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来历,汉字中常见偏旁部首的来历与含义

天美资源网

文字的来历,汉字中常见偏旁部首的来历与含义?

来历: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如今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

其中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古代字典,古代字典给汉字分类采取“据形系联”的方法,把具有共同形旁的字归为一部,以共同的形旁作为标目,置于这部分字的首位,因为处在一部之首,所以称为“部首”。

文字的来历,汉字中常见偏旁部首的来历与含义

含义:偏旁部首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

有关汉字的来历20字?

1、汉字的来历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2、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3、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4、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

5、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

6、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7、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8、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9、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

10、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11、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

12、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13、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

14、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

15、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16、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

17、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

18、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19、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20、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

21、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

22、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字的来历和含义?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科学家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总体来说中国汉字的发展,前后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半坡陶文→东夷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吨的由来?

吨是一个汉字,读作dūn,用字母表示为t,

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位。~公里(每吨货物运输一公里)。

常常用于数学质量单位,生活中多用于计量较大物品的重量。该文字在《丑集上》和《口字部》等文献均有记载

悔字的由来?

悔”字的来历

传说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他也为此白了头。 这几天,他又愁眉不展,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夫人知道他的心事,小心翼翼地问道:“夫君,又有什么难造的字?”“一个人做错了事,事后他内心也很难受,这种感觉,该用什么字来表达?”“犯错后知道难受,这也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夫君,您可要慎重啊”帮不上忙的夫人只得将饭菜又热了一回。

下午,属官来汇报“大人,圜土里的人在日夜叫喊,说要见您。” 仓颉边走边向夫人解释:“圜土里的人是些犯了错、有过失的人,我称他们为“犯”,现在我去看看什么事。”

仓颉来到圜土,里面的人不停地叫喊:“史官大人,史官大人,我们不敢对上苍不敬,我们上愧于天,下愧百姓,我们难受,我们难受!” 仓颉劝说:“不要喊,不要叫。把你们关在圜土里是因为你们无法克制欲望,对上天和百姓犯下了错。不要怨气冲天,否则上苍将责备你们。”一个小伙子喊:“史官大人,我们只是怨恨自己,犯了错还累及家人,内心难受啊!” 仓颉心中一动:自己这两天不正愁这个字吗?一位老者挤到仓颉面前,深鞠躬道:“史官大人,我每天都想着自己的过错,每天心里都很难受,望史官大人用文字警示世人,让他们不要再像我们这样!”

仓颉陷入沉思:每天心里想着过错,每天心里难受,如果把“每天”和“心”连在一起不就表示这份感情?那应该是个“悔”字,犯了错后才知道难过,那就叫“后悔”吧。一个表达亘古不变感情的字,诞生了。据说,仓颉造字三千三,唯有“悔”字是在圜土里就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