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的来历,人到底能不能长生不老?
如果长生指大的寿命,如千八百岁。不老指在老年有良好的五感躯体质量,如吃的香丶睡的好丶眼不瞎丶耳不聋丶皮不皱丶跑的欢等。那么长生不老是现实必将实现的!生字的字型就己经解释了生命的历程,所谓有一(孕育期)有二(诞生期丶衰老期)丶没有再三再四(生命不可永生丶恒生),一生一世丶仅此二一!一竖构建的四个字为孕丶娩丶衰丶死,那一撒为阴差阳错!!!!详见前述生命基理之鸡生蛋 蛋生鸡,先有鸡 先有蛋!
复活节的由来?
公元325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召开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时明确了复活节的日期。即每年春分过去,第一次月圆后的星期日就是复活节。如果月圆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复活节则推迟一星期。因而复活节日期年年不同,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那么2017年呢,春分是在3月20号,春分过后的月圆出现在4月11号,那之后的星期日也就是4月16号就是今年的复活节了。
复活岛真实事件?
复活节岛因岛上的石像为人所知。复活节岛是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于1722年4月5曰发现的。
当时船队正在航行,雅可布.洛加文从望远镜看见一排石像,洛加文欣喜地以为是到了陆地。登岸后发现是个小岛,因为这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于是洛加文把这个小岛命名为复活节岛!
复活节岛东距智利3700公里,西距最近的皮特克恩岛1900公里。像一中孤舟一样位于汪洋大海之上。
复活节岛,当地土著自称大地的尽头
复活节岛上遍布了斤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或卧或躺。石像一般高5到10米,重几十吨。最高的一尊22米,复300吨。
复活节岛石像
令人不解的是岛上这些石像是什么人雕刻的,它们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时复活节岛上人口只有2500人左右,而且这些石像是从岛上一角的火山采石场运来,显而易见2500人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大工程的,所以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各种猜测。
按照岛上波里尼西亚人的自称,这个岛为大地的尽头,面翻译错误地译为了世界的肚脐。于是复活节岛越发神秘,因为不是从太空上鸟瞰,是不可能看到整从太平洋全貌的,更不可能把小岛当成世界的肚脐。
直到21世纪,科学家从岛上的花粉和化石才推算出复活节岛石雕人像的来由,也揭开了复活节岛的惨剧!
化石证据表明,岛上曾经人口繁荣,13世界只有几百人。但是到了17世纪增长到了约1.5万人口左右。
然后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岛上人口下降到了2500人左右。人口锐减90%。
虽然没有任何文字关于这段时期的复活节岛居民的文字记载。但是考古学家还是从他们挖掘出来的人工制品中发现了重要的线索。他们发现那时鸟上的树木砍伐殆尽,鸟类灭绝。岛的周边也几乎没有鱼类出现了!岛上居民开始互相残杀食人肉。在以前丢弃鱼骨鸟骨的地方,里面已经没有骨髓了。
复活节岛上的人口达到了顶点,并大大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而岛上的石像代表了每个部落的首领。每个部落居民都会雕刻石像作为自己的保护神。而运送石像需要砍伐高大的棕榈树作为运送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岛上人口越来越多,资源也越来越稀缺,加上居民不断砍伐森林,岛上生态系统彻底崩溃。代表部落守护神的巨大雕像被其他部落推倒。未完工的雕像被遗弃,小岛成了人间地狱。
这些石像面对大海,仿佛警示着现在的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最终自食恶果。
复活节岛巨人石像谁建的?
摩艾(Moai),另译:摩阿仪、摩埃、毛埃,是位于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一群巨型人像,遍布全岛,是智利的旅游景色与世界遗产之一。有些摩艾会被放置在名叫“阿胡(Ahu)”的石头站台。[1] 这些摩艾只有上半身,具有一对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也有一些石像被安上了“珊瑚眼”。许多摩艾的外观都是完全相仿,只有一个被称为“图库图利(Tukuturi)”的石像拥有下半身并跪在地上,他还有胡子和一对短耳。这两种类型的石像可能与岛上传说的“长耳人(Hanau epe)”与“短耳人(Hanau momoko)”有关。[1] 有部分石像的头顶会加上一块“普卡奥(Pukao)”。普卡奥是一种圆柱形雕塑,是用非常轻的红色火山岩制作而成。石帽与石像不是一体的,是另外雕刻之后戴上去的。普卡奥的存在意义一直不明,有人认为是象征权力的头饰或当地土著的发型。关于这些石像的来历,在岛上的原居民连自己也说不清,考古学家们有多种说法,但至今没有定论。在复活节岛的全境内,已知约有887尊的摩艾,多数的摩艾被破坏与推翻倒地。岛上也有留下许多未完成的石像。中文名摩艾石像外文名Moai其它译名摩阿仪、摩埃、毛埃所在位置复活节岛类 型巨型石刻雕塑归 类文化遗产材 质凝灰岩相关事物普卡奥
狂欢日的由来?
狂欢节(Carnival),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狂欢节。这个节日起源于欧洲的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有些地区还把它称之为谢肉节和忏悔节。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lent)。
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生活肃穆沉闷,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抒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重要节日。
欧洲和南美洲地区的人们都庆祝狂欢节。但各地庆祝节日的日期并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部分国家都在2月中下旬举行庆祝活动。各国的狂欢节都颇具特色,但总的来说,都是以毫无节制的纵酒饮乐著称。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巴西的狂欢节。
狂欢节是德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关节日的来历众说不一。一种说法认为狂欢节是德国农民的春节,农民们通过各种活动来表达他们抵御恶魔、驱逐严冬、迎接春天、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另一种说法则是根据天主教的习俗,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的第三天复活,这一天为复活节。复活节前的40天是耶稣开始传教前,在旷野守斋祈祷的40个昼夜,天主教称为封斋节。
在整个封斋节的40天里,禁止天主教徒食肉、娱乐、婚配等一切喜庆活动。为此人们趁封斋节到来之前尽情地欢宴、畅饮、狂歌漫舞、化装游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今,狂欢节已成为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的一个世界性大节日,就其内容而言,它大概已不单单是农民的节日或是宗教的节日,其间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民族特色。
在德国,从每年11月11日11时起狂欢节就算开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复活节前40天为止,前后要持续两三个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特别是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这"发狂的"三天里,德国的狂欢节达到了顶峰。 在德国,各地区庆祝狂欢节的形式是不尽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