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怎么死的,皇太极为什么突然暴毙?
文献记载,皇太极有众多嫔妃,但最获其宠爱的是关雎宫里的辰妃。辰妃芳名海兰珠,是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的姐姐,但她比妹妹晚9年进宫。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姑(孝端皇后哲哲)侄(辰妃、庄妃)三人都嫁给了皇太极为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十分罕见的情况呢?原来,在宸妃海兰珠入宫前,孝端皇后,庄妃都没有生儿子,科尔沁部的贝勒爷非常希望将来由本部落妃子所生的儿子继承皇位,以保证科尔沁部的尊崇地位能延续下去,于是便有了再选美貌贵族女子入宫的想法。
皇太极久闻庄妃之姐海兰珠仙姿玉貌,明艳动人,而且她禀性温柔贤淑,不可多得,也很想把她纳入后宫。
天聪八年(1634年),海兰珠来到盛京(沈阳)与皇太极成婚。婚后,美貌文静的辰妃海兰珠备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情投意合,缱绻缠绵,很是恩爱。皇太极独宠海兰珠,将一腔柔情全部给了 她,崇德元年(1636),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辰妃(满清称侧福晋),地位仅次于她的亲姑姑、清宁宫孝端皇后。
崇德二年(1637)7月,辰妃生了个儿子, 这是皇太极的第8个儿子,然而,对于同侍一君的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的三个女人说,辰妃是第一个生了男孩的。皇太极非常高兴,马上宣布将皇八子立为储君,还在清宁宫里大摆宴席,可谓盛况空前。
谁也想不到的是,皇八子刚出生半年就突然患病夭折了。辰妃承受不住这个巨大打击,从此抑郁寡欢,茶饭无味,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了。
1641年9月,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指挥后金军对明军展开攻击,忽然传来辰妃已病入膏肓的消息。皇太极闻讯吃了一惊,忙将军务托付给多尔衮等人,自己匆匆赶回沈阳。17日凌晨时分,皇太极的车驾刚进沈阳城,就传来了辰妃已死的噩耗。皇太极掩面痛哭,心碎欲裂,他踉跄来到辰妃的灵柩前,痛悼心上人。之后,辰妃海兰珠被以最高规格厚葬。海兰珠死后的第二年,明、清松锦大决战爆发,清军取得大胜,明军势力基本被逐出东三省,清朝逐鹿中烟、定鼎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了。
可是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皇太极却无法完成并看到这一切了。多年的东征西讨和操劳政务,已经耗尽了他的心力,辰妃的死又给他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崇德八年(1643)8月的一个晚上,皇太极突然猝死在清宁宫内的御榻上,殁年52岁。
《清史》里说皇太极是“无疾而终”,事实果真如此吗?有人用今天的眼光来解释皇太极的突然死亡:从留下来的画像看,他身形肥胖,且饮食又以肉类、乳酪为主,应该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栓塞等方面的病症,加上他非常喜爱的辰妃死去一事对他造成了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其他还有战事紧张等多重因素刺激,由此突发脑溢血或心肌梗死突然离世。
一些宫稗野史以及民间传闻沸沸扬扬地说,皇太极是被同父异母的弟弟多尔衮谋杀的。多尔衮和皇太极的庄妃布木布泰关系一向暧昧,据说一次两人幽会时被皇太极撞见,为掩盖奸情,多尔衮和庄妃合谋用尖刀刺死了皇太极。武侠小说家金庸是持这一说法的代表人物,他还把这一惊悚离奇的情节用小说的方式录入了自己的作品中。
为增强这一传闻的可信度,有人把一段悲伤往事也搬了出来 :多尔衮的生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侧福晋,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逼死了她为努尔哈赤殉葬。且民间素有孝庄下嫁多尔衮的传说。皇太极被多尔衮刺杀,这种可能性有吗?似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此事是野史传闻,所以很难抽丝剥茧、找到真相了。笔者认为,多尔衮为人狡黠,机智多谋,论能力决不在皇太极之下。不过,在他自己的地位还未完全稳固、前景不明之时,他就敢为一个女人或替母报仇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 悍然杀兄夺权,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综合各种史料所记,皇太极死于突发疾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清宫风云皇太极驾崩?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据记载应该是猝死的。皇太极的死因可以根据《清太宗实录》记载,皇太极是因劳累过度而猝死的,及史书记载的无疾而终来判断的。崇德八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皇太极的父皇是谁?
皇太极的父亲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为什么皇太极和步悠然都要死呢?
皇太极是死于心肌梗塞,假如不死,会有顺治和康熙盛世吗。
步悠然亦即 叶赫那拉东哥,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奇异的人物之一。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 凡是跟绝代美女这词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如何评价皇太极?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也许明末之时,女真人真的有所谓的“气运”吧,在老酋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继承人不但没有“虎父犬子”,其表现甚至比努尔哈赤本人更为优秀。
我一直认为,皇太极是满清时期最被低估的一位皇帝,他的后辈与之相比,无论被吹嘘成千古一帝的康熙,还是自称“十全老人”乾隆皇帝,都远远不如。
皇太极
满清王朝正是在皇太极时期,由一个部落联盟变成了一位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一个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危机四伏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变成了有实力与大明中央王朝争锋的国家,也正是皇太极的苦心经营,清朝最终才奠定了八旗入关占领天下的根基。
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皇太极继承后金的汗位,并不是由努尔哈赤死前指定的。事实上,在努尔哈赤死之前,他并没有直接指定继承人,而是设立了一个“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
这个“八王主政制度”的主要思想是,后金政权由八旗旗主共同推举新的汗王,如果新的汗王行政无法使诸王满意,八个和硕贝勒可以联合将其废掉,另推举新汗。而这所谓的八个和硕贝勒,指的就是八旗的八个旗主。
沈阳十王亭
后金时代的旗主,可不是后来清朝时期地位虽高却毫无实权的荣誉头衔,而是真的手握重兵,具备对本旗具有生杀予夺之权的大将。因此事实上,虽然皇太极被推举为大汗,但皇太极并不具备一言九鼎的权威,他面临的,还有另7个拥兵自重的旗主。
与此同时,后金政权还面临着由于战乱、灾荒、徭役、满汉矛盾等诸多原因造成的经济凋敝、物价猛涨、粮食奇缺、八旗士气低落等诸多问题。
除了内患之外,外忧也丝毫不少,东边的朝鲜半岛李氏政权十分忠诚于明朝,对于后金不服不忿,毛文龙更是以皮岛为根据地不断骚扰八旗驻地。西边近在咫尺的蒙古诸多部落,也并没有臣服后金,尤其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以黄金家族后裔的身份,对于后金政权抱有强烈的敌意。与此同时,南边庞大的明朝与后金政权的战争从未停息。
清朝局势
皇太极面临的局面错综复杂,极为棘手。正是在这种局面之下,皇太极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首先一改努尔哈赤时代对于汉人的高压政策,开始急用大量投靠满人的汉奸文人,同时,实行满汉分屯,化解了尖锐的内部矛盾,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和后金国力。
同时,又两征李氏朝鲜,不但掳掠了大量的财物,也使得李氏朝鲜被迫臣服,不得不每年上供大量贡物。与此同时,皇太极通过联姻等手段积极拉拢蒙古各部,又联合投靠了后金的蒙古各部共同出兵,西征察哈尔部。
通过三次远征蒙古,不但彻底击败了察哈尔部,使得漠南蒙古归附,同时,他又获得了林丹汗之子献上的传国玉玺,称帝变得“顺理成章”。而对于处于王朝末年的明朝,皇太极则多次派兵攻入关内,大肆掳掠,极大的补充了后金政权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大大打击了明朝国力。
皇太极
除满洲八旗之外,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也是在皇太极时期编练而成。也在此时,由后金改国号为“清”的清政权,实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公元1643年9月21日,在位十七年之久的皇太极在盛京清宁宫去世。在位期间,皇太极巩固内部政权,理清内部关系,将部落联盟性质的后金政权改为了中央集权。同时,他通过多次征战,先后征服了漠南蒙古、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李氏朝鲜等广大地区。
皇太极还曾多次攻入明朝,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极大的削弱了明朝的实力。正是有了皇太极打下的良好基础,皇太极死后不到一年,清顺治元年四月,清军挥师入关,进入北京城,并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清朝。
清朝鼎盛时期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