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飞将指的是,龙城飞将是指谁?
“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这种说法也是流传最广的。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著名将领,活跃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汉文帝时期,李广曾参加与匈奴的战争。汉景帝时期,李广先后担任北部边境七个郡的太守,功勋卓著。汉武帝即位后,李广参与了汉武帝反击匈奴之战,不过战绩不佳。此后担任右北平郡的太守,匈奴畏服,不敢进犯。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李广参加了汉朝与匈奴的大决战——漠北之战,但是在行军途中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李广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意所致,并且自己已经年过六旬,“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于是自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指的是什么?
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
一、原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三、出处
唐代王昌龄的《出塞二首》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王昌龄为何写下出塞?
诗歌发展到盛唐,已经打破了宫庭文人的小圈子,开始向群体和巨星的方向发展,诗歌创作的风格继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顡延之的山水诗之后,继续完美发展,到盛唐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诗风,田园诗派、山水诗派、边塞诗派、宫庭诗派等流派可谓兼收并蓄,百花齐放。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大诗人,特别擅长写七绝,自命为七绝圣手。
一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享年60岁。
从唐朝初年 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二十七岁的王昌龄赴河陇,出玉门。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著名的边塞诗《出塞》,大概就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二 出塞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隋唐是在南北朝的大分裂中崛起的,即使在大唐王朝最鼎盛时期,边关依然战事不断,与突厥、高丽、吐蕃的战争使文人得以接近边关,体会铁马金戈,展现爱国之情。王昌龄的《出塞》是后人评价较高的一首边塞诗。
诗的首句为起句,交待了所在的地点——秦汉之地,感叹历史虽然几经变换,但历朝历代这里依旧征战不断。诗的第二句为承写征人,多少儿男征战沙场一去不还,留下了新人无尽的思念和哀伤。诗的第三句为转句和第四句合句一起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令人叫绝。
三 龙城、飞将
诗里所说的龙城,指的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飞将指的是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的祖先是秦王政时的李信,曾率军击败燕太子丹。汉文帝十四年(前166)李广从军迎击匈奴并立功拜为中郎将。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谁?
李广。
历史上的飞将有好几个,但第一个就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飞将军李广。镇守卢龙城多年,匈奴不敢来犯。东汉末年吕不韦的号称飞将,隋末唐初单雄信也号称飞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