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万顷打一字谜,大理风花雪月指什么?
大理的“风花雪月”分别指大理的四处美景,分别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览大理的时候赋了一首诗:“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将四处美景全部点了出来。

大理的下关是一个山口,这是苍洱之间主要的风源,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走在下关的街头,风撕扯着衣襟,吹走旅途的疲乏和散落的尘埃,令人心旷神怡。
上关是一片开阔的草原,鲜花铺地,姹紫嫣红,人称“上关花”。大理气候温和湿润,最宜于花木生长,于是,爱花养花也成了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生活习俗。来大理古城看花,最好的地方,就是玉洱园,大理的茶花,就数这里最多最好。

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寒冬时节,百里点苍,白雪皑皑,阳春三月,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最高峰马龙峰的积雪更是终年不化,盛夏时节山腰以上苍翠欲滴,而峰巅仍萦云载雪。
洱海外形如同耳朵,空中俯瞰,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月色,水光接天,万顷茫然,令人惊叹。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这个季节那个地方适合旅游?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十分适合出去游玩,相对来说也是旅游的淡季,春天出游对人体也有许多的好处哦,能结伴交友,使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心旷神怡,调节人心理活动。
1、丽江古城:从人们发现丽江开始,就为这里赋予了种种与爱情有关的定义。这里是爱情的天堂,空气里都微微散发着香甜的暧昧气。在小旅馆的露台上相拥着看雪山环抱;牵手漫步四方街享受夏日午后慵懒的阳光;依窗聆听纳西族的悠悠古乐,时光在不经意间柔软而逝,所谓神仙眷侣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3、三亚:三亚,是个被上帝宠坏了的地方。上帝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最柔和的沙滩、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座海南岛最南端的海滨旅游城市。
3、西塘古镇:雨天不淋雨,晴天晒不到太阳的西塘,很适合盟约深深、爱意眷眷的伴侣们游走。清晨,小桥流水,薄雾飘渺;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月夜,灯笼红纱,曲调悠扬。
4、阳朔:“青山为证,绿水为凭。”遇龙河两岸山峰清秀迤逦,连绵起伏,岸边绿草如茵,翠竹葱郁,树木繁荫;携爱侣坐水筏顺流而下,河水清澈透亮,鱼儿闲游,微风拂过,涟漪阵阵,如斯仙境,此生若居此山水之间,但有何求。
5、凤凰古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国 最美丽的小城。碧绿的沱江 从古城 墙下蜿蜒而过,叠翠的南华山 麓倒映江中。岸边的吊脚楼 错落有致,绿树蓊蓊;撑一把油纸伞,携手爱人在雨中漫步,眼前的美景幽静而安闲;在这里,山是青翠的,水是灵动的,阳光是温暖的,身处其间,每一颗被爱情浸润的心灵快乐飞扬。
6、拉萨(西藏自治区):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感受雪原神秘的宗教氛围。爱情,在这里成为一种接受神旨的宿命。在大昭寺 里,沿转经道走一走,一起在佛前许个愿,点上一盏为爱相守的长 明灯。在电光石火的瞬间,此刻携手的人儿,坚定一生不离不弃的信念。“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这便是仓央嘉措的拉萨 ,圣洁 之地,盈满了深沉的爱意。
7、九寨沟(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 ,一个童话中的仙境,这里的一山一水美得令人窒息。山、林、云、天倒映水中,树在水中长,水在林中流,水树交融,水色使山林显得更加青葱,山林使水色显得更为娇艳;瀑泻入湖,湖瀑相生,层层迭迭,相衔相依;从雪山上不断流畅下的泉水,源源不断的注入一个个五彩池 ,流光溢彩,清澈神秘。百万年来才慢慢形成的钙化池,层层叠叠,见证佳侣们永恒不变的爱情。
8、鼓浪屿(福建省厦门市):午后的鼓浪屿 ,阳光流淌在身上,携着你的伴侣,往斜坡深处的小巷子走去,找到花团锦簇的原领事馆住下来,那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落地玻璃窗,是你们蜜月时候面朝大海的私密客厅;又或者住在天主教堂 边的三层小楼里,让周末教堂的吉他声叫醒你们甜蜜的睡眠,哥特式的尖顶是浪漫的坐标,铸铁中门上的玫瑰花窗则是见证爱情的最好恩物。这里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只有幸福的人们手牵着手,踩着柔软的沙滩漫步夕阳。
9、杭州西湖(浙江省):西 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春风下苏白两堤的桃柳,夏日里 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 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西湖 的美景,惹出了千百年来世间男女的痴缠;人世风月,使得西湖历经千年依然妩媚依然,这片涟漪的湖水,沉默着见证了无数次 爱的际遇。长桥 的十八里相送,许白二人的断桥 重逢,在悠远的传说中,隐藏着西湖美丽的全部秘密。
大理洱海怎么样?
#了不起的城市#
大理洱海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洱海有两个出水口:1.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宾”。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中文名洱海
国家中国
省云南省
所属地区云南省大理市
面积256.5平方公里
别名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
深度21.7米
容积27.94.亿立方米
成因类型沉降侵蚀
海拔2056米
属构造断陷湖
英文名Erhai Lak
地理位置
所在地区 云南
面积 250.00平方公里
深度 最大深度 23.00米
容积 30.0亿立方米
成因类型构造湖
洱海,英文名Erhai Lake
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洱河、叶榆河、叶榆泽、弥河、“昆弥川”、昆明池等名,由西洱河塌陷形成,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发源于洱源县的芘碧湖,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直河注人,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18溪水,总径流面积2565平方公里,面积约251平方公里,蓄水量3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约11.5米,最深为20米。
历史变迁
洱海早在汉代它已名载史册。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在向汉武帝汇报西域情况时,他说在大夏国(今阿富汗)曾看到蜀布,经了解是从身毒(印度)贩运去的。他极力进言:从蜀郡通身毒,道路近便,有利无害。根据张骞的建议,汉武帝派使者到西南夷寻求通身毒之路。道路都为洱海附近的昆明族所阻,最终未能通身毒。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因使者阻于昆明族之事,征调人力在首都长安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名之为“昆明湖”,训练水军,准备征讨洱海地区的昆明族。当然,汉武帝征服云南高原其在长安“昆明湖”训练的水军不可能派上用场。但是,这段“汉习楼船”的典故却永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后来,清朝乾隆皇帝因景仰汉武帝开疆托土的功业,把北京颐和园西湖也改名为“昆明湖”。
历史上就有“享渔沟之饶,据淤田之利”记载,三角洲东西两侧有水草丛生的浅湖湾,为鱼类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历来水产丰富,当地称为“鱼土锅”。据《西洱海志》云:洱海“鱼族颇多,视他水所出较美,冬卿甲于诸郡。魏武帝四时食制曰:“滇池纫鱼,冬至极美”。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共有3岛、4洲、5湖、9曲。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
生态特征
洱海正在由贫中营养状态向富营养化过渡,主要污染物有总悬浮物、耗氧物质、氮、磷、挥发性酸、硫化物等;年均水温16.9℃;原有土著鱼类20种,外来11种,从鱼类优势种群的变化情况看,从5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3次演替过程,50年代,鱼类区系组成保持土著鱼类结构特点,以大理裂腹鱼、大理鲤、祀麓鲤、大眼鲤、再海四须鲃、油四须鲃等为主,年捕捞量750~1500t,70年代末,鱼类优势种群变成克氏吻瑕虎鱼、麦穗鱼、史氏黄坳和兴凯刺鳑鮍,80年代,鱼类优势种变成鲫鱼,其产量占洱海总渔获量的70%左右,土著鱼类产量急剧减
秀丽风光
形态描述
洱海形似人耳,南北长,东西窄;当水位海拔1974m时,湖面积250km2,南北长42.5km,最大湖宽8.4km,平均湖宽6.3km,湖容量28.8亿立方米;底质为粉沙和粘土;在入湖河口附近滨岸水域内主要是泥沙和大部淤积,深水区淤积的沉积物多为砂壤和带腐殖质的褐色粘土;入湖河溪大小共117条,北面主要为弥苜河、罗时江、永安江,西部汇有苍山十八溪水、南纳波罗江,东有海潮河、凤尾箐、玉龙河等小溪水汇入,出湖河流仅有西洱河。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 、“西洱河”、“西二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县江尾乡,南止于大理市下关镇,形如一弯新月,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3—9公里,周长116公里,面积251平方公里。洱海属澜沧江水系,北有弥苴河和弥茨河注入,东南汇波罗江,西纳苍山十八溪水,水源丰富,汇水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容水量为28.2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处达20.5米。 湖水从西洱河流出,与漾江汇合注入澜沧江。
气候特点
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苍山东麓。以湖形如耳,浪大如海,故名。古称叶榆泽,为断陷湖。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平均宽7~8千米,湖水面积约 246平方千米,蓄水量约 29.5亿立方米。洱海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最高气温为34℃,最低气温为-2.3℃,湖水不结冰。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
湖面除接受大气降水外,主要靠河流补给,从北面入湖的河流有弥苴河、罗莳河、永安河;从南面入湖的有波罗河;西面有苍山十八溪入湖。湖水平均深度15米,最深21米。湖水在下关经西洱河向西南流入漾濞江,再转南注入澜沧江。
鱼类资源
洱海鱼类资源丰富,有弓鱼、鲫鱼、鲤鱼和细鳞鱼,其中弓鱼最为有名,当地有鱼魁之称。湖产龙爪菜是白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菜。
洱海西面有点苍山横列如屏,东面有玉案山环绕衬托,空间环境极为优美,“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素有“银苍玉洱”、“高原明珠”之称。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韵士写下了对其赞美不绝的诗文。南诏清平官杨奇鲲在其被收入《全唐诗》的一首诗作中描写它“风里浪花吹又白,雨中岚影洗还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又称它“浩荡汪洋,烟波无际”。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洱海气候温和湿润,风光绮丽,景色宜人。巡游洱海,岛屿、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风采,令人赏心悦目。古人将其概括为“三岛、四洲、五湖、九曲。”
风花雪月
大理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在诸多风景名胜之中,以风、花、雪、月四景最为著名和引人入胜。关于风、花、雪、月四景,当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传诵的谜语诗,
诗曰:
虫入凤窝不见鸟(风),七人头上长青草(花);
细雨下在横山上(雪),半个朋友不见了(月)。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华游过大理之后,对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感慨万千,赋留风花雪月诗一首: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风:下关风,下关一年四季都有大风,有时风力达八级以上。关于下关的风,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苍山斜阳峰上住着一只白狐狸,她爱上了下关一位白族书生,于是化作人形和书生交往,他们相爱的事被洱海罗荃寺的法师罗荃发现了,他不容他们在一起,便施法将书生打入洱海。狐女为救书生,去南海求救于观音,观音给她六瓶风,让她用瓶中的风将洱海水吹干以救出书生。当狐女带着六瓶风回到下关天生桥时,遭到了罗荃法师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风,于是大风全聚集在天生桥上,故下关风特别大。按科学的解释,是因为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而苍山斜阳峰和哀劳山脉的者摩山之间的下关天生桥峡谷仅为下关空气对流的出口,所以下关的风特别大,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行走在天生桥峡谷对着的街道上,大风吹的人站立不住。
花:上关花,上关位于大理苍山云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来形成的拱卫大理的要塞。在关外花树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树,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每年开12瓣,润年开13瓣,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后之果壳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于游观的人太多,特别是官府的达官贵人到此赏花,都要当地白族群众招待,人民忍受不了这种白吃负担,于是把上关花坎了。据考证,上关花就是木莲花,此花在大理境内到处都可以见到。
雪:苍山雪,苍山上的积雪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两兄妹为拯救受苦人民,在观音的指引下学法归来,将瘟神都撵到了苍山顶上,让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变作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于是苍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实际上是因为苍山海拔太高,山顶气温低的缘故。
月:洱海月,每到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边的白族人家都要将木船划到洱海中,欣赏相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云彩、月亮和海水相应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关于洱海月,流传最广的是天宫公主下凡的故事。传说天宫中有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一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渔民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能打到更多的鱼。从此,宝镜就在海地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于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观赏。
三岛、四洲、五湖、九曲
三岛:金梭岛,玉几岛、赤文岛;
四洲:青莎鼻洲、大鹳淜洲、鸳鸯洲、马濂洲;
五湖:太湖、莲花湖、星湖、神湖、渚湖;
九曲:莲花曲、大鹳曲、潘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鹤翥曲。
你写过或者见过最经典的对子或者对联有哪些?
我是秋水,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把我看到的经典对联以及本人在头条号所作的对联发给联友们欣赏。
关注我微头条可以看到我更多对联。
题江苏省扬州平山堂:
上联: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下联:一派竹西歌吹路,传颂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了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福州西湖桂斋:
上联:人行柳色花光里;
下联:身在荷香水影中 。
桂斋在荷亭西北侧,背靠"大梦松声",紧邻"荷亭晚唱",北与"湖心春雨"相望,东可望及"仙桥柳色"。此联品来自是风景秀色可餐,仿佛一篇优美的散文。上比写出了错落有致的层次感,写出了一个春满的绿场。下比仿佛能看到“一衣带水探荷香”的诗人。整联体现了什么是风致,什么是婉约。细想只有对自己故乡非常热爱的诗人才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楹联。另一幅题福州西湖宛在堂画船联“新涨拍桥摇橹过;杂花生树倚窗看”也给人优美的享受感觉。
挽乳母:
上联: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下联: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曾国藩挽汤鹏
上联:著书成二十万言,才未尽也;
下联:得谤遍九州四海,名亦随之。
此为对联大家曾国藩挽同乡汤海秋联,是古文笔法经典范例,句式平仄、节奏迥异格律诗词句式,对仗也“意工自工”毫不拘泥,率然得趣,被前人誉为“奇气喷薄,如干莫不可逼视”、“俱极倜傥”,视为古文入联的最佳作品。
《楹联新话》对此联有评价:“独曾文正才力标举,夭矫老苍,自成一格。……运古文法于联语中,洵不虚也。其最佳者,如挽汤鹏。”
曾国藩挽梅霖生太史钟澍
上联:万缘今已矣,新诗数卷,浊酒一壶,畴昔绝妙景光,只赢得青枫落月;
下联:孤愤竟何如,百世贻谋,千秋盛业,平生未了心事,都付与流水东风。
此联被誉为“文正惬意之作,百年来,何人敢与抗手”。
欣赏一副长联,湖北省竹山县文化局原局长徐纯孝的一副对联:
上联:六百里堵河泻来眼底,奔腾激荡,喜遥遥源头无边。看霍山平湖,长桥夜月,竹岭叠翠,驴头高峡,骚人墨客,何妨游览登临。趁绿渚银滩,轻倚着晓风晨雾,更芳草碧波,点缀些锦鸡鸳鸯,莫辜负一江春水,两岸奇峰,四时鲜花,八方笑语。
下联:五千年往事铭记心中,对景长嘘,叹轰轰英烈谁在?想首义振武,二七施洋,五师明清,赤胆志士,伟绩丰功,费尽毕生心血。瞻故居陵墓,难寄托缅怀情思,便承先启后,致力于强国富民,且放眼满腔豪情,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众齐心。
以下内容是我自己在头条号的对联,上联是联友出的,下联是本人对的。欢迎联友点评指正,给予更多关注,谢谢联友支持!
上联: 日落千山静。
下联:云开万里明。
上联:画笔悠然修暮色;
下联:渔舟静晚网霞光。
上联:水抱青山沉鹤影。
下联:烟飞晴树映波光。
上联: 闲坐家中书是伴。
下联:孤居屋内酒相陪。
上联:万里征程书远志。
下联:千秋大业写豪情。
上联:一帘幽梦芳心锁。
下联:十里柔情春意来。
出句:月下寻梅风弄影;
对句:窗前横案墨生香。
上联:鹤飞竹海,惊起鹭声一片;
下联:雁叫霜天,争留月色三分。
上联: 风舞梨花白玉裳,伊人沉醉。
下联: 雨敲荷叶翠罗裙,红袖添香。
上联: 误入荷田风细细,桨声惊鹭;
下联:轻摇舟舫水潺潺,月色迷鸥。
上联: 剑挑西风,纵横四海英雄梦。
下联:酒邀明月,征战八方霸主心。
上联:琼花漫落,满地春光风写作;
下联:绿柳扶疏,一川烟色月携诗。
上联: 相思无解,抛书倦数灯花落。
下联: 寂寞有因,望月轻移帘幕垂。
上联:梦醒推门,偶入红尘添做客。
下联:愁思往事,还将老酒化成诗。
上联:荷塘月色,风牵柳影携谁手;
下联:庭院书声,蝶舞花香伴我情。
希望我的回答能达到你满意,谢谢!
稻谷万顷打一字谜语?
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