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族什么意思,是如何解决心理需求的

天美资源网

丁克族什么意思,是如何解决心理需求的?

二姑49岁,单身25年了,她刚离婚时,村里人都以为她会想不开,没想到她不仅想开了,还过上了连年轻人都羡慕的生活,二姑说,也是这些年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她。

丁克族什么意思,是如何解决心理需求的

二姑年轻时,是村里出了名的美人。她长得大眼睛,瓜子脸,平时喜欢看书,说起话来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

二姑上初中时,就有好多同学暗恋她。好在爷爷是学校的老师,对二姑管教比较严,所以二姑并没有早恋的机会。

不过爷爷在二姑上高一那年,因为脑梗去世了,奶奶身体不好,供不起四个孩子读书,所以二姑和爸爸都辍学了。

二姑去外地打工的第三年,认识了前夫刘明。刘明长相帅气,浓眉大眼,长相和二姑十分般配,两人年纪相仿,又聊得来,认识没多久,就在一起了。

不过刘明家的条件并不好,出不起奶奶要的五千块钱的彩礼。二姑舍不得和刘明分手,两人为了这笔彩礼钱愁坏了。

刘明的妈妈告诉刘明,如果二姑怀孕了,就算他不出彩礼,奶奶也会同意这门婚事。毕竟未婚先孕的名声不好听,奶奶为了二姑的名声着想,肯定会让她嫁过来。不然人家知道二姑不自爱,谁还愿意娶她?

刘明觉得有道理,就和二姑商量。二姑不同意,刘明却说:你到底爱不爱我?你要是爱我,就不应该让你妈妈问我要五千块彩礼。你要是不爱我,这五千块正好让我认清了你的真面目。

在二姑心里,她已经认定了刘明就是她的丈夫,思虑过后,还是同意了。

奶奶知道二姑怀孕后,气得打了她两巴掌,怪她做事没脑子,刘明母子俩能想出这种主意,一定不是善茬,二姑应该及时和刘明分手,而不是明知前面是火坑,还要往里面跳。

二姑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哪里想这么多,她只知道奶奶为了五千块的彩礼钱,想拆散她和刘明。

奶奶确实想用这五千块给大伯娶媳妇,但是她这么做,也是在考验刘明啊,既然二姑不领情,奶奶也懒得管她。

二姑嫁过去后,苦日子就来了。因为二姑怀孕后特别喜欢吃辣,刘明的妈妈赵小华相信酸儿辣女的话,二姑喜欢吃辣,她就认为二姑怀的是女孩。

赵小华重男轻女,她当年为了生儿子,连续生了三个女儿,两个女儿都送人收养了,后来儿子出生,才没有继续生。虽然大女儿没有送人收养,但是她从小亏待大女儿,导致大女儿出嫁后再也没回来过。

赵小华觉得二姑的肚子不争气,所以对她的态度从刚过门时的殷勤,变成了冷脸相待。

赵小华早晨六点就喊二姑起床,让二姑做饭给她和刘明吃。二姑不会做饭,赵小华就说:不会做饭就学啊,谁也不是天生什么都会的,你要是不会做饭,将来怎么照顾我儿子?

二姑向刘明寻求帮助,刘明却说家里的事情都是他妈妈做主,二姑听他妈妈的话肯定没错。

二姑不太会做饭,做得不好吃的时候,婆婆还没发火,刘明就先发火了,他不是抱怨二姑做的饭看起来没胃口,就是抱怨二姑来来回回只会那几道菜,不会换别的菜式。

二姑哭着对刘明说:结婚前,你不是这样的啊。你说你会好好对我,不让我做饭,不让我洗衣服打扫卫生的,我现在怀着孕做家务,你不帮忙就算了,还挑三拣四,你心里还有没有我?

谁知刘明却说:我妈妈以前也是这么过来的,我妈妈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结婚又不是谈恋爱,要是和谈恋爱一样,我天天需要伺候你,我还娶你干什么?

那时候,二姑才意识到自己嫁错了人,刘明婚前花言巧语,其实心里根本没那么爱她。

二姑也有脾气,她故意不起床做饭,刘明和赵小华饿得肚子咕咕叫,催促二姑好几遍,二姑窝在被窝里堵着耳朵假装听不见。

赵小华见二姑无动于衷,便怂恿刘明教训二姑,还说二姑才刚过门没多久就开始摆架子,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刘明本来就听他妈妈的话,他妈妈这么说,他自然更生气,所以一把掀起被子,抓着二姑就打。二姑没想到刘明会对她动手,又气又恼。

事后,二姑趁刘明和赵小华不在家,骑自行车回了娘家。奶奶见二姑受了欺负,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之前就告诉二姑,刘明母子俩不是善茬,可是她非不听,现在好了,后悔也晚了吧。

奶奶同意二姑离婚,不过前提条件是二姑离婚后必须把孩子打了,不然她一个离婚的女人,带着孩子不好改嫁。再说了,万一二姑生的是男孩,赵小华和二姑肯定会因为孩子的事纠缠不休。奶奶不想让事情变得复杂。

二姑舍不得把孩子打了,所以刘明提着一箱奶上门道歉的时候,就原谅刘明,跟着他回家了。

二姑刚到刘明家门口,就看见赵小华正和其他邻居聊天,她看到二姑回来,表情很不屑地说:呦,自己好吃懒做还好意思回娘家,你有本事你别回来啊!

二姑不想和她吵架,低头回了房间。

后来,一位和二姑差不多大年纪的女人告诉二姑,赵小华经常说二姑的坏话,还说二姑是一分彩礼没要就嫁过来。哪天刘明和二姑离婚了,刘明也稳赚不赔。

二姑这才知道,她和刘明结婚的时候,赵小华手里有钱,只是不想给她花而已。从二姑未婚先孕没要一分钱彩礼开始,赵小华就看不起她了。

二姑特别难过,她告诉刘明,她想和赵小华分家,两人搬出去住。但是刘明是家中独子,他不肯搬出去住,二姑觉得他没主见,两人经常冷战不说话。

二姑每天早起给家里人做饭,洗衣服刷鞋,因为吃得不好,平时又劳累,导致她营养不良,晒衣服时昏了过去。当时二姑已经怀孕七个月了,孩子没保住,二姑也因为大出血失去了子宫。

二姑怪自己太犹豫,如果当初早点和刘明离婚,就不会走到这一步,她也怪自己太软弱,每次被赵小华拿捏,总是敢怒不敢言。

这一次,二姑和刘明离婚了。尽管刘明跪在地上哭着说他错了,他以后一定好好对二姑,二姑还是没有动摇离婚的想法。

爸爸知道二姑的事后,将刘明痛打了一顿。

二姑每天待在家里以泪洗面,村里人很同情二姑的遭遇,他们劝二姑想开点,如果在家烦闷了,外出打工也行,说不定去了外面,会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二婚离婚后,刘明来家里几次,都被奶奶赶出去了。二姑不想看见刘明,就外出打工了。她在外面进过工厂,当过服务员,也干过家政,后来考了证书,当了月嫂。

二姑是真的喜欢孩子,她的孩子没了,她希望别人家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二姑照顾孩子很细心,因为口碑很好,找二姑照顾月子的人很多。

二姑当了月嫂五年左右,除非她自己想给自己放假休息一下,不然她从这家离开,就要去另一家。

二姑用挣的钱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因为为人细心靠谱,有几个和她年龄相差不大的雇主还和她成了好朋友,经常没事约在一起聚聚。

她们是新时代的女性,懂得女人如何多爱自己一点,她们会带着二姑练瑜伽,做美容,做美甲,喝咖啡,逛街。

以前,二姑穿衣服不讲究,除了月嫂服就是宽松又便宜的衣服,认识她们后,二姑穿衣注重品质了,再加上保养得宜,不仅显得年轻,还很有气质。

有两个好姐妹知道二姑的经历后,将身边合适的人介绍给她,不过二姑自从离婚后,就断了再婚的念头。她以前年轻,吃了很多婚姻的苦。现在长大了,觉得有些苦不必吃,她自己一个人过挺好的。

二姑的生活很充实,她每工作半年,就会休息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她每天睡到自然醒,醒来要么看电视,要么约几个好友逛街吃饭,一起看电影。如果时间有余,还会背着包去旅行。

二姑和朋友一起旅行过,也自己一个人独自旅行过。旅行途中,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见到了很多事,看透了很多事。她在旅行途中认识了一位聊得来的中年男人,男人丧偶后独自把孩子抚养长大,二姑和他是情侣关系,不过两人都说好了,只谈恋爱不结婚。

二姑说,她也想被爱,不过有些爱情,不必非要步入婚姻,一直享受恋爱的过程也挺好的,没什么负担。

二姑还养了一只猫,这只猫是朋友送给她的。二姑本来有洁癖,不喜欢养宠物。但是自从养了猫之后,发现养宠物也有养宠物的快乐,她心烦的时候会对着猫咪喋喋不休地说话,高兴的时候会抱着猫咪转圈圈,现在的她,身体健康,有钱有人爱,不用为柴米油盐烦忧。

她不想打扫家务就请保洁,家里的东西坏了就打电话让维修工修理,对二姑来说,有钱能解决大部分烦恼。

一个月前,大伯的儿子结婚,二姑回娘家小住了几天。一个中年男人来找二姑,我以为这个人是二姑的男朋友,爸爸告诉我,男人叫刘明,他和二姑离婚后没几个月就再婚了,不过女方好吃懒做,还嫌弃他家太穷,生下一个女儿没多久就和刘明离婚了。

刘明知道二姑过得不错,想和二姑复婚,不过被二姑拒绝了。二姑不想回忆之前的事,收拾行李回了城里。她要好好享受生活,不被这些糟心事影响心情。

写在最后

长期独居的女人,有的是对婚姻不再抱有期待,有的是丧偶,有的是经历过感情的伤害和婚姻的失败,有的是不婚不孕主义,不过不管她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长期独居,都不影响她们享受生活。

她们愿意享受单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钱是她们的底气,她们虽然一个人住,偶尔会寂寞,可是享受孤独也是一种能力,她们喜欢独处,因为独处,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她们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困了可以睡到自然醒,不想做饭就出去吃,累了就葛优躺。她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看电视,购物,养猫养狗,照顾花草。

二姑还为她的未来的养老生活做好了打算,等她不工作了,就和姐妹们租一套带院子的大房子,养花种菜,养两只宠物,享受岁月静好。如果真的老得不能动了,她可以住养老院,我们这些侄子侄女有时间就去看望她,她的人生足矣。

长期独居的女人,看似一个人孤孤单单,其实她们活得坚定、自信、乐观,通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自己过得开心最重要。

却很少有人愿意选择丁克呢?

为什么生孩子如此痛苦,却很少有人愿意选择丁克呢?

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思想开放,能够接纳许多新思潮,如生育问题,许多年轻人认为生孩子影响生活质量,觉得生孩子较为痛苦,便有了“丁克”的想法。

2019年暑假时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一线城市进行了一项社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30%的90年受访者倾向于婚后不生孩子,并且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具有“丁克”的想法,而95%的50岁以上的受访者则表示婚后必须要孩子,这样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从这份社会调研报告便可以看出,两代人之间的生育观念存在着重大冲突。

这份社会调研报告显示近30%的90后受访者倾向于“丁克”,然而事实上我们周边并没有这么多“丁克”,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长辈压力

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思想开放,能够接受“丁克”这种理念与做法,但也毕竟是社会人,很多时候要融入到社会还必须考虑到社会主流的思想与观念,如生育问题,年轻人就还必须考虑长辈的意见。通过上述的调查发现,95%的50岁以上受访者均认为婚后必须要孩子。家里长辈如果发现自己的子女结婚后长期未生育,必然会不断的催促子女尽快生孩子,使得许多的年轻人即便有“丁克”的想法,也不得不屈从长辈的意见。

传统观念

虽然当今社会新思潮激荡,“丁克”观念便属于新思潮中的一种,但这些新思潮仍然会受到许多传统观念、传统思想的影响。传统观念认为:“生儿育女,便是传宗接代”。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孝道”,而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指没有生子,致使无人祭祀祖宗,是最大的不孝。

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即便有“丁克”的想法也很难实现。

养老问题

在古代并没有计划生育,并且即便是穷苦人家也坚持着“多子多福”的思想,并不会因为穷困而选择少生,反而会选择多生,其主要原因便是养儿防老,儿孙多便能够安享晚年。

现在很多年轻人虽然经济独立,赚钱能力强,并且现在的福利制度好,可能并不担心以后的养老资金问题。但是人到晚年,都希望子孙成群,以缓解晚年的孤寂。因此,很多人即便在年轻时有“丁克”的想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更盼望着有子女的陪伴,“丁克”的想法便不攻自破。

总之,虽然生孩子涉及到生育、养育等诸多问题,但在长辈压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以及考虑到后续的养老问题,却很少有人愿意选择“丁克”。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点赞@育儿有故事,我们与您在育儿路上一起共同成长!

丁克家族是什么意思?

丁克家族,是英文DINK(DoubleIncomeNo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

丁克家庭的夫妇主张摆脱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这个词汇早已不再陌生,当今社会,DINK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奉献一切,想尽情地享受二人世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丁克族出现?

丁克

是英文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丁克家庭的夫妇主张摆脱传统婚姻生活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更倾向于过有质量的、自由自在的“两人世界”生活。对于大多数中国年轻人来说,这个词汇早已不再陌生,近年来,DINK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丁克族不要孩子的主要理由是不愿意一辈子为子女操劳,奉献一切,想尽情地享受二人世界。

丁克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夫妻双方都有收入(应该是较高的收入)有关,双收入(较高的双收入)成为了做丁克的主观理由与客观原因。 消费水平也很高,他们是社会上的中产阶层,这似乎跟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那些青年颇有些相似。他们中有很多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会妨碍他们夫妻的生活。

为什么有的人注定孤独终老?

注定孤独终老的人大约有这么四类:

一是有卓越追求的人。

这些人主要的是宗教领袖、哲学家、文学家等。这些人有卓越的追求,如柏拉图、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笛卡尔、尼采、叔本华、康德、休谟、梭罗等等。

他们选择了孤独终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卓越的追求是主要的,这是他们生命的支撑,灵魂的栖息地。如果他们不选择孤独终老,也不可能有这些多伟大的成绩和创举。

二是性格特别孤僻的人。

性格特别孤僻的人,注定要孤独终老。我认识好几位这样的人,其中有一个性格特别的孤僻,而且又特别的自私,疑心重,对谁都不相信,天下只有他自己是好人,天下的人都对不住他。他曾经结过三次婚,女方都受不了他的猜疑和自私,最多的没过三年就离了婚。

现在他已经五十多岁了,面临退休,我问他将来有什么打算?他说,天下的女人没有一个好东西,算了,不打算了。

我说,如果现在有个女性来追求你,你肯不肯娶?他说:追求我?追求我什么?是不是看上我的退休金了?

你看,这样的人不孤独终老也难。

三是为了某种约定的人。

这样的人可能注定会孤独终老,但是是值得尊敬的人。我有位朋友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认识了在一起上班的一个女孩,他们相爱了,并约定,这辈子,我非你不嫁,我非你不娶。

他们相爱了三年,后来,朋友因投资失败,不仅花光了全部积蓄,还欠银行许多钱。女孩的父亲是企业里的领导干部,得知这件事后,强行阻止了他们在一起,并把女孩调离了工作单位,从此以后再也没相见。

可是我的这位朋友受到双层打击后,再也没有谈情说爱,事业上也是再三失利,如今快六十了,也没有谈过其她对象。

这是为了某种约定而孤独终老的人。

四是落魄无能和生活困难的人。

这是一些往往很可怜的人,自己照顾自己都困难,养活自己都困难,既无产业,也无家业,又没什么本领和能力,这样的人也只能孤独终老。这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