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作者,道德经到底是科学的书还是迷信的书

天美资源网

道德经的作者,道德经到底是科学的书还是迷信的书?

感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科学书是毋庸置疑的。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认为《道德经》是迷信书,恐怕是有点怀疑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了,而老子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智慧者,一个大智者怎么能给后人留下一部迷信的书呢?只有愚昧的人,才能够把《道德经》视为一部迷信的书。那么老子和《道德经》的科学精神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道德经的作者,道德经到底是科学的书还是迷信的书

首先,我认为老子的道论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老子就是秉持科学的道论,向迷信宣战的。因此《道德经》是科学的的思想武器。大家知道。老子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一直笼罩在天命鬼神思想泛滥的迷雾之中。上帝与鬼神的思想意识非常严重。人们普遍认为,老天爷是有思想意志、有人格的神灵。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老天所生所赐的。因此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人都要接受天命的主宰和安排。

老子以《道德经》为科学的思想武器和大无畏的勇气,向天帝挑战,向鬼神挑战,向天命挑战。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指出:“(道)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虽不知道“道”是谁生育出来的,但可以肯定,像天帝这样的神灵被人们所接受和顶礼膜拜之前,它已经存在在天地之间了。我认为,老子讲的这句话,就等于老子向全世界宣告,上帝不是所谓的创世主,上帝没有作为造物主的资格。老子用道论——道是一种客观存在,道是宇宙的本原,便否定了上帝的权威,并令神学让位于哲学。而哲学是最富有科学精神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又进一步指出:“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以道来治理天下,一定会使天下太平,物阜民丰,安居乐业。即使世界上真有鬼神的存在,它们想为害民间,也没有办法施展它们的伎俩。也就是说鬼神的惯用的那一套,在道的理性光辉面前,都原形毕露,一点都不好使了。决定国家、社会、个人祸福的是道,而不是天帝和鬼神。

我还认为,在人们非常狂热地迷信鬼神和天命的时代,老子的所发出的一声呐喊,可谓是振聋发聩,惊天动地。使人们从迷信的思想中清醒过来。从此,老子和《道德经》所提倡和蕴含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的政治家、科学家和老百姓与天命鬼神等迷信思想及行为进行斗争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是教过书的?

老子的徒弟有:关尹子、文子、孔子、鬼谷子、张道陵、释迦牟尼佛(出函谷关化胡后)。

从宗教上来说,老子创道教,化胡传人创佛教,佛教传人造希腊北欧等神话,所以所有宗教的人都算老子的弟子。

从学术上来说,老子教庄孔,所有庄孔以后的学者都算老子的弟子,所以所有搞学术的人都算老子的弟子。孔子讲究有教无类,所以不学无术的人也算老子的弟子。

老子讲究清静无为,所以什么也不干的人也算老子的弟子。

老子及其很多弟子都为帝师,所以从那些朝代后的所有人都算老子的弟子。

这样算来,只要是人就是老子的弟子,不是老子弟子的,就不是人。

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

《论语》算得上是跟《道德经》齐名的一本书因为《论语》的作者是孔子,跟《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同为中国古代思想家,而《论语》也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作,今天依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道德经》平起平坐除了《论语》,中国古代还有《孟子》、《荀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书籍,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值得一读

非恒道也?

♫《老子》第一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窍(q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试译

道,可以道得出来的,不是永久的道;名,可以叫得出名的,不是永久的名。无名,开天辟地;有名,创造万物。所以,要经常无求无欲,去看它的妙;经常有求有欲,去看它的窍。这两种观察本来一体、一同产生,只是名称不同,都很玄。玄而又玄,藏着一切奥妙的门道。

试注

▲掌:章,《老子》每一章都是一掌。道商鼻祖老子的秘传套路,共有九九八十一掌,名叫《老子八十一掌》,《道商八十一掌》,掌掌都是生意,不在于文字,在于功夫,在于修炼。九九八十一,所以《老子》也叫《九转玄功》。在道商界,老子就叫老总。老子写的《老子》五千言,后来尊称为《道德经》,道商们则尊称它为《道商经》。

▲道:路,说,道理,规律。

▲非:不是。每说一个是,总有一个非在等着。道家难给道下定义,数学家难给数学下定义,音乐家难给音乐下定义。每下一个定义,总有另外的定义在等着,层出不穷,万世不竭。

▲常(道/名):恒常恒久的。

▲名:取名,说出,取名为,形容,名称。有人说,名就是占有。取个名,就占有了。名就是实。名叫尖阁群岛?还是钓鱼岛?有领土占有的意思。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实的,假名是虚的。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这个名在上帝那里是实的,非常名。上帝还吩咐亚当给夏娃取名,给万物取名,起名是男人的工作。有名,万物之始啊,创世纪。物呼唤名,名呼唤物,呼来唤去,一呼百应;名为实物,实物为名;名是实物,实物是名;名外无物,物外无名。

▲无:繁体为無,無的本义是舞。长吁短叹还不够,就跳起舞来,感情宣泄达到极致。曾经沧海难为水。跳过舞了,再跟我谈人生,不上当了,不迷惑了。无,舞,無。极端的有,大有,就是无。

▲始:创始(者),父母。

▲有:不该有的有了,叫做有。古人称为“不宜之有”。很妙。说的是日月之食,不该有的天象。有字下面有个“月”,月食日,所谓“日,月有食之”,月亮把日头吃了,这不好。手里拿着肉,也是“有”,上面是“手”,下面是“肉”,这一回不是“月”了。有,有什么?有月亮?有肉?随你怎么理解。等于没有。这就是有。

▲母:父母,创造者。万物是名创造出来的。名正则言顺,名正则物正,名出则物出。求名即求实,图名即图实,徒有虚名即徒有虚物。

▲以:借以,依靠,用来。

▲其:它的,“道”的。

▲妙:微妙,奥妙,奇妙,玄妙。

▲徼:李涵虚说“徼同窍”;一说是“皦”,同“皎”,白净,明亮,与奥妙难察的“妙”相对;一说是“边际”,万物一一有边有际,可以一一取名,观察,形容,而万物总体无边无际,难以穷究,同归玄妙。

▲两者:常有欲……和常无欲……两句。

▲同出:一体同生,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掌);也即相互产生,即“有无相生”(二掌)。

▲异名:名称不同。

▲玄:不可思议,神妙难测;修道的“玄关”、“玄窍”。这个玄关开了,就是玄窍。玄关玄窍,无在无不在,不一定只在下丹田,或中丹田,或上丹田,或印堂,或海底,或肚脐,或手心等等。

体会

古文,断句是第一步。参考《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简称《乙本》)来断句,有好处。江正杰先生指出:“也”字最好帮助断句。

比如“道可道非常道”怎么断句?有很多种。但根据《乙本》,文句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就可以在“也”字处断一下,断成“道可道,非常道”,或者“道,可道,非常道”,等等。“名可名非常名”也一样。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怎么断句?可以断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可以断成“无名,天地之始……”这里《乙本》帮不上忙。但是《乙本》可以帮忙下两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为《乙本》是:“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窍)。”所以我们断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只是这里《乙本》有个“所”,有个“噭”,我们就不用了。我们采用李涵虚的解,“所”字没有,最后不是“噭”而是“徼”,而徼就是“窍”。为什么选择李涵虚的解?因为道家的东西,功夫是基础。功夫不到,文字不懂。李涵虚(1806—)是有功夫的,他的解更加可信。这位四川省乐山人氏,道教西派创始人,据传在清代咸丰年间得道。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的徐兆仁先生将李涵虚的修行理论和方法集成一本书,名叫《涵虚密旨》,列在《东方修道文库》中,由中国人民大学1990年出版。

♪ 商道,可以说出来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商道;商名,可以叫出来的,不是万寿无疆的商名。无商名,是绝代商神横空出世;有商名,是无量财宝滚滚而来。所以,要经常不想发财,去观察商道的奥妙;要经常想发大财,去观察商道的诀窍。这两种观想,同时从商道产生,只是名称不同,都玄得很。玄而又玄,商道的一切奥妙全在里头。

在商言商。商人眼里,道就是商道,一切道都是商道。商道无所不在无所不通,否则不叫商道。一个不经商的对商人说:“老板,我这里没有商道,我一毛不拔,你请回吧,这里没你的生意做。”老板一听乐了:“哈哈,生意成了。一毛不拔,好生意经啊。王秘书快快记下,回公司策划一些辩论赛,看看一毛不拔的生意经能不能落实。”王秘书回去,搞了一个四方循环辩论赛系列,足足搞了一年多。每家分公司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从一毛不拔开始设计如何创造财富,结果出了好些个绝妙创意,业绩奇迹般发展。一毛不拔,无本万利,零成本,无中生有,虚心养神,凭空养出这种绝代商神,这是道家的专业。

♪ 道商,可道商,非常道商;名商,可名商,非常名商。商无名,商圣商神之始;商有名,无量品牌之母。故常无生意心,以观生意妙;常有生意心,以观生意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道商众妙之门。

不多是大多的妹妹,素来对老多、大多二位老兄的生意经看不上。老多大多看什么都是生意,结果呢,老多赚了大钱送了命,大多折了老本吊了一线命。虽说据传大多是在命如悬丝的时候悟了道,悟了商道,身体好心情也好,世界道商俱乐部延请他做了常务秘书,不多却始终不上道,不上大多的道。不多是音乐人,她翻开《老子》第一掌,脱口而出唱成这样——

♪ 乐可乐,非常乐;调可调,非常调。无调,天籁之始;有调,万音之母。故常无乐感以闻其妙,常有乐感以闻其叫。此两者,同出而异调,同谓之舞。舞之又舞,绝妙之池。

不多边弹边唱,唱到这里,不禁心花怒放,翩然起舞。山河大地,一时天籁齐鸣。

不多这首歌,后来被世界道商俱乐部命名为《非常乐》,定为俱乐部部歌,不多也不反对,但是协议她不签。不多满身是耳,听什么都是音乐;满身是嘴,开口就是歌曲;满身是手,做什么都是演奏;满身是腿,动步就是舞蹈。所以她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人声鼎沸,生意红火。由于她满身是耳,粉丝们送她几个雅号:当代聶耳,聶耳再来,聂耳王二世。还有一个昵称:聶耳妹妹。简称耳妹、聶妹。

太多说:“其实聶妹是个很安静的人。”太多是不多的妹妹,她也跟着大家称姐姐为聶妹。名可名,非常名,“聶妹”也只是叫出来的一个名称而已。明白了这个,心就安静了,极悲极乐都受得了。极悲极乐多乎哉?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全力以赴地投入,极尽喜怒哀乐;毫不费力地脱出,天下本来无事。这就是不多。不多的本领多乎哉?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 商道,商可道,商非常道;商名,商可名,商非常名。无商名,商界商业之始,有商名,一切商品之母。故常无财欲,以观商妙;常有财欲,以观商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商道众妙之门。

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

我们先来看一下老子的世界影响吧,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上,老子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中国唯一的真正思想家,你可能认为这么说太武断,因为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思想家何止千万,至少先秦时期的管子、孔子、庄子、孟子、墨翟、韩非子等等都应该是大思想家,怎么可能唯有老子一人呢?

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说:道家思想是一切科学思想的基础

李约瑟是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他认为一切科学的研究和发现都能从老子的思想里找到依据和启发。而科学家无不研究生命、物质等看不见的世界。

因此,从形而上即现实物质之外的宇宙终极追问和“影响力大的哲学家”这个标准来衡量,孔子、韩非子等就只能屈尊了,因为孔子拒绝讨论看不见摸不着的、超经验的东西,他主张“不言怪力乱神”,又说“不知生焉知死”,用庄子的话说,叫“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深远影响的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说:孔子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在哪一个民族都有,或者更好。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道德经》到底讲了啥

那么,汇集老子主要思想精华的《道德经》到底讲了啥,具有那么大的世界影响力,以至于当代最顶尖的科学家都认为他的思想是现代科学思想的源泉?

《道德经》构建了两大体系,一个是道论体系,一个德伦体系。道论体系讲的是宇宙观和世界观,德伦体系讲的是社会观和人生观;道论体系为德伦体系的前提条件,使德伦体系有所依托(这一点与孔子的儒学不同,儒学以周礼为最高信仰,是建立在“人为”基础上的,即一切仁爱和义礼到了周公那里就到头了,所有的依据都来源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政治主张,而没有规律性依靠)。

老子说,道生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存在,我们没法认知他,但是道生万物而内化于万物,万物因此具有了道的品质属性,这就像母亲生育了子女,同时将品质属性遗传给子女一样。人们无从知道“道”的样貌、品性和规律,但是可以从天地万物身上来把握。

那么天地万物是怎么产生,与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老子在《道德经》42章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

——道是独立无二的,一种混沌未分的统一体产生了天地,天地间充满阴阳之气,阴阳两气交互作用形成各种新生体。万物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产生新的和谐体。这是天地万物的产生过程。下边是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在道论体系里,老子在25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简单就相关重点翻译一下:有一种东西在天地万物之前就存在了,他寂然恍惚,不依赖任何东西而独立存在,在循环往复地运行中派生万物,从不停息,他是天地万物之母。但是这个东西没有名称,姑且称之为“大”,字之曰“道”。在这个空阔无边的宇宙(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里,有四样最大的,分别是人、地、天、道。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效法大地,大地效法上天,上天效法大道,道是独立无二的,他只能效法自己。

总之,万物效法道的自然而然,这就为人类社会的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撑,即: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为不是遵循认为的礼法,而是遵循那个终极的道的运行法则:自然而然。因为道是自然无为的。

限于篇幅,简要介绍一下道的基本特征:无为、不争、谦退、柔弱、虚无、清静等等,这些都是老子的哲学概念,不同于我们所说的字面意义,比如“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顺任自然、不强作妄为的意思;“不争”意即不以一己之私侵占他人;“谦退”是含藏内敛,不显露锋芒;“柔弱”并非懦弱,而是不恃刚凌物、强悍暴戾等等。

道的运行法则是咋样的

老子在《道德经》第40章说: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的作用是循环的;道的实现方式是柔弱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从有中产生,而有生于无。

无中生有一词即是由此而来。如何解释?我们看得见的世象,都是从微量一点点积累发展而来,而一切微量的物质都是从看不见的物质而来。我们所能看见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物质,只是整个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就是说我们所能见到的东西,相比于看不见的“无”,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赶紧收尾,说说主题吧:

《道德经》的作用能量

老子思想经过两千多年验证,他不只普遍适用于于人类社会人文领域,他对于整个自然环境和自然科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老子》第三十九章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简单注释一下:天地万物遵道而行,会天清地宁,万物蓬勃生发,天下太平;否则,违背天道,恣意妄为,将天塌地陷,万物灭绝,人不得安生。

看看当下,沙尘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新冠病毒、军备竞赛等等,这一切都是人类无休止的贪欲私心“”有为造成的,如果不制止,离天崩地裂、人类灭亡还会远吗?

所以,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说: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遵之者生,逆之者亡。

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更是感慨万千:“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缺陷,老子看透了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惊叹道:难以置信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伟大的中国老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