么说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

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

圆明园是谁烧的,为什么说火烧圆明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圆明园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因为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别墅,占地5000余亩,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圆明园内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

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圆明园》,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假借文明的名义,两个强盗点燃的野蛮大火烧尽了一座举世无双的世界建筑瑰宝。然而,野蛮的大火烧不尽她的华贵,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丹枫白露城里,我们依然可以体味到她散发的艺术气质。

野蛮的大火同样烧不尽一个民族对她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

火烧圆明园背景?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圆明园是谁烧的?

是被英国联军烧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了圆明园,历史的痛处,同治帝后来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我辈当勿忘国耻。

为什么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

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公历1900年。而火烧圆明园时间是在1860年,当年的9月18日,英法侵略军攻陷通州。21日,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展开激战,统帅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清军全军覆没。10月18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京郊皇家园林如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

到底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历史上是英法联军。具体的历史,请看下文分解。

这也是一个史学界公认的史实。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了塘沽,然后占领天津,并一路向西,很快打到了北京,把清政府吓坏了。于是就开启了谈判环节。此时英法联军在占领了天津之后,派出的中国谈判全权代理人是一个叫额尔金的人。额尔金安排谈判代表巴夏礼,并带着30多人的队伍来到了北京。

此时正是咸丰帝当政,然而咸丰帝却恰巧跑到承德避暑山庄去了。把朝中诸多事宜都交给了恭亲王奕䜣处理。大家看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都知道这回事。于是奕䜣就把英法30人的团队迎接到自己的北京城外私宅住下。话说,谈判完成之后,奕䜣说自己做不了主,必须要报告皇上。于是快马加鞭送到了避暑山庄。

本次谈判,在历史上叫《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我们的初中课本里都有记载:1、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旅游、经商、传教;2、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随时和咸丰帝协商沟通;4、外国公使觐见皇帝不必下跪。

这四条条约其实也没什么,也算是改革开放的表现,谁知道咸丰帝看后大怒:这北京城是我们的,他要割块地当办事处,这还了得!于是斥责恭亲王谈判不力,又派了个铁腕谈判高手——“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看过《火烧圆明园》的读者都知道,僧格林沁本是武将出身,在和巴夏礼团队谈判的时候竟然提出了要和巴夏礼摔跤,结果把巴夏礼摔了个脸朝天(蒙古人都擅长摔跤,一般人闹不过的)。于是僧格林沁就告诉巴夏礼说:你输了,就赶紧撤兵,并答应我所提的条件。

巴夏礼说,我就是个代表,没有决策权的。僧格林沁翻脸了,急脾气一上来,就把这30人的队伍都押到了北京城,关在圆明园。

额尔金知道巴夏礼等人被拘禁,关押在圆明园,火冒三丈,气急败坏。说当初打进北京城的时候就说一定要报复,这次又出了这档子事,真是岂有此理。于是就打算火烧,有人建议烧故宫,额尔金说故宫是清政府办公的地方,这可不行,咱们要烧就烧他私家财产,圆明园正是清政府的私家园子,又是关咱们使节的地方,于是就决定了火烧圆明园。

刚开始的烧,只是纯粹的烧,后来联军发现里边的好东西实在太多了,英法联军于是兽性大发,大肆哄抢,带不走的只能砸了,于是圆明园就成了他们罪行滔天的地方。

关于火烧圆明园,读者大人们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留言互动,谢谢。

赏经典诗词,聊诸类文化。请关注【文史道】,欢迎评论留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