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习俗,上门女婿是不是很受气?
在过去的农村,“有钱人家娶媳妇,穷人家的孩子倒插门”,说的就是上门女婿,一般没有特殊情况的,在过去,是不会去上门的,也就是在过去的农村,大家还是会对上门女婿一点歧视的,多认为那是穷人家的孩子才会这样做。
现实条件下,上门是一种幸福
如今的现实情况,也许不一样,随着农村没有生到儿子的情况也比较多,而一些地方也是独生子女的情况,农村孩子做上门女婿的情况和机会也就越来越多,而大家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就见怪不怪了,而很多地方,甚至还把上门看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就拿我们村来说,如今出去做上门女婿的也比较多;
基本上,可以看出来,出去上门的家庭,有这样一个特点,对方家里没有儿子,而这边家里又有几个儿子,也是为了一种资源的平衡,为了双方父母都有一个养老的保障,所以选择上门,最终协商也很顺利。
而今面临的彩礼钱,可能让家里的几个儿子都娶上媳妇已经不太可能,所以也就有部分男人只有选择上门的路,作为他们来说,减轻了一定的负担,还能给父母一点钱,女方对上门的女婿,也是跟讨回去一样,需要拿出点彩礼钱的。
生活上是富裕,但是可能会受气
这样的女方家庭,独生子女,或者几个女孩,其实家庭条件一般不太差,在城市的话,也都有车有房,也就不用男方操心生活问题,唯一的就是照顾父母,完成传宗接代的事情,最后孩子也是跟着女方姓,有时候还能继承女方的祖业。确实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应该说稳赚。
但是,在村里面的人看来,上门的女婿,也就如同嫁出去的女儿,不会再要求你对娘家负责,也就是娘家的大小事,一般也没人回去找你,而村里面的大小事,也没人会去请你,这样不算是被人看不起,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有苦乐自知。
不过,我没有遇到过。听说上门的女婿,没有多大的自主权利,经济也掌握在女方手里,还得言听计从,所以,最后的结果不是别人看不起看得起的问题,而是自己生活幸福不幸福的问题
一年四季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真实的吉林农村是什么样的?
有一次调研去到了长春市周边的一个农村,第一次踏上了东北广袤肥沃的黑土地。问过田间一个劳作的老人,老人说就自己和老伴在家,加上年老了行动不便,只种了一点地,当我问大概多少亩的时候,(因为我们那边用亩来衡量,我当时也不了解东北都以垧为单位)老人说只有一百多亩。
老人的话不是谦虚,甚至有点无奈,因为是想多种一点的。我听到这句话后十分惊讶!虽然在中学地理书上学过东北平原农业高度机械化,但也只是纸上知识,感受不深,再因为我对重庆山区地区农村生产力的认知。在重庆的农村,两个中年农民拼尽全力一年也只能经营三四十亩地,因为除了能够使用较为方便的公路之外,就只能依靠人力了。而东北平原上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环节都可以通过机器完成,实在是佩服!
自然地理上的优势也给吉林省和整个大东北带来了祖国粮仓的重要地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19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从去年的全国第七位提升至第五位;全省粮食平均单产916斤/亩,比上年增加51斤/亩,增长5.9%,位居全国第五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33斤/亩,高出20.1%。吉林省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突破700亿斤。
以下为对吉林省气候、天气条件的认识:
2019年12月16日的长春又下雪啦,正在期末复习的时候望一眼窗外,雪下得有点浪漫呀⛄
当年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为了能离家远点,从重庆来到了长春,上了两年多学以来最喜欢的一点就是长春的天气。全年多是万里无云大晴天,天蓝得让人心情愉悦,不像南方经常性的阴雨连绵。春秋季节不用说,夏季比火炉城市凉快十几二十度,寝室风扇都没有依然睡得很香,最热的时候只要不在太阳底下待着连汗水都不出。冬季虽然室外气温低到不能打电话玩手机,但室内却是短袖裤衩,晚上睡觉有时热到不盖被子,早上起床就是被子一掀,再也不需要进被窝和起床的勇气了。
虽然GDP靠后,但作为一个北方城市,在冬季长达半年,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情况下,城市人口数量和规模以及经济发展能达到现有水平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大东北的振兴就靠各位仁人志士了。其实还要靠朝鲜,要是朝鲜搞个改革开放,那么东北就和朝鲜、韩国、俄罗斯甚至日本四国汇集成一个东北亚商圈,鸭三角洲经济圈就诞生了hhh
周口400亩麦田起火?
村民办丧事,周口400亩麦田起火,预估损失40万,怎么回事?因为举办丧事烧了400亩麦田,村民们损失惨重,太让人痛心了,但是该赔偿的还是要赔偿。
先去梳理下这件事情吧:
时间:2020年5月27日下午
地点: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厂镇魏庄村,吴庄村,宋庙村,滩上村4村附近的麦田地
事情的经过:5月27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马厂镇魏庄村,吴庄村,宋庙村,滩上村4村附近的400亩麦田全部都起火了。不是麦苗起火,金灿灿的麦子起火后燃烧得很快。虽然在消防部门的努力下,大火已经被熄灭了,但是麦子都被烧了,村民的损失惨重。当地有村民表示,麦田的受灾面积在400亩左右,换算成钱的话差不多损失了近40万。太让人痛心了。
田里有人办丧事而引起火灾。
为何会引发了这场火灾,当地还没有通报,但是有村民说,当地有人在田里办丧事,不慎引起了火宅。这应该是很有可能的。大家都知道,很多地方在举办丧事的事后都会给去世的人烧纸钱,烧衣服等等,希望逝者在另外一个世界还是能够好好的。这就很容易引发火灾。
还没有协商赔偿问题。目前,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出来表示,麦田受灾400亩不准确,应该是100亩左右,目前还在调查起火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办丧事引起的还不能确定。
不管是400亩还是100亩,村民都是损失惨重的。弄清楚了起火的原因,该赔偿的还是要赔偿。只是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的,要真是办丧事引发的火灾,大家还是应该等着这家人缓缓,再来协商赔偿的问题。毕竟家里刚办丧事,心情是很郁闷的。等他们缓过来了再来协商赔偿的问题。要是无法协商,可以用法律手段,当地有关部门应该协助处理赔偿的问题。
预防火灾的发生。火灾大部分都是人为引起的,管住火要先管住人。加强对人为火源的管理,是防止发生火灾最有效的办法。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预防火灾的宣传教育。有关部门可以给大家发放消防宣传资料,可以为群众解答消防提问等等,去提高广大农村群众预防火灾、自防自救能力,使消防安全知识深入人心。第二,群众自己应该有消防安全意识。现在信息传播很快,很多地方因为火灾引发的悲剧大家都看得见。群众自己也应该有消防安全意识了。大家在山林、杂草密集地段不要使用明火、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等。吸烟也要灭好烟头。管好自己,管好火源,就能避免火灾了。
你还记得小时候过年时的一些趣事吗?
记得!记得!记得!过年的趣事很多,比如买新衣、成绩考得好要找爸爸妈妈兑现承诺,要他(她)们给奖金以资鼓励、跟着爸爸妈妈去赶集看集市上人潮拥挤的那种热闹、买新衣、买新裤、买气枪、过年要压岁钱…………
但以上这些趣事比起“拜年”这件趣事味道还是要淡一点。
小时候去拜年特别有意思。
首先这种“拜年”不是去外婆亲戚家拜年,这种拜年是小孩子去寨子里其他人家要点好吃的。
过年嘛!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年货。
那些年货里面就会有小孩子非常喜欢吃的瓜子、苹果、甘蔗等等。
大年初一这一天我就会约上两个小伙伴手里拿着一只大塑料袋家家户户去拜年。
“拜年呢?拜年呢?拜年拜到清早发,不杀鸡就要杀鸭。”我们用稚嫩的童音推开主人家的门。
主人家就会脸上堆着笑眯眯欢迎我们进去,然后打开柜子的锁把里面的苹果、甘蔗、糖果什么的拿出来装进我们的塑料袋里面。
我们不说再见就跑了,因为我们还要跑下家拜年呢?免得下家被其他小朋友捷足先登把好吃的东西被他们拜年拜走了。
这小孩子上别人家拜年也有点奇怪,就像燕子和蜜蜂一样,有一些人家就是招不到燕子和蜜蜂来他们家安家落户,拜年也是一样,有一些人的家里就是没有小孩子愿去他们家拜年。
我们大丘背就有一户这样的人家,这户人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是招不到小孩子去他们家拜年,有一年他们就想是不是他们过年的糖果甘蔗什么的买少了,所以吸引不了小孩来拜年的兴趣。
于是这一年他们两夫妻买了好多好多的糖、水果、甘蔗。
年前他们夫妻就在寨子里放他们买了很多糖果甘蔗的消息。
而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在年前听到了这个丰盛诱人的消息。
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过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像是鬼使神差似的,根本就不会去他们家拜年。
据说后来他们买的那些甘蔗糖果什么的都霉掉了很多。
这现象在农村特别奇怪,有一些人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特别不招客,打点小牌、大家一起聚会聊天、围在一起烤火这些聚堆现象会集中在某些人的家里。
有些人家人气就是要旺点,人群不知不觉就被吸引到了他们家里。
这种现象特别奇怪。
用什么理由似乎都解释不通。
拜年跑家窜户一天下来收获可就在我们的脸上表现了高兴出来。
拜年得到的成绩我们放在自己的小抽屉里面可以吃到开学,甚至开学两个星期我们都还有拜年货吃。
我觉得小时候有趣的事情就属走家窜户“拜年”这件事。
我现在都还特别回味“拜年”这件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