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粤语,粤康码金色盾牌和狮子的区别?
粤康码官方表示,舞狮在粤语里谐音“无事”,寓意得到南狮的庇佑,大家都会平安无事,身体健康。
据了解,接种完新冠疫苗第一针,首次进入粤康码页面会自动弹出小狮子图案,然后点击就会获得‘蓝狮’一只,且粤康码围上蓝框。再次点击粤康码可以召唤出来小狮子。
接种完新冠疫苗第二针,就会获得中间是金色镶嵌金边,中间是“红狮”的粤康码。
粤康码官方称,小狮子是运用了“醒神南狮“的创意理念。
其一,狮子自古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传统民俗舞狮活动中,常常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同时也是民间体育艺术的典型代表,更是华人筚路蓝缕、昂扬向上和奋发进取精神的写照。
其二,舞狮在粤语里谐音“无事”,寓意得到南狮的庇佑,大家都会平安无事,身体健康。
“粤康码”是由数字广东公司开发。数字广东公司于2017年10月成立,是由腾讯以及三大运营商共同组建的,主要帮助政府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数字广东已经在广东实现了“3+3+3”的建设模式,产生了“粤省事”、“粤商通”以及“粤政易”三个服务平台,分别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粤康码”则是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上打开。
截至2020年12月,“粤省事”已经发展了超9000万名实名用户,并在小程序上线了超过1600项政务服务。
更早之前,四川的健康码出现过旅行熊猫。在完成第一剂接种姓名后将出现熊猫图标,完成所有剂次接种后将出现旅行熊猫背景。
听人说全国客家人一家亲?
北方的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在南方,家族和同姓文化是蛮强大的,他们一般会以族长(或者是族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如有钱、有权的,以前比较有意思,还有是有势的人(何为势?城里人一般就是有钱有权的人以及他们的一些亲戚,而在农村,就非常直接:兄弟多,由于这个原因,也是为什么以前农民喜欢多生儿子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的形式进行联谊,然后彼此之间建立一些友谊或一些活动(现在商业活动比较多,动不动就是**商会,以前农村会有一些窜联活动,像什么社戏,舞龙舞狮等等的),本来这样的目的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人多力量大,出门靠朋友,彼此之间互相有个照应,但是随着利益的增大和不同族群之间互相的交错和竞争,导致了很多矛盾,在南方,以前经常会打群架,严重的时候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在打,而是几千人在一起打,死伤无数!据我爷爷那一辈人的描述,那是相当残酷的,有时候就是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然后大动干戈,土枪土炮土地雷都有用上!讲了这么多,就想说明一点:抱团取暖和利益共享始终是这类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对于这种形式的组织,我个人是持一定的反对态度的!何为一定呢?好的方面大家都可以理解,但不好的方面也很多,比如:1、对小的族群是一种无情的伤害。在以前,为什么很多人说故土难离,因为你离开了故土,你可能会过得很惨!所以中国的农村(特别是南方)多以一个姓氏为主,多姓混居一般都是在城镇;2、人为地制造社会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举个栗子,如果某个地方有两个实力相当的两个族群和一个弱小的族群,那么当两个大族群发生矛盾的时候,最受伤的是那个最弱的族群,甚至直接导致小族群的消失(不一定是死亡,比如迁徙等);3、造成社会的很多不平事。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且完全不讲道理!这在现代社会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这种事却时有发生;4、违背人类文明的基本共识:平等、自由、公正等。所以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组织,但多说一句:由于这种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实在是太久太广了,所以,才会出现一种现象:一盘散沙,沙沙相杀!每一次这盘沙散得比较厉害(都很弱)的时候,外人就等来了机会!所以,还是不要搞那么多的特殊化,大家都平等相待才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
为什么说食在广州?
以粤菜为主的广州饮食早已扬名天下。也不知是始于清代还是民国时,民间流传一首概括一生理想的幽默民谚:“生在苏川,住在杭州,食在广州。”这是说,苏川姑娘美,童年依偎于此,自是快事,故生在苏州好;杭州风景佳,居住于湖光山色之间,心旷神怡,故住在杭川妙;至于广州,名莱美点丰富,茶楼酒肆林立,想食什么都可以如愿,故食在广州当然惬意。这首全国流行的民谚,道出了“食在广州”之誉闻名海内外!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惟独饮食文明和饮食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只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在上个世纪之初,中国近代革命家孙中山曾自豪地说:“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我国在国际上被誉为“烹饪王国”。而广州饮食则可以称得上是“烹饪王国中的烹饪王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美食天堂”。
广州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四季常绿,物产富饶,可供食用的动植飞禽物种繁多,蔬果丰茂,四季常鲜,给饮食烹饪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唐代,广州饮食用料之博杂已闻名宇内;烹任制作技术也形成多样化、精细化的特点。明清时珠江三角洲富庶,中心城市广州更为兴旺;讲究饮食之风盛行,使广州饮食更为丰富多彩。近代商贸繁荣,中外交往频繁,更为广州饮食市场拓宽了空间。漫长的岁月,使广州人既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传统,又博采外来烹饪技术精华,根据本地的口味、嗜好、习惯,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从而形成了菜式繁盛、烹调工巧、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到现在,广州的饮食无论出品的数量、质量,酒楼食肆的数量和规模,抑或是饮食环境、服务质量,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在国外也享有盛名。据有关部门统计,广州的饮食店档已发展到2万家以上,餐位超过100万个,从业人员近150万人,平均日接待人数近200万人次,年营业额500亿元以上。
每一个初到广州的人,都会对“食在广外”的特色感受殊深:
首先,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广州人好食,饮食业异常兴旺。无论家庭用餐还是茶楼酒肆,广州人对饮食都十分重视和讲究,以敢吃能吃善吃会吃巧吃闻名。广州人在外用餐年均支出高达1752元,占食品支出的比重接近40%,也就是说广州人一年伙食费拿出4成上酒楼。这一比例远远高出国内其它大城市。可以说广州人好吃,也有本钱吃。广州人好吃而且有本钱在外用餐,造就了长盛不衰的饮食业,广州的饮食业在广州的所有行业中,总是保持着高昂的景气指数,甚至还拉动别的行业指数上升。
第二,食肆多,密度大,各种档次都有,中外各地风味兼备,并且日夜供应,非常方便。您站在广州城任何一个地点,方圆不到500米的范围内至少都有十数种以上不同档次、不同风味和形式的饮食可供挑选。早在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就有文记道:“(广州)西关尤财货之地,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总之,广州饮食的这种方便和繁华,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绝大部分城市难以比拟的。难怪,许多广州人移民出了国,甚至是短期出差在外,也十二分的怀念家乡,特别想念家乡的多姿多彩的饮食。一句话,食在广州,魅力无穷。
第三,粤菜莱点种类数量最庞大,而且几乎天天有新菜新点推出,以满足口味挑剔的食客。1956年夏季,广州举办了“名菜美点展览会”,当时市面出售的菜式就有5457种,点心825种,小食数百种。款式品种之多,已令当时来自中外的同行叹为观止。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时已远不止此数了,所以,从来没有一位厨师敢夸海口,说自己懂得制作全部广式菜肴名点。
粤菜、食在广州的强大生命力还在于其永不休止的创新和多变。在广州,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食肆以新的原材料来招徕食客,经常有“最新运到加拿大象拔蚌、北极贝”、‘澳洲皇帝蟹、深海龙虾”、“美国牛仔肉”等横幅悬于酒店外。每隔一段时间,厨师就以新原材料、不同的配搭来创制一些新的菜式,市面上也常常掀起一些新的饮食潮流。不久前才兴起的莱式,很快就被另外一些菜式所取代,这种推陈出新的情况举不胜举。
第四,广州的饮食十分注意饮食的环境、格调和文化品位。广州的酒楼饭店餐厅,大多装修得美轮美奂,布置得格调高雅,或具中式古典美,或具西欧浪漫风情,或具民族特色。酒楼饭店厅房的陈设、菜式食品的命名、服务员的服饰设计、门口的特色楹联等等,无不流露出高尚的岭南饮食文化的品位。目前已列人《世界建筑史》(英国版)的37座中国建筑中,广州的饭店建筑就占了4座:广川矿泉别墅、东方宾馆、白三宾馆、白天鹅宾馆。
在海外,“食在广州”已不仅仅是一种赞誉,而且还是一种招徕食客的旗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世界五大洲中,都有中国餐馆,如在美国有中国餐馆近万家;英国有5千多家;法国、荷兰各有两三千家;日本不下数千家。其中,粤籍华人经营的粤菜馆占6O%以上,有的干脆打出“食在广州”的招牌,以示粤式菜肴点心的正宗
广西梧州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广西梧州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梧州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梧州作为广西“四大老牌城市”之一,当年的两广老大哥,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城市底蕴深厚。
走在梧州的骑楼街,嗅一嗅历史的味道,品味当年强大的梧州,历史的画面呈现在我们脑海中。与粤、港、澳一水相连,享有“绿城水都”和‘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美誉。梧州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众多宗教建筑,是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之地,可以说梧州是一座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
梧州同时也是一座衰落了的城市,与当年的强大对比,今天的梧州确实衰落了许多。2019年梧州GDP仅有991.4亿,广西排名跌至第九,已经完全没有了当年意气风发。从改革开放后,梧州就一直在衰落,经济体量在广西的排名逐年下降。看看今天的梧州,剩下的只有当年的底蕴,一座过去式的城市,看着多少有点心酸、可惜。如此好的地理位置、交通、底蕴,多么希望你能再次崛起,加油!梧州!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感谢您的阅览,关注@八桂通,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广东人结婚包多大的红包?
这是真的。有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江浙沪地区,结婚红包一般是过千元,春节时亲戚间给小孩的红包要500~1000元,同事间的红包也有200元。而广东,结婚红包一般是二百元,有的地方几百元一千元的也有,至于过年红包,普通的是10元、20元,给亲戚的较高,一两百、几百不等。这让全国人民很不理解,广东经济这么发达,广东人这么富有,为什么发的红包这么"寒酸"?其实,这不是寒酸,是因为:
一,广东人重"意"不重"金"
红包,在广东又叫"利是",代表祥瑞,所以,广东人更注重其含义,并不十分看重其大小,发个红包,"利利是是",最主要的还是祝福。对于结婚者,送去"利是","礼到心到":祝百年好合,白头到老。对于派过年"利是",给对方送去的是平安,顺利,如意,吉祥。所以,红包不求大,过得去就好。利是,不是施舍。
二,广东人发红包的范围广
过年时候,广东人发红包的对象,并不限于亲戚朋友和同事,对于陌生人也会派发。如在酒楼吃饭时,给服务员派个新年红包也是常有的事;在自己住的小区,见到岗哨上值班的保安,虽然平时并没打交道,不知其姓甚名谁,但还是会给TA一个红包;在路上,在电梯里,如果有乖巧的陌生小孩向你喊一声"叔叔新年好,恭喜发财",你会毫不犹豫给TA一个封利是。
发红包对象范围这么广,如果数额大,钱包吃得消吗?所以,过年广发红包,更多是图个喜庆和开心。
三,广东人实在
红包重"意"不重"金",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广东人内敛、实在的品格,不以红包大小论富贵,不夸张、不攀比,"礼"到、有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