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为什么是阁不是楼,四大名楼各位于哪里

天美资源网

滕王阁为什么是阁不是楼,四大名楼各位于哪里?

山西永济鹳雀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四大名楼较为出名。

一、山西永济鹳雀楼

滕王阁为什么是阁不是楼,四大名楼各位于哪里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始建于北周时期,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余年后,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

2002年经5年复建后新鹳雀楼对外开放,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周围风景秀丽。

二、江西南昌滕王阁

江西南昌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因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

滕王阁建立1300多年来,历经兵线火焚,重修多达29次。如今的滕王阁于1989年重建,高57.5米,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一共九层,琉璃绿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阁,朱漆廊柱,古朴高雅,蔚为壮观。

三、湖北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黄鹤楼历经兵火频繁,重建和维修了10次。如今的黄鹤楼建成于1985年,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

四、湖南岳阳楼

岳阳楼因北宋名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于世,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颂千古,成为后代文人志士的座右铭。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也是历经多次重建和整修。现存为1934年重建,历经三次大修。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是江南三大名楼中现存的唯一一栋木结构建筑。

滕王阁一楼牌匾四个什么字?

瑰伟绝特、

1、大家抬头所看见的滕王阁的匾额是宋代书法家苏东坡所题写的。

A2、滕王阁殿中上方那个狂草的匾额,能认全的人不太多了,这四个字分别是“瑰伟绝特”,它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狂草书法,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草书匾”,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滕王阁的独特之处,它取自于韩愈的诗句“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因此,滕王阁就有了“西江第一楼”的美誉

滕王阁为什么叫阁不叫楼?

滕王阁叫阁不叫楼的原因:

一是古代建筑群中阁和楼的区别。二是滕王阁自身的建筑特征。现在建筑人员对于楼、阁等建筑形式与文化含义往往模糊不清,将“楼”和“阁”混淆设计。

拓展资料:

人们常常将“楼阁”二字连用。“楼”是重屋,上下都可以住人。“阁”是架空的楼,不同于一般的“楼”。“阁”是由干阑建筑演变而来。

古代关于阁的记载比较多而且早,一般是指底层空着或做次要用途,而上层做主要用途的单体建筑,供贮藏或观览之用。一般的阁都带有平坐,这平坐也可以说是楼与阁的主要区别之所在。阁架空后,可防潮取势,有优于普通重屋之处。

滕王创建之阁“峻修广袤,非常制所能拟及”(唐·韦悫《重修滕王阁记》),背城临江,高踞丘冈,架空营造,所以是“阁”而非“楼”。第29次新落成的滕王阁,亦按“阁”的形制设计,设有近10米的高台平坐,平坐之上为阁之主体建筑。

滕王阁古诗王勃注音版?

滕王阁诗拼音版注音:

téng wáng gāo gé lín jiāng zhǔ , pèi yù míng luán bà gē wǔ 。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huà dòng zhāo fēi nán pǔ yún , zhū lián mù juǎn xī shān yǔ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xián yún tán yǐng rì yōu yōu , wù huàn xīng yí jǐ dù qiū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gé zhōng dì zǐ jīn hé zài ? jiàn wài cháng jiāng kōng zì liú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诗翻译:

巍峨高耸的滕王阁俯临着江心的沙洲,佩玉、鸾铃鸣响的华丽歌舞早已停止。

南浦的云在画栋边上环绕飘飞,傍晚时分西山的雨吹打着珠帘。

悠闲的彩云影子倒映在江水中,整天悠悠然地漂浮着.时光易逝,人事变迁,不知已经度过几个春秋。

昔日游赏于高阁中的滕王如今无处可觅,只有那栏杆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远方奔流。

滕王阁诗赏析:

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南昌腾王阁是由谁创建的?

南昌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创建的。

1、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2、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3、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

4、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阁旅游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