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书长不达,路从今夜白的下句?
露从今夜白下一句是:月是故乡明。
出自::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
体裁:古诗
格律:五言律诗
诗词原文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释译文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军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街的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喜上眉梢古诗?
喜上眉梢是一句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诗中的诗句,全句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下面是一首古诗,也以喜上眉梢为题:喜上眉梢 感怀诗来自远方的消息喜让我红了眉梢一片繁华的边寨演绎着告别的凄凉戍鼓声断人行边秋响彻寂寥的夜空狼烟熏黑的战壕挡不住我思念的翱翔露从今夜白酒醒狐死不休望星空无限遥远祈盼我的家乡明有弟皆分散浩浩荡荡征战未已他们用热血写下传奇无怨无悔守护边陲无家问死生沧海桑田谁可料兄弟情深已不再黑夜中寄出的家书未达寄书长不达望雁归的那一天况乃未休兵等来日踏平沙场的时候喜上眉梢是我心中的歌唤醒梦中的思念泪愿我的歌可以传达边关英雄的无私
月是故乡明背景资料?
杜甫诗《月夜忆舍弟》是一首五律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759年(乾元二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阴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寄书长不达?
寄书长不达(打一成语)谜底:难以置信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主语必须是具有这一性质的事物,不能是有这种感受的人。比如可以说某一件事难以置信,不能说我对此难以置信。
古诗月是故乡明中秋的原文?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