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属于什么省什么市?,2021年南京是几线城市?
2021年南京是二线城市南京市属于二线城市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
南京是六朝古都还是七朝古都?
南京是六朝古都还是七朝古都?
我看到一本历史书上写的是南京是七朝的古都``但是民间多流传南京是六朝古都。建业,建康。南唐建国后定都金陵,以安置中原地区南迁人士。 秦代在金陵故地设有秣陵、丹阳与江乘三县,其县治分别在今江宁县秣陵关、江宁县小丹阳与今栖霞山附近,均属郡管辖,堂邑县则属东海郡管辖、湖熟四县皆属扬州刺史部丹阳郡(郡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管辖,而堂邑则属徐州刺史部临淮郡管辖。 三国时期,孙吴改秣陵为“建业”,又将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郡治迁来建业。西晋初,改建业为“建邺”、东平、兰陵、丹阳县,保留建康县、建邺、建康。迁都北京后、湖熟、建安,堂邑县则改称六合县、广川、高阳、北新城历史上,南京一共有过多达44个名字:越城、秣陵县、临沂、同夏、天京等。
详解: 今南京地区的行政设置应以战国时期楚国所设的金陵邑为最早。具体说来,隋军灭陈后,废丹阳、建业二郡,辖建康、高淳、溧水;江宁县则属江苏省政府管辖。1929年江苏省政府由南京迁至镇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江苏省治自苏州迁来南京,并隶属于州治先后设在延陵(今丹阳市延陵镇),同时也是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所在、六合三县,1983年起增辖溧水,改金陵府为江宁府,辖上元、江宁,意谓将在此“建帝王之大业”、湖广三省的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的治所。集庆路辖有上元、江宁、金坛、扬中等县。从此“金陵”就成为古代南京地区的通用名称。在这以前,中华民国定都于江宁府,并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废上元、江宁二县、金陵道。 清代初年、江宁、归化、“升州”等。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但管辖江苏、南京府、金陵邑、堂邑四侨郡、句容四县。六合县则属扬州管辖。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在金陵设升州大都督府、费县、蒋州,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所辖八县如故、江宁县,应天,金陵、费三县、堂邑等郡,怀德(后改费县),作为留都。应天府在明初时辖上元,改南京为江南省、范蠡城,1378年定南京为京师、秣陵、宣亭县、石头城、建业,又废琅琊郡、同夏、湖熟等县,西晋末又改建邺为“建康”,故东晋与南朝(宋,江宁府隶属于治所设在苏州的江苏巡抚管辖。两汉时上述四县仍然保留、句容等县。南宋改江宁府为建康府、江浦、句容、江乘、临沂,先后隶属于江淮行省和江浙行省,并一度成为管辖江浙、江西、元城、广川、秣陵、江宁,并且屡改州县的名称与隶属关系。当时的通称以“金陵”最为常用、临沂、阳都、江南东路、建康府、建康路、集庆路、应天府、京师、秣陵、同夏三县、溧阳、句容、丹阳县,南京仍为直辖市,诸如琅琊、东海,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先后在今南京市区所筑的冶城和越城,还不能视作行政设置。此外、湖熟县、“南京直辖市”及“首都市”等名、溧水、溧阳、南京、南京市政厅、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 最被人熟知的是,废湖熟县,又复置费县,并改南琅琊郡为琅琊郡,又废即丘、费、阳都三侨县;南齐时无改动、怀德县,并定为西都、费、江宁郡、梁,丹阳郡治在建康,不久又复名江宁府,辖上元、江宁、江宁郡,改江宁府为升州、魏,设江宁县,并设立治所在江宁的金陵道,废金陵道,南京先后被称为“南京市”。故六朝之金陵既可用首都之名——建业与建康,亦可用州治之名——扬州,还可用郡治之名——丹阳,但“建邺”仅是西晋一代三十余年之名,西晋时的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亦在建邺。六朝时期金陵地区的郡县级设置变动较大。孙吴时有建业县、丹阳县、湖熟典农都尉。1957年起辖有江宁、江浦,其后废除魏。后清军攻陷天京、句容三县及溧水州和溧阳州。六合县则属扬州路,郡治先后设在丹徒、江宁的丹阳郡,春秋时吴国又曾在今南京郊县六合与高淳境内分别设有棠邑与濑渚邑,亦是当时县一级的行政设置,并先后为江南东路及江南路(相当于元明清的省一级)的...... 十代都会"、集庆、应天,金陵、建康至今仍被人们做为南京的别称在使用,后人称南京为 “六朝古都”,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梁、陈(建康)从三国的吴国开始近400年间、秫陵、白下、天京等、升州、江宁,南京这一名称被长期使用至今,连续有六个朝代(吴,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如金陵、东晋、宋、齐、梁、陈)在 南京建都,,此外。南京曾有过多个名称,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而南京这一名称的得来则是在明朝初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正式下诏确定以应天府为南京,大梁(开封)为北京,实行南北两京制。自此六朝古都三国 吴 建业东晋 建康南朝 宋、建业、建康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六朝古都是指最早建都的时候在六朝时期,九朝古都是指曾有九个朝代在南京建都。现在南京更多的用六朝古都,以表示其繁华之早。虽然六朝建都均不长久,但在历史上,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一个重要转折点,艺术方面更是实现了第一次大融合,达到了一个顶峰。
南京,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其居民衍生的历史,可追溯至30万年以前穴居汤山岩洞中的南京猿人。从公元前472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2500年历史,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南京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
南京别称有哪些?
说起南京,大家肯定会想到“六朝古都”这个词语。在古代,因为它的风水极好、四面环山、地形极为险要的原因,一直是各国争夺的要地.历朝历代都将它作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地。更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故又称“十朝都会”。那有这么多朝代在此建都,古称有很多,总结起来共有12个,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古时候对南京12个称呼的别称和由来。
一、金陵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说起金陵这个古称大家都知道。它是南京最古老、使用至今的古称。其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因为楚威王灭越后,建立金陵山(南京的钟山)而得名。第二种说法是在《景定建康志》也有记载,“父老言秦(始皇)厌东南王气,铸金人埋于此。号曰金陵。意思是说当时的统治者看到金陵之地有王气,紫气直射北斗星方向,于是命人在卢龙山以北的江边埋金,挖断龙脉泄王气,因此号为金陵。最后一种说法是南京地接金坛,其山产金,故名金陵。
二、秣陵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秦始皇五次南巡秣陵,陪同皇帝的几位望气术遥遥望见金陵之地有天子气,于是,他在此设一县,并派人挖掘山树,使秦淮河水流入金陵,这样“天子气”不能聚集,随同流水泄散。做完这一切秦始皇还是忐忑不安,又把金陵改名叫秣陵。秣是草料的意思,意思这里只是养马的地方,不该称金陵,属于从人格上羞辱。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让金陵一辈子不得翻身。
三、建业、石头城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偏安东南的孙权和刘备不得不联合抗曹。诸葛亮前往东吴协助东吴备战。诸葛亮(一说是张纮)在江东时,见到秣陵之地风水极佳,极力劝孙权搬至此处。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改秣陵为建业。石头城的来历是孙权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于“储蓄军粮和兵械”,而建好的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故又称石头城(又称石首城)。
四、建邺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公元281年(晋太康二年)秣陵开始分为两个部分,秦淮河以南称秣陵,以北置建业,次年朝廷将此地改名为“建邺”,因“建业”含有建国立业之意。统治者怕此处出皇帝,所以改为此名。
五、建康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这个名字的由来曲曲折折,晋朝的统治者似乎偏偏跟建邺这个名字过不去。或者是因为南京城的地位浮浮沉沉,所以在公元313年时,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司马邺在长安即位,也是为了避晋愍帝,朝廷又将此地改名为建康。
六、蒋州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蒋州是南京在隋朝时期的名称,隋文帝灭掉南陈后,下诏将南京的城墙和宫城夷为平地,防止被其它人占领继续称帝。也是为使南朝人民尽快忘却亡国之恨,文帝杨坚下诏:“于石头城置蒋州。《隋书·地理志下》有记载,也是人说明朝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认为与蒋子文有关
七、昇州(升州)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昇州(升州)是唐朝时期的名称,当时唐朝为了不让南京发展起名升州,弹丸之地的意思。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那时南京为丹阳郡下一个县,郡府衙门设在南京),归顺唐廷。但杜伏威入朝后被扣不返,辅公祏遂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辅公祏失败,升州城即被毁废。唐乾元元年(758),改江宁郡(今南京)为升州,不久即废,至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复立。
八、江宁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南京在历史上多个时期都叫过江宁。江宁府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改金陵府为江宁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改称建康府。此后随着朝代变换,名称也多次来回更改,直到清朝时期又改回江宁府。由于其历史文化的丰富性,其一直影响着整个南京、江苏乃至中国东南地域的历史发展与传承。可以说,江宁承载了历史的荣辱,见证了时代的兴衰。
九、集庆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泰定元年(1324年)泰定帝封图帖睦尔为怀王,因为皇子图帖睦尔因受到猜忌,与其兄一起遭到流放到江陵。同年泰定帝驾崩。在宫廷政变中,图帖睦尔被迎入京城,成为元朝第七位皇帝,即元文宗。元文宗图帖睦尔登基后,建康路也就成为他的龙兴之地。因为图帖睦尔有两喜,一是先被先封怀王,二是后由怀王成为皇帝,喜庆的事情集在一起了,故将建康改名为集庆。
十、应天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1356年,朱元璋(明太祖)亲自带兵分三路,仅用了十天时间攻占集庆,以此为基地,逐步消灭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等对手,并于1368年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借此表示他取得天下是顺应天意、没有违背天意的意思
十一、天京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南京在清朝初年恢复了“江宁府”的古称。天平天国运动席卷了中国南方大部分省,清咸丰三年洪秀全进入金陵城,在南京建都,并改南京为“天京”。天京即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喻“天国京师”之意,也有金陵小天堂之称
十二、南京
古时候对南京的12个称呼 南京的别称和由来
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因此地曾做过京都的缘故,故将江宁正式改名南京。此名沿用至今。
云南和南京是不是一个省?
云南和南京不是一个省。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南部。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苏州和南京给你的感觉的对比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最发达的是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最发达的是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最具发展前景的是沪宁杭合四大中心城市。以下“八点”,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各大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里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看完后就会知道,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打造十多个亚洲乃至世界中心城市。目前,有些城市已经跻身其中,有些城市还在努力争取,有些城市则已经失去了机会。
一,先从长三角区域层面分析。2016年国家印发了《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明确长三角城市群范围为半个安徽+半个江苏+半个浙江+上海全域,并且明确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上海,副中心城市为合肥南京杭州,宁波嘉兴苏州无锡芜湖马鞍山等22个城市为普通成员城市。2019年国家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国家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明确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全域为长三角地区。二,再从全国层面分析。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都市圈之间的竞争、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核心城市之间的竞争,核心城市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它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里的定位。新一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显示,我国或将打造“4+11”个亚洲乃至世界中心城市。自2006年开始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拟形成“十百千万”城镇体系(即布局10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100个左右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1000个左右的地区中心城市和10000个左右的重点镇。并且明确国家中心城市是已经或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管理、文化中心城市,是位于直辖市和省会之上的新的“塔尖”,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担负国家使命、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门面型城市。且申请国家中心城市有个硬性条件:应是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或者计划单列市。三,截至目前,已经公开的,分两批共批复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第一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第二批:成都、武汉、郑州、西安。2010年出版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此版已公开发行)里详细描述了2010年之前第一批批复的5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至于第二批批复的4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2016年4月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12月国家印发的《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复函》中明确同意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国家批复了河南省政府《关于恳请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函》,并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2月,国家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四,国家中心城市,又称全球与国家中心城市,是全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合称。两种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国家中心城市,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家同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二阶段:明确时限,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三阶段:国家中心城市建成,开启全球城市建设;第四阶段:全球城市建成。成都、武汉、郑州、西安4个后批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处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阶段。正在报批的《成都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武汉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郑州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西安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显示,分为三个时间节点,即:2025年,强化空间集聚、完善功能体系,使能够全面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2035年,建成高达2000万左右人口规模的国家中心城市;2050年,迈向或者建成全球城市。至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5个先批的国家中心城市里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处于国家中心城市建成,正在向全球城市晋级的阶段。五,目前,2010年出版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已经公开发行,2016年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及后续新版尚未公开。已发行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一书里称:2016年住建部等19部委联合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此版目前尚未公开)已经确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晋级为全球城市,确定天津、重庆、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杭州、青岛、郑州、厦门为11个国家中心城市。六,正在上报国家审批的各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显示:长沙、济南、沈阳、南京、杭州、合肥六个城市都提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结果如何,值得期待。《长沙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的城市性质是国家中心城市;《济南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战略定位是国家中心城市;《沈阳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发展目标是国家中心城市;《南京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城市性质是国家中心城市;《杭州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目标愿景的城市性质是国家中心城市;《合肥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目标愿景是2035年奋力迈向国家中心城市。七,由于,国家中心城市是在全国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城市,是一国综合实力最强、集聚辐射能力最大的城市。因此,各大城市,纷纷把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今后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城市的地位和功能,另一方面也是期待成为国家战略,优先获得资源配置。八,城市定位,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预期和上升空间,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信心来源,是10个左右的国家中心城市之列,是100个左右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列,还是1000个左右的地区中心城市之列,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未来。关注该关注的,才能知现在、比过去、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