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市属于哪个省,古代把云南叫什么名字?
云南在古代叫:“百濮之国”、“滇国”、“益州郡”、“南中”、“宁州”、“南诏国”、“大理国”。云南省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
夏、商时期,云南属中国九州之一的梁州。殷周时期,云南被称为“百濮之国”。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进入滇池地区,建立滇国。
更多介绍: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西南夷,滇王降,设益州郡,领县27个。东汉在今保山设永昌郡,亦属益州部,对云南的统治进一步深入,中国在云南西部地区的疆域已大体奠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三国时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率大军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
西晋,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全国十九州之一。这时云南广泛使用铁器,实行移民屯田,滇中、滇东北等地出现了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因素。南北朝时期云南进入爨氏的统治时代。
姓狄是几几年的?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
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我国古代渤海国在哪里?
渤海国是唐代和辽代初期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权,其主体民族为靺鞨族,同时也包含了部分高句丽,扶余,沃沮,濊貊等民族。渤海国的疆域范围包括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俄罗斯沿日本海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被称为“海东盛国”。渤海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近些年被韩国大肆渲染,并称其是自己的祖先建立的国家。其实历史上的渤海国从文化政治和民族构成方面来说都跟现在的韩国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
一,大祚荣建国。靺鞨族是我国古代活跃于东北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先秦时代称为肃慎,汉代称挹娄,南北朝时叫勿吉,到隋朝的时候才改称靺鞨。唐代初年分裂为十个部落,其中以黑水部落最为强大。分布在今天的黑龙江中下游和松花江流域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
靺鞨各部一直都臣服于中原王朝。到隋末唐初天下大乱。靺鞨十部有的就臣服于突厥,有的则依附于高句丽。粟末靺鞨原本居住于粟末水流域(今松花江上游)。公元七世纪中期,唐朝消灭了高句丽,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投降唐朝,与部族被迁徙到今辽宁朝阳地区的营州。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叛唐朝,攻陷营州城。大祚荣与靺鞨族首领乞四比羽率领部族东迁,在奥娄河(今牡丹江)筑城自守。武则天招降乞四比羽,但遭到拒绝。于是派军征讨,乞四比羽战败被杀。大祚荣则率军打退了唐军,成为当地各部的首领。
他不断攻打和吞并邻近部落,终于扩地二千里。所管辖的人口超过了十万户,并且建立了一支数万人的靺鞨军队,于是自称为震国王,向北方强大的突厥称臣。
公元705年,唐中宗继位,派官员前往东北招降。大祚荣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并派儿子大门艺到长安做人质。大祚荣建立的政权正式成为大唐王朝的藩属。
开元元年,唐玄宗派遣大臣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将大祚荣统治的地区作为大唐的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自此大祚荣去靺鞨称号而改称渤海,因此,呼汗州都督府又被称为渤海都督府。
二,渤海国的来源与发展。渤海每年向唐朝进贡特产,唐朝则回赠大量的各种生活用品等。大祚荣死后,其子大武艺经唐玄宗册封成为渤海继承人。之后的每一代继承人都必须得到唐王朝的认可和册封才能继位。安史之乱时期,大唐国力衰弱,但渤海仍然不断向唐朝进贡。这样的忠心和恭顺获得了唐朝皇帝的极大好感。因此,唐肃宗于宝应元年加封当时的渤海都督大钦茂为“渤海国国王”。渤海国之称从此为始。对以后的继承者们,唐朝也都封为“渤海国国王”“忽汗州都督”的头衔。
有唐一代,渤海不断派遣王子到长安做人质,派遣官员向唐朝进贡前后达到130多次。渤海从唐朝学习了许多汉族人的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使自己迅速改变了原本随水草而居的落后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形成了城市和乡村。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并且渤海国通用汉文,在唐文华的熏陶下,文学也蓬勃发展起来。
公元八世纪中叶,大钦茂迁都上京。(黑龙江宁安西南),渤海逐渐强大起来。到大仁秀统治时期,兼并了东北的虞娄,铁利,弗涅封靺鞨诸部。疆域北抵黑水靺鞨,东至大海,南抵尼江(今朝鲜龙兴江)与新罗为界。黑水靺鞨各部也纷纷臣服于渤海,契丹,室韦等少数民族也十分恐惧渤海
当时渤海国由于国力强大,文化上深受唐朝影响,遂有“海东盛国”之美称。
三,渤海疆域。渤海国的行政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完全仿照唐朝。为了统治这个辽阔的地区,大仁秀分全国为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及龙泉府,管辖龙州、湖州,勃州。府治龙洲城。(今黑龙江省临安西南的渤海镇)
中京及显德府管辖铁州,汤州,卢州,显州,荣州,兴州。府治显州城。(今吉林省敦化敖东城)
以濊貊故地为东京及龙原府。管辖庆州,盐州,穆州,贺州,府治庆州城。(今吉林省珲春西南)
以沃沮故地为南京及南海府。管辖沃州,晴州,椒州。府治沃州城(今朝鲜咸镜北道之镜城。)
以高句丽故地为西京及鸭绿府。管辖神州,桓州,丰州,正州。府治神州城。(今朝鲜慈江道鸭绿江东南岸)
长岭府统辖瑕州,河州。府治瑕州。(今吉林省海龙西南山城镇)
以扶余故地为扶余府,管辖扶州,仙州。府治扶州城。(今吉林省四平)
鄚郆(mao ji)府管辖鄚州,高州。府治鄚州城。(今黑龙江省阿城)
以虞娄故地为定理府,管辖定州,潘州。府治定州城。(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
安边府管辖安州,琼州,府治安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奥尔加)
以率宾故地为率宾府,管辖华州,益州,建州,府治华州。(今黑龙江省东宁市)
以拂涅故地为东平府,管辖伊州,蒙州,沱州,黑州,比州,府治伊州城。(今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西北岸)
以铁利故地为铁利府。管辖广州,汾州,蒲州,海州,义州,府治广州城。(今黑龙江省依兰西南)
以越喜故地为怀远府。管辖达州,越州,怀州,纪州,富州,美州,福州,邪州,芝州。府治达州晨城。(今黑龙江省同江市)
安远府管辖宁州,郿州,慕州,常州。府治宁州城。(今俄罗斯依曼河下游)
郢州,铜州,涑州为独奏州,属于中央直辖。
所有府州县的各级地方官吏均以王室成员和大姓贵族担任。国王之下的官员仿照唐朝设置的三省六部制,军事编制则使用唐朝的府兵制,建立了八卫,每卫设置大将军和将军一人负责统帅军队。
四,渤海国文化。渤海国建立之后大力向内地汉族学习。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渤海王多次派遣学生到长安太学学习。渤海地区通用汉字,使用的历法则是唐朝制定的《长庆宣明历》,音乐也是参照中原音乐加以改进的。
渤海的官员和贵族子弟子弟用汉文做诗,其中,杨泰师和王孝廉的诗作深受李白、杜甫的影响,是当时著名的渤海诗人。
公元834年秋,瀛洲司马张建章奉命前往渤海,受到渤海国王的热烈接待。由于一再挽留第二年才返回长安。他在上京期间同渤海上层人士互相唱和的诗稿和来往的书信,竟装满了他的行囊。可见,渤海通汉文化的人是很多的。
唐诗人温庭钧在《送渤海王子归国》诗中写道:
疆理虽重海,诗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这不仅是一首对渤海王子文化素养的赞美诗,而且也是表明渤海与内地文化一致和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
五,渤海国的灭亡。唐朝衰亡之际,渤海国也走向末路。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大唐王朝灭亡。唐朝的藩将领们纷纷割据称帝。而此时统治渤海国的第十五代国王大諲(yin)撰。正如大唐王朝一样,此时的渤海国也步入衰亡阶段。契丹族日益强大,其首领耶律阿保机时刻都在谋划吞并渤海。大諲撰继位后渤海与契丹战争持续了二十年之久。大諲撰则一直保持着对中原的藩属态度,先后向后梁和后唐朝贡。
公元926年一月三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以“惟勃海世雠未雪,岂宜安驻"为号召,率大军亲征渤海。契丹军队势如破竹,渤海军惨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契丹军围困渤海都城忽汗城。
二月二十八日,渤海王諲撰出城投降。阿保机优礼相待,并将他放回都城。
三月五日,渤海士兵杀死入城索要兵器的契丹使者,大諲撰传令全城抵抗契丹。阿保机大怒,攻破忽汗城,并骑马进入城中。大諲撰见大势已去,只得跪在耶律阿保机马前请罪。
四月四日,耶律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国,忽汗城为天福城,让自己的儿子耶律倍统治东丹国。渤海末代国王大諲撰则被阿保机改名为“乌鲁古”,这是阿保机坐下战马的名字。阿保机用马名赐给大諲撰,羞辱了这位渤海国国王。之后把他的家族迁到了辽皇都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附近。
渤海国从大祚荣建立政权起,到926年被契丹灭亡,共存在了二百二十九年,传了十五代国王。
总结:渤海国作为我国一个存在了二百多年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权,其中发生的精彩故事是很多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史学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并没有重视这个古国的历史,我国的历史剧中没有一部是反映渤海国的。这让韩国人找到了机会,他们拍摄了许多以渤海国为背景的影视剧,并极大的歪曲了历史。将渤海国和高句丽这些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说成是自己祖先建立的。并且大量的丑化中原政权,硬生生的把大唐的藩属渤海国的故事拍成了抗击唐朝入侵的韩国意淫神剧。正如网络吐槽的那样:“全宇宙都是韩国的,更何况一个渤海国呢?”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拍摄出符合历史事实的渤海国影视剧,别让韩国棒子的神剧误导观众了。
狄仁杰的弟子有哪些?
狄仁杰三个徒弟,分别是李元芳,曾泰,苏无名,常用的口头语元芳你怎么看,就是出自这里。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彭泽县令。
面积庞大的甘肃省为何会被一分为四?
西宁市曾经是甘肃省的重要城市!
甘肃省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这里自古以来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一方面沟通着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另外一方面则承担着中原王朝防御和抵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和西部少数民族的入侵的重任。
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地方行政划分历朝历代均有所不同。但是甘肃所在之地历来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所重视。甘肃地区的安宁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封建王朝的国运和统治是否稳定。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其中今天的甘肃大部分位于雍州和凉州的管辖范围内。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地区位于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方国境内。这些方国统称为戎狄地区!后来秦国将这一地区的西戎和义渠打败后设立了陇西郡和北地郡!
西汉建立之后,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凉州境内。少部分位于秦州和雍州境内。后来进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划分较为混乱。各方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在中国大地上昙花一现。
到了唐朝时期,甘肃境内大部分属于陇右道、山南道和河西道。宋朝时期,甘肃曾经一度沦为西夏的管辖之所,元朝时期,统治者在甘肃境内设置甘肃行省。明朝建立之后,甘肃与陕西合并称为陕西布政司。
清朝建立之后,考虑到陕西布政司管辖的范围过大而不利于统治。于是将陕西布政司一分为二。将原陕西境内继续为陕西布政司管辖。而原甘肃境内则称之为甘肃布政司。当时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大部和新疆部分地区。后来光绪十年间,清王朝设立新疆行政区划!
清朝灭亡之后中华民国成立,行政划分基本上延续了清朝末年的格局。到了1927年,全国范围内改道为省!1928年,北伐战争告一段落,民国政府开始根据各地的情况和西北的局势。决定将甘肃省划分为宁夏省、青海省和甘肃省还有内蒙古的小部分地区,而宁夏省的治所为银川市,青海省的治所为西宁市,甘肃省的治所则为兰州市。
至此甘肃再也无法达到历史上的辉煌水平。甘肃才形成了今天的轮廓形状,被老百姓称之为骨头状!今天的甘肃省仍然掌控着多达4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常住人口达到了2600多万人,作为中国新时代下的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沿线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