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大结局,兰陵王电视剧兰陵王抗旨是第几集?
《兰陵王》电视剧兰陵王抗旨是第15集,靠着朝堂之上一番辩驳,雪舞最终洗清了兰陵王的冤屈。胡皇后再也不能乱政,祖珽也受到了惩罚。然而这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只是加深太子高纬对兰陵王的厌恶,尤其他听到心爱的郑儿因此受牵联,心里更是忿恨不已。为何其历史存在感极低?
冉闵,武悼天王是也,五胡乱华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面对北方野蛮民族的侵略,他毅然发布“杀胡令”挽救了汉民族亡国灭种的危机。但是,冉闵提倡民族主义,易暴易暴的做法,使得很多北方少数民族,部分汉人遭受屠戮,被错杀。所以,冉闵的出于惩罚侵略者的本意,却使得自己从受害者成为施暴者,史书记载,冉闵颁布杀胡令之后,北方少数民族被杀绝,能幸免于难的都逃至漠北,再也没有能踏入中原半步。所以,冉闵是民族英雄,也是屠夫,具有很大的争议性。
在我国14亿人口中,汉族占了总人口的91%,毛主席曾经说过,搞民族主义,特别是“大汉主义”不利于民族团结。因为历史上的民族仇恨,恩怨纠葛会加深民族的分裂,不利于我们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国家精神。所以,我们自称中华民族,而不是大汉民族。基于这个原因,我国近代历史对于冉闵的记录没有,所以在冉闵历史上在感很低。
冉闵,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没于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按现在的标准还是一个孩子),冉瞻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石勒(此时是前赵的大将)攻打河内,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冉瞻众寡不敌,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327年,冉瞻在和凶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冉瞻之子就是后来的冉闵。冉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后来《兰陵王》的戏剧就是由他的事迹改编的。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瞭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镜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馀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缕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馀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冉闵战绩:(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裡,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公元352年。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
英勇就义,名载史册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隻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正史记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晋将自杀谢罪。
后来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与东晋政权南北对峙。公元383年,前秦符坚率领80万大军攻打东晋,在淝水一战,被东晋军队打败。东晋政权因此存活。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篡晋,建立了刘宋政权。历史进入了南北朝对峙阶段。
后主高纬为何一定要处死领军大将兰陵王?
因为兰陵王不好美色。高纬的父亲曾给兰陵王送了20个女人,但兰陵王只挑了1个。高纬:连女人都不要,必有坏心思。
兰陵王高长恭,是我国4大美男之一。
他长相柔美、酷似女人,却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然而,他的结局却让人非常惋惜。
在北齐衰落的情况下,作为军中唯一的栋梁,他却被皇帝高纬赐了一杯毒酒。
在影视剧中,北齐皇帝高湛,利用兰陵王的优秀,来磨练太子高纬,搞得高纬终日惶惶不安,然后杀父夺位。
在这个过程中,兰陵王立下赫赫战功,声望越来越高。
高纬很害怕,而他的妃子,对兰陵王爱而不得,因爱生恨,便用几句枕边风,让丈夫给这位北齐战神赐了一杯毒酒。
一代战神,就这样死于女人的算计、君王的猜忌之中。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高纬最宠爱的女人,确实是冯淑妃,玉体横陈的典故,便来源于这个女人。而兰陵王,也的确死于一杯毒酒。
只不过,真实的历史中,兰陵王的死因和经历,比影视剧还要曲折许多。
艺术源自生活,兰陵王的曲折人生告诉我们,别和笨人来往兰陵王,本名高长恭。
他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孙子,文襄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从血缘关系来看,他是高纬的堂哥。
年少时,高长恭并不受重视,只是零零散散地当着地方官。
高湛继位后,高长恭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带兵打仗,并且名声大震,逐渐成为北齐的战神,军队中的核心人物。
公元563年,高长恭在击退突厥的战争中,名声大震。
公元564年,邙山之战,高长恭带着500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救下了被围困的金墉城。北周军队丢盔弃甲,放弃营帐逃窜。
这一战,是高长恭创造的奇迹,战士们为了歌颂他的战绩,自发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后,高长恭几乎成为了与斛律光并列的北齐核心将领。
他成了常胜将军,无论是面对北周还是突厥,只要高长恭在,基本上稳操胜券。
而因为军功不断,高长恭也接连晋封,被册封为大司马、太保、巨鹿郡公、长乐郡公、乐平郡公、高阳郡公……
然而,高湛越喜欢高长恭,太子高纬就越慌张。
他忍不住担心,父皇如此宠幸堂兄,未来是不是要把皇位传给他?
按理说,皇位传给太子是天经地义,但北齐皇位的传承,实在是太混乱了,兄终弟及、父死堂侄继承的先例也不是没有。
因此,高纬对高长恭的忌惮,也不能称之为“被害妄想症”。
而让高纬对高长恭恨之入骨的,其实是一件小事。
北齐皇室的私生活都比较乱,但高长恭是个例外。
他的府上,只有一个王妃,连妾室都没有。
一次,皇帝高湛认为他的府上太冷清,便直接让人给他送去了20个小妾。
高长恭挑了很久,最后,左思右想,留下了1个,其他都送了回去。
他是真的不喜欢女色,只是,皇帝赏赐了20个女人,他若是一个都不要,全部送回去,会显得很傲慢,所以,他才勉强收了1个。
《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
岂料,这件事在高纬眼中,就成了“韬光养晦”的代名词。
他认为,高长恭居然连女人都不要,肯定是有更大的图谋。
公元565年,皇帝高湛主动退位,当了太上皇。他把皇位传给儿子高纬,而当上皇帝后的高纬,在小人的挑唆下,对高长恭越来越忌惮。公元572年,高纬听信谗言,认为大将斛律光有谋反之心,设计把斛律光引入宫杀死。
此后,他昭告天下,斛律光谋反,将斛律光全家满门抄斩。
《北齐书》:顷之,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今已伏法,其余家口并不须问。寻而发诏,尽灭其族。
斛律光死后,高长恭就成了北齐唯一能打胜仗的将领。
按理说,他应该被当成神一样供奉起来。
毕竟,此时的北齐,内忧外患,北周还虎视眈眈,筹谋着什么时候吞并了北齐。
但皇帝高纬却在这个节骨眼上,直接派人给高长恭送去了一杯毒酒。
高长恭看着毒酒,心中悲愤:“我对国家如此忠心,从未辜负皇帝,居然要赏赐我毒酒!”
《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但他是忠诚的,并没有抗命。
他嘱咐好身后事,烧掉一堆欠条,然后坦然赴死。
而他选择赴死时,之前留下的小妾不知所踪,身边只有正妻郑妃相伴。
北齐战神,就这样死在了自己人手上,实在令人唏嘘。
不过,抛开感情因素和国家存亡的危机,高纬杀掉兰陵王,也不算没有理由。
其一,兰陵王具有继位可能性,现实地威胁到了皇位。北齐一共就延续了20多年,中间换了五六个皇帝,其中父死子继的很少,多得是兄弟继承皇位、叔叔抢侄子皇位的事情。
皇位更替规则非常不稳定,而高纬又没什么能力,陷入恐慌之中也在所难免。
兰陵王高长恭,具备纯正的皇室血脉,他要当皇帝完全可行,并没有其他朝代那么大的阻力。
和高纬相比,兰陵王为人谦逊、军功赫赫,在邙山之战后,就成了战士们心中的战神,在军中可谓一呼百应。
在这种状况下,就算高纬手中握有兵符,将士们也未必会听从他的调遣。
功高盖主,怀璧其罪。
这样的高长恭,在其他朝代也很难得到善终,更不要提混乱的北齐了。
其二,天降异象,民间传言是明主未归位,期待兰陵王继位古人非常相信天象之说,王朝更替、皇帝之间的更替每每都会天降异象,皇帝不仁、难当大任也会有异象出现。
公元565年,高湛退位当太上皇,就是因为有慧星出现,为了迎合天象之说。
然而,退位后,异象并没有消失。
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类似的异象时有发生。
《隋书》:四年(公元568年)六月,彗星见东井。占曰:“大乱,国易政。”七月,字星见房心,白如粉絮,大如斗,东行。……(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十二月辛丑(十二月初十),日食岁星。占曰:“有亡国。”
因为这些异象,民间纷纷传言,这是明主还没有归位。
这种传言无疑是在宣告:高纬不是明主,高长恭才是明主。
一个同时具备天象、民心、军功、身份的高长恭,怎么可能让高纬放心。
高纬要想牢牢坐稳皇位,就一定会杀了高长恭,哪怕这个选择很愚蠢,但他本身就是个没什么能力的人。
其三,兰陵王独爱汉文化,与北齐的宠臣们格格不入。北齐上层的掌权人士,分为鲜卑化汉人和鲜卑诸胡。
高家是鲜卑化汉人,即原本是汉人,但因为长期与鲜卑人杂居,在生活习惯上向鲜卑族靠近了,只是依然还保留了汉人的部分习惯。
而鲜卑诸胡,虽然也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从内心抵制汉文化的。
在这样一群人中,高长恭显得格外异类。
他虽然武功很高,却对文学艺术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尤其是汉文化。
他喜欢结交文人,吟诗作对,还喜欢汉文化中的诸多娱乐活动,比如投壶。
《颜氏家训》卷第七《杂艺第十九》:投壶之礼,近世愈精,至邺以来,亦见广宁、兰陵诸王,有此校具。
就连在婚姻方面,兰陵王的王妃,也是北方汉人的一等门阀荥阳郑氏。
这样的兰陵王,太过清高,与北齐的上层官员明显格格不入。
这种“不合群”的后果就是,他在北齐上层几乎不会有可真心结交的朋友。
像陆令萱等谄媚小人,为了向高纬示好,会陷害兰陵王,时不时吹点邪风。而一般的官员为了自保,也不会帮着兰陵王说话。
也正是因此,高长恭在看到高纬给自己送毒药时,半点想要解释的心都没有。
因为,不管他怎么解释,都不会有人帮他说一句话,而高纬也不会听。
其四,高纬是个无能皇帝,分不清楚轻重缓急。混乱的北齐,说实话,没几个皇帝是正常的。
他们要么要么荒淫无道,要么残虐嗜杀。
就拿高湛来说,他安于享乐,在个人生活上非常荒淫奢侈,在哥哥高演死后,直接逼迫嫂子李祖娥当自己的女人,还让嫂子为自己生下了女儿。
但高湛在北齐皇帝中,还算不错的,至少他还有君王的度量,能够让文武百官都发挥作用。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高湛懂得利用联姻笼络武将,多次和段氏、斛律家族联姻。
可是高纬这个人,继承了父亲的荒淫,为了冯淑妃不顾朝政、不理会军事,甚至还玩上了比“烽火戏诸侯”更过火的事情。
他带着冯淑妃去前线,冯淑妃梳妆打扮不来,高湛就让将士们等着不许开战,硬生生贻误战机。
而在朝政大事上,高纬完全没有手腕,不能令朝臣臣服,也不懂得御人,感觉自己控制不住了就直接杀,全然不顾北齐的生死存亡。
斛律光、高长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他处死的。
其实,高长恭一直明白自己的功高震主,也懂得他过于清高会给自己引来祸患。
他也做了很多自保的工作。
比如,为了让皇帝可以打消顾虑,高长恭曾经主动贪污,自爆缺点。
《北齐书》:其属尉相愿谓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由芒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
但是,高长恭的自保,高湛是聪明人,能心领神会。
可高纬却无法明白其中的玄机。
到了后期,高长恭只能菜采取更加消极的办法来自保,即有病不医治,想要把自己的身体拖垮,好让高纬放心。
可即便这样,兰陵王也没有逃过一杯毒酒的宿命。
真可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而高纬赐死兰陵王后,还美滋滋用他之前自爆的“贪墨”,给他加了一重污点。
说真的,如果我是兰陵王,还讲什么君臣之道,直接取而代之。
因为一个想要你命的人,不会因为你的步步退让而有所收敛。
相反,他只会沾沾自喜,认为你是个好捏的柿子,然后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面对危险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逃避,而是干掉危险本身。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北齐皇帝高洋花样作死?
历史上,凶残暴虐的君主,往往也是亡国之君,如商纣王对臣子大施炮烙、挖心等酷刑,如秦二世胡亥残杀兄弟姐妹、戕害蒙恬、蒙毅、李斯等重臣,如后赵石虎残杀侄子、儿子、孙子,随意杀戮大臣。与之相比,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亦是一位荒淫无耻、杀人如麻的暴君,可为什么他却能避免亡国厄运,反而将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呢?通过本文,小崔畅说历史会为大家细说原因。
文/小崔畅说历史
公元549年,长期欺凌皇族的东魏权臣高澄,被厨师兰京刺杀。
好色荒淫、虐待厨师自取灭亡的高澄
一时间,见不到高澄的东魏朝臣们无所适从,猜测高澄已遭不测的东魏皇帝元善见幸灾乐祸,至于群龙无首的东魏高家,则顿时面临如汉朝霍光死后霍家被皇帝反攻倒算那样的灭族危险。
关键时刻,长期装疯卖傻的高家次子高洋一反常态,只见他先机智果断地派兵封锁消息,并对外声称大哥高澄只是遇刺受伤并无大碍,如此稳定住朝野人心后,他雷厉风行地亲率八千精锐甲士赶到皇宫,威慑皇帝不要轻举妄动,紧接着,高洋迅速从邺城赶回晋阳,接管了鲜卑元老大臣们对全国军队的指挥权。
先前大智若愚、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高洋
就这样,高澄意外被杀后留下的权力真空,瞬间便被英明睿智的高洋及时填补,高洋成为新一代东魏权臣。
公元550年,在提拔好亲信、安抚好元老大臣后,无所顾忌的高洋毅然逼迫魏帝元善见禅位于己,面临高洋如狼似虎的可怕威逼,早被架空的元善见颇识时务地将皇位禅让给了高洋。
至此,东魏灭亡,高洋建立起北齐王朝。
北齐继承的东魏版图
不过,能建立起国家,不代表能治理好国家。长期以来,高洋给世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玩世不恭、蠢笨木讷的二世祖,继承大哥权位后,高洋又解除长期的压抑,变得荒淫无耻杀人如麻,如此一来,包括他母亲娄昭君在内的众人,都对高洋称帝建国一事抱以不乐观的态度。
然而,之后的十年间,北齐内部政通人和,对外威震四方,国力蒸蒸日上,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那么,为什么荒淫无耻杀人如麻的皇帝高洋,能将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呢?
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高洋继承哥哥权位后的荒淫暴虐性情,应该是众人先前对他的胡作非为导致的,不过,这在主观上既让高洋看透了弱肉强食的世界,又让高洋在屈辱中爆发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不竭斗志,此外,这在客观上也导致高洋用仇视众人的性情来做那种乱世用重典的强势皇帝。虽然高洋生活荒淫,但荒淫的生活要求皇帝要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促使高洋开源节流地明智治理国家;同时,虽然高洋待人残暴,但对内惩治贪官污吏的政治行动、对外征战的军事行动,都要求乱世君王必须得对政敌和敌国残暴异常。就这样,在高洋开源节流、惩贪治腐、修正法令、对外用兵地轮番治理下,北齐开始迈向强大之路。
高洋能够成为东魏的权臣和北齐的开国皇帝,绝不是偶然的。
因为,能够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承受屈辱的人,才有资格领导国家;能够为了天下的利益而承受灾难的人,才有资格当天下的君王。
越王勾践能够灭吴称霸,就在于他为了越国的利益甘愿到吴国承受为奴尝粪之屈辱;秦始皇嬴政能够削平六国一统天下,就在于他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利益在仇敌赵国屡受磨难。
作为东魏权臣高欢的次子,高洋从懂事时起,就因貌丑和木讷而颇受大哥、群臣的侮辱和嘲笑,其中,尤其是好色的大哥高澄,竟奸淫过自己的妻子李祖娥,这颇令当时的高洋既无可奈何又怀恨在心,至于群臣那无处不在的挖苦嘲笑和无时无刻的鄙视侮辱,更是在高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痛苦的心理阴影,这些屈辱和磨难,极大地促成了高洋掌权后另类的行事风格和处世态度:
另类一,既然大哥生前能不受惩罚地淫己妻子,那高洋就要荒淫地玩遍天下女人,来报复当初胡作非为的大哥和袖手旁观的众臣!
于是,我们看到北齐建立后,针对旧仇,高洋频繁地奸淫大哥的遗孀,频繁地糟蹋百官的家眷,有怨必报地斩杀父亲的爱妾尔朱氏,随心所欲地打杀诸嫔妃。
针对新恨,高洋锯死薛嫔妃的姐姐,将薛嫔妃斩杀后分解尸体做成琵琶,砍死重臣崔暹之妻,痛打皇后之母,戏耍自己母亲娄昭君。
一时间,后宫不敢干政,外戚不敢擅权。
另类二,既然众臣都轻视鄙视地侮辱过自己,那高洋就要对内狠辣奋发、对外残忍凶狠地干出一番事业,令那些当初嘲笑他、鄙视他的人们目瞪口呆、悔恨难当!
于是,我们看到对内,高洋在虐杀高浚、高涣等异母兄弟,逼死高隆之、杜弼、高岳等重臣,残杀众死囚的同时,还裁撤州、郡两级官僚机构,解雇数万官吏,此外,高洋命宰相杨愔修订法律,规定除皇帝外,百官必须依法办事,凡有跑官要官者,一律杖死,此乃不破不立、立竿见影的节流。从此,高洋恢复官员们的俸禄,让他们有丰厚的工资保障、有严苛的法律约束以至不敢再残剥百姓,如此,北齐官场变得清正廉洁,百姓活得更加轻松幸福;
而对外,高洋赤膊上阵,亲率数万北齐精兵重创契丹军民,俘虏十余万人口和百万牲畜;紧接着,高洋继续率军攻打突厥,突厥战败后,立刻向北齐称臣纳贡;后来,高洋不顾艰险,亲自率军长途跋涉地剿灭了山胡。在消除北方外患的同时,高洋还派出数十万军队渡江南下,意欲消灭南朝统一东中国,虽然最后此举失败了,但北齐占据了淮南,可谓得大于失。此乃以小博大、有得有失的开源。从此,在高洋的赫赫军威下,周围诸国,皆对北齐敬若神明,北齐人民活得更加扬眉吐气。
另类三,既然众人在以前肆无忌惮地得罪过自己,那高洋就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开杀戒,以树立威权令人胆寒!
于是,我们看到,东魏的元氏皇族被高洋屠杀殆尽,大批死囚被高洋趁着酒兴随意残杀,上至宰相杨愔下至街头小民,都处在高洋屠刀的虎视威逼之下,以至于百官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尽忠职守,不敢玩忽职守以强凌弱地胡作非为。
总之,高洋早年的经历将他逼迫得残暴不仁、荒淫无耻。不过,高洋淫虐地对待后妃、百官女眷、民间女子,如此,北魏胡太后执掌大权祸乱朝政的可能被高洋彻底断绝,北齐暂无后宫女人干政祸国的隐患;高洋残狠暴虐地屠杀贪官高德政、设立大棒杖杀跑官要官者,如此,北魏、东魏以来贪官污吏横行、结党营私不断的官场歪风被狠刹,北齐吏治变得清正廉洁;高洋残暴不仁地虐杀死囚、虎视眈眈地威胁朝廷百官,如此,群僚荒疏怠政、推诿扯皮的行事风格被尽忠职守、实心任事的工作作风所取代,北齐朝政焕然一新;高洋凶狠狂暴地率军横扫北方各势力、处心积虑地修建长城,如此,危机四伏的北方边患先被北齐军消除,后被长城所阻隔,北齐周边变得和平安定。就这样,高洋通过这些荒诞不经的行动,将北齐弄拙成巧地发展壮大起来。
其二,高洋信任的宰相杨愔德行高洁、政治水平高超,能够在高洋胡作非为时竭力救人、保持朝政的和谐稳定,由此,北齐朝政形成为主昏暴于上、政清平于下的独特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国家实力的逐渐强盛。
德行高洁、兢兢业业的宰相杨愔
高洋称帝后,慧眼识人的他知人善任地任命杨愔为宰相,杨愔为人善良勤勉、宽容大度,常能以德报怨地对待同僚、嫉恶如仇地惩治贪官:
如高洋在喝醉酒后要肆无忌惮地杀人时,杨愔适时将监狱中的死囚们拉出,供高洋随意处置,此法,在一定程度上既维护了皇帝的名声(不乱杀人、杀死囚),又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审判过死刑后再杀、非不审乱杀);
如开府参军裴谓之正直不阿地直言上书劝谏,批得高洋怒不可遏地想要杀掉老裴时,杨愔以“裴谓之想让陛下杀了他,好在后世得个好名声”的急中生智之言,激将得高洋不再杀老裴,此举,既没让高洋担上残杀谏臣之恶名,又保护了一名心怀家国的优秀谏臣;
如贪官高德政纳贿受赂想要装病隐退时,杨愔建议高洋外调高德政,高洋从之,高德政瞬间“病好”,高洋得知被骗后,他怒不可遏地先虐待高德政,再将其残杀,杨愔此举,算是借刀杀人地为朝廷除一巨蠹;
总之,在杨愔去恶存善地选拔官吏原则下,北齐官员们日渐多贤臣、少小人;在杨愔清正廉洁的官场作风熏陶下,北齐官场也变得清明廉政;在杨愔护君护法的苦心经营下,北齐虽然皇帝胡作非为,但宰相之下的文武百官们皆兢兢业业地治国、老老实实办事。北齐在主昏暴于上,政清平于下的难得格局下,自然国力蒸蒸日上地发展起来。
其三,侯景之乱将南朝折腾得四分五裂,这种局势给了东魏和西魏蚕食南方的绝佳良机,正是这种难得一遇的良机,将北齐、西魏(北周)这一对宿敌的长远矛盾暂时搁置,在最大对手的寄情南方之下,北齐自然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来不断发展壮大。
公元547年,东魏权臣高欢逝世,其长子高澄继承父位,割据河南的东魏重臣侯景闻之,便毫不犹豫地举兵反叛高澄,高澄派慕容绍宗率军将侯景击败后,将侯景驱逐至南梁,梁武帝萧衍轻信侯景谗言,对其不加防备,结果侯景率军长驱直入地攻陷南梁都城建康,将萧衍囚禁致死。
如此,顿失开国皇帝的南梁王朝开始四分五裂,其中,萧纪称霸蜀中,萧绎横行于荆州及长江下游,同时两方还要兵戎相见一决雌雄。
趁此良机,利用萧纪与萧绎的相互内斗引狼入室,西魏权臣宇文泰先派尉迟迥率军攻占蜀地,再派于谨、宇文护率军攻占荆州、消灭萧绎;而东南方,利用陈霸先、王僧辩、王琳等势力的勾心斗角,高洋也派徐嗣辉、任约、萧轨、东方老等将率军渡江进攻建康,不过,与萧纪、萧绎的相继败于西魏军不同,南朝的陈霸先勇冠绝伦且知人善任,他率领的梁军在杀掉王僧辩解决内乱后,便奋勇争先地两次打败北齐军,将高洋想要统一东中国的宏图大志彻底打破。
与高洋和谐相处、却趁机统一西中国的奸雄宇文泰
至此,利用侯景之乱的南略良机,西魏的宇文泰攻占蜀地、荆州,统一了西中国,而北齐的高洋,却仅攻占如鸡肋一般的广陵等淮南之地,在损兵折将数十万后,无奈地与南朝隔江对峙。
与北齐的开疆拓土蒸蒸日上相比,北周是颠倒乾坤转弱为强
虽然,高洋攻占南朝的企图和军事行动失败了,但宿敌宇文泰兵锋转向南方发展,则有效缓解了北齐、西魏的外交矛盾,与高欢在世时东西魏五次大战导致两国均元气大伤难以壮大相比,北方两国在争相攻略南方时这种难得的和平相处,在客观上为北齐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
综上所述,荒淫无耻杀人如麻的皇帝高洋,之所以能将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主要因为:
其一,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高洋继承哥哥权位后的荒淫暴虐性情,应该是众人先前对他的胡作非为导致的,不过,这在主观上既让高洋看透了弱肉强食的世界,又让高洋在屈辱中爆发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不竭斗志,此外,这在客观上也导致高洋用仇视众人的性情来做那种乱世用重典的强势皇帝。虽然高洋生活荒淫,但荒淫的生活要求皇帝要有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这促使高洋开源节流地明智治理国家;同时,虽然高洋待人残暴,但对内惩治贪官污吏的政治行动、对外征战的军事行动,都要求乱世君王必须得对政敌和敌国残暴异常。就这样,在高洋开源节流、惩贪治腐、修正法令、对外用兵地轮番治理下,北齐开始迈向强大之路;
其二,高洋信任的宰相杨愔德行高洁、政治水平高超,能够在高洋胡作非为时竭力救人、保持朝政的和谐稳定,由此,北齐朝政形成为主昏暴于上、政清平于下的独特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国家实力的逐渐强盛;
其三,侯景之乱将南朝折腾得四分五裂,这种局势给了东魏和西魏蚕食南方的绝佳良机,正是这种难得一遇的良机,将北齐、西魏(北周)这一对宿敌的长远矛盾暂时搁置,在最大对手的寄情南方之下,北齐自然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来不断发展壮大。
电视剧兰陵王妃中最后兰陵王和端木怜的结局是什么?
小怜回到了宇文邕身边,高长恭杀了诸葛无雪,折断了离殇剑,被齐国皇帝高纬关了起来,后以一杯毒酒赐死,郑洛云自刎殉情,后来,小怜得知,离开了宇文邕,高长恭的母亲变得疯癫,小怜带走了她,后来,宇文邕御驾亲征,讨伐突厥,途中病死,然而高长恭并没有死,洛云也没死,洛云的表兄救了他们,长恭醒后,告辞去寻找小怜,后来二人在无忧谷相遇,二人紧紧的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