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与如来佛,玉帝和如来到底谁比较厉害?
玉帝和如来二者谁更厉害?
个人认为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在佛教徒眼中肯定是如来为上,道教徒心里必然是玉帝至尊。若非要比较的话,我在下面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供题者和各位读者对比。
先让我们从玉帝说起,玉帝的真正称号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原为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的最高神“昊天上帝”,宋朝真宗时加尊号为称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此后世人称之为“玉帝”。而玉帝的全号可能是最长的神号了,即:“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历御万道无为通明大殿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在诸多记载中有玉帝在成为玉帝之前共经历一千七百五十劫、十万三千二百劫、一亿三千二百劫和亿万劫之说。至于每劫多少年小劫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中劫二百万年、大劫亿年、无量劫六十四亿至数百亿年。
道教认为玉帝经历无数劫,已证八身,八身即: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是诸神仙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而玉帝本身是道的化身,在宇宙混沌之初,道诞生之时便开始孕育,道即宇宙天地一切万物的规律、规则。可以理解为玉帝即是道的具象化,其本身也就是道,道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包括神、仙、佛等都出自于道。
所以在道教中玉帝可以统御三界六道十方一切,包括法界佛、仙。
另需说明一些民间对玉帝的误传、误解。在正统道教体系中玉帝不是佛教中的帝释天;一些网络小说中玉帝会退位让位于“关帝圣君”,是不可能的;玉帝没有妻女、外甥与“王母“、“七仙女“以及“二郎显圣真君“没有半点亲缘关系;玉帝不是姜子牙所封,也不姓张,不叫张百忍或者张自然。
下面继续说如来。
在说如来之前,我们要知道,如来并非单独指一尊佛,而是佛的十大称号其中之一,指真如,即: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等正觉,称为如来。
所以如来很多,比如:释迦牟尼佛称释迦牟尼如来、药师佛称药师琉璃光如来等等。佛教中的如来数则如同无量恒河沙一样,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都有无数如来,也有说法为有多少众生即有多少如来,而每个如来是一个世界,比如:我们所处中央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如来,在释迦牟尼如来涅槃之后,则会有弥勒如来上升兜术天。还有我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则是阿弥陀如来,东方净琉璃世界则是药师琉璃光如来。故有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之说。
可能是由于《西游记》等小说流行的缘故,民间逐渐误以为如来即是释迦牟尼,甚至有如来佛、如来佛祖等误称。下面我们仅以释迦牟尼如来做一下对比介绍。
有说法为释迦牟尼经历九十一劫。佛教中的小劫为人寿命从八万四千岁每过百年减少一岁,减至十岁,后再由每百年增加一岁,直到寿命增加到八万四千岁,为一个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个中劫。而大劫则是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方为一个大劫,即可以理解一个宇宙世界的形成到毁灭即是一个大劫。在佛教中的如无注明所说的劫,通常指大劫。
而大劫之上则有阿僧祇劫,阿僧祇劫那就是无量的大劫了,而从菩萨修到如来则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
释迦牟尼在摩耶夫人于无忧树下右胁出生时,即向东南西北四方各走七步,步步生出莲花,后口中说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拉城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下涅槃之时则说“我成佛以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从是以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所以佛教认为,释迦牟尼如来早已成佛,为了渡化众生,才现世八相成佛。
以上即为关于玉帝和如来的大致介绍,至于二者谁更厉害,就由题者和读者们看过之后自己断定吧。
拈花一笑到底是什么意思?
“拈花一笑”是佛家用语,是佛教禅宗的起源。
当年大梵天王奉献给佛祖释迦牟尼一株金婆罗花,请佛祖讲经说法。佛祖指拈莲花,神态安详,扫示众人,沉默不语。众人皆不能明白。唯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叶破颜微笑。于是佛祖说;“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禅宗传至第二十八代为达摩菩提。达摩菩提于中国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来到中国。后来到河南少室山。传说,他在少室山看到一片金光,又看到这里森立繁茂,景色秀丽,而且佛法兴盛,于是选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衣钵于二祖慧可。成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禅宗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指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宗以修心参禅为宗旨,所以也留下了很多与参禅,顿悟,修心,斗禅有关的有趣故事。
相传二祖慧可曾请达摩祖师为他安心。
慧可说:“祖师,我心不安,请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说:“来,你的心在哪,我为你安心”
慧可沉吟良久,说:“我的心找不到了。”
达摩祖师说:“我已经为你安心了”
佛家讲一切皆为空,既然心是空的,那么又何来心不安呢?所以慧可顿悟了佛法。
关于参禅顿悟,最有名的是五祖弘忍传衣钵与六祖慧能的故事。
相传五祖弘忍欲寻找衣钵传人,于是让弟子们作偈语。大弟子神秀做一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时六祖慧能正在厨房拿着菜刀切菜,听到后,扔下菜刀说:“好则是好,了则未了”于是也做一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听到后,直到慧能才是真正的悟到了佛法,于是把衣钵传给了慧能。但是因为害怕其他人加害慧能,于是弘忍帮助慧能逃走。后来慧能隐居十几年,直到神秀去世,才开始弘扬佛法,成为南派禅宗祖师。这就是禅宗一段很著名的公案。
而斗禅的传说,最有名的莫过于苏东坡与佛印的故事。
苏东坡有一个好友,是有名的得道高僧,名叫佛印。苏东坡博览群书,也曾精研佛法,经常去找佛印谈佛论道。但是他也喜欢和佛印斗禅,可每一次斗禅他的大败亏输,铩羽而归。
这一天,苏东坡又去找佛印斗禅,然后兴高采烈的回来了。然后洋洋得意的对苏小妹说:“小妹啊,我今天和佛印斗禅,终于赢了他一会”。苏小妹问:“你是怎么赢他的”苏东坡说:“我问佛印,在你眼里,我是什么?佛印说,是佛。我就对他说,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团牛粪。佛印一句话也没有说。这不就是说,我赢了他吗。”苏小妹听后哈哈大笑,说:“哥哥呀,你这次输的一败涂地了。”苏东坡问为什么。苏小妹说:“佛家认为佛在心中,你心中是什么,你眼中看到的就是什么。佛印心中有佛,看到的你就是佛。而你看到佛印是一团牛粪,说明你的心中就是一团牛粪。”苏东坡听后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佛的真理,心中有佛,一切皆是佛。
关于斗禅最精彩的禅法是作家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中探花刘墨林与文觉大师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断绝法的斗禅了。
原文是这样写的:
见他竟然这样放肆,文觉大师却对他不理不睬,也不和他正面交锋,而是带着庄严法相,合掌问道:“居士既然知道,欲参三乘,先去六根之理,请问:如何才是无眼之法?” 刘墨林信口拈来,以诗作答:“帘密厌看花并蒂,楼高怕见燕双栖!”一语既出,佛堂里响起一片喝采之声。 文觉紧接着又向,“如何才是无耳之法?” “休教羌笛惊杨柳,未许吹萧惹凤凰!” “如何才是无鼻法?” “兰草不占王者气,萱花不辨女儿香。” “何谓无舌法?” “幸我不曾犁地狱,干卿甚事吐青莲?” “无身法呢?” “惯将不洁调西子,漫把横陈学小怜!” 文觉见这书生如此才华,有点架不住劲了,可是,他还没问完呢,只好照旧问了下去:“那么——请问:如何才是无意之法?” 刘墨林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只为有情成小劫,却因无碍到灵台!” 这真可谓语惊四座!在文觉和尚快似连珠炮一样的追问下,刘墨林左顾右盼,挥洒自如,诗句连篇,应答如流,把佛家所谓六根断法,表达得尽得其妙。那神情又绝无呆滞,更无牵强,真个是风流倜傥,光采照人!雍正刚来时还在恨着刘墨林“坏了朕的名声”呢,如今竟生出了怜才之意。心想,熙朝有位善解君意的高士奇,若把刘墨林和他相比,只恐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段对话,把六根清净的佛家思想用诗句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是诗化的佛理,尽得佛理的精妙精髓,把六根的断绝解的很透彻了。
道教徒可以信仰佛教吗?
感谢今日头条,感谢提问者,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
提问者问的是个宗教问题,既然是宗教问题,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宗教。那么什么是宗教呢?故名思意,宗教就是宇宙万物造化祖宗降临世上留下来的教理及教义就叫宗教。所以,我认为信仰什么宗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掌握不撑握教义,如果你掌握了教义,信仰什么宗教都可以。因为万教归一,所有的宗教的究竟教义都是一样的,都是告诉人们整个宇宙自然是一个大生命体,是一个开悟的上天大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姓名,留下不同名称的修行团体符号。但都是阐述一人造化了自然万物,万物同一体。都是教导人们如何认识感悟真理,解脱物质自然的束缚所带来的痛苦,以至于达到永生极乐的永恒境界的。
文王在《易经》中说:寄于瀚音登于天贞凶。这句话意思是说:靠着文字和呼喊想去长生天的,坚持这个做法凶险。
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道德经》的道理是用来描述道的,但它不是常恒的大道。名称可以暂时叫这个名,也不会永远叫这个名。没有名称时,祂是天地的初始,有了名称后,祂是万物的母亲。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佛法非关文字,教外别传。这句话也说明感悟佛法和文字无关,不受宗教限制。
通过这三位无上智者的这三段话,我们就不难理解,道释心一家,不同的宗教,相同的教义。由此可见,道教徒可以信仰佛教,佛教徒也可以信仰道教。
大王原作:
宇宙主宰降世间,
留下教理往下传。
久而久之成宗教,
教义一元绝没变。
宇宙真理跨时空,
万教归一无界限。
在世修行不容易,
莫因教名起争端。
修行目的都一样,
心平气和把法参。
解脱不能分宗派,
为脱轮回把腰弯。
不耻下问诚可贵,
自高闭关难见天。
无上智者世难遇,
劝君千万擦亮眼。
见到真师快皈依,
油嘴滑舌误时间。
放下分别悟大道,
今生开悟永世欢。
为何两人会爱的欲仙欲死爱得那么深?
虚竹和梦姑仅缠绵三天,两人便爱得好不痛快,为何梦姑会死心塌地
梦姑是谁?梦姑就是虚竹和尚的结发妻子,因为虚竹和梦姑两个人是在梦中相识的,所以在现实当中,虚竹称呼这位来自西夏国的公主为“梦姑”,而这位西夏国的公主也亲切地称呼虚竹为“梦郎”,这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看似是虚无缥缈的,但其实把故事看到最后,他们两个人的爱情也是令所有读者都无比羡慕的。
两个人从相识到缠绵,从陌生到情定终生,大概仅仅只是用了三天左右的时间,在这三天时间之内,虚竹和上破了禁欲,在梦中,也就是那所谓的冰窖之中,和这位西夏国的公主缠绵在了一起。虽说只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梦境,但这位西夏银川公主却是一位痴心人,梦醒之时,那位神秘男子已经不在,于是银川公主便张榜招婿,只是为了想要通过这种途径来在现实当中探寻他那梦郎。
虚竹和梦姑并未真实认识之前,仅仅凭借在梦境当中的三天,二人就相互达到了一种“陌生得尚未能见面,熟悉得已经融为一体”的境界了。这位和虚竹和尚有过三日缠绵的梦姑,其现实当中的真实身份就是西夏王宫的银川公主,生来美若天仙,段誉第一眼看到梦姑的时候,便从他她身上看到了他内心当中那位“神仙姐姐”的模样,因为这位银川公主是西夏皇太妃李秋水的孙女。
时间追溯到银川公主和虚竹和尚相识的那个梦境,银川公主初识虚竹和尚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冰窖之中,看过天龙八部相关部分的读者也都知道,银川公主张榜招婿的那日,也正是凭借“冰窖”这个相识地点才使得她突破了梦境,终于在现实当中有幸见到了令她朝思暮想的梦郎。在冰窖之中,银川公主让这位憨厚耿直的虚竹和尚破了色戒,很多人都曾直言,虚竹不算是和尚!
如果非要说虚竹不算和尚的话,那么她就是从遇见梦姑这个时候开始真正涉足俗世的起点。冰窖梦境之中,两个人之间对对方的容貌都是模糊,我想我们在梦中,对于梦到那些不曾熟悉的人,也应当是面目模糊的样子。即便如此,虚竹在梦境当中也对这位神秘的女子产生了色意,他想站在他面前的这位姑娘,她的容貌应该是美若天仙的吧?
梦姑和虚竹的爱情是缘分注定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当初在虚竹和尚没有遇见梦姑之前,虚竹倒也接触了几位女子,单独拿无崖子这位男子来说,无崖子本来是一位死期将至的人,即便他将自己的功力传给了虚竹,但他也是满嘴“容貌丑陋,平淡无奇”地在评价着虚竹,如此可见,虚竹的容貌确实一般,和段誉相比起来,不知道会差到哪里!
银川公主李清露,人家可是西夏国的金枝玉叶,不光身份尊贵,而且生的也是国色天香。反观虚竹和尚,各方面来说都很平淡无奇,尤其是从身份地位和相貌上来看,虚竹和尚绝对和这位公主谈不上门当户对。虚竹只是和银川公主在梦中有过三天的缠绵,而这三天左右的时间,两人面对着面,却也是十分模糊的相貌,就好比段誉当初认识脸上罩着一块黑纱的木婉清一样,相貌究竟如何?虚竹不知道,银川公主也不知道。
那我之所以会将二人之间的爱情看作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主要就是因为银川公主在见到虚竹真实相貌之后的态度和举动,她并没有对相貌平平的虚竹有丝毫嫌弃的态度,反倒特别欢喜的接纳了他。当初梦醒之后,整个西夏国上下倾尽全国之力寻找公主梦中的这位梦郎,如今梦郎在现实得以相识,这位苦苦寻觅虚竹的公主,她又怎么可能会因为相貌而嫌弃虚竹呢(这当中或多或少的都隐含了金庸先生的个人思想在其中,先生巴不得有一天夏梦会接受他)?
二人这段姻缘得亏得天山童姥如果没有天山童姥和虚竹的有赌在先,或许虚竹和梦姑的这段姻缘也不会来的这么机缘巧合,在天山童姥的主持之下,虚竹和梦姑各自迎来了他们人生当中的爱情和婚约。虚竹本是个禁掉七情六欲的和尚,但是天山童姥却非要和虚竹打赌,她想一试究竟,虚竹这小子是不是真的能够在面对外来一切有诱惑力事物的时候,保持出家人的那份凝心静气。
从前几次打赌的结果来看,天山童姥让虚竹吃肉喝血,让虚竹吃鸡吞鹅,出家之人,酒肉本不可沾。而当虚竹面对吃肉喝酒的时候,他当然也表现出来了属于出家人的那份虔诚,宁愿饿上九天九夜,宁愿趴在地上刨冰吃雪,也不愿意破坏出家人对酒肉的那份清规戒律。所以从这前几次打赌的结果来看,天山童姥都输了。
但是放眼于最后一次打赌,从结果上来看,虚竹还是没有经得住美色的诱惑,败给了天山童姥,但是虚竹的这一败,却俘获了美人心,进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是天山童姥利用美色让虚竹破除了清规戒律,实则也让虚竹得到了一份好姻缘。当时原著当中是这样说的:
“你是兔鹿鹤雀,什么荤腥都尝过了,还成什么和尚?还念什么经?”虚竹说:“小僧为前辈所逼迫,非出自愿,就不算破戒。”
好一个“受人逼迫,并非自愿就不算破戒”的和尚啊!虚竹这番话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也让天山童姥从这句话当中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如果虚竹不是受人逼迫的话,恰巧虚竹只出于自愿才算破戒的话,那么天山童姥倒不如在和虚竹打最后一个赌,吃肉喝酒放在虚竹身上没有起到任何诱惑力,那么不妨尝试一下美色,正所谓“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身为出家之人的虚竹,也不过如此。
天山童姥选择的这位美人,可不是一般的美人,人家可是西夏王国的银川公主,拥有国色天香般的容貌,而且身份至尊高贵,再加上和李秋水的这层关系,所以天山童姥很轻松地就把眼光锁定在了银川公主身上。那天天山童姥将梦姑鲁来交给虚竹之后,扬长一笑,得意至极,虚竹这次终于放弃了和天山童姥的抗争,毕竟他还是没有挨过色戒!
虚竹为何会和素不相识的梦姑三天缠绵早就说过了,虚竹和梦姑的姻缘是天命所注定,二人之间的这份姻缘更像是一种缘分,但是他们二人能够有这样美满的结局,自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感谢天山童姥的牵红线。如果没有天山童姥和虚竹的打赌,没有天山童姥将银川公主掳到虚竹面前,二人之间也必然不会发生故事。
和梦姑相遇的那年,虚竹方才二十四岁,这样一位生来腼腆的和尚,平身一共就没和几位女子面对面地谈过话,除了阿紫和天山童姥以外,他每天只是活在和一群和尚打交道的环境当中,当他近距离地接触异性的时候,我就不相信,当他的鼻子嗅到异性身上那股味道的时候,他内心当中不会有丝毫波澜起伏?
“好色而慕少艾,乃是人之天性,虚竹虽然谨守戒律,每逢春暖花开之日,亦不免心头荡漾,幻想男女之事。”
贪图美色,本来就是人的天性,即便虚竹身为和尚,清规戒律也是要守的,但虚竹身为和尚的同时,他更是一位平常男子,在某种特殊环境之下,尤其是处于孤男寡女的状态之中,虚竹那种来自男人心底的波澜肯定是会有起伏变化的。
爱情本是两个人的事情,就和夏娃和亚当一样,如果仅仅是夏娃给亚当递去了伊甸园的禁果,而亚当时能够抵制住诱惑,没有接受禁果的话,或许两个人也不会被上帝贬到凡间。其实这是一个道理,当时天山童姥说梦姑才十七岁的年纪,按理来看,天山童姥和李秋水是师姐妹的关系,而梦姑又是李秋水的孙女,自然天山童姥是对梦姑年龄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的。
十七岁的年纪,梦姑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而梦姑是西夏王国的银川公主,在这十七八年之间,她一直都生活在深墙宫苑当中,多年以来也没有接触过几个真正的男人,在她心中,她其实还是比较渴望和异性接触的。所以当这两颗打火石摩擦在一起的时候,自然而然会在欲罢不能的情况下,擦出耀眼的火花,再加上二人本不是顽石,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肉体,两人彼此之间的第一次,自然会让二人都对对方隐含着念念不忘的情愫。
梦姑的死心塌地,折射出了段誉的心魔其实天龙八部当中有关恋情的描写都是相通的,都说段誉对王语嫣有着一见钟情的感觉,但其实如果段誉心底没有藏着那尊玉像的话,如果不是王语嫣的相貌和那尊玉像的相貌太过相像的话,段誉又怎么可能会一直追随在王语嫣身边?当玉像被推倒的那一刻,段誉心中的心魔在刹那间便烟消云散了,他在那一刻才突然顿悟,原来他对王语嫣不是真的喜欢,而是一种因面容太过相像的痴狂。
梦姑之所以死心塌地地寻觅着她的梦郎,其实也是突出了这个道理,不过和段誉王语嫣相比起来,梦姑的心中有着梦魔,虚竹的心底也住着一个梦魔。和虚竹的三次相会,不得不让梦姑对这神秘的梦狼魂牵梦绕,不管对方相貌如何,身份地位又如何卑微,梦郎在梦姑的心中,总是这天地间独一无二的存在!
观音菩萨不是和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吗?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
本师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合称为娑婆三圣。
《无量寿经》第二十八品: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预知之·又彼佛刹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