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五子良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字文远

天美资源网

魏国五子良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字文远?

张辽(169-222年)字文远,本姓聂,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同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

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曾担任先锋,于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镇守合肥时多次击退孙权的进攻。222年去世,谥“刚侯”。被后世称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魏国五子良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字文远

“五子良将”是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一个民间俗称。“五子”的含义是五个人,“良将”的含义是善于作战的将领。“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麾下的五位战功卓著的将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陈寿在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到了20世纪后半叶,民间开始将他们合称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三国志五子良将?

是的。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他们是职业军人,只负责打仗,不参与政治决策。

魏国五子良将和十二虎臣?

五子良将主要指代的是曹魏政权五个功勋卓著,能力超群的统兵将军,按照《三国志》魏书卷十七的记载来看,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

东吴十二虎臣,按照《三国志》的排名,他们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

曹魏的五子良将你最喜欢哪一位?

个人最喜欢徐晃!徐晃在“五子良将”中既不是最出名的,也不是地位最高的,甚至陈寿在《三国志》中将其排在了最末尾,但仍不影响我对他的欣赏。

第一,虽说五子良将中不乏降将,但可以说徐晃是出身最低微的,因为他是出身黄巾军!其他除乐进最初跟随曹操外,都是各镇诸侯部下,或有朝廷官职。而只有徐晃是为天下诸侯所不耻的黄巾军出身,能位列五子良将,实属不易。

第二,徐晃击败过关羽!!!

曹魏五子良将的后人命运究竟是怎样的?

曹魏五子良将指的是于禁、张辽、徐晃、乐进、张郃五人,虽然他们都是能征善战之将,但后人们混的都很一般,其中混的最好的是乐进之子乐綝,官至扬州刺史,但被诸葛诞所杀。

于禁之子于圭

于禁坚毅持重,深受曹操信赖,但谁也没料到他会在襄樊之战中率领3万多人投降关羽。曹操不禁感叹,于禁跟了我30多年,为何在面对险境之时还不如刚刚归顺的庞德?

东吴偷袭荆州后,于禁又被东吴所获,受到虞翻等人的轮番羞辱。221年,孙权将于禁送还,曹丕让他去拜谒曹操高陵,却命人将庞德战死、于禁投降的内容画于陵墓之中。于禁看后羞愧难当,不久病逝,曹丕给了他一个很不好的谥号——厉候。

于禁之子于圭承袭了于禁益寿亭侯的爵位。由于于禁的原因,于圭没有受到重用,只有爵位,没有官职,所以他在历史中的记载仅此而已。

张辽之子张虎

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后归顺曹操南征北战,立有许多战功。他长期活跃于对抗孙权的前线,尤其是合肥一战,以800士兵大破孙权十万人,威震逍遥津。

张辽于222年病逝于江都,曹丕追谥其为刚候。

张辽有三子,长子张虎继承了他晋阳侯的爵位,官至偏将军。在演义中,张虎的戏份不少,他作为副先锋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又在上方谷之战中救出了被包围的司马懿父子。后随司马懿征讨辽东,并生擒公孙渊。

张辽的另外两个儿子姓名不可考,因张辽的军功被封为列候和关内侯,但没有其他记载。

徐晃之子徐盖

徐晃原是杨奉部将,后归顺曹操。徐晃善于治军,刚正清廉,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特别是在襄樊之战中击败关羽,立下大功,曹操称其“有周亚夫之风”。227年徐晃病逝,被追谥为壮候。

徐晃有一子徐盖,继承了他阳平候的爵位,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记载。

乐进之子乐綝

乐进很早就跟随曹操,他虽然容貌短小,但性格果敢,颇有武勇。乐进善于先登,经常第一个冲上敌方城池,立有不少战功。214年,乐进和李典、张辽屯兵合肥,并击败了孙权的十万大军。

218年乐进病逝,被追谥为威候,其子乐綝继承了广昌亭侯爵位。史载乐綝果敢有父风,官至扬州刺史,是五子良将后人中混的最好的一个。

257年,司马昭任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诸葛诞认为这是明升暗降,受到了司马昭的猜忌,所以和文钦等人在淮南举兵叛乱。诸葛诞发兵扬州劝降乐綝,但乐綝坚守不从,被叛军斩杀于城楼之上。

曹魏感念乐綝忠义,追谥“愍”,加赠卫尉,让乐綝之子乐肇继承其爵位。

张郃之子张雄

张郃本是袁绍大将,在官渡之战中归顺曹操,是五子良将中寿命最长之人。他长于用兵,巧谋善变,又纵横战场多年,是诸葛亮北伐时最为忌惮之人。

228年,张郃击破马谡占据街亭,被封为车骑将军。231年张郃追击蜀军,在木门道被蜀军伏击,右膝中箭而亡,被追谥为壮候。

张郃死后,长子张雄继承了鄚侯的爵位,另外四个儿子被封为列候,幼子为关内侯爵。

为何五子良将后人大多都很平庸呢?

五子良将都出身寒门,因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他们才能受到重用,名留青史。但到了曹魏时期,曹丕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废除了唯才是举政策,实行“九品中正制”,彻底堵死了寒门上升的空间和渠道。

所以五子良将的后人大多数只能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想在讲求门第的曹魏做官是非常困难的。而到了曹魏后期,随着司马氏掌控了曹魏政权,作为曹魏重臣后代的他们就更难获得重用了。

而蜀汉和东吴的情况与之相反,由于两国都是“外来户”,政权牢牢掌控在荆州集团和淮泗集团手中,所以元老重臣之子都能获得重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