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言有物,君子不妄为动必有道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论语》。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这是我国一句相当有哲学道理的古语。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随便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谓不妄动,动必有道。
君子无戏言是什么意思?
君无戏言的意思就是言而有信,不会说了却做不到,说到就一定做到,言而有信。
意思是要说实话、说真话和说真理。天子无戏言,言必有信,必须兑现;君子无戏言,言必如实,符合事实真相;言必如理,合乎道理天理。说人无完人,也是一般而言,圣贤德行圆满,即堪称完人。
君子有十品出处?
一、君子以果行育德。选自《易·蒙》。君子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二、君子谋道不谋富。
见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熏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
三、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忌:顾忌。这两句大意是:建立大事业的人,不能顾忌小恩小怨。
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选自《论语·学而》。君子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生活的安逸。
五、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慢
出自隋·王通《中说·礼乐篇》。对有贤德的人,可以招致和收罗,但不可以引诱;可以舍弃不用,但不可以怠慢。
六、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中。要:求取。该句典的意思是:敦厚的人不诋毁别人而使自己得到益处,仁爱的人不危害别人而取得名声。
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德行像风一样,小人的德行如草一般。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去。
八、君子之为言也,度可行于己,然后可责于人
见宋·欧阳修《濮议》卷第二。度:估计。行于己:自己能做到。责:要求。这几句大意是:君子说话,首先要估计自己能做得到,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去做。要求别人去做的事,一定要估计别人能否做到,不可盲目地提出过高要求,所以要先以自己做尺度进行预测,可行于己再要求于人。
九、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有道德智慧的人,并不是用言语去说服他人,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涵养来感化他人。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言行要求严格,对他人反而宽容仁爱。
十、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选自《贞观政要·公平》节选。君子喜欢赞扬别人的长处,而小人则喜欢攻讦人的短处。所以,作为领导者听到有人在身边说其他人的坏话,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战国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 。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下》。
原文:《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译文: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扩展资料: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另有解释说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
总之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常言道:“言多必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但慎言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告诉我们说话一定要谨慎。
子曰:“志有之,‘言以忠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慎辞哉。”意思是说,古书上曾记载:言论是用来表达志节的,文法修辞是用来表达言论的。假如不发言论,谁又能知道他的志节呢?假如言论没有文辞的修饰辅助,又怎么可能久远流传呢?可见言辞必须谨慎。
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出生的毛泽东的两个女儿取名李敏和李讷。其中“敏”与“讷”就是出于《论语·里仁》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从给女儿起的名字中,可以体会出毛泽东是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要做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人。
不可言不言译文?
君子:品质高尚的人。可言:可以讲的话。方:才。句子意译:品质高尚的人该讲的话才讲,不该讲的话不乱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