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能提笔控萝莉,形容人有文化有内涵

天美资源网

文能提笔控萝莉,形容人有文化有内涵?

一、博学多才

白话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文能提笔控萝莉,形容人有文化有内涵

朝代:晋

作者:唐房玄龄

出处:《晋书·郤诜传》:“博学多才;瑰伟倜傥。”

翻译: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性格多异

二、博古通今

白话释义: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翻译: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

三、学贯中西

白话释义: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朝代:清

作者:吴趼人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四、出口成章

白话释义: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长辞令。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翻译:话说出来就是一篇文章

五、才高八斗

白话释义:形容文才非常高

朝代:近代

作者:李延寿。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翻译: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主角叫纪行风和秦倾言的小说?

《我要做门阀》 作者:要离刺荆轲

小说书评:科技强国类型,汉武大帝后期,主角身为留侯之后,被养成狂魔刘彻暗搓搓开始养成。此文语句诙谐,干货满满。主角可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苏爽爆棚的穿越文。一本写西汉的经典。在汉武帝治下,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这个种田更多的是对自己希望推行制度的小范围实验

文能安邦平天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这句话是诸葛亮对大将姜维的评价。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英雄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也不能小视。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他们有的犹如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的如萧何,安国定帮,体恤百姓;有的如韩信,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有的如诸葛,神机妙算,礼仪大兴;有的如安石,文采斐然,佳句迭出。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很多名人往往有勇未必有谋,有谋未必能战,能战未必能文,能文未必安邦。樊哙、张飞能打仗,但智慧显然弱了一点;刘伯温智谋出众,却几乎是手无缚鸡之力。

那么,历史上谁真正能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呢?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最早出现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给姜维写了一首诗《赠幼骐伯约》。诗中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在罗贯中的眼睛里,诸葛亮对姜维这个接班人寄予厚望,他不吝惜赞美之词,称他不但懂得治理国政能之道,能够安抚黎民百姓,还能带兵打仗,掌握乾坤发展大势。在罗贯中看来,姜维胸有韬略、心有计谋,在古今的英雄中独一无二,是一个完全可以担当重任的接班人。

作为小说,罗贯中不免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姜维这个人物的解读。

202年(建安七年),姜维出生于天水郡冀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一带)。《三国志》记载,姜维很小的时候,父亲姜冏战死疆场。是母亲带着年幼的姜维长大。而姜维非常喜爱汉末儒学大家郑玄的学说,并深得要义。儒雅博学的姜维长大后走进了郡府,担任计掾。用今天的话来说,姜维是一个负责郡府日常文书和统计工作的小秘书,工作很是兢兢业业。

不久,天水郡选拔官员(征辟),姜维入选,成了州牧的辅佐官。在天水郡重新调整官员职位的时候,因为父亲有过打仗的历史,姜维由文职岗位转为军事岗位,被“赐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228年(建兴六年),诸葛亮挥师北伐。姜维因此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那时候,天水郡太守马遵正带着官员在外巡查。听说诸葛亮的北伐军犹如排山倒海的巨浪过来了,马遵担心自己成为瓮中之鳖,还怀疑姜维等人变心,就连夜逃跑到上邽,紧闭城门,采用关门战略。

知道郡守焦心,姜维火速赶往上邽。而上邽城门紧闭,马遵死活不开。

被怀疑,是对尊严的严峻挑战。被自己的上司拒之门外,姜维逃往老家冀县,可冀县也是城门紧闭,他躲也无处。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投靠诸葛亮。

二十七岁的姜维来了,诸葛亮心头大喜。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诸葛亮给留守成都的张裔、蒋琬的书信中高度评价了姜维。在他看来,姜维忠于职守、为人谨慎、心思缜密,李邵、马良等人都远不如他。

作为高级助手,马谡曾经深得诸葛亮的信任。但是,马谡在关键时刻犯下大错违背诸葛亮的作战意图,导致街亭失守。在挥泪斩马谡之后,诸葛亮的心头充满了失落。“姜伯约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於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显然,诸葛亮对接班人姜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不久,姜维被封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又在诸葛亮去世后升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

关键人物的作用往往在关键时刻凸显出来。

238年(延熙元年),蒋琬担任大司马,姜维受封司马,多次西征,平定西羌。五年后,姜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又过数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文武人才对日渐式微的蜀汉后期政权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霖。在朝中,姜维整顿内政;在边疆,遇到敌情,又是他率军平定。他安置归附而来的外族,提出连结羌、胡族人抗衡魏国。作为大将军,姜维扼守北方关口,抵挡邓艾、钟会的大军。

然而,蜀汉不衰毕竟知是一种梦想,它走向了灭亡。心在蜀汉身不安,姜维劝说钟会叛乱,兴复蜀汉,结果事情败露,落了个惨死。

“蜀所恃赖,唯维而已。”魏国末帝曹奂认为,能够支撑蜀汉政权的仅仅姜维而已。

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云翻飞的时代,姜维勤学苦思、清素节约、对内安国、对外定边,堪称“一时之仪表也。”难怪诸葛亮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来评价他。

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优美句子?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门定乾坤。

刘备的老师卢植究竟有多厉害?

卢植祖籍范阳,祖上人才济济,在秦始皇时代就有卢熬、卢生,官居博士。卢植拜师当时的儒学大师马融,可以说是马融的得意门生,学识过人,文武双全,受到人们的追崇。由于他的名声实在太高,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九州做过太守,尚书等官职。

卢植在家乡教学期间,收了几个弟子,目前文字记载只留下3个名字:刘备、公孙瓒、刘德然。

刘备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他虽是汉室宗亲,但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了,早年不得不织席卖履度日。后来通过努力,再加上自己的人格魅力,身边渐渐汇聚了一帮天下英才,建立了蜀汉政权。

公孙瓒是东汉末年辽东割据的大军阀,虽出生于豪强人家,但不是嫡子,不受家族重视,后由于相貌俊俏被本地太守招为上门女婿,拜在卢植门下,并结识了同门刘备。公孙瓒凭借自己的才能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当时刘虞为幽州牧,公孙瓒掌幽州兵权,2人不和。公孙瓒于是生擒了刘虞,并假借朝廷之手除掉了他。此时公孙瓒为前将军,改封为易侯,统辖幽、并、青、冀四州。后来由于用人不明,又贪图享乐,民心渐失。198年,袁绍大军来攻,公孙瓒听从关靖之言,不敢领军出城作战,指望张燕的黑山军救援,却中了袁绍的计,大败而归,下令将自己的姐妹妻儿全部绞杀,然后引火自焚。

刘德然是刘备同宗(堂兄弟),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出现,历史上也是默默无闻,仅仅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作为刘备的同窗被一句带过。

公元184年,卢植指挥军队镇压黄巾军起义,立下不少功劳。黄巾军被镇压后卢植见天下已乱,为躲避灾祸,于是返回家乡隐居,不问世事。192年卢植病死,时年53岁,那年他的学生公孙瓒大破青州黄巾,威名大振,另一名学生刘备则刚当上平原县令。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伐乌桓,途径涿县,特意派人祭扫卢植墓,并褒奖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曹操还征召了卢植的幼子卢毓为官,卢毓官至司空,历侍从曹操到曹髦五位君主。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当中,北方政权更迭频繁,但范阳卢氏却一直屹立不倒,其后的卢钦、卢珽、卢志、卢谌、卢玄累居高官。北魏孝文帝时期,更是将范阳卢氏列为一等高门,出现“范阳卢氏,一门三公主”的局面。到了唐朝中期,范阳卢氏更是出现“八相佐唐”的情况。粗略算来,从汉末至唐朝中期,有将近七百年的历史!

而如今的韩国有2位总统:卢泰愚、卢武铉,都坦白的宣称,自己的祖先是三国时期的卢植。卢泰愚家谱记载,自己的祖先卢恕是卢植后人。在唐朝中后期,为了躲避战乱,到了韩国,定居在全罗南道光州。而且受到当时高丽国王的重用,被拜为监门卫大将军,此后就一直在韩国发展。卢氏也成为韩国的名门望族,而卢武铉宣称自己祖籍中国浙江东阳,是东阳卢氏的后人。

而东阳卢氏也是卢植的后代,后来东迁朝鲜半岛,直到现在。所以说,在三国最牛的还是卢植啊,培养了刘备、公孙瓒等枭雄,子孙还有两个做了总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