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叶同人之预言之书,大家看过什么动画片?
如果挑选暴露年龄的TOP10事项,追忆看过的动画片一定能入选。
是时候暴露一下年龄了。
把我爱过的动画片分为远古篇、中古篇、近古篇、最新篇分别回忆一遍。之所以从近古篇直接蹦到最新篇,是因为年龄大了就不再看动画片,所以对九十年代以后的动画片知之甚少,不再详述。但是由于有了娃,所以对2010年前后的部分动画片又很熟悉。这之间大约20年的“断崖”无法弥补,不知是喜是愁。
今天先说“远古篇”,主要涵盖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创作,而我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观看过的动画片。
说到动画片,绕不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7,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建厂,下设动画、木偶和剪纸三个制片部门。在某种意义上,美影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动画片繁荣的开端。
那时的美影人才济济、群星璀璨,有中国美术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动画教育家钱家骏、儿童文学家金近、漫画家特伟、美术家靳夕等。程十发、张光宇,张正宇、张仃、韩羽等自成一派的大师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制作人员,是一个高山仰止、无法复制的年代。
歪个楼,万氏兄弟的姓名分别为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其中万古蟾、万籁鸣为孪生兄弟——名字也太好听了吧。另外钱家骏也是奇人一个,他是一个被动画“耽误”了的数学家。中国动画始创时的无数技术难题,都是这位数学和技术奇才一一攻克。甚至是绘画用的颜料,都是他一个颜色一个颜色配比研发出来的。他还有个伟大的成就,就是带出了一批学生,而这批学生都成为了中国动画届的中流砥柱。
1955年《神笔》
木偶电影《神笔》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整部动画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木偶制作精细,画面有美感,在当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即使现在来看,除了马良形象有点过于少年老成外,仍然也是一部有吸引力的动画片。
1956年《骄傲的将军》
印象中,看过的比较久远的动画片,就是这部。本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把京剧元素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讲述了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骄傲自满,荒废武艺兵法,最后被敌人活捉的故事。
1958年《猪八戒吃西瓜》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现在看来画面比较粗糙,印象中情节也很平淡。但是在我小时候,动画片和儿童节目是如此的罕见和稀少,所以看起来依旧津津有味。
1958年《过猴山》
取自于中国民间版画《猴抢草帽》。整部影片没有一句对白,全靠人物和动物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传情达意,轻松的情节和画面,片中的背景音乐起到画龙点睛和渲染气氛的作用。这部片子突破了意义和主题的桎梏,超越了时代的审美,让人在任何时候看到,都会开怀大笑。直到今天,那种轻松诙谐所带来的快乐永远都定格在脑海中。
1958年《小鲤鱼跳龙门》
根据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改编。小鲤鱼一路寻找龙门的故事,恰如一个孩子不断成长、自立的历程,我想,这部片子让人念念不忘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了自己的心事。片子画面细腻,颇有民族风和莫兰迪高级色融合的神韵。
1959年《一幅僮锦》
美影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钱家骏动画观念的完美演绎。《一幅僮锦》改编自壮族神话传说,50多年前的这部佳作几乎可以和现在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一比高下:纷繁复杂的背景、精致入微的细节;逼真的流水瀑布、绚丽的烟雾火焰、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钱家骏为这部作品倾注了大量心血,片中的五首歌曲也均由他谱写歌词。此处再次对钱老的全才表示跪服。
1959年《渔童》
剪纸动画片,情节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小渔童苦大仇深的表情也很有时代特色。主要讲述了老渔民爷爷从海中网起汉白玉鱼盆,鱼盆里有个小渔童,帮助渔民们惩罚当地贪官和洋教士的故事。
1961年《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算得上最初喜欢的动画片之一。留在记忆中的是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意境和古琴琵琶合奏出的中国旋律。直到现在,小朋友们画中国水墨画的启蒙之作,经常会选取《小蝌蚪找妈妈》里的造型,简而不枯,淡而有韵,集中体现了中国画的造型和意境之美。
1961年《大闹天宫》
将《西游记》拍成动画,是中国动画鼻祖的万籁明导演的毕生夙愿,这部《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史上最伟大的动画作品,也是我小时候什么时候看到,都会不厌其烦重温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是集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动画片鸿篇巨制,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京剧、戏曲、古代服装和建筑,连里边的云朵、瀑布等小细节都非常精细典雅。美猴王形象的设计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张光宇担任,桃心脸的造型正是由他设计,为美猴王创作原画的是严定宪。
日本动漫之父,《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的作者手冢治虫在1981年来到中国,就是想见一见万籁鸣。他握住万籁鸣的手,说:“我是看了您的片子以后才搞动画的。”
1962年《人参娃娃》
该片主要讲述了居住在深山的人参娃娃帮助饱受剥削的小长工小虎子惩罚贪心狠毒的财主胡扒皮的小故事,过程十分有趣。最最难忘的是片中人参娃娃的配音,脆生生、甜滋滋,那一声“小哥哥”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回荡在耳边。再歪个楼,想起王师傅和曲美女叫某立“小哥哥”,一晃好多年过去了。
1962年《没头脑和不高兴》
根据任溶溶同名儿童文学改编,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几代儿童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特别有意思的情节是没头脑长大了设计出100层的大楼,却忘记安装电梯,不高兴演的老虎不高兴了,在舞台上把武松打了。情节夸张,线条简单,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3年《长发妹》
取材于我国少数民族侗族的传说改编而成的经典木偶动画短剧。也许我们神住的不仅仅长发妹的乌黑长发,而是神奇的山川,更是那孕育于心底的,对最纯真的善良与平实的期待吧。
1963年《金色的海螺》
渔家青年在出海时打到一个海螺姑娘变化而成的海螺,海螺姑娘和渔家青年相爱。海神娘娘得知后进行阻挠,而渔家青年在通过海神娘娘重重的考验后,和海螺姑娘终于生活在了一起。
这部片子是剪纸动画片,但是海螺姑娘造型太美了,毫无剪纸人物的生硬感,活灵活现。还有海底世界的玉树琼林,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就是层层叠叠的珊瑚树次第退开,美轮美奂。这部动画片的影响也很大,我们这代人的心目中,“海螺姑娘”就是温柔善良做饭好吃的代名词。
1963年《牧笛》
第二部水墨动画片《牧笛》。该片讲述了小牧童在放牛时睡着了,梦到自己的牛离开了,寻牛过程中,他吹起自己用竹子做的笛子,牛听到笛声回到了他身边,梦醒后他用笛声引着牛回家的故事。贯穿全片的笛声来自有“魔笛”美誉的一代笛子宗师陆春龄。影片情节、画面,都有典型的中国韵味,每一幅画面都可以作为屏保,精美隽永,充满诗情画意。"长安画派"的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了影片的美术设计。当时我正在学习中国画,看着这部动画片,幻想过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远古篇梳理到这里了,其实同时期还有很多优秀的动画片,但是我没看过。毕竟那时电视机还没有普及到家庭,看电视都是去单位的会议室或者个别有电视的小朋友家里。
怀念那段时光,疯玩,累了睡,饿了吃,没有现在小朋友的学业压力。那春光烂漫时节的采摘,那夏夜漫天繁星下的闲逛,偶尔去乱成一团的画室,画下向日葵、鸡冠花、泡桐花的我,与现在仿佛隔了千万年的时光。
黄帝地母经白话文解释?
《地母经》是《黄帝地母经》的简称,相传为轩辕氏黄帝所著,伴随着黄帝起造的历书《黄历》和中国的文化历史一直在流传。
《黄帝地母经》,是一部根据太岁干支依六十甲子的顺序排列,预测每一年农作物与养殖业的长势及收成,各个地方上可能会发生的农事的书籍。
《地母经》最早见于什么朝代,被什么史料书籍所记载,流传了多少年,都已无从考证。
中国的农业情况和自然灾害的确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在预防瘟疫和灾害上有着其独有的意义。《地母经》言语平实不花哨,大概出于古代勤劳中国人民对自然规律口口相传的总结,也可以看作是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探索。
2016年为丙申年,在《黄帝地母经》 中记载了丙申年的天气自然状况。
丙申年(2016)
诗曰:
太岁丙申年,高下浪涛洪。
春夏遭淹凶,秋冬杳不通。
早禾难得割,晚稻枉施工。
燕宋好豆麦,秦淮麻米空。
天虫相竞走,蚕妇哭天公。
六畜多灾患,人民卒暴终。
卜曰:
岁首逢丙申,桑田亦主迍。
分野须当看,节候助黎民。
对于2016年《黄帝地母经》天气自然状况的预言解析如下:
(1),2016年春夏季高原与平原低洼地区要预防洪涝灾害与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秋冬季天色昏暗,雾霾严重;
(2), 禾苗不要种太早,否则收成不好,水稻也不宜晚播种或种二季,否则徒劳无功,颗粒无收。
(3),我国华北、华中与东北等地区大豆与小麦收成好, 西北与淮河流域桑麻与水稻收成差。
(4),虫灾泛滥(如蝗虫多),蚕麻收成差。
(5), 牲畜或宠物多病患,如猪、狗、羊、牛、鸡、鸭、马等多灾多难,建议人们尽量少吃这些动物的肉制品,否则容易得怪病(如禽流感瘟疫)甚至暴毙而亡。总之,2016年农民种地养殖一定要与时俱进,与时消息,严格按气象节令劳作,节候会帮助农民五谷丰收。
《黄帝地母经》原文
一、甲子年
诗曰:
太岁甲子年,水潦损田畴。
蚕姑虽即喜,耕夫不免愁。
桑柘无人采,高低禾稻收。
春夏多淹浸,秋冬少滴流。
吴楚桑麻好,齐燕禾麦稠。
陆种无成实,鼠雀共啾啾。
卜曰:
少种空心草,多种老婆颜。
白鹤土中渴,黄龙水底眠。
虽然桑叶茂,绸绢不成钱。
二、乙丑年
诗曰:
太岁乙丑年,春瘟害万民。
偏伤於鲁楚,多损魏燕人。
高田宜早种,晚禾成八分。
蚕娘争斗走,枝叶乱纷纷。
渔父沿山钓,流郎陌上巡。
牛羊多瘴死,春夏米如珍。
卜曰:
水牯田头卧,犊子水中眠。
桑叶初生贵,三伏不成钱。
有人解言语,种植倍收全。
三、丙寅年
诗曰:
太岁丙寅年,虫兽沿林走。
疾疫多忧煎,燕子居山岩。
牛羊宿高荒,虾鱼入庭渎。
燕魏桑麻贵,荆楚禾稻厚。
卜曰:
桑叶初贱不卖钱,蚕娘无分却相煎。
鱼行人道豆麻少,晚禾焦枯多不全。
贫儿乏粮相对哭,只愁米谷贵当年。
四、丁卯年
诗曰:
太岁丁卯年,犹米得时丰。
春来多雨水,旱涸在秋冬。
农夫相对泣,耕种枉施工。
鲁魏桑麻实,梁宋麦苗空。
卜曰:
桑叶不值钱,种禾秋有厄。
低田多不收,高田还本获。
宜下空心草,黄龙卧山陌。
五、戊辰年
诗曰:
太岁戊辰年,禾苗虫横起。
人民多疾病,六畜忧多死。
龙头出角年,水旱伤淮楚。
低田莫多种,秋季忧洪水。
桑叶无定价,蚕娘空自喜。
豆麦秀山冈,结实无多子。
卜曰:
龙头禾半熟,蛇头喜得全。
流郎夏中少,豆麦满山川。
天虫三眠起,桑叶难卖钱。
六、己巳年
诗曰:
太岁己巳年,鱼游在路衢。
乘船登陇陌,龟鳖入沟渠。
春夏多潦浸,杨楚及胡苏。
早禾宜阔种,一颗倍千株。
蚕娘哭蚕少,桑叶贵如珠。
卜曰:
岁里逢蛇出,人民贺太平。
桑麻吴地熟,豆麦越淮青。
多种天仙草,秋冬仓廪盈。
虽然多雨水,黎庶尽忻欢。
七、庚午年
诗曰:
太岁庚午年,春蚕多灾疠。
洪饶水旱伤,荆襄少谷米。
桑叶贵如金,蚕娘乏生计。
春夏流郎归,秋来有余庆。
早禾与晚稻,不了官中税。
卜曰:
白鹤田中渴,黄龙陇上眠。
蚕妇携筐走,求叶泪滔滔。
春夏雨水足,秋冬地少泉。
有人会我意,谶候在其年。
八、辛未年
诗曰:
太岁辛未年,高下尽可怜。
江东豆麦秀,魏楚少流泉。
桑叶初还贵,年中不卖钱。
国土无灾难,人民须感天。
卜曰:
玉女衣裳秀,青年陌上黄。
从今两三载,贫富分两行。
若人解此语,早种蓄饭粮。
九、壬申年
诗曰:
太岁壬申年,春秋多浸溺。
高下也无偏,中夏甘泉少。
豆麦方岐秀,桑叶稍成钱。
耕夫与蚕妇,相见勿忧煎。
卜曰:
白鹤土中秀,水枯半山青。
高低皆得稔,地上喜安宁。
三冬甚严冻,六畜有伤刑。
十、癸酉年
诗曰:
太岁癸酉年,人民亦快活。
雨水在三春,阴冻花实落。
蚕娘走不停,争忙蚕桑叶。
蝴蝶飞高陇,耕夫愁收割。
卜曰:
春夏人厌雨,秋冬混鱼鳖。
早禾收得全,晚禾半活灭。
丝帛价格高,种植多耗折。
燕宋少桑麻,齐吴丰豆麦。
禾稿物增上,封疆多盗窃。
十一、甲戌年
诗曰:
太岁甲戌年,早禾有蝗虫。
吴浙民劳役,淮楚粮储空。
蚕妇提篮走,田夫枉用工。
早禾虽即好,晚禾薄薄丰。
春夏多淹没,秋深滴不通。
多种青年草,少植白头翁。
六畜冬多瘴,又恐犯奸凶。
卜曰:
春来桑叶贵,秋至米粮高。
农田九得半,一半是篷篙。
十二、乙亥年
诗曰:
太岁乙亥年,高下总无偏。
淮楚忧水潦,燕吴禾麦全。
九忧甘泉竭,三秋衢回船。
蚕娘吃青饭,桑叶泪涟涟。
丝帛入皆贵,麻米不卖钱。
六畜多瘴疾,人民少横缠。
卜曰:
蚕娘眉不开,携筐讨叶忙。
更看五六月,相望哭流郎。
十三、丙子年
诗曰:
太岁丙子年,春秋雨湿地。
桑叶无人要,青女如金贵。
黄龙土内伏,化作蝴蝶起。
高田半成实,低下禾後喜。
鲁卫多炎热,齐楚五谷肥。
卜曰:
田禾忧鼠患,豆麦半中收。
蚕娘空房坐,前喜後怀愁。
丝绵绸绢贵,税赋急啾啾。
十四、丁丑年
诗曰:
太岁丁丑年,高下物得收。
桑叶初还贱,蚕娘未免愁。
春夏多淹没,鲤鱼庭际游。
燕齐生炎热,秦吴沙漠浮。
黄牛冈际卧,青女逐波流。
六畜多瘴难,家家无一留。
卜曰:
少种黄蜂子,多下白头翁。
农夫相祝贺,尽愿岁时丰。
十五、戊寅年
诗曰:
太岁戊寅年,高下禾苗秀。
桑叶枝头落,讨蚕竞奔走。
吴楚值麦多,齐燕米且休。
三春流郎归,九秋苗草留。
百物价腾高,经营相懊恼。
卜曰:
蚕娘行乡村,人民皆被伤。
冬令严霜雪,灾劫起妖狂。
早娶田家女,且莫见风寒。
十六、己卯年
诗曰:
太岁己卯年,犁田多快活。
春来多雨水,种植还逢渴。
夏多雨秋足,流荡遭淹没。
蚕娘沿路行,无叶相煎逼。
黄龙山际卧,逡巡化蝴蝶。
禾稻秋来秀,农家早收割。
淮鲁人多疾,吴楚桑麻活。
卜曰:
春中溪涧竭,秋苗入土焦。
蚕姑望天泣,桑树叶下朝。
黄黍不成粒,六畜多瘟妖。
三秋多淹没,九夏白波漂。
十七、庚辰年
诗曰:
太岁庚辰年,燕卫灾殃始。
六畿尽遭伤,田禾蝗虫肆。
春夏地竭泉,秋冬丰实子。
桑叶贱如土,蚕娘哭少丝。
卜曰:
少种瓜果豆,多种桑与麻。
家长皆得收,处处总相似。
春夏少滴流,秋冬饱雨水。
农务急如煎,莫待冰冻起。
十八、辛巳年
诗曰:
太岁辛巳年,鲤鱼庭际逢。
高田犹可望,低下枉施工。
桑叶初来贱,末後蚕贵龙。
蚕娘相对泣,筐箱一半空。
燕楚麦苗秀,赵齐禾稻丰。
六畜多瘴气,人民疟疾重。
卜曰:
蚕娘未为欢,果贵岁月穷。
车头千万两,纵子得输官。
十九、壬午年
诗曰:
太岁壬午年,水旱不调匀。
高田虽可望,低下枉施工。
蚕麦家家秀,蚕娘喜周全。
蚕蚕皆望叶,及早莫因循。
卜曰:
吴楚好蚕桑,鲁魏分多灾。
多下空心草,少种老婆颜。
桑叶後来实,天虫在早催。
晚禾纵淹没,耕夫不用哀。
二十、癸未年
诗曰:
太岁癸未年,高下尽堪怜。
一井百家共,春夏罕甘泉。
燕赵豆麦秀,齐吴多偏颇。
天虫待当岁,讨叶怨苍天。
六种宜成早,青女得貌鲜。
卜曰:
岁若逢癸未,用蚕多种意。
青牛山上秀,一子倍盈穗。
更看三秋後,产满闲田地。
二十一、甲申年
诗曰:
太岁甲申年,高低定可忧。
春来雨不足,早禾枯焦死。
秋後无雨水,鲁卫生瘟瘴。
燕齐粒不收,桑叶前後贵。
卜曰:
岁逢甲申来,早枯切须防。
高低苗不秀,燕齐主旁徨。
舟船空下载,仰面哭流郎。
二十二、乙酉年
诗曰:
太岁乙酉年,雨水不调匀。
早晚虽收半,田夫每苦辛。
燕鲁桑麻好,荆吴麦豆青。
蚕娘虽足叶,簇上白如银。
三冬雪严冻,淹没浸车轮。
卜曰:
田蚕半丰足,种作不宜迟。
空心多结子,禾稻生蝗起。
看蚕娘贺喜,总道得银丝。
二十三、丙戌年
诗曰:
太岁丙戌年,夏秋井无泉。
春秋多淹没,耕锄唯怨天。
早禾宜当下,晚稻早留连。
豆益桑麻乏,吴齐最可怜。
桑叶初生贱,蚕老都卖钱。
卜曰:
岁临於丙戌,高下皆无失。
豆麦穿土出,在处得成实。
六畜多瘟瘴,人民少灾疾。
二十四、丁亥年
诗曰:
太岁丁亥年,高低尽得通。
吴越桑麻好,秦淮豆麦丰。
三冬雨水多,九夏禾无踪。
桑叶前後贵,簇畔不施工。
卜曰:
夏种逢秋渴,秋得八分成。
人民多疟瘴,六畜尽遭迍。
二十五、戊子年
诗曰:
太岁戊子年,疾横相侵夺。
吴楚多灾瘴,燕齐民快活。
种植高下偏,鼠耗不成割。
春夏多淹没,秋冬土龙渴。
桑叶头尾贵,簇上盖雪霜。
卜曰:
岁中逢戊子,人饥灾横死。
玉女土中成,无人收拾汝。
若得见三冬,瘟疫却又起。
二十六、己丑年
诗曰:
太岁己丑年,高低得成穗。
燕鲁遭兵杀,赵卫奸妖起。
春夏豆麦丰,秋多苗谷媚。
玉女田中卧,耕夫得稀微。
桑叶自青青,谁能采得汝。
卜曰:
岁名值破田,早晚得团圆。
金玉满街道,罗绮不成钱。
二十七、庚寅年
诗曰:
太岁庚寅年,人物事风流。
麻麦虽然秀,禾苗多损忧。
燕宋多淹没,梁吴兵祸愁。
桑叶初生贱,後贵何处求。
田蚕女金价,桑叶好搔抽。
卜曰:
虎年高下熟,水旱值时年。
黄牛耕玉出,青年卧陇前。
稼穑经霜早,田家哭泪涟。
更看来春後,人民苦逼煎。
二十八、辛卯年
诗曰:
太岁辛卯年,高下甚辛勤。
麻麦逢淹没,禾苗早得荣。
秦淮受饥餧,吴燕旱涸频。
桑柘不生叶,蚕姑说苦辛。
天虫灾患少,丝绵换金银。
强徒多瘴疫,善者少灾迍。
卜曰:
玉兔出年头,处处桑麻好。
早禾大半收,晚稻九分造。
谷米稼穑高,渐渐相煎讨。
要待龙头至,耕夫脱烦恼。
二十九、壬辰年
诗曰:
太岁壬辰年,高下恐遭伤。
春夏蛟龙斗,秋冬却集藏。
豆麦无成实,桑麻五谷强。
齐鲁绝炎热,荆吴好田桑。
蚕子延筐卧,哭泣问蚕娘。
见茧丝绵少,租税急凄惶。
卜曰:
是岁逢壬辰,蚕娘空度春。
禾苗多有损,田家又虚惊。
三十、癸巳年
诗曰:
太岁癸巳年,农民半忧色。
丰歉各有方,封疆多种谷。
楚地甚炎热,荆吴无灾厄。
桑柘叶苗秀,天虫茧如雪。
粟麦有偏颇,晚禾半收得。
卜曰:
蛇头为岁号,陆种有虚耗。
秋成五六分,老幼生烦恼。
三冬足冰雪,晚秋宜及早。
三十一、甲午年
诗曰:
太岁甲午年,人民不用愁。
禾麦皆荣秀,高田全可留。
吴越多风雹,荆襄井涓流。
蚕娘争竞走,哭叶闹啾啾。
蚕老多成茧,何须有烦忧。
卜曰:
蛇去马将来,稻麦乐倍堆。
人民绝灾厄,牛羊喜相陪。
识候丰年里,耕夫笑颜开。
三十二、乙未年
诗曰:
太岁乙未年,五谷皆和穗。
燕卫少田桑,偏益丰吴魏。
春夏足漂流,秋冬多旱地。
桑叶初生贱,晚蚕还值贵。
人民虽无灾,六畜多瘴难。
六种不宜晚,收拾无成置。
卜曰:
岁逢羊头出,高下中无失。
叶贵好蚕桑,斤斤皆有实。
三十三、丙申年
诗曰:
太岁丙申年,高下浪涛洪。
春夏遭淹凶,秋冬杳不通。
早禾难得割,晚稻枉施工。
燕宋好豆麦,秦淮麻米空。
天虫相竞走,蚕妇哭天公。
六畜多灾患,人民卒暴终。
卜曰:
岁首逢丙申,桑田亦主迍。
分野须当看,节候助黎民。
三十四、丁酉年
诗曰:
太岁丁酉年,高低徒种植。
春夏遭淹没,秋冬少流滴。
吴楚足咨嗟,荆杨虚叹息。
桑柘叶苗盛,天虫中半失。
箱筐少丝绵,蚕娘无喜色。
卜曰:
岁逢丁酉年,蚕叶多偏颇。
豆麦有些儿,其苗高下可。
六畜瘴气多,五谷不成颗。
三十五、戊戌年
诗曰:
太岁戊戌年,耕夫渐渐愁。
高下多偏颇,雨水在春秋。
燕宋豆麦熟,齐吴禾成收。
桑叶初生贱,蚕娘未免忧。
牛羊逢瘴气,百物主漂游。
卜曰:
戊戌忧灾咎,耕夫不足懽。
早禾虽即稔,晚稻不能全。
一晴兼一雨,三冬多雪寒。
三十六、己亥年
诗曰:
太岁己亥年,人民多横起。
秋冬草木焦,春夏少秧莳。
豆麦熟燕吴,桑麻淮鲁死。
叶少天虫盛,蚕娘面无喜。
稼穑不值钱,仓囤缺粮米。
卜曰:
岁逢己亥初,贫富少粮储。
北子所贴
北子所贴
蚕娘相对泣,采叶扳空枝。
更看春秋里,蜂蝶满村飞。
三十七、庚子年
诗曰:
太岁庚子年,人民多暴卒。
春夏水淹流,秋冬频饥渴。
高田犹及半,晚稻无可割。
秦淮足流荡,吴楚多劫夺。
桑叶须後贱,蚕娘情不悦。
见蚕不见丝,徒劳用心切。
卜曰:
鼠耗出头年,高低多偏颇。
更看三冬里,山头起墓田。
三十八、辛丑年
诗曰:
太岁辛丑年,疾病稍纷纷。
吴越桑麻好,荆楚米麦臻。
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
桑叶树头秀,蚕姑自欢欣。
人民渐苏息,六畜瘴逡巡。
卜曰:
辛丑牛为首,高低甚可怜。
人民留一半,快活好桑田。
三十九、壬寅年
诗曰:
太岁壬寅年,高低尽得丰。
春夏承甘润,秋冬处处通。
蚕桑熟吴地,谷麦益江东。
桑叶不堪贵,蚕丝却半丰。
更看三秋里,禾稻穗重重。
人民虽富乐,六畜尽遭凶。
卜曰:
虎首值岁头,在处好田苗。
桑柘叶下贵,蚕娘免忧愁。
禾稻多成实,耕夫不用忧。
四十、癸卯年
诗曰:
太岁癸卯年,高低半忧喜。
春夏雨雹多,秋来缺雨水。
燕赵好桑麻,吴地禾稻美。
人民多疾病,六畜瘴烟起。
桑叶枝上空,天蚕无可食。
蚕妇走忙忙,提篮泣泪悲。
虽得多绵丝,尽费人心力。
卜曰:
癸卯兔头丰,高低禾麦浓。
耕夫皆勤种,贮积在三冬。
桑叶虽然贵,丝绵更有工。
四十一、甲辰年
诗曰:
太岁甲辰年,稻麻一半空。
春夏遭淹没,秋冬流不通。
鲁地桑叶好,吴邦谷不丰。
桑弃末後贵,相贺好天虫。
估卖价例贵,雪冻在三冬。
卜曰:
龙头属甲辰,高低共五分。
豆麦无成实,六畜亦遭迍。
更看冬至後,霜雪落纷纷。
四十二、乙巳年
诗曰:
太岁乙巳年,高下禾苗翠。
春夏多漂流,秋冬五谷丰。
豆麦美燕齐,桑柘益吴楚。
天虫筐内走,蚕娘哭叶空。
丝绵不上秤,疋帛价更高。
卜曰:
蛇头值岁初,谷食盈有余。
早禾莫令晚,蚕亦莫令迟。
夏季麦苗秀,三冬成实肥。
四十三、丙午年
诗曰:
太岁丙午年,春夏多洪水。
鲁魏多疫灾,谷熟益江东。
种植宜高地,低源遭水冲。
天虫见少丝,桑柘贱成笼。
六畜多瘟疫,人民少卒终。
卜曰:
马首值岁里,丰稔好田桑。
春夏须防备,种植怕流荡。
豆麦并麻粟,偏好宜高冈。
四十四、丁未年
诗曰:
太岁丁未年,枯焦在秋土。
早禾稔会稽,晚禾丰吴越。
宜下黄龙苗,不益空心草。
桑叶前後贵,天虫少见露。
春夏雨水足,秋来忧失福。
百物价竞起,丝绵何处讨。
卜曰:
若遇逢羊岁,高低中半收。
瘴烟防六畜,庶民也须忧。
四十五、戊申年
诗曰:
太岁戊申年,丰富人烟美。
燕楚足田桑,齐吴熟谷子。
黄龙土中藏,化成蝴蝶舞。
种植莫低安,结实遭洪水。
桑叶枝头荒,蚕娘空自喜。
卜曰:
高下偏宜早,迟晚见流郎。
豆麦不成价,淹没尽遭伤。
更看三冬里,蝴蝶得成餐。
四十六、己酉年
诗曰:
太岁己酉年,高低尽可怜。
鲁卫丰豆麦,淮吴好水田。
桑柘空留叶,天蚕足颇偏。
蚕娘相怨恼,得茧少丝绵。
六种植於早,收成得十全。
卜曰:
酉岁宜桑麻,豆麦益家家。
百物长高价,民物有生涯。
春夏遭淹没,三冬雪结花。
四十七、庚戌年
诗曰:
太岁庚戌年,瘴疫害黎民。
禾麻吴地好,麦稔在荆秦。
春夏漂流没,秋冬早水浸。
桑柘叶虽贵,天蚕吃十分。
田夫与蚕妇,相看空欢欣。
卜曰:
岁逢庚戌首,四方民初收。
高下田桑好,麻麦豆苗蔓。
严冬多雨雪,收成莫犯寒。
四十八、辛亥年
诗曰:
太岁辛亥年,耕夫多快活。
春夏雨调匀,秋冬好收割。
燕淮无瘴疾,鲁卫不饥渴。
桑叶前後贵,蚕娘多喜悦。
种植宜山坡,禾苗得盈结。
卜曰:
猪头出岁中,高下好施工。
蚕妇与耕夫,争不荷天公。
六畜春多瘴,积薪供过冬。
四十九、壬子年
诗曰:
太岁壬子年,旱涸耕夫苦。
早禾一半乏,秋後无甘雨。
豆麦熟齐吴,饥荒及燕鲁。
桑柘贵中卖,丝绵满箱贮。
百物无定价,一物五商估。
卜曰:
鼠头出值年,夏秋多甘泉。
麻麦不宜晚,田蚕切向前。
更忧三秋里,疟疾起缠延。
五十、癸丑年
诗曰:
太岁癸丑年,人民多忧煎。
淮吴主旱涸,燕宋定流连。
黄龙与青牯,价例觅高钱。
桑柘叶不出,蚕娘愁不眠。
禾苗多蛀蝗,收成苦不全。
卜曰:
岁号牛为首,田桑五分收。
甘泉时或阙,淹没在秋後。
六畜遭瘴厄,耕犁枉用谋。
五十一、甲寅年
诗曰:
太岁甲寅年,早晚不全收。
春夏遭淹没,调食任秋冬。
虎豹巡村野,人民不自由。
鲁卫多炎热,秦吴麦豆稠。
桑柘前後贵,得半勿早抽。
卜曰:
先岁民不泰,耕种枉用工。
桑枯叶难得,又是少天虫。
五谷兵初高,後来亦中庸。
五十二、乙卯年
诗曰:
太岁乙卯年,五谷有盈余。
秦燕麦豆好,吴越足粮储。
春夏水均调,秋冬鲤入门。
天蚕虽然好,桑叶树头无。
蚕娘相对泣,得茧少成丝。
卜曰:
岁中逢乙卯,高下好田蚕。
豆麦山坡熟,禾粮在楚庭。
五十三、丙辰年
诗曰:
太岁丙辰年,春来雨水润。
豆麦乏齐燕,田蚕好吴越。
牛犊瘴烟生,亦兼多疠疫。
桑叶树头多,蚕丝白如雪。
夏秋无滴流,深冬足淹没。
卜曰:
龙来为岁首,淹没应须有。
豆麦宜早种,晚随波流走。
五十四、丁巳年
诗曰:
太岁丁巳年,丰熟足多害。
鲁魏豆麦少,秦吴桑麻灾。
高低总有成,种植无妨碍。
桑叶前後落,天虫十倍来。
春夏多淹留,偏益在秋冬。
卜曰:
蛇首值岁中,农夫宜种莳。
黄龙搬不尽,宜多下麦青。
蚕娘虽哭叶,还得秤头丝。
五十五、戊午年
诗曰:
太岁戊午年,高低一半空。
杨楚遭淹没,荆吴足暴风。
豆麦宜低下,稻麦得全工。
桑叶从生贱,蚕老贵丝从。
蚕娘车畔美,丝绵倍当年。
卜曰:
稀逢今岁里,蚕桑无颇偏。
种植宜於早,美候在秋前。
虽然夏旱涸,低下得收全。
五十六、己未年
诗曰:
太岁己未年,种植家家秀。
燕魏熟田桑,吴楚粮储有。
春夏流郎归,鲤鱼入庭牖。
桑叶应是贱,搔收娘子喜。
豆麦结实多,宜在三阳後。
卜曰:
是岁值羊首,高低民物欢。
稼穑多商估,来往足交关。
农夫早种作,莫候北风寒。
五十七、庚申年
诗曰:
太岁庚申年,高下喜无偏。
燕宋田桑全,淮吴米麦好。
六畜多灾障,人民少疫横。
桑叶初生贱,去後又成钱。
更看三阳後,秋叶偏相连。
卜曰:
岁若遇庚申,四方民物新。
耕夫与蚕妇,欢笑喜欣欣。
秋来有淹滞,收割莫因循。
五十八、辛酉年
诗曰:
太岁辛酉年,高低禾不美。
齐鲁多遭没,秦吴六畜死。
秋冬井无泉,春夏沟有水。
豆麦山头黄,耕夫挑不起。
蚕娘箧中泣,争奈叶还贵。
种植宜及早,迟晚恐失利。
卜曰:
酉年民多瘴,田蚕七分收。
豆麦高处好,低下恐难留。
五十九、壬戌年
诗曰:
太岁壬戌年,高低亦不空。
秦吴遭没溺,梁宋豆麻丰。
叶贱天虫少,秧漂苗不稠。
雨水饶深夏,旱涸在高秋。
六畜遭灾瘴,田家少得牛。
卜曰:
岁下逢壬戌,耕种宜麦粟。
低下虚用工,漂流无一粒。
春夏灾瘴起,六畜多灾疫。
六十、癸亥年
诗曰:
太岁癸亥年,家家活业丰。
春夏亦多水,豆麦主漂蓬。
种莳宜及早,晚者不成工。
吴地桑叶贵,江越少天虫。
禾麻还结实,旱涸忌秋中。
卜曰:
岁逢六甲末,人民亦得安。
田桑七成熟,赋税喜皇宽。
豆麦宜高处,封疆绝盗奸。
割禾须及早,莫过绝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