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是谁,月下饮茶念卿天涯出自哪首诗?
一年来秋月,入画墨未研。
广寒桂花已开,梦醒仅一刹。
树下饮茶侯月,念卿一世天涯,
念念相思量。
寒灯薛涛笺,风雪又一年。
温黄酒,煮浊茶,秋风凉。
静待月落,载星戴露可归家。
且将盏中花月,寄我千般追忆,
思卿如满月。
一寸相思地,万里君不见。
——致拙 • 丁酉中秋
有谁知道红豆男装怎么样?
非常好的男装品牌
红豆男装的衣服不仅设计简约、百搭,更重要的是觉得它家的衣服都很舒适,上身并不会觉得束缚。像最近比较热门的衬衫单品——红豆0感舒适衬衫,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这款红豆0感舒适衬衫使用了更轻柔、更亲肤的中国、奥地利两国原料混纺面料,穿在身上不仅亲肤度很高,而且还很轻弹透气
红豆男声版谁唱得最好?
红豆这首歌曲有许多优秀的男歌手翻唱过,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版本:
1. 王力宏:作为《红豆》的原唱者之一,王力宏以他独特的嗓音和表达方式演绎了这首歌曲,他的版本被认为是经典之一。
2. 林志颖:林志颖的演唱语气清新自然,他的版本传达出了与众不同的情感,备受喜爱。
3. 杨坤:杨坤以深情的嗓音和激情的演唱方式演绎了《红豆》,他的版本被誉为有力量的演绎。
4. 张学友:张学友的演唱风格独特,他将个人的情感加入到《红豆》中,呈现出他自己的唯美感觉。
每个人对于《红豆》的偏好可能因个人口味和情感连接而有所不同,以上仅是一些备受推崇的男声版本参考。
王维的古诗是红豆还是相思?
是《相思》,在清人赵殿成所编的《王右丞集笺注》中还记录了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江上赠李龟年》,在《笺注》中还指出:“豆有圆而紅,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这里的红豆并非我们通常所吃的赤小豆,而是相思子,这是一种中草药。
此外,在《全唐诗》中,还记录了这首诗的不少异文,其中一种如下: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赠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在唐人范摅所著的《云溪友议》中就是上面的版本。范摅是咸通时人,距离王维生活的时代大约百年,应当比较可信。何况,南宋人姚宽所编的《云溪丛谈》和陈景沂所编的《全芳备祖集》中都与范本相同。宋人善考据,沿用此版本,说明这是当时大家一致认可的版本。迟至明末清初,吴景旭所编的《历代诗话》中依然用此版本。而诗句版本的变化,是从清代开始的。清初王士祯所编的《唐贤三昧集》及后来赵殿臣所编的《王右丞集笺注》就将“赠君多采撷”改成了“愿君多采撷”。而在《全唐诗》中,还是“秋来发几枝”,但在乾隆年间成书的《唐诗三百首》中,就成了“春来发几枝”。而《唐诗三百首》的版本就成了我们最熟悉的版本,并且流传到今天。
其实,细考全诗,“秋来”比“春来”合理,相思树7-9月果荚成熟,恰是古人农历中的秋初时节。另一诗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当时李龟年将行时所赠。王维是大音乐家,李龟年是著名演奏家,具有共同语言的两人应当相交甚欢。友人将行,于是赠相思豆以寄相思,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写于何时,无所考据。
但个人以为可能写于开元天宝之间,因为这一年王维知南选,途经襄阳,欲访好友孟浩然,才知道他在不久前(开元二十八年)去世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悼亡诗《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相思树分布于闽台两广云南一带,王维知南选当往,携来当地特产的相思豆也是情理之中。而且,一位老友已逝,又一位老友即将远行,自然依依不舍,故以当地风物寄托相思之情。相信李龟年也应当被这首诗打动,《云溪友议》中就记载李龟年在安史乱后,流浪于湘中,于采访使宴上就唱出此曲。也就在同一时期,他与杜甫相遇,杜甫才写出那首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
可是,为什么今天的版本不合理,却又被人们所接受呢?因为“春来”一词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季节,同样也寄托了一种情思。“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春日万物萌发,自然让人联想起那相思树生长得郁郁葱葱。“发几枝”三字,更让人联想到那枝条繁盛,让人无法数清。而前文一个“南国”,又让人觉得在那个四季如春的地方,树上是否长年结满了厚厚的相思豆。因此,这个误解就缘于人们对于景物美好的想象。而“赠君”与“愿君”相比,前者只是相赠,后者却多了祝愿。并且,“赠君”是自己相赠,自己采撷;而“愿君”是希望对方去多多采摘,让自己的思念厚厚积淀在对方的心间,那份情感自然显得更加强烈。美好的情感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而且忧伤的情感越强烈越能激发人们心中的共鸣,因此这首诗通行的版本尽管不符合王维的原诗,但却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此诗还有几句异文,据《王右丞集笺注》载,南宋洪迈所编的《唐人万首绝句》的版本为“红杏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红杏”相必是传抄错误,且诗味大减,因而《全唐诗》也没有收这一异文。但“故枝”“休采撷”都录入了,因为也的确有可品读之处。“故枝”,枝如旧,但人已非;“劝君休采撷”,是怕引发相思之情。不过,与今本比起来,情感之强烈相差甚远,因而也不流行,当是情理之中了。因此,存在如此之久的诗句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也就不需要再强迫人们修改了。
唐河有多少名人?
徐旭生(1888年12月10日~1976年),名炳昶(bǐng chǎng),字旭生,以字行,笔名虚生,遁庵,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桐河镇砚河村。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冯沅君(1900年-1974年6月17日),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大学一级教授。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曲仲湘(1905年-1990年),字桂龄,唐河县桐寨铺乡南韩庄人。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植物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中国环境科学的开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