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女儿,武则天是个什么样性情的女子?
您好:武则天是我敬佩的女子。她是一位聪明勇敢的美丽智慧的女性,武则天的胆识赋予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女性是卑微没有地位的,当时的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方式,在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被传统观念严格束缚的生活中。哪里像现代社会中,到处都是独立又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但又有哪一位可以和武则天相比呢!
武则天在十四岁被选入宫,她的母亲担心孩子安危,不禁痛哭,没想到她反而安慰母亲:去见皇上,说不定能带给我好运,您就别为我伤心了。
武则天入宫没多久,就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没有人能驯服,她自告奋勇说:”只要给我三样东西,我就能有办法让它乖乖听话。”唐太宗问:“那三件?”武则天说:“铁鞭、铁锤和匕首!” 唐太宗非常爱马,当然不会让她用这种方式驯马,但是却让唐太宗对这个美丽的小姑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入宫以后的历经磨练造就了武则天传奇的一生,与武则天的勇敢果断、赏罚分明、敢作敢当的个性有着很大的关系,最终一步步走向了辉煌,成为了留名千古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从十四岁入宫唐太宗因她的美丽聪慧封她为才人,又给了她一个号叫武媚,可以相信她小小年纪确实是很有魅力的。
唐太宗过世那一年,武则天二十六岁被送进感业寺当尼姑。
不到两年被李治又接回皇宫。
历经三十八年后于六十六岁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在称帝十五年以后,中宗恢复唐朝,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崩逝,享年八十二岁。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在感业寺,武则天曾写下了情诗《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武则天到晚年,还常默诵这首诗。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撰写的祭文情真意切,要求一定要和李治合葬。二人的墓是按照合葬墓的规格建造的。可见武则天也是一位好妻子。
一位女性能在封建礼教的时代顶天立地,以豪气万千的姿态站立在文武百官面前。她有非凡的气度,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国家太平,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虽然她也会犯错,我认为也是由一步步自保到反击到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但她的丰功伟绩,以及开创的鼎盛唐朝,是让人不容忽视的。
如果武则天没有入宫她的命运又会如何呢?我想以她的聪明、智慧、美丽、自信 、勇敢和胆识,也一定是一位难得的好妻子,好母亲吧。95版武则天韩国夫人是谁饰演的?
1995版《武则天》中韩国夫人的扮演者是:穆宁
《武则天》是由陈家林执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刘晓庆、陈宝国、郑爽、于慧等主演的古装历史电视剧。于1995年1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首播。
该剧讲述了武媚娘从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间变成女人,从此饱尝了宫廷生活的无情和残酷,在一连串的宫廷斗争中,逐渐显示出她卓越的政治才能直到垂帘听政,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的故事。
女皇武则天是怎样的人?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临朝称制的女皇帝,其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令后世称颂!
但是其为人冷血,任用酷吏,网罗男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惊世骇俗之举后世褒贬不一。
下面小编来和大家一起聊聊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传奇人生...
家世出生武则天的老爸(武士彟)是一个木材商人,由于早期追随李渊起兵反隋功勋卓著官至工部尚书成为大唐开国功臣之一!
武士彟的老婆死的早,一直没续弦,一心扑在工作上。高祖李渊甚为感动,于是把前朝宰相杨达之女杨氏介绍给了武士彟填房。此时杨氏作为资深宅女已年近40了,说来也怪婚后连续为老武连生三个闺女,而武则天就是其二女儿。
传说术士袁天罡有一天到武士彟家做客,咋见杨氏便大吃一惊的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杨氏莞尔便把武则天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出来让袁天罡面相,可是袁天罡一看摇摇头说勉强官至三品,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后封韩国夫人),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若为女子,前程不可限量,将来必为为天下之主!”武则天从小就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富足的家庭环境使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武士彟常常感叹武则天若非女儿身将来必能光大门楣!即便如此,武则天常年跟随在父亲身边潜移默化锻炼得计谋善变,胆略过人。
这样的家世背景按常理来说,年少的武则天应该很快乐的,可是现实偏偏非但如此!虽然武家位列功勋,但是在门第观念根深蒂固的关陇贵族眼里只不过是一暴发户而已!这种成长经历使得武则天产生了对权势的狂热欲望,也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理。
少年丧父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武则天老爸(武士彟)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了!此时武则天才刚满12岁,一夕之间成了一个丧父少年。厄运不仅如此,母亲杨氏带着武则天姐妹三人长途跋涉回到长安后非但失去了往昔的富足生活,其同父异母的哥哥常常虐待武则天孤儿寡母四人,日子过得甚为艰难。
初入皇宫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就听说武则天不仅貌美,还富有才华远见,隧召入后宫,封为才人!这一年武则天年仅14岁,唐太宗39岁!
唐太宗初见武则天,见其容貌妩媚,楚楚动人,便赐名武媚,人称媚娘。武则天刚入宫时,母亲杨氏非常担忧,杨氏出生隋朝宗室深知宫门深似海一脚迈进去可能永难再相见。武则天却没有那么的悲观难过,她对那个权力最高的神秘之地充满了好奇和信心!
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也许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向她呐喊,召唤......
太宗后宫三千粉黛个个貌美如花,若以貌侍君谁也不甘落后。可是武则天不仅貌美,学识渊博很快脱颖而出,被太宗调入御书房侍弄文墨(相当于现在领导办公室文秘职务)。这个难得的机会使得武则天接触到了唐朝各种典章制度,政务发布,权力角逐等政权的运行机制。这一切皆了然于胸时,武则天那颗对权力蠢蠢欲动的心开始了躁动不安!可惜事与愿违,她入宫12年了还是才人,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常年的寂寞深宫生活又让她失望透顶!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这不是她踏入宫门的理想!她为此并没有丧失信念,她在寻找机会,而机会真的就不期而遇了。
邂逅太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迷信丹药健康每况愈下,武则天奉命伺候左右,而太子李治颇为孝顺也搬到了太宗的寝殿侧院陪护。此时太子李治年仅19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咋见武则天惊为天人,被时年23岁的武则天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成熟女人韵味迷得神魂颠倒。李治陷入了与武则天的热恋中难以自拔,而这对渴望出人头地的武则天来说更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这次她狠狠地在太子李治的内心情感深处挠了一下!
太宗驾崩后太子李治顺利继位,即唐高宗。按照皇家规矩,先帝驾崩后未生育的妃嫔都要到皇家寺院削发为尼,为先帝守寡祈福,了却残生。虽然武则天没有像众妃嫔般哭哭啼啼,但是内心的无奈不舍使她一步三回头频频张望,她不甘心就这么离开,可在礼制面前又有谁能违拗呢?她紧紧地攥了攥拳头,落寞的身影在长长的队伍里显得格外凄楚!
柳暗花明三年的地下恋情有没有在年轻的皇帝内心留下一席之地,武则天难以笃定。她守着青灯古佛一日日的祈祷,期望那个许她厮守终生的身影能再次出现在眼前!
熟不知她日思夜念的皇帝没有忘记她,苦于礼制没有合适的借口与她相会诉说衷情。时间一晃到了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急不可耐的奔赴感业寺对外宣称为太宗敬香,实质是与武则天幽会。干柴烈火般的旧情复燃,一发而不可收拾!高宗三天两头找着借口去感业寺,这一切都被高宗的皇后王氏看在眼里。
此时的后宫萧淑妃得宠,王皇后非常嫉恨。原本碍于礼制王氏死活都不愿意让武则天进宫,可权势这杯毒酒凡是尝过的人哪能轻易放下!
为了排挤萧淑妃,皇后王氏自作主张把武则天接入后宫。
当武则天再次踏入后宫时,既感叹命运的无常,又深知机会难得!
执掌后宫武则天起初对皇后王氏毕恭毕敬,深得高宗和皇后喜爱,很快武则天便被晋升为正二品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贵妃之下!王氏自以为这招驱狼吞虎之计得逞,可事与愿违,高宗越来越专宠武则天,反而更冷落她了!
武则天早就看出了皇后王氏的阴谋,她在后宫站住脚跟后就开始了利用王氏与萧淑妃争宠 。萧淑妃在武则天和皇后王氏的双重夹击之下黯然失宠。武则天在后宫之中如日中天,皇后之下再无羁绊,此时不甘失败的王皇后听从舅舅的建议谋立高宗长子燕王李忠为太子。李忠虽说是李治的长子,但其母亲出生低贱,王皇后这招意在拉拢使其未来太子能感恩于己,巩固自身的后宫地位。一番串联后,李治被众臣说服终于立年仅10岁的李忠为太子!
王氏洋洋自得之际还是余恨难消,可在拥有立储之功的王氏面前武则天甚是收敛,这让王氏恨得牙痒痒也无可奈何。百无聊奈之际,妒火中烧的皇后王氏在其母亲魏国夫人怂恿之下秘密在后宫进行巫祝厌胜之术,诅咒武则天早日下地狱。
由于保密工作不到位被高宗知晓,高宗盛怒之下把王氏贬为庶民。至此武则天成为后宫之主!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于永徽五年(654年)顺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满月之际,皇后王氏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皇后刚来过。”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便暗下决心寻机欲废掉王皇后。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在那个时代已经可谓登顶了!然而她那刻在骨子里的野心会安于现状吗?
冷血专权,垂帘听政武则天制霸后宫后,触角欲伸向前庭。高宗李治生性懦弱又患有眼疾,政事多问于武则天久而久之更刺激了她对权势的狂热追求。
武则天深谙权谋之道,她深知一切荣耀皆来自于高宗李治的宠幸,所以后宫必须牢牢掌握在手中。武则天心思缜密,制定了一系列周密部署,一步一步接近权力中枢!
首先,武则天为了树立在后宫的绝对权威,她将昔日的废后王氏和萧淑妃二人砍去手脚,浸泡在酒翁里,活活折磨致死二人。这狠毒的手段吓坏了后宫三千佳丽,个个吓得胆战心惊,自此再无人敢与武则天争宠。此后岁月高宗12个子女中后6人皆出自武氏,那些可能被高宗临幸的美女要么消失要么“不孕不育”!
然后,武则天将目光转向朝堂。高宗经不起武则天枕边风一个劲的吹,耳根子一软就把长子李忠的太子之位废了,改立与武则天所出的嫡长子李弘为太子。
这一系列后宫干政的神操作自然引起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宗旧臣激烈反对。为了清除异己武则天指使心腹构陷长孙无忌,迫使他自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关陇贵族掣肘皇权的现象至此消失,可怜这个一生追随太宗治国平天下,又亲手把外甥李治扶上帝位的国舅爷竟然栽在一个女人之手!
扫清了政治上的劲敌,武则天开始紧锣密鼓的培植亲信,网罗天下贤才!尤其以北门学士为代表的庶族知识分子进入武则天的政权班底。
武则天非常痛恨门阀制度,少年时因出身寒门常受世家小姐们的嘲弄。如今权柄在手,她一面以修订《姓氏录》为托打击豪门大姓,大力提拔庶族才俊充实官僚队伍,这批人被称为北门学士。
武则天利用这批人有效的遏制了宰相的权力,同时达到了控制外廷的目的。
此后,高宗临朝于前,武则天则垂帘于后,帝后同尊的二圣格局就此形成!
毒杀亲子 任用酷吏武则天与李治育有四子,分别为李弘,李贤,李显,李旦。长子李弘谦厚仁爱素有仁德之名颇受朝野赞誉,但是因为与母亲武则天政见相左且不满后宫干政被武则天鸠杀!
次子李贤由于聪慧精干被武则天诬陷谋反也被赐死。
三子李显一看大哥二哥都被母亲大人咔嚓咔嚓的给弄死了,本就平庸的他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武则天瞧着这个三子窝窝囊囊的随便拿捏也就法外开恩,让他在帝位上呆两个月找个借口给流放外地了!
四子 李旦一看三哥这货居然能死里逃生,他立马明白过来了,还是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的干起了傀儡皇帝差事,亦步亦趋的跟着武则天指示走,数次主动要求禅位!
武则天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很多旧臣元老表示强烈的反对。为了铲除反对者,她任用来俊臣等酷吏使得文武百官人人自危。
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武则天下诏杀南安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已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朝的宗室被杀戮殆尽,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岭南。武则天又不惜高官厚禄笼络人才,大造舆论扫清称帝障碍。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终于得偿所愿登上了帝位!
广纳后宫 男宠三千武则天稳固帝位后开始广纳后宫,据说有三千面首!啧啧,这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是惊世骇俗的!
武则天善于化妆连身边人都难以察觉其真实年龄。她的男宠里有一名叫薛怀义的是个和尚,但颜值担当又体魄强壮深得武则天喜爱!还有面若桃花的张氏兄弟很会侍奉,武则天不仅高官厚禄不吝赏赐还允许他们干涉朝政。这些恃宠而骄的男宠为所欲为,敛财害命斑斑劣迹不可胜数!
千古女帝 功过难说武则天称帝15载,她在晚年选择继承人问题上权衡再三最终还政于李唐。病逝前,武则天嘱咐儿子李显为自己立碑不立传且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关于无字碑的由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其二,武则天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其三,武则天立“无字碑”,功过是非任凭后人评说,是聪明之举。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她权谋善变,广纳贤才,注重民生又能拓边守土!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大唐盛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文治武功堪称历代帝王典范!
但是,武则天冷血无情,任用酷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忍行径后世多有不耻。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其功过是非很难一言蔽之!
小编一家之言请大家多多指正,喜欢历史的朋友请关注一下吧!
如何看待武后武媚娘的一生?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没有不知道吧,她是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称帝的时候已经67岁。虽然她把我李家江山给抢去了,但是我个人还是很佩服她的。
武则天在称帝之前就已经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在称帝后的十余年中,更是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气魄。
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上,她武则天不在乎出身高低,一律量才使用。为了招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此外,为更多广纳人才,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在她执政期间,始终有一批文臣武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在农业生产方面,武则天非常重视。她还下令,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将升职加薪;“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罢官问罪。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据统计武则天执政期间,人口几乎增长一倍,仅这一点就能看出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在抗击外来侵略方面:为了保护边境安宁,改善与邻国的关系,武则天执政时期也做了很多努力,对吐蕃的入侵和骚扰,武则天坚决的反击。在公元692年,武则天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后来,又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疆,重新打通了一度中断的“丝绸之路”。在她执政期间,坚持边疆军队屯田的政策。武则天这种屯田政策对边疆开发、减轻人民负担,以及巩固边防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又得必有失,这个一个历史亘古不变的道理,武则天也不列外。武则天在执政期间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刑讯逼供,滥杀无辜,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在这期间很多大唐皇族后裔被武则天陷害致死。而她晚年时候好大喜功,生活腐败奢靡,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功过参半。她的历史功过,恰如她给自己立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交由后世评判。
解密历史,分享历史,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我会每天随机抽取5位加关注的小伙伴,送出25元现金红包!
武则天多大生太平?
武则天41岁生的太平。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父亲为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弟、遂宁公杨达),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北徐村人)。武则天于武德七年(624年)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一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有异母兄长武元庆、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两人,一位是韩国夫人武顺(史书称武顺为其姐,《武顺墓志》称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士彟从事木材买卖,家境殷实。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唐高祖)在河东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以后,武士彟以“元从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白寿彝因此在《中国通史》中认为“按照武士彠的官阶爵位来说,应该是属于新升的高级士族了。所以武则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彟在贞观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则天才十二岁。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对其母亲杨氏失礼。不久,武则天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居住。
初入宫廷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来到洛阳宫后,听说十四岁的武则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的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对于李世民在位时期武则天在宫中的生活,史书并没有详细的描述,仅见武则天在晚年时回忆自己为李世民驯马一事。李世民有马名叫狮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武则天当时侍奉在侧,对李世民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李世民听后,颇为夸赞武则天的志气。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开始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驾崩,武则天依例与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但她与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
再次入宫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业寺进香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李治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早有此意,当即应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入宫后便生下儿子李弘。武则天回宫后,迅速打败萧淑妃,获得李治的宠爱。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则天便被拜为二品昭仪。当时王皇后、萧淑妃经常与其争宠,三人互相谗毁,但李治都没有听信。
武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她在永徽五年(654年)武则天产下长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望,怜爱并逗弄公主。离开后,武则天趁着没人,竟将公主掐死,又盖上被子掩饰。正好李治来到,武则天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儿已死,啼哭不已,并且惊问侍从,侍从都说:“皇后刚来过。”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于是哭泣着数落王皇后的罪过,王皇后无法解释清楚。李治从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但此事有争议,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和《唐会要》只记载了公主的暴卒,并未言明其死因)。时间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则天晋封为一品宸妃,由于受到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最后不能成事。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一般认为,李治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战友”。
不久,中书舍人李义府首起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赏,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机行事,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李治见有不少人支持,于是再生废立之意。而元老李勣又建议李治“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李治、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十月十三日,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
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则天与李治达成共识:将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人削职免官,贬出京师。至此,李治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二圣临朝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然而也让武则天和李治出现了裂痕,也导致了武则天差一点儿被废。
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武则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李治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后。待到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麟德元年(664年),宰相上官仪请求废后,李治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左右侍从及时奔告于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诉,使其“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李治又担心武则天怨怒,因此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从此每当李治理政,武则天便“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劝其封禅泰山。封禅时本应先由皇帝初献,公卿亚献。但武则天认为,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所以她要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应允。于是麟德二年(665年)十月,李治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武则天率内外命妇,从东都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车乘连绵数百里,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首领和使节。
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则天以两万贯脂粉钱,命人根据自己的形象在洛阳龙门石窟雕刻卢舍那大佛。此工程历时三年九个月完成。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她所编农书《兆人本业》,颁行天下,影响很大。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其宗教政策以尊崇佛教为主。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所患的风眩症愈加严重,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因宰相郝处俊劝谏,这才暂时停议。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改立自己与武则天所生的第二子李贤为太子。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李治又立武则天第三子李显为太子。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从封泰山以后,劝李治封禅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不久,李治命李显代理国政,宰相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协助理政。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贞观殿,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太后称制
嗣圣元年(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李显生气地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武则天以此为借口,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迁于房州,转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改东都为神都,同时令旗帜皆从金色,官服颜色、职省名称一并改易,赐宫城名为太初宫。同月,徐敬业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还政于李旦,李旦知其并非出自诚心,“奉表固让”,武则天仍临朝称制。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前,分为延恩(献赋颂、谋求仕途者投之)、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伸冤(有冤抑者投之)、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四匦,随时接纳臣下表疏。此举广开言路,对稳定当时的朝政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为奖励告密,武则天对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武则天下诏杀南安王李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已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朝的宗室被杀戮殆尽,其中幼弱幸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岭南。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诸王不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应李冲。武则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讨伐。李冲起兵七日即败死。九月,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自杀,他们的亲信也被杀死。同年,武则天命面首薛怀义率人于洛阳建造的明堂落成,号“万象神宫”,放任百姓入内参观。又命薛怀义铸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纳数十人,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大像。建宫的花费达到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女皇岁月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到神都,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武则天未准许。于是百官、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及远近百姓共六万余人俱上表请愿,李旦亦自请赐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武则天方准所请,于九月九日亲临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同月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丙戌,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庙。
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如意元年(692年)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领曷苏亦率其部落请求归附,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二万迎接。不料曷苏事情泄漏,被国人擒回。此时恰逢羌族首领昝捶率领八千余人归附,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
武则天春秋虽高,但善于化妆,时常容光焕发,即使是左右侍从也感觉不到她的衰老。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派大将王孝杰与阿史那忠率军出征西北。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毅然对安西四镇增兵三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亲自主持祭典,自制宫廷乐舞《神宫大乐》,选用舞者九百人。同月,武则天听信谗言,杀太子李旦的妃子刘氏、德妃窦氏,李旦几遭诬陷,险些受祸;又降封李旦之子、皇孙李成器及恒王李成义等为郡王。九月,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制作金轮、白象等“七宝”。旋即又为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亲加谥。
长寿三年(694年)正月,武则天派将军李多祚击破叛乱的室韦。二月,派王孝杰破吐蕃孛攵论赞刃、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破薛延陀泥熟俟斤等万余人。八月,梁王武三思率“四夷酋长”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则天的功德。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建成后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和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武周为天下中心枢纽,统领万国。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十六日夜,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因失宠而密烧天堂,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俱毁。她下诏重建明堂,天堂原址改作佛光寺。同月,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征突厥。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请降,武则天大喜。于是同年腊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改元万岁登封。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武则天重建的明堂落成,号曰“通天宫”,改元万岁通天。五月,营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将军曹仁节、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曹仁节等人由于误中契丹伏兵,全军覆没。接着,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讨伐,均大败而归。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九鼎,从玄武门曳入宫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则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终将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廷内。同月,武则天又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讨伐孙万荣等部。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余党降于突厥。
同年,酷吏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李旦、李显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来俊臣凶狡贪暴,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则天亦知天下愤怨,下令历数其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相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