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玩年,你还会继续炒股吗

天美资源网

腿玩年,你还会继续炒股吗?

本人因为在大学里是学财经专业的,所以在大学就开始了股海生涯,这一晃就二十多年过去了,一直无悔地把人生的主基调拨在股市模式上。

这期间我也曾经休息过一段时间,说起来却很无奈,就是在2001年的时候,证监会推出市场化减持国有股的计划,首批推出试点的公司有嘉陵摩托和黔轮胎,当时市场还一度把国有股减持当利好来炒作,我却敏感地感觉到这是天大的利空,我一个浑身充满着股市血液的人含着眼泪离开了市场。

腿玩年,你还会继续炒股吗

那段时间,我忙着结婚生小孩,刻意去忘记股市,没想到躲过了最大的熊市01年到05年,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股市发展的奠基石和新的里程碑,我也是受到它的感召而重新回到这个市场,市场也因为股权分置改革最高升至6124点。应该说那是一场政策牛。

经历过完整的牛熊周期,有着扎实的科班经济学素养,经年累月的对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不懈研究,对各种技术分析和波浪理论等等方法烂熟于心的我,忽然对2018年感觉是很神秘的一年。

首先,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档转档到约6%的依旧高速增长,增速有所回落,但是上市公司从17年四季度开始利润率开始回升,预计到18年后,这种利润率回升的态势只会得到稳固。而且据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GDP达到82万亿,增长率达6.9%,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为什么?因为虽然整体经济面不强,但是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的强竞争者,其马太效应愈加明显,呈现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其实纵观日本经济的历史,其经济速度放缓之后,也表现出强势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双提高的现象。而且这种盈利回升源于结构调整所以会更持久。

其次,现在市场里机构资金占比逐渐抬高,所以行情愈加平稳。中国自去年初步纳入MSCI指数后,国外的市场也恰逢牛市,国外大资金在欧美股市赚得盆满钵满后,产生强烈的配置我国资产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普遍感觉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市场坚定走出慢牛走势的原因。而且摩根斯坦利的明晟指数MSCI在2018年的6月和11月有两次对A股进行考核,是否将A股全面纳入明晟指数。一旦纳入将掀起外资全面大规模增持A股的新潮。过去韩国和阿联酋股市在被纳入明晟指数之后的几年都有50%-70%的指数增幅。2018年股市有可能继续温和的增量市。

第三,中国🇨🇳自主品牌崛起,龙头化。中国的企业在深度参与世界分工的过程中,像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已经在世界引领5G时代,制定行业标准和设计源代码;烟台万华的聚脂氨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基本上享有定价权;深圳的集成电子设计和定型的一条龙,全世界任何最新款的手机都要到深圳来设计等等,这些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崛起,龙头化对市场的牛市夯实会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是我不建议散户朋友继续参与这个市场,因为这个市场的慢牛会带来个股的分化,有些股票甚至会滑向深渊,所以对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素质和心理素养要求提高了。

原创不易,请喜欢我的朋友加关注,亲,关注!关注一下!

现在在家游手好闲?

很巧,我也是55岁,农村的退伍兵,退伍后一直自食其力,靠自己活着。看到这个问题,说实话有些心酸,想说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首先,我想说一下,作为儿子,你这样指责父亲不想在外打工,在家什么也不干绝对是不对的,你没有权利这样指责你的父亲。他想干和不想干活是他的自由和权利,你最应该做的是想想怎么让父亲活的更舒心。

我这样说的原因是我也有儿女,我前些日子也去北京一个公司去打工,我干了三天就回来了。为什么回来?不是咱吃不了那个苦,受不了那份罪,而是自己就是觉得那份工作不适合自己。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到脚上才知道。

咱是农民,现在这个社会现状,在农村没钱也活不下去,想我们这个岁数的人,虽说还不老,但是体力和身体机能已经大不如前,看着活蹦乱跳,没准下一秒就会倒地不起。即便这样,没有几个人有躺平过日子的资格和资本,他们都在努力。

在家呆着,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心情自然不会好,我回来一个多月了,特码的疫情又来了,哪里都管控,你去哪里干活?心中的焦躁只有自己能懂。

对于我这种状态,我儿子和你的岁数和你差不多,但是对我的态度和你截然相反。前几年,我儿子就劝我岁数大了,该歇歇就歇歇,别像以前那样拼命了。这些日子更是不断打电话安慰我,让我等疫情过去了再做打算。我儿子挣钱也就是勉强维持生活的样子,但是在我面前一直表现的很乐观,我明白他的心思是唯恐给我增加压力。我不敢说我的儿子有多么优秀,起码这一点你应该向他学习。

每一个人活着都不容易,会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退伍军人也是一样。脱下军装他们就是普通人,虽然心里还有曾经的军人情节,然而岁月不饶人并没有什么卵用。

宽容你的父亲吧,你的父亲需要的更多的亲情。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现代人穿越到古代一定会饿死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人不用三餐制,而是采用两餐制,如果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话,可能就吃不饱了。

我们现代人往往都是采用三餐制,在早上6-7点吃早饭,在12点左右吃午饭,在6点左右吃晚饭。但是古代人不一样,他们采用的是两餐制,一般来说是在七八点钟吃第一顿饭,下午三四点左右吃第二顿饭。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 符合古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讲究一个“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努力种田,这样才能够满足你的日常生活的需要。种田的时候自然不能摸黑去种田,那么就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了,而吃饭也满足这个习惯。往往是在太阳将将出来的时候吃饭,然后在太阳快落下的时候去吃饭。

我记得以前我看过一个民间故事,里面的老头去种田的经过是这样的。天还没亮就起床,然后先不吃早饭,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已经到达了田里,然后开始种地。在天完全亮的时候,他的老婆已经给他做好了饭并且送到了田地里面,然后老头就开始吃饭然后抽点旱烟,之后继续种地。种到下午差不多天黑的时候,老头就收拾东西回家,然后在家中吃晚饭,之后天黑睡觉。

因此古代人的种植活动往往是与日出日落的时间相匹配的。晚上不种田,一方面是因为古代人营养不良普遍有夜盲症,因此晚上根本看不见东西;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代人比较讲究天时,因此选择了与太阳同息同作。

当然了,现代人就跟古代人不太一样了。最近是收获的季节,现在收割粮食已经不用人力收割了,都是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完之后剩下了很多麦秸就需要人去收了。我同学家里面收麦秸都是在晚上,为什么呢?因为晚上没有太阳晒,比较风凉。他们家里都是晚上去干活,干到凌晨三四点之后回家睡觉。现在有大灯,有手电筒等,人们也没有夜盲症,因此晚上干活也是比较常态的。

但是我同学说即便是晚上干活,也是吃两顿。一顿在干活之前吃,积蓄一点力气;一顿在干活之后吃,填填肚子避免睡觉的时候饿醒了。在这中间的时候因为太累了基本上都是睡觉,根本没力气起来吃饭。

二、 古代粮食比较匮乏

说实话,古代也有三餐制,但是都是比较有钱的人才能享受的,普通平民之所以实行两餐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粮食匮乏的原因。

有篇文章,讲的是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策的故事,其中孟子曾经说过这么一段经典的话,这段话还是当年语文书上的必背章节,其中是这么写的: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提到,老百姓如果努力耕作,那么五十岁就可以穿上衣服,七十岁就可以吃肉,百亩之田便可以保证一家人不挨饿。我们初听,感觉这是非常好的治国良策,但是细细一想根本不对。五十岁才有完整的衣服穿,七十岁才能吃上肉?这恰恰反映了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老百姓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活下去。

正如一句话说得好:“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老百姓努力种田,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风调雨顺的时候能吃饱,灾年不饿死而已。因此我们可见,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老百姓根本不存在三餐制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三餐制消耗的粮食太多了,因此只能少吃一顿饭,采用了两餐制的方式。

三、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三餐制呢?

就如同我们上文所说,两餐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产力低下才会这样。可能丰年的时候,人们能保证一日两餐;灾年的时候,人们一日一餐,仅仅保证不饿死。

但是在同时代的春秋战国,王公贵族普遍采用三餐制。例如“士三食不得餍”,这里的“三”可能是多次的意思,总之是对于两餐制的。说明其实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还是采用三餐制的方式。

此后三餐制在中国逐渐普及到民间,就是在唐宋时代了。这种普及与生产力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唐代,已经有了三餐的概念,但是比较少见;在北宋时代,饭店普遍在三点之前就打烊了,说明人们应该还是两餐制,缺少晚餐的概念;到了南宋时代,夜生活比较普遍,这个时候人们也开始逐渐流行三餐制。但是三餐制仍然是少数富人才能用的,大部分穷人还是两餐制。

到了清代的时候,三餐制便比较广泛了。例如说康熙曾经说:

“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

说明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蓬勃发展,一日三餐在农业社会之中已经比较常见了,更加有钱的人甚至还会去食用夜宵。但是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满族还是一日两餐甚至是一日一餐。

因此我们可见,三餐制的逐渐流行其实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往往是吃早饭、上午再来点加餐、吃午饭、下午茶、吃晚饭、夜宵。讲究一个一日多餐,少量多次,这也恰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你家的车开几年了?

今年36了,86年的属虎,我的车开了将近8年,说来惭愧,因为我的车是一辆丰田花冠,非常便宜。自动挡卓越版的(中配),2015年的时候上牌,当初的落地价将近11万的样子。

为什么说常愧呢,因为感觉好像身边的人开的车都比我好,好点的奔驰,宝马,奥迪,吃点的好像也是雅阁,凯美瑞之类的B级车,像我这样都快40岁的人了,还开一辆老掉牙的a级车,有时好像真觉得挺丢人的。

当初为什么选择这辆车?

坦白说,买这个车之前我并不是很懂车,虽然驾照也有几年了,但是摸车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在买这个车的时候,我征求过很多老司机朋友的意见。

从我个人感觉而言,我当时是比较看中日产轩逸的。原因是那个车空间大,外观我觉得也挺好看的。

但是身边的朋友好多都建议我不要买那个车,有的说变速箱不好,有的说烧机油,有的说日产的可靠性不如丰田。我当时也不懂车,大家都这么说,我心里就有点忌讳了。

然后我又跑去问一个做二手车生意的朋友,我到底该买什么车好?他问我对车有什么要求,我说没什么要求,空间够用,质量可靠就好,最好价钱还便宜一点,因为我没什么钱,还不想贷款买车。

然后他问我丑点能不能接受?我说有多丑?他就指了指他店里的丰田花冠给我看,说就是这个样子。

他和我说这个车质量绝对可靠,任何竞争对手几乎都无法和它比。就算是同为一汽丰田的新款卡罗拉,都比不上他,因为新款卡罗拉用的是新Cvt变速箱,在那用性方面是比不过花冠的。因为花冠用的是丰田祖传的爱信4 at变速箱,这款变速箱谁要是能把它开坏,简直就可以称之为神人了。

而且因为要给卡罗拉让路,花冠现在新车价格很低,绝对物有所值。

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去4S店把丰田花冠提回来了。

本来我是想买手动挡最低配的,因为低配和中配的差距不大,最重要的就是差个天窗和一对前雾灯而已,中配的也是铁轮毂,布座椅,但是价格却差了大几千。但是我认为天窗没什么作用,还不如把这个钱省下来。

但是,在我所在的城市(湛江市),当时却找不到最低配的,不管4S店还是汽贸店。做二手车的朋友说,可能是由于现在价格已经降得很低,厂家没什么利润,干脆都不卖最低配的了。他帮打听到广西那边有,但我不可能专车跑到广西那边买车呀,又不是豪车,价格差好几万那种情况,这几千块钱跑来跑去还不够折腾的呢。

所以最终我买了卓越版(中配),买回来以后,用我原车4个铁轮毂+1000块钱换了4个铝合金轮毂。花800块把车上的布座椅换成了皮座椅。当然,这个皮不可能是真皮,就是人造革,不过手感还不错,我那个二手车朋友建议我去的,他自己收回来的二手车需要换也是在那里换。这样,我的小花冠就从中配升级到高配了(高配真就比中配多这两样东西而已)

用了近8年的感受

这8年来,我从一个完全不懂车的小白,变成了半个老司机。因为这个期间,我不但开车代步,有两年多的时间,我还开着它跑滴滴,因此还真跑了不少里程。也由于经常和我做二手车的朋友一起去接车(他从大城市托运回来的二手车),开过了不少车。相对比这下,我觉得我的花冠和这不得这个价格的车子相比,有以上优缺点。

优点1,好开

花冠的设计我觉得天然就是为了城市代步而生,无论方向盘还是油门,反应都很灵敏。在城市内驾驶,10万块钱左右的车还真没几辆开着有它那么舒服的。方向盘是又轻松又精准,油门踏板在市区行车基本上都不用怎么深踩,感觉就是你挂上前进挡,把脚放在油门踏板上,它自己就能跑得挺溜的了。

当然,它这个设计其实是比较取巧的。因为方向盘没有厚实感,所以在市区开会觉得很轻松,但是跑高速,相对来说就没有那种有厚实感的方向盘那么让人觉得安心。就拿它和大众朗逸比较吧,开大众朗逸跑高速,就会感觉安心很多,因为大众朗逸的方向盘紧实,还有一种回位感,花冠就没有。但是在市区开的话,还真是花冠比较舒服,感觉就像不需要出力气,让你很放松。

提速也是,现在的车好多都是小排量涡轮增压了,我不太了解。但是从前10万块钱左右1.6自吸发动机的车,你在市区跑绝对没几辆跑得过花冠。因为它提速的灵敏度太高了,同样是拿1.6自吸的大众朗逸和花冠比,朗逸会被花冠秒杀。

但是为什么说这是取巧呢?因为花冠的提速感好,主要集中在前半段,主要就是0--60时速这个阶段。100时速以内也还可以,再往上,乏力感就越明显了。

因此,花冠并不是一种真正动力凶猛的车,但是在市区跑,它能让你感觉游刃有余。由于本人一年跑不了一两次高速,基本上都是在城区行驶,所以我觉得花冠很好开,或者说很适合我。

优点2

变速箱,花冠的变速箱属于非常老旧的,但是这款变速箱不仅仅是只有我那个二手车朋友说的耐用这一个优点。它还有一个优点,就是顺畅。真的,开花冠你感觉不到什么升降档的顿挫感。我开过其他车,如本田雅阁,现代伊兰特悦动,别克凯越等等AT变速箱的车,顿挫感都特别明显。我第一次开雅阁和悦动的时候,还以为是车子坏了,急忙打电话给我做二手车的朋友,谁知道他直接回我一句“大惊小怪。”

从此我才知道,原来大多数AT变速箱的车子,在变档的时候都是有顿挫感的,但花冠却没有,顺滑程度堪比CVT变速箱。

优点3就是耐用

不说开不坏,但是和很多车比,确实是故障率低很多。我开了将近8年,跑了18万公里,唯一一次把我抛在路上是蓄电池没电了。中间洗过一次节气门,换过一次变速箱油,换过一套火花塞,坏了两个点火线圈。

我觉得只有那两个点火线圈才叫真正意义的坏,毕竟电池用了那么多年,寿命到了很正常。清洗节气门和换变速箱油在我看来也不能叫维修,还是算在保养范畴的。至于火花塞,我更换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坏了,只是感觉跑了这么多公里,身边的朋友都说该换了,我想着也没多少钱,所以就顺便换了而已。

缺点

车子的缺点肯定也是有的,毕竟人无完人,车无完车,没有任何一辆车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就算是劳斯莱斯,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价钱太贵。而且说实话,我还真不喜欢劳斯莱斯的内饰,你可以说我没钱买,酸。但我确实是不喜欢那种太西式化的内饰,我这个人的内心,和审美观,还是比较传统的,喜欢看起来中式一点的。

花冠的缺点有不少,比如说外观内饰老土,2015年买的车,看起来和2005年的差距不大,比同年份的车落后了几个年代感。

油耗也是缺点,很多人总以为日系车油耗就低,但这得看怎么比。像小花冠,也许在200几年确实是属于油耗不高的。但是和201几年的车相比,油耗真的有点高了。毕竟技术在进步,也在改变。现在的车基本上都是缸内直喷发动机了,花冠还是多点电喷。现在的车不是CVT就是双离合变速箱,就算是AT,也是6AT,8AT,花冠还是个古董4AT。所以和现在许多1.6自吸的车子相比,花冠油耗还真算是大的。不过总体来说,我觉得花冠也算是个不错的代步车,综合来说,当初买它我并不后悔,甚至可以说用了那么多年的感受都是挺满意的。缺点是有,但是可以接受,对于不怎么跑长途的我来说,它的确是辆好车。

换车是个麻烦

换车的问题也想过,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相当纠结的。本来我是想换丰田凯美瑞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比较信赖丰田这个品牌。

但是现在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油价不断上涨,而且肯定还会持续上涨,毕竟这么多年以来,你要是以年份来计算,油价是每年都在涨的。以前7块钱一升,都觉得突破心理底线了,现在就是9块钱一升,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所以,身边的人都劝我,不要再买燃油车,包括我那个做二手车的朋友,以及自己的家人。尤其是我住的是县城的自建房,充电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跟厂家申请在家门口装个小型充电桩,虽然充电速度慢点,但不需要刻意跑到外面充电。

但是我的内心又很纠结,一方面是电动车属于新产品,我多少是有点抗拒心理的。一方面又担心它的续航能力,会不会越来越差。比如说,现在充一次电能跑400公里,会不会一年后,就降到300了,两年后又降到200多了。

因为我家曾经买过好几辆电动摩托车,都发生过这样的问题,还有我的手机,也有这样的问题。就拿手机来说,每次新买的时候,充满电玩大半天都还有电,但是用了两年,充满电后不玩,就装口袋里,大半天后电量又告急了。所以我对电子产品的这种续电能力,一直是有顾虑的。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去买的时候吧,又感受俄乌战争开打,芯片紧缺,电车价格还上升了。我看中的那款埃安,直接涨了1万块钱。我想着无缘无故又要多出1万块钱,气不过,又不买了。

现在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内心是想换燃油车,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换电动车才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谁都阻挡不了。

所以现在只有暂时将换车计划搁置了,将就在开着小花冠吧,也许过多两年电动车价格会下跌呢,也许过多两年电动车的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呢,毕竟以后电动车的竞争会越来越大,技术会越来越发展嘛。

与二十年前的农村浓浓的年味相比?

作为70年代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的这一代人,我们对小时候农村春节时浓浓的年味,有着一种深深的怀念。

也许是我们的年纪慢慢变老了,也许,是现在的年味变化了。

过去的农村过年,人情来往是最讲究的。

过年的时候,以前的农村人亲戚朋友之间,都喜欢年前互相送点年货,年后正月里走访亲戚,你来我往,其乐融融。

这年前互送的年货,是自己种养的农产品,比如多养了几个鸡,杀了一头年猪,或是种多了几分田地的茨菇、莲藕、青菜等。

这些东西虽然也可以拿去卖了换钱,但我们农村人却从来也不会吝惜,大大方方地送点给亲戚朋友,其实就是你来我往地互相送。这浓浓的人情味,又怎么是用钱买得到的呢?

过了除夕夜和初一,从初二到十五,是农村人走亲戚最繁忙的时候了。大路小路上看到的,十有八九都是走亲戚的人。

这个时段,农村人家也不急着下地干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停下工作,穿出新衣服,带上三三两两的小孩,互相串门走访亲威。如果亲威家住得比较偏,还有可能是双腿走着去的。但小时候的我们仍然乐此不彼。

走访亲戚,一般都是将礼物装到一对萝筐里挑着去。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无非是一边2-3条大粽和几十个芝麻饼。

有趣的是,往往走完所有的亲戚家后,挑回来的还是那么几条大粽和几十个芝麻饼。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农村人纯朴的人情所然。因为东西挑到亲戚家后,对方碍于情面收下了你一两条大粽,但又会在自家里拿出他自己的大粽回礼给你。有时候挑回来的比挑去的时候还要重、东西还要更多。

其实农村亲戚之间,要的只是个情,讲的只是个礼,并不图你带了什么东西来,也不计较你的东西值不值钱。这就是农村过年的浓浓年味之一,这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城里人不会有的年味。

过去的农村年味,还体现在团圆两个字。

以前农村一家人,除了小孩读书或是参军去了,其他劳动力基本上都在家里务农,到了年底过年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般都会一家人老少团聚一起过大年。

但是现在,农村外出工作或是做生意的农村人越来越多了。各村每年都会有不少人不回老家过年。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外出打工的人走得越来越远,有时春节轮到自己要值班加班什么的,确实无法回家过年。

这钱可能是赚得多了,但家却回得少了。平时不常回,过年也不能回,你说现在的这年味不是淡了又是什么?

过去的农村过年,互相恭喜祝贺是真诚而朴实的。

过去农村过年正月里,大人小孩见面都会互相恭喜祝福,有的时候大人还会打赏小孩几毛钱或是一两元“沙古钱”(利事红包的意思)。

那里的小孩也不计较钱的多少,钱多钱少一样开心,有钱没钱一样真诚,人人都互相恭喜。

而现在,有了手机,大家的见面恭喜越来越少,有时候顶多也就在微信里互相发个红包,发少了还不好意思,发多了又没这么多钱。

而小孩,也没有以前的那样纯朴了,有时大人给那么几元钱真看不上了。背后小孩还会聚集在一起互相比较谁拿到的钱多,谁家大人最大方发的钱多,等等。

现在很多农村老人真的有点纳闷,这年味怎么变了?怎么到处都闻到铜臭味了?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这过年的过法,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现在的年味,特别是城市里春节期间人去楼空的年味,已经不再是以前农村那种年味。年轻一代的想法已经与以前大大不同。

桂农通觉得,浓也好,淡也好,一家人平安幸福过好年便是好。你说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