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行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行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两种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管辖范围不同
行省是比较大的行政区划,通常由若干个郡县组成。
郡县则是相对较小的行政区划,通常包含若干个乡镇村庄。
2、行政级别不同
行省比郡县的行政级别更高,行省的长官通常是大官。
郡县则由小官或地方名士担任。
3、行政权力不同
行省的长官通常拥有较大的行政权力,可以独立决定一些重要事务。
郡县则行政权力较小,需要向上级行政机关汇报或请示。
4、制度来源不同
行省制是秦朝时期开始实行的制度,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完善。
郡县制则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制度,经过多次改革和发展,在唐代达到了相对完善的状态。
郡和县区别?
其实“郡”和“县”都是古代行政区域,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郡”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称为道,武则天时恢复“郡”,明朝称为“府”。
“县”始见于战国时期。如中国称“赤县”。秦以前比“郡”大,从秦代起比“郡”小。是“道”“州”之下的行政区域。
希望对你有些许帮助啦!
为什么说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封建制度?
实施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是商鞅变法的重要举措,为此也受到了秦国大家氏族的疯狂报复,被车裂而死。但对于秦国王族,集权对其利益极大,故在商鞅被处死,平复了一下其它世家大族之后,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在全国推行。
汉高祖刘邦,是以反秦起家而得天下,反秦当然不止是军事行动,政治主张上要赢得各国世家大族的支持,必然也会反秦之各项法则,让世家大族觉得可恢复六国祖制,重获利益而支持其争夺天下。
打下天下后,刘邦也封了为其打下天下的韩信等人为王,但不仅仅是刘邦心胸狭隘,而且一统的天下一群王,等于还是分裂的状态。于是很快找各种理由,除掉了所有异姓王,并立下誓言,“非刘姓为王,天下共讨之”。
之后的汉惠帝、文帝、景帝都遵从了刘邦的规定,只分封自家兄弟在各地为王,以为靠着血脉之亲能拱卫皇权。可至景帝时期,各地藩王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在封地内各自为政,有些还无恶不做,为害一方,使国家政令不畅,混乱异常。而晁错的削藩策,居然引发七国之乱,不得不杀晁错以安天下藩王之心。
至汉武帝时,要想集全国之力北伐匈奴,必须全国一心无后顾之忧,对于景帝半途而废的削藩,还残留的各路刘姓王爷,不得不下手了。随着淮南王的倒台,各路王或自杀,或自请削王,一个不剩,全国行郡县制,中央集权管理,这才完成了封建社会的真正转化。
三省六部制?
分封制,西周 武王
郡县制,秦国(商鞅变法)秦孝公
行省制,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
三省六部制,隋朝 隋文帝(杨坚)
郡县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1.优点: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中。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缺点: 大一统的郡县制有利于上层统治,高度集中的权力失去了监督与制约,握有权力者为所欲为,指鹿为马,秦法可以任意加以解说,以权代法。上层权贵们肆意榨取民脂民膏,奢侈腐化,道德沦丧。 郡县制维持四五十年就出现大面积官场腐败,而且愈演愈烈。社会矛盾激化为官逼民反。大一统的郡县制事实上从未制约过战乱的发生,而是使得战乱更无秩序,更无规律,晋末的政权换的如同走马灯。郡县制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是个倒退,是私有制的进步,公有制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