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半导体公司,邀请函的脚印是什么动物?
今天阿里宣布了在本周三,16日公布已保密了三年的新业务。
到目前为止,官方给出的线索就只有爆料海报里的一只脚印。这只脚印不出意外就是,阿里新业务的吉祥物,但就给这么一张脚印图片,这神仙能猜出来啊。不过这倒给我们吊足了胃口。
现在现在网友纷纷猜测阿里的新业务是什么,我总结了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猜测。
1.造手机
造手机这个业务的话,我个人觉得是完全不可能的,至少现在不可能。虽然阿里之前有过操作系统和平头哥芯片,造手机的话也有理由,也有能力,但鉴于现在手机行业的厮杀(从高端到中低端一直都在打架)和饱和度来看,现在入局手机市场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
手机是一个产业链十分复杂的东西,并且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技术沉淀,贸然入局现在的手机市场,绝对会被各家群起而攻之,在短时间内一个新品牌绝对抢占不到市场,哪怕你是阿里也不行。
2.光刻机
这个想法我个人觉得有点扯淡了,光刻机这个东西,全球这么多年了,依旧是阿斯麦独占市场(近乎垄断吧)这是一个全球顶尖科技的结合体,要是可以造出来,我觉得早造出来了,阿里可能不会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光刻机这个可能性不大。
3.短视频
短视频业务可能性,55开吧。现在抖音快手的流量如此之大,哪家不眼红,谁都想分一杯羹吧。前面有腾讯的微视,但现在过的好像不太好,说明这个东西不是简单可以复制出来的,我猜阿里不会干这个。
以上三种是网友的猜测,但我觉得都不太靠谱,因为阿里最近注册的商标都与上面的没什么太大关系,应该是出行方面的业务,因为我觉得名字有一点点贴近(饶恕我的想象力)
现在猜要没什么用,等16号吧。
合肥有哪些大型企业?
“霸都”合肥,这两年不断的刷新人的眼球。不单单是房价领跑全国,还有合肥被定义为国家重点城市,将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无论别人怎么说合肥,怎么说这个不属于合肥,那个不属于合肥。但他们都老老实实的待在合肥的地盘上。
2016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合肥GDP生产总值未来全国第28位,总量达到6200,年增长速度达到10%,合肥总人口仅为779万。作为安徽的首府,作为中部崛起的先锋,合肥有值得骄傲的本钱。
合肥有哪些享誉全国的大型企业呢?
这里列举几个合肥本土的品牌。(下附详细的合肥企业50强名单,需要跳槽的小伙伴请惠存,或者关注机器人观察员)
1、江淮汽车——如果造汽车的没有钱,那汽车你干开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淮汽车或JAC),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等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的“先进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位居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百强工业企业。目前,包含江淮和安凯两大整车品牌。
2017年1-11月销售47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超66.35%,国际出口同比上升14.76%。
公司现有主导产品包括: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等核心零部件。
2、联宝电子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LCFC)是成立于2011年的一家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高科技企业,由世界500强企业联想集团和台湾仁宝集团携手共建,为联想全球客户提供高科技产品和服务,是联想全球最大PC研发和制造基地。
联宝注册资本2.65亿美金, 总资产321.93亿元,占地457亩,拥有17万平方业界最大的单体厂房,10万平米的HUB仓库,18条智能SMT生产线和26条BOX精益组装线,年产能达3000万台,是安徽最大外贸企业。
3、美菱
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之一,拥有合肥、绵阳、景德镇和中山四大国内制造基地,印尼空调和巴基斯坦冰箱等海外制造基地,覆盖了冰、洗、空、厨卫、小家电等全产品线,同时进入生鲜电商、生物医疗等新产业领域。公司主导产品美菱冰箱是国家出口免验。
4、科大讯飞科大讯飞作为国家四大只能开发平台之一。
国内有多个研发中心在合肥。
本地企业:科大讯飞,科大智能,科大创新,四创电子,三洋,美菱,荣事达,联宝,皖仪科技,思科网讯,科大立安,安徽量子信息有限公司,问天量子信息有限公司,华米科技,照尹科技,龙讯半导体,美亚光电,工大高新
分公司:海尔,联想,腾讯,微软,MTK,ABB,思科,UT,阿里巴巴,美满,世纪讯微,小天鹅,锐迪科
研究所:电子38所,电子43所,中科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
2017合肥企业50强排行榜2017合肥制造业企业30强排行榜 2017合肥服务业企业20强排行榜2017合肥建筑业企业20强排行榜上证指数回补缺口?
预判猜想怎么走和你的实质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应对策略做好没有首先这是上个交易日的复盘内容https://www.wukong.com/answer/6886054948589928711/?showComment=6886054948589928711&commentId=6886183685252169739
分析是一个连续的事情,连贯起来看比较能理清逻辑
下面是今天的复盘
K线角度,上证是小周期下跌后的纺锤线,中周期盘整中的纺锤线,创业板是小周期铁锤线,中周期盘整中的纺锤线,小周期的短线酝酿反弹,中周期维持盘整震荡。
写到这里,应该有新朋友要问,为什么创业板的小周期K线和中周期不同?是两个名字
日本蜡烛图原书中有提到这4种蜡烛图,上吊线(或称吊颈线),锤子线,流星线,倒状锤子线。上涨之后的上吊线与流星线暗示要下跌回调,下跌之后的锤子线,倒状锤子线暗示要上涨反弹。这四种蜡烛图的认定条件是影线超过实体的2倍对不对?这天的博文就做了一下解析,上涨后的纺锤线就是上吊线和流星线的结合,所以出现暗示下跌回调。下跌后的纺锤线就是锤子和倒状锤子的结合,出现暗示上涨反弹。虽然日本蜡烛图没有提过这个知识,但是结合日本蜡烛图里关于上吊线,流星线,锤子线,倒状锤子线的教学,也不难理解。
因为下跌后的纺锤就是锤子或者铁锤线与倒状锤子线的结合,所以在下跌之后出现下影线超过实体两倍以上,几乎没有上影线的K线称为锤子线或者铁锤线。但放在中周期看只是一根盘整的K线,那么再叫做锤子线或者铁锤线就不适合,因为他们需要出现在下跌之后,那么以影线超过实体2倍就当做纺锤线。
今天的成交金额角度
上证全面小于五日十日二十日均量扣抵量,创业板小于五日均量扣抵量,十日均量,大于十日扣抵量,二十日均量扣抵量
所以如同昨天复盘所说
成交金额方面,上证小于五日十日二十日均量,五日二十日扣抵量,仅仅大于十日扣抵量,那么随着接下来几个交易日十日均量开始扣高,行情更大概率是十日守不住要去二十日线,然后到时候二十日线随着扣抵而走平,短线的支撑力也会变弱,要一直到下周三四开始扣抵低位和低量,才会开始不对行情产生拖累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在未来两天扣抵的量价都还不高的时候回月线,那么依然是指数角度的买点,因为下周一扣抵高量高位的时候如果能给出更大成交金额上涨呢?创业板因为月线还有较长时间扣抵价格和量都比现在低,所以下来月线依然是指数角度的买点。
今日上证最低点贯破月线,创业板最低点还在月线之上
但是收盘依然如同昨日所说
月线是合理买点
但是基于今天的缩量,也很明白的表示了
这里只是到支撑位的停滞盘整,而不是行情要明确的上攻
要上攻没量,耍流氓吗?
那么现阶段,没量
旧有仓位
网格交易继续按计划操作
有大幅盈利的仓位用分仓止盈法持股
新仓别追高,等回调到合理买点进底仓
合理买点的判断,扣抵低量低价的均线(要跟现在的成交金额比较,别虽然扣低量,但现在的成交金额更低),量价节点,连阳一半,跳空长阳越过均线的缺口等等,用什么作为买点进,就用什么作为看错的止损。
如果碰上极限状况的下跌,十一以来行情启动的最大开盘量位置,10月9日那个缺口,到今天8个交易日未回补,暂时可以当做有效缺口,所以不管遇上啥黑天鹅或者量越来越缩,未来如果跌至那个缺口位置,会是一个合理买点。3215~3261。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极限事件,不一定会出现,所以初步的底仓,就指数角度而言,仍然是月线
以现在两个指数的技术面状态,上证在下弯的季线下方,没量,这里是压力
创业板在下弯的季线上方,没量,会一直被季线拉扯拖拽
结构角度,一会要学习,简单说两个昨天提及的板块
首先是医疗保健
昨天对医疗保健的解读是
医疗保健是个什么状态?十日线二十日都还扣低位,可能是回升的第一浪,量一直没缩的太多。虽然明天月线金叉季线,容易造成短时间的拉回修正,但是已经改变向上的趋势,不会说改变就改变。
今天月线金叉季线,短线上的拉回修正来了
新朋友可能不明白这个是什么,可以看看这个回答中的说明
中长周期均线出现死叉容易反弹,那中长周期均线金叉呢?是不是要相反?
中长周期均线指月线级别和以上级别的均线
那现在月线金叉季线,是不是中周期级别向上的趋势确定了?那么拉回修正是要站在买方还是卖方?
具体合理买点的选择昨天的复盘说的比较明白,这里不再赘述
然后半导体
如同昨日所说
现在呢?还有接近一周时间扣抵200亿左右,扣低价格不超过1781结论还是和当时一样半年线会不会大概率形成支撑?
今天靠近半年线就起来
但是量使得它的情况和9月9日那时候的大盘类似
底部无限接近,无量继续测底
合理买点依然是半年线,或者极端情况下跌破
然后继续追踪今日的开盘八法
https://www.toutiao.com/w/i1681215921248271/
上证创业板都如开盘八法收小阴
欢迎技术分析同好关注我交流,如果回答对你有用,记得点赞
如果对回答有相关的疑问,可以评论留言
芯片板块18支股票涨停?
对于AI行业来说,自研一种真正适合AI运算的专有芯片是最理想的发展方向。目前AI行业本身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AI芯片的格局也尚未明朗,中国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中国芯片产业结构的缺失
中兴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了中国芯片产业结构的缺失。中国只有中低端芯片的研发能力,没有高端芯片。
不久之前与中兴进行过一次交流,他们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核心芯片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布局,没有战略性的布局。相对来说,华为要好一些,早年间布局了海思半导体,主要应用在手机处理器。但是总体上,通信领域的核心部件都要从美国进口,例如高速数模转换芯片,激光器、接收机的芯片等等。这些部件,中国都没有自研的能力。
不仅如此,核心器件的采购本身也有瓶颈。以光器件为例,有非常长的供货周期,不易采购,需要随时做好备案。人工智能最火的时候,做深入学习的英伟达GPU Titan很难采购,当时通过代理采购三到四个月以后才能拿到货。
通信领域芯片尤其是光器件的采购是伴随电信市场的“光进铜退”背景,即光通信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包括骨干网、城域网、以及接入网都已经或者正在进行光纤化。同时,数据中心(IDC)网络建设需要用到光纤光缆、光通信设备以及光器件/光模块。
近年来,随着政府、金融、电信、游戏、视频、电子商务等行业数据集中化、虚拟化趋势形成,IDC已经成为支撑用户日常业务运作最重 要的基础设施。云计算大发展,为光器件,尤其是高速光模块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AI创业主要集中在应用层
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来说,中国高端芯片的缺失已经形成了一定掣肘。
例如自动驾驶领域必备的激光雷达,需要高速数模转换器,目前都需要进口。受限于芯片问题,有一些创业团队正在尝试从技术上绕开数模转换,但项目凤毛麟角而且大都不成熟。还有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控制器等,高端产品基本以日本、韩国和欧洲为主,都需要采购。中低端产品中国也可以做,但是性能、质量等还有较大差距。
基于这样的现实,近两年大部分人工智能项目都集中在应用上,主要做产品和集成,属于应用型项目。
从整个早期投资的行业分布上,也可以看出大都集中在应用层。 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计算、金融、医疗等领域是最受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领域。 就2017年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而言, B端的企业级应用相对容易落地,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在安防、智能客服、金融、政务等领域,以及行业机器人在巡检、警用安防等领域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商业验证。
AI专用芯片中国正齐头赶上
虽然在通用芯片领域中国已经失去先发优势,但是对于AI芯片,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市场面貌。
目前, 主要用于底层运算的芯片,从行业上来讲,大概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以英伟达为代表的GPU方案,很多企业正在使用的通用芯片 ;
第二个是FPGA方案,作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领域中的一种半定制电路而出现 ;
第三个是自研集成电路 ,比如像深鉴、寒武纪、地平线这些公司,他们都在自己做一些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用来做深入学习的训练或运算。
GPU的运算架构恰好适合于深度学习大量的并行计算,因此迅速进入了AI市场,FPGA的特点在于和硬件结合比较紧密,编程比较灵活,底层配置和构建比较灵活。但从开发难度、架构难度到功耗、成本和运算成本等角度,这两种方式都有弊端。所以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研一种真正适合人工智能运算的专有芯片。
当然,专有芯片研发周期长、成本大,比起GPU等通用芯片,专有芯片的研发尚处于早期,竞争格局也尚未明朗。竞争格局不明朗,对于中国来说,就意味着机会。
1、国家政策利好。 第一是产业政策,中国的产业园或者说产业政策本来就有聚焦效应,这对于芯片产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第二是资本市场支持,芯片作为国家核心科技战略很难去美国上市,国家未来一定会让其在A股上市,对于收入、利润满足不了现有A股上市标准的,将会有一系列改革,这是必然趋势,现在国家已经有指导意见但还没有细则;第三,国家有可能从补贴的角度给予芯片创业项目支持。
2、新兴技术领域中国并未落后。 近几年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AR等新兴技术领域,中国并未落后,最为典型的就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美的差距不是特别大,并不像工业时代。
3、人工智能设备的本地化计算趋势是自研芯片的机会。 过去人工智能设备都是云端运算,但是云端识别在运算速度、网络占用、交互体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弊端,比如智能音箱简单的唤醒功能需要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经过云端处理之后再返回至本地机器人,一旦网络出现问题,整个交互体验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未来本地化运算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之一,未来如果每台终端都有一个本地化的计算芯片,体验会更好。
4、通用芯片大厂的路径依赖,为自研芯片的发展创造了时间和空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英特尔转型移动端芯片是失败的,巨头多年巨额的研发支出,很难被摒弃。
芯片的竞争本质上是运行速度和成本的竞争。通用与专用,GPU、FPGA、ASIC三个技术路线如何实现分工和接替,是接下来AI芯片市场的一个焦点。
AI芯片的投资和创业逻辑
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基于软件算法的技术创新类项目未来竞争壁垒会进一步降低,而硬件技术的创新比软件算法创新更具壁垒,同时在大厂路径依赖的情况下,某些领域创业公司反而更快、更有优势。
但是,芯片研发周期性很长,研发成功率低,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人力密集型行业。作为门槛较高的领域,要实现国产芯片的赶超,做芯片的创业公司对团队和投资人都有一定要求。
首先需要团队背景过硬,团队本身有强大的技术、资源等光环,只有这样的团队才更容易获得资本的支持。目前发展比较好的深鉴科技、寒武纪都是这样的团队。
二是投资者需要了解行业。芯片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芯片创业不像做企业服务,3个月产品就能上线,半年之后产生数据,芯片的研发就需要三到五年,芯片的投资也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这是跟其很多行业都不同的投资逻辑。
作为投资人,必须懂芯片,才能了解为什么在天使阶段就有高估值,才了解行业规律愿意承担投资的风险,在早期参与进去并且保证创业团队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无法坚持。
目前我国已经在政策层面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布局领。AI芯片是AI行业发展的必然路径,行业驱动因素较为明显。虽然目前英伟达在GPU上获得了较高的地位,但随着技术的演进以及前端芯片的打开,未来行业格局仍有可能有较大的改变。
基于芯片的强需求性,以及目前芯片运行速度和成本均无法满足现有需求的现状,星河互联会重点关注AI芯片领域。
亿欧“ 2018全球AI领袖峰会——智能+新服务 ”峰会将于 6月14日下午13:00在上海举办 ,这场活动将聚焦讨论服务生活领域的B端服务商,聊聊他们是 如何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造更多服务形态 ,中国领军企业和投资人们关于人工智能、智能营销、软件创新、小程序等风口话题将展开深刻讨论。
华为和阿里谁在国际上认可度高?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和阿里的国际认可度并不重要,他们都是自主研发、值得骄傲的中国企业。
老外怎么看的。根据Asiabrand发布的2019亚洲品牌500强榜单,中国工商银行是位居1名,华为位居第6名,阿里巴巴位居第7名。根据WPP与品牌资产研究机构凯度发布的2019年BrandZ 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亚马逊是第1名,阿里巴巴是第7名、同比上升两名,华为是47名、同比上升1名。品牌价值与全球认可度,没有统一标准,侧重性和导向性也不同,所以不用太计较认可度。而且,华为也受到了5G技术禁令的影响,这不是华为自己的问题。怎么看待阿里巴巴与华为。近些年我国科技水平高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时刻提防着我们科技进步,采取种种手段遏制我国技术发展与推广。在中国芯领域,华为和阿里遇难而上,挑起了战略,并肩作战、心有灵犀。华为研发高端手机麒麟芯片,阿里巴巴主攻人工智能芯片,发展物联网与自动驾驶,在未来5G时代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极端条件只会都比中国科技企业自强不息、尽快成长,阿里巴巴取名平头哥半导体,平头哥怕过谁?服过谁?华为不孤单。华为的5G、海思芯片、人工智能不展开了。阿里巴巴的平头哥也形成了玄铁、无剑和含光三大系列,布局云上AI芯片。含光800的算力比目前世界上最好的AI芯片性能高4倍,并且在城市大脑等领域实现了商用。看淡生死,不服就干,认可度都是基于自身实力的,不用患得患失,一切水到渠成。欢迎关注,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