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推翻清朝,辛亥革命为何没有直接北伐推翻清朝统治

天美资源网

孙中山推翻清朝,辛亥革命为何没有直接北伐推翻清朝统治?

与袁世凯和谈,然后让袁世凯逼清帝退位,这是辛亥革命的最好结果。

不这么办呢?

孙中山推翻清朝,辛亥革命为何没有直接北伐推翻清朝统治

不这么办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而大概率的结果是革命失败。

革命党实力不够,打不过清政府和袁世凯,所以只能采取和谈的手段。

但实力不够,只是一个原因,或者说是原因的一个方面。革命党实力的确不够,那太平天国的实力够吗?

一伙从广西大山里冲出来的农民,打遍南中国、废了大清半条命。如果没有地方的湘军和淮军,大清连半条命都不会剩。

而革命党的意志、能力以及对时局的把控,怎么也要比洪秀全这些人更胜一筹。

所以,革命党实力不够或力量不够,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甚至,只是原因的一个方面。

因为革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期一定是破坏,而破坏之后则一定是建设。问题是建设这个环节,革命党要怎么完成。

革命党的民国政府,能不能完全取代大清,实现对整个中国的统治?这是一个比革命还重要的问题,或者说是革命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清朝皇帝,至少有三重法统身份。所以,要取代清朝,革命党就必须全盘接住这三重法统。

所谓法统,简单说就是孔子所谓的“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而用现代话语来说,法统是一个国家最为基本的政治共识,而国家的全部政治活动都要建立在这个基本共识之上。

才三岁的溥仪,为什么能够统治大清的中原地区?

因为君主主权,所以法统归皇帝。溥仪是大清皇帝,所以溥仪能够统治中原地区。大清帝国在中原地区的全部政治活动,都要从溥仪这个三岁小皇帝扩展出来。

所以,皇帝是大清的第一重法统身份。

满人入关时,大清自带“嫁妆”。这个“嫁妆”就是东北的满人地区和草原的蒙古地区。东北和内蒙古的庞大领土,不是满清入关之后开拓出来的,而是入关前自带的。

这一片属于草原世界。

公元1632年,皇太极联合蒙古诸部落打败林丹汗;公元1634年,林丹汗染天花去世;公元1635年,林丹汗的家人投降满清,交出大元的传国玉玺。

到这个时候,皇太极成为满清两大族群的霸主,然后在1636年正式建立大清帝国。漠南蒙古以及东北满洲的草原世界,归于一统。

1690年,大清第一次打败准噶尔,把统治疆域扩张到外蒙古,完全征服了北部草原。

1720年,再一次打败准噶尔,把西藏纳入统治范围,实现了对雪域高原的征服。

1750年,彻底灭掉准噶尔汗国,把西域纳入统治范围。乾隆说西域是汉唐故土,现在重新回归,这叫故土回归,于是赐名“新疆”。

对于草原世界,皇帝的法统身份,已经不管用了。因为皇帝属于儒家,而草原世界不是儒家世界。

中原的皇帝从未在草原世界、雪域高原建立过事实上的统治。原因就是草原只认大汗而高原只认活佛。

所以,这就需要重新确立法统。

通过与蒙古科尔沁部的联姻,通过对草原世界的攻战杀伐,满清皇帝接手了黄金家族的法统身份。

大清皇帝对草原称大汗。然后,以大汗为基本共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在草原世界建立了有效统治。

所以,大汗是大清的第二重法统身份。

对于西藏呢?

雪域高原输出信仰,即藏传佛教,在精神上驯化了蒙古草原。

草原牧民可以自由移动,但游牧半径被寺庙限制住了。到这个时候,大清才能借助中原的财富能力,在草原世界建立事实上的统治。

所以,康熙说“一座庙胜十万兵”。这是一个高原、草原以及中原等三个板块互相碰撞出来的结果。

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控制雪域高原。

控制西藏,无论是皇帝还是大汗,全不管用。因为雪域高原只认活佛,不认皇帝、也不认大汗。这时候,还需要重新讲故事。

于是,大清皇帝又有了新的称谓,即文殊菩萨转世。达赖喇嘛是观音菩萨转世,大清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

所以,文殊菩萨转世,就是大清第三重法统身份。

因此,革命党要取代大清,在中原没问题,杀了皇帝、赶跑皇帝,然后以大总统、议会和宪法,就可以取代皇帝这个法统了。

但问题是:革命党能够对草原世界和雪域高原的法统呢?民国大总统,能成为大可汗、能成为文殊菩萨转世吗?

如果不能,那么,不仅草原与高原无法统治,就是之间的西域地区,也就没法统治。

关于这个问题,革命党内部也发生过争论。

革命之初,革命党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因为革命主要爆发于中原的汉人地区。所以,赶走满清异族皇帝,比革命的理念和主义,更有号召力。

既然是这个口号,那就需要界定一下谁是鞑虏?

鞑虏自然是少数民族,在当时主要是满清。所以,章太炎的主张,成为革命的选择。

按照章太炎的设计,中国人只应该包括接受儒家文化的人。所以,革命之后的中国,主要包括中原的汉人地区、朝鲜、越南以及半个缅甸。至于,满蒙回臧的草原地区、高原地区以及西域地区,则悉听尊便。

当时,以杨度为首的一派人,强烈反对章太炎的观点。按照章太炎的设计,革命胜利了就意味着东北被日本瓜分、蒙古和新疆被沙俄瓜分、西藏则被英国瓜分。而其他没有分到好处的列强,则一定会觊觎中原地区。到那时候,中原还不定被分成几块。如果是这个结果,那革命还有什么意义?革命成功了,然后中国却没了。

于是,杨度认为中国人绝不等于汉族,而是大清治下的所有人。因此,大清这个基本盘不能变。既然是这样,那杨度这一派就认为没必要搞革命,咱们搞君主立宪最合适。

因为革命党只看到了大清的皇帝法统身份,却没有看到大清在草原世界和雪域高演的法统身份。彻底干掉大清皇帝,那蒙古、新疆和西藏也就完全没法统治了。

杨度的主张,想得比较长远。

但革命之初,肯定是章太炎的主张更有鼓动性。所以,辛亥革命以及之前的一系列革命,都是按照章太炎的设计脚本去操作的。

但是,等革命成功了,革命党立即反映了过来,还是杨度说得对。

于是,《临时约法》规定要建立汉、满、蒙、回、臧的“五族共和”。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的革命党试图通过一纸宪法,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来接手大清的三重法统身份。

在当时,别说三重法统,就是一重法统都成问题。

革命形势烽火燎原,大清关内18省有13省宣布独立,只有直隶、河南、甘肃、山西和山东5省还在袁世凯的控制之下。

但是,只要袁世凯拥护大清皇帝,那这五个省就是一个拳头。

而其他13省却各自为战,完全无法跟这一个拳头抗衡。同时,革命党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各地军政府各怀鬼胎。

1912年1月1日,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也通过了《临时约法》。但临时政府和《临时约法》根本控制不住各独立省份。

也就是说,革命之后到民国临时政府,连大清帝国的皇帝法统身份都接不住。简单说,大清皇帝直接跑路,然后把整个帝国直接丢给革命党,革命党不仅接不住满蒙回臧地区,甚至连关内18省也搞不定。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大清皇帝宣布退位。

《临时约法》构成民国政府的一个法统,起码已经有17个省的代表在约法上签了字。

而《清帝退位诏书》则构成另外一个法统,就是大清皇帝不仅把中原地区正式移交给民国政府,而且还把把东北、蒙古、西藏以及新疆交给了民国政府。

第一个法统是打下来的,第二个法统只能谈下来。因为打跑大清皇帝、打死大清皇帝,都不能获得关于草原和高原的法统。

但,谁去谈?

革命党对大清皇帝、对满清政府,完全是一种必除之而后快的心态。所以,根本没法谈。

这时候,袁世凯这个中间人的作用就发挥了出来。

他是汉人,同时还首鼠两端,跟革命党眉来眼去。他是内阁总理大臣,同时手握重兵,跟大清皇帝存在信任基础。

于是,也就时势造英雄了。

在当时,袁世凯不仅能逼清帝退位,而且还能逼清帝签下退位诏书。有了这个退位诏书,民国政府才能获得大清皇帝的全部法统身份,进而接手大清的全部政治遗产。

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就是当时中国的最强军事存在,是大清手中的唯一王牌,甚至很可能是革命党难以战胜的力量。但袁世凯所处的位置,比他手中的军队还重要。

所以,选择与袁世凯和谈,在当时,是革命党的最佳选择。否则,孙中山也不可能轻易让出大总统的位置。

八旗是谁推翻的?

严格来说八旗军是被鸦片打垮的,1727年鸦片开始流入清朝,1773年输入清朝的鸦片达4000余箱,军队军心涣散,精神不振!1821年每年输入清朝的鸦片达5900余箱,1823年达到了9000余箱,其中近1000箱左右进入军队,军纪松散,军心动摇!1833年增加到了20000余箱,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八旗军散失战斗力,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1年,由于八旗军散失战斗力,清政府不得不启用汉人曾国藩,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1911年有人救清朝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发了起义。武昌起义成功后,迅速波及了全国,很多地方都宣布独立。之后袁世凯掌握清朝大权,和革命党谈判。最后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清帝逊位,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共和时期。很多人觉得辛亥革命时,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了,灭亡是随时的。其实,真实的状况并不是这样,辛亥革命前,清朝本有一次自救自己。结果这次机会被清朝自己玩砸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自此清朝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可以说之后的清朝是内忧外患不断,国内民不聊生,国外不断有西方列强侵略。不过清朝并不是任人宰割的,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这都是清朝奋斗的历史。当然,这些奋斗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清朝会立刻灭亡,即使在辛亥革命前,清朝还是有救的。

对于辛亥革命,很多人以为当时人们都是认同革命,所以这次革命才能成功。实际上,清朝人当时并不热衷于革命。虽然孙中山从1895年就开始领导起义了,不过成就并不大。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的人是想走立宪的道路,就是君主立宪制度,并不想走革命的道路。比如戊戌变法中的那些人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这些人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主体,影响很大。即使清朝灭亡后,以梁启超、张謇等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在国会中影响也非常大。

这样看来的话,在清朝灭亡前,如果能够得到这些人支持的话,就不会灭亡。当然,清朝在灭亡前也确实做了一件事来笼络这些人,而且这件事刚开始做的还是不错的。清朝做的就是事就是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朝做的改革。要知道八国联军侵华后把慈禧是彻底打懵了,慈禧都带着光绪跑到西安去了。这下慈禧自己也知道要改革了,而且改革不能和之前的洋务运动一样。所以慈禧就找一条新的改革方式,后来发现戊戌变法的很多改革内容不错,于是几乎照抄戊戌变法的内容进行改革,这就是著名的清末新政。

这次改革,涉及到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等各方面。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说白了清朝是想让全国都变成新的模样。而且这些改革都比较深刻和彻底,军队上训练的新军是彻底按照西方的方式。教育上创立大学、废除科举。法律上学习西方法律,废除了很多残酷的刑罚,等等。这些改革和之前的改革可以说完全不同。

最重要的是,清朝还做了一件非常厉害的事,戊戌变法都不敢提的事,就是进行君主立宪。为了进行君主立宪,1905年,慈禧太后特派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出使西洋,就是想彻底学习西方的制度,回国后进行改革。这些人回来之后,彻底赞同君主立宪,清朝开始正式向君主立宪迈进。

看到这里我们能发现,这次改革是进行的红红火火,资产阶级应该会支持的,按理说不会出现革命。其实,这次改革进行之后,资产阶级确实支持清朝的改革。毕竟革命需要流血,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不过清朝在关键的时候却玩砸了,这就是在实行君主立宪时出问题了。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经过两年的准备,1908年8月27日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个大纲让资产阶级对清朝彻底死心了。大纲共23条,其中“君上大权”14条,“臣民权利义务”9条。里面完全没有提到百姓的权力。而且根据大纲设定的内阁就更离谱了。

1911年,载沣任命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筹组新内阁。新内阁部院首长共有13名成员,其中满人8名、汉人4名、蒙古人1名,8名满人当中有6人为宗室、1人为觉罗,被当时革命党及立宪派讽刺称为“皇族内阁”。内阁中完全没有资产阶级的代表,这下资产阶级对清朝是彻底失望了,转而支持革命派了。

这也就是为何辛亥革命的时候,资产阶级都不支持清朝,反而支持孙中山和袁世凯等人。毕竟这些人不管谁胜利都能推翻清朝,都会建立新的制度。在这个新的制度里,资产阶级是能获得话语权的。所以这些人选择抛弃清朝。

如果清朝在清末新政时抓住了机会,历史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了。不过清朝统治者始终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所以才会出现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的结果。

清朝是怎么收复台湾的?

看了下有的答案,人家只想知道是怎么被清朝收复的,并没有说之前就不是中国的领土。

一:清朝收复台湾可以说是先礼后兵,我们先看看双方的谈判条件。

台湾代表郑成功之子郑经:交出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

清朝康熙:台湾人众迁回内地,剃发易服。

结果郑经没同意,那时候清朝作为一个大国,不同意就是干,派兵攻打台湾在内陆的最后一个据守点厦门,郑经兵败逃亡台湾,清兵乘胜追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海上起大风,最后班师回朝。

二:后来两军对峙,台湾士兵思念故土,加上台湾此时人烟稀少,粮食得不到供应;清朝又得平定三藩,最后双方决定再次谈判。

台湾:“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

清朝:“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

上面是台湾郑经和康熙的对话,郑经称台湾可以俯首称臣,但是必须和朝鲜一样不剃发;而清朝称可以让郑经世世代代镇守台湾,还可以封为“八闽王”,但台湾本就是中国国土,不可能立于中国之外的国家。谈判再次破裂。

清朝决定再次干他,但是这次有准备了,清廷也认识到了海军的问题,最后派了有海战经验的福建晋江人施琅为主帅,施琅在福建与郑氏作战多年,对台湾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又熟悉水师机宜及海上风涛之变幻。公元1683年,施琅率兵两万,与郑军在澎湖一带激战七天七夜,身负重伤,但最终击败郑军。公元1684年,清廷在设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属福建省,在台澎分别驻兵1万人,设官治理、筑城戍守,统治了212年。

(施琅剧照)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是什么意思?

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革命先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政治纲领,也叫十六字方针。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这里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指推翻清朝专制统治,重新建立文明的中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