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妓是谁,古时候的四大名妓

天美资源网

四大名妓是谁,古时候的四大名妓?

柳如是、陈圆圆、苏小小、李师师被后人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妓。苏小小,乃是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传说中的名伎。据元代张光弼诗注,知宋苏小小死后葬于嘉兴县治前。李师师(1102年-1129年),汴京( 今河南开封)人。北宋青楼歌姬。得到宋徽宗宠爱,擅长歌舞,深谙诗词。与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关系暧昧。是公子王孙、贪官富商争相光临的对象。事迹多见于野史、小说。小说《水浒传》对她有过描写 。

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的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

四大名妓是谁,古时候的四大名妓

柳如是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发展过一段恋情,但迫于封建礼教所阻。

其中与陈子龙的一段情愫,双方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可惜南楼唱和的美景不长,陈子龙元配张氏带人闹上南楼。

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离去。虽然如此,陈子龙对于柳如是仍不死心。但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

柳如是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

古代有哪些历史留名的名妓?

Hello,大家好,我是专注于于历史领域的创作者趣史君,历史是有趣的,趣史君的就是要带你了解有趣的历史。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在头条终于有机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历史。今天能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我感到很荣幸!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人生而不公,自古红颜多薄命,在历史上也不知有多少美丽女子身不由己,沦落风尘,成为男人的玩物,这些被称为“娼妓”的美人,大部分都寂寂无闻,最后香消玉殒碾落成泥,但也有名垂千古的,其中有十位最是有名,她们或让人敬佩,或让人痛惜,或让人仰慕,其人生故事都感人至深。

第十位、董小宛

她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典型的姑苏美女,被认为是万千男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面晕浅春,缬眼流视,仙姿玉色,神韵天然”,她才华横溢,诗画双绝,留给后世《彩蝶图》、《孤山感逝图》、《玉肌冰清图》等画作,以及《绿窗偶成》、《楷书秋闺扇面诗拾壹首》、《一柄象牙彩蝶》等诗集。

她虽沦落风尘,但所幸遇见了复社名士冒辟疆,并嫁给他为妾,可是乱世之中安身立命何其艰难,颠簸流离带来的疾病让她过早地离开人间,实在可惜。

第九位、柳如是

她也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后世的陈寅恪很是推崇她,将其誉为“女侠名姝”、“文宗国士”,她留下了传世名作《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她早年情路坎坷,曾嫁给一位大学士为妾,后来又重入青楼,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有过恋情,最后遇见比她大36岁的知己钱谦益。钱谦益最后屈辱变节投降了满清,柳如是却坚决不随,只身留在南京,半年后钱谦益被迫称病辞归。

最令人痛惜的是,钱谦益死后,钱家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家产,竟结项自尽了。

第八位、李香君

她也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歌喉圆润,尤擅南曲,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有作品《南都寄侯公子书》留世。

她一生情系侯方域,坚决不从高官纳妾,血溅诗扇,成为千古佳话,在战乱中曾为尼避难,后来终于与侯方域重聚,并一起度过八年平静舒适的生活。

但是娼妓始终是被人歧视的,她的公公两次将她赶出家门独居,最后一代才女,竟因心情郁闷染上肺痨而病死。

第七位、陈圆圆

她也是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早年母亡,被姨夫卖给苏州梨园,她“色艺双绝”,每次演出,“观者为之魂断”。

她的一生伴随国运起落,早年在苏州有过几段情史,后来被外戚劫夺入京,被赠送给吴三桂,接着又遭李自成部属刘宗敏所夺,吴三桂因此“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最后她跟随吴三桂进入云南。

在“秦淮八艳”之中,唯有她是被认为“红颜祸水”的,但是将国难之责放在一位名妓身上,这绝对是天大的笑话。

第六位、苏小小

她是南朝齐时期著名歌妓、钱塘第一名妓,能书善诗,曾写过《同心歌》,她的故事曲折动人,被历代文人称颂。

她十五岁时,父母双亡,没了约束,很快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伎,她曾与阮郁情投意合,但阮郁终究离她而去。后来她慧眼识英雄,资助了书生鲍仁上京赶考,但待鲍仁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后赶来找她时,她却因病辞世了。

钱塘苏小小之墓上有“慕才亭”,据说就是鲍仁所建。

第五名、王朝云

她是苏东坡的侍妾,早年因家境清寒,沦落在西湖歌舞班中,后来被苏轼收为侍女,进而纳为侍妾。苏轼遭贬岭南后,姬妾遣散,只有她执意相随,两年后在惠州病逝,葬于惠州西湖栖禅寺东南。

她聪颖灵慧,感情细腻,深入苏轼的精神世界,据说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看到她才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不知道说的是西施,还是她?

第四名、李师师

她是北宋末年闻名天下的名妓,才情容貌天下无双,深得宋徽宗喜爱,并与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多有往来。

这些大词人都曾为她填过词,最著名的当属周邦彦的词作《一落索》: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阑愁,但问取、亭前柳。

她最后的结局至今成迷,宋徽宗在靖康之难时被虏北上,而她却下落不明,有说是出家做了道士,有说是吞金簪自杀,也有说是嫁人为妾最后淹死,总之都是结局悲惨。

第三名、薛涛

她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也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至今流传有《锦江集》收其诗作90余首,但她更为后人熟知的还是“薛涛笺”。

她在十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无奈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接着成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宠姬,二十岁时她脱离乐籍成为自由身,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

后来,她曾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过一段姐弟情,但才子一般都是风流而不负责任的,元稹调离川地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

第二名、红拂女

她是唐初“风尘三侠”的女侠,原名张出尘,曾是隋末权相杨素的侍妓,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当初李靖拜访杨素时,并未得到重视,但红拂女却一见倾心,并主动找到李靖的住所,以身相许,一起私奔了。

之后李靖帮李渊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后来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被封为卫国公,成为一代战神,而红拂女则成了一品夫人。

红拂女和李靖一生感情很好,她去世时,李靖已七十岁了,伤痛欲绝,从此疾病缠身。

第一名、梁红玉

她是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也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的妻子,幼时其父平定方腊时战败获罪被杀,她也因此沦落为京口营妓。

她嫁给韩世忠后,在平定苗傅叛乱中飞马传诏,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后来多次随夫出征,建炎四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操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阻击金军四十八天,从此名震天下。

之后她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可惜英年早逝,三十四岁就死于楚州抗金前线。

英雄莫问出处,想来女侠、女英雄、女汉子也都不必问其出处,红拂女梁红玉等虽曾为妓,但她们的事迹又有几个男子能比得上呢?

中国的四大名妓是谁?

解放前可以查查书,有些小说也会写到,解放后还未选出来,也许将来会有传说的结果,也许我们这代人看不到结果了!

秦淮八大名妓谁的结局好一点?

章台柳隐----风骨嶒峻柳如是

如是风光不知愁

一曲新词一壶酒

浮光掠影过‍,花间袖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最初生梦于秦淮,多半是被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描绘的花谢楼台歌舞莺燕迷了眼,破碎的王朝余晖下,才貌双绝却又身世坎坷的女子身上总闪着诱惑的波光,仿佛鲛人的鳞片,坚硬的壳下隐藏着玲珑的心与沉睡的情。

被后人封为八艳之首的蘼芜君柳如是,单就文学和艺术才华来讲,自是当之无愧。清人认为她的尺牍“艳冠六朝,情深蔡班”,歌悦花草,舞引蜂蝶,画笔娴熟,书法沉稳,再加上坚强的个性与奇伟的魄力,世间男子如何不动容?

可她与挚爱陈子龙早早的阴阳相隔,在嫁给钱谦益后也兴叹好景不长。民族气节因为伴侣的阻拦更显大义,可故土被屠让她惆怅神伤。红颜多薄命,柳色塟汀旁。她坎坷的一生也正如她笔下的小令一般从开始就沾染了哀伤,有道是:

菡萏结为翡翠恨,柳丝飞上钿筝愁。

罗幕早惊秋。

红颜倾国----烽火佳人陈圆圆

佳人翘盼首,翠阁下帘钩

霓裳水袖妙歌喉

花好月圆宫墙柳

舞绝秦淮岸,醉王侯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小时候学这首《圆圆曲》时并没有多大感触,无非觉得那个叫做吴三桂的大叔真是任性妄为啊,为了一个女人导致教科书里又多了一段清朝史。由于老师对陈圆圆的介绍被简单的概括成了“是个美人”,所以直到后来我看了张卫健版的韦小宝之后,才知道“陈圆圆”这三个字的背后,是秀丽苏州给历史献贡的一颗多明亮的瑰宝。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因在姨母家长大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属梨园,为吴中名优。能歌善舞的圆圆少时便色艺冠时,书中形容“荣辞闲雅,额秀颐丰”,有名士大家风度。圆圆每一登场演出,“观者为之魂断”。

然而就是拥有如此美貌与才情的圆圆,却在满清入关的政治铁蹄下可怜的辗转于各方英雄之间。被献给崇祯皇帝非她所愿,成为吴三桂爱妾也非她所求,被刘宗敏撸去更是非她所料,乃至最后背负亡朝的红颜祸水之名也只叹非她所控......从头到尾,她都只是男人们权利与欲望的牺牲品。其一生最后留给世人的回忆,也不过是: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灵秀青莲----艳艳风尘董小宛

小楼醉春红,乱世宛如梦

一缕香魂半生零落

琴声乱,未成曲调先诉情浓

“孤山回首已无家,不作人间解语花。处士美人同一哭,悔将水雪误生涯。”在看完《孝庄秘史》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把舒畅演的董鄂妃当做董小宛。虽然历史上二人并无交集,但是她们的才貌性情,坚韧善良,痴心不悔和一手好厨艺,都相像的让我觉得也许这个女子只是在动荡的王朝中活了两次,却依旧捧着一颗破碎的心再次踱步于奈何桥。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十六岁时便芳名鹊起。她神姿艳发、窈窕婵娟,又称“神针圣曲”,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她在美食上的造诣颇高,做的桃花糕、菊花糕堪称绝美;腌制的咸菜能使黄者如蜡,绿者如翠;秋海棠露和“董糖”更是引得无数人争相品尝。

只可惜如此有生活情趣的女子却偏偏生在乱世,遇人不淑却认定南墙,最终在二十八岁的芳华就溘然辞世。如有来生,不知她还是否愿意倾心冒襄,再惹愁肠。

桃花零落----侠肝义胆李香君

‍‍十里烟雨重重,灯花逐水流

盛庭华筵依旧

琵琶声色悠悠,香扇桃花绣

新辞一阙为君奏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时隔经年,当日秦淮的楼台已倒,刻痕已消,桃花扇不在,可扇上的诗还见证者一对璧人的痴心相守。

李香君从十三岁起跟随吴人周如松学习歌舞,尽得其音节,能演唱“临川四梦”传奇。她歌喉珠圆玉润,身材娇小玲珑,肤理玉色,慧俊婉转,时人誉之为‘香扇坠’,声名盛于南曲,四方之士以一识其面为荣。

如此佳人,本应与情投意合的侯郎自在度日。然而清兵南下,侯方域渡江北上,她便一心一意的等在金陵,等他回来与自己煮酒饮茶。为此,她闭门谢客洗尽铅华;她宁为玉碎不从阮大铖的逼迫;她徙步流离在乱世中奔向爱人。可惜造化弄人,当她的侯郎策马而归时,只剩下她的一缕青丝伴着桃花扇低语留香。于是蹉跎中: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横波夫人----侠骨芳心顾眉生‍

江湖名远扬,眉楼玉生香

侠骨柔肠艳冠八方

待君归,金玉满堂鸳鸯成双

“腰妒垂杨发妒云,断魂莺语夜深闻。秦楼应被东风误,未遣罗敷嫁使君。”千百年前,究竟是怎样的秀色可餐才让年轻的进士恭鼎孳在刚画好的《佳人倚栏图》上提笔写下了这首溢满怜爱又表露了相求之意的小诗。然而顾眉生却含羞不语,但是眉目流转间还是给了恭鼎孳盘桓的希冀。

若说秦淮八艳中谁最地位显赫,曾受诰封为“一品夫人”的顾眉生自是当仁不让。据《板桥杂记》记载,顾眉生“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腰支轻亚。“她晓通文史,工于诗画,个性豪爽不羁,时人常以”眉兄“称之。而她所在的眉楼也是日日门庭若市,座无虚席。

然而没有哪个女子不感叹韶华易逝,落红无情。也因此七窍玲珑的顾眉生在恭鼎孳的坚持下随他北上成家,洗尽铅华,在战乱的明末像所有普通妇人一样安稳持家。面对当过三朝之臣的丈夫,她不会愚忠的要求他以身殉国;遇见反清的将领,她又大义凛然的掩护其脱险。这般洒脱,更是秦淮八艳里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份开阔,让她至今眉目横波。

长斋绣佛----弦索无声卞玉京‍

落笔行云走,文史古今通

歌绝画栏百花动

浮华转瞬空,青灯素裳亦惊鸿

“酒垆寻卞赛,花底出陈圆。”夜明星辉,流连于舞榭歌台的文人骚客们总会念叨着这两句在秦淮溿盛传的诗,以期望着自己也能和精通文史,画技娴熟的赛赛见上一见。

与秦淮八艳中的其他女子想比,卞玉京是不同的。她不像柳如是一样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亦不像董小宛般有执着的魄力。似乎除了“一笔落尽十余纸”这样造诣较高的袅娜兰花画之外,就只有道袍加身和青灯古佛来聊以慰藉。

但其实,她只是个非常压抑和自持的人。不是没有借着微醺的酒酣向吴梅村说出“君可愿否”的话,只是政治动荡,相思不易,一颗真心在失败的婚姻中渐渐枯离。纵使她和吴梅村的相遇是才子佳人几多般配,江乡风暖,花信催人,终不过是:

一抔黄土几滴泪,薄幸萧郎甚憔悴

此生尽负佳人美

红泪沾衣----风流女侠寇白门‍

青山白云悠悠,相思曲不休

今朝红尘看透

朱门车马匆匆,再登金陵楼

黄粱一梦情难留

“寇家姊妹总芳菲,十八年来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红泪一沾衣。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每每读到寇白门,总觉得她是秦淮八艳里唯一一个火一样的女子。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是妙龄的她浓墨重彩的登上花轿;明朝覆亡战乱纷飞中有她只身一人千里归乡的气魄;金陵小楼里有她怒斥韩生的敢说敢做。

她是寇家历代名妓中佼佼者,《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余怀称她“风姿绰约,容貌冶艳”,为人又单纯率真可爱。然而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她的直率却让她的爱情屡经坎坷,以致情致浓时,回首萧瑟。若有来世,不知她是否还是愿意烈火为神亦甘当飞蛾?

清雅幽兰----灵秀多才马湘兰‍‍

醉点金钗瑠,湘裙敛温柔

从来欢歌绕画梁

何必惹愁肠,素手妙笔添兰芳

“何处风来气似兰,帘前小立耐春寒;囊空难向街头买,自写幽香纸上看。偶然拈笔写幽姿,付与何人解护持?一到移根须自惜,出山难比在山时。”这首看似普通的诗,乃是如今日本东京博物馆中收藏着的一幅中国明代的“墨兰图”上所提,此画并非出自名家大师之手,而是明神宗时期的秦淮八艳之一的马湘兰所作。

作为秦淮八艳之中年纪较长的马湘兰,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除了能吟诗作画外,还善谈吐,与人交谈,音如莺啼,神态娇媚,依依善解人意,博古知今,每能引人入胜。靠着这样的才华,马湘兰建起了自己的“幽兰馆”,于期间歌舞诗画,邀友相访。秦淮八艳中,她是唯一一个将爱情转化为友情般的绕指柔却可怡然自得、芳华高寿仍然笑对千秋的女子。生时灿烂,死时恬静,正应了:

绝壁悬崖喷异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难免朱门伴晚妆

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浅的失意怠倦,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在这十里秦淮上,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大抵可以用浅斟低唱挥一挥尘世的浮名、官场的跌宕。

拨开历史的烟雾,想那晚明烟雨朦胧的三月、柳色抽新,华灯初上,轻纱幔绕的画舫、觥筹交杂、浆声回荡。美人们的窈窕身段、纤纤素手、婉婉歌喉、在灯影摇红里依稀可辨。沐浴着十里香艳、六朝金粉,不知是嗔、痴、羞、怨的灵秀红颜在飘摇的烟雨里长袖漫卷、舞尽一个朝代的婉转与缠绵。没有人能准确的判定八艳的命运到底熟好熟坏,她们的选择与际遇,都有着自己的本心和执着。唯一能确定的是,如今的南京南京、用六朝古都的繁盛执着,曾换来一个称作“秦淮八艳”的斑驳传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