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嬴政焚书坑儒是真的吗

天美资源网

秦始皇焚书坑儒,嬴政焚书坑儒是真的吗?

首先焚书坑儒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尚书》、《诗经》等儒家诗书和其他诸子百家的诗书,而医药、农作书、占卜等实用书籍并未在销毁之列,同时坑儒坑的不是儒生,而是方士,就是装神弄鬼之徒。

“焚书坑儒”事件最早记录于司马迁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但此时并没有出现坑儒的说法,司马迁明确说的是坑术士,而且焚的也不是全国全部的书籍,而是焚诗书。焚书坑儒真的变成焚一切先秦典籍和坑儒士的是在西汉未年孔安国所著的《尚书序》中,他说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自此,秦始皇从开始只是单纯的焚掉诗书和坑方士,变成后世儒家所宣传的焚掉先秦一切典籍和坑天下儒生。

秦始皇焚书坑儒,嬴政焚书坑儒是真的吗

其实秦始皇本身“焚诗书,坑方士”从统治意思上来说是没有错的,为什么?

第一、始皇帝为什么要焚诗书?

首先何谓诗书?诗书在古代指的是《尚书》和《诗经》等经书,那么始皇帝为什么要烧掉这些诗书呢?《尚书》记载的是上古圣王,也就是三皇五帝的治世理念,你觉得始皇帝这么一个自诩“功高三皇,德迈五帝”的千古第一帝,会允许这种与自己的统治背道而驰的治国理念出现在他统治的地方吗?显然不会,他要做的就是让世上的人只知有他的治国理念,而不知三皇五帝的治国理念。同时《诗经》是干嘛的呢?简单的说就是歌颂周朝那些诸侯国君主的丰功伟业的,这其中就包括被始皇帝所灭的六国,你觉的有哪个皇帝愿意自己统治的时候,自己的百姓是歌颂其他的君主的?而且当初六国刚灭,六国遗民还在蠢蠢欲动,你说始皇帝会容忍还有这样歌颂六国君主的书籍在吗?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其实焚书的最终目的就是统一思想,实行愚民管理,始皇帝想要做的就是让大家只知有他,让大家知道他们唯一需要歌颂的,唯一需要服从的就只是他。当然以当时来说始皇帝做的并没有错,中国那么多帝王哪个不是实施愚民教育的?哪个希望自己的王朝时常出现反对自己统治的声音的?所以其本身来说,始皇帝焚书并没有错。

二、始皇帝为什么要坑术士?

我们都知道始皇帝是一个热衷于长生不老,寻仙问道的皇帝,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装神弄鬼之徒,其中我们熟知的有卢生和徐福等人,而我们现在人都知道这些术士完全就是在欺骗秦始皇,他们这么做只是想要得到荣华富贵而已。但在当时最开始的时候始皇帝并不知道,于是就赐他们诸多的金银财宝,让他们去找长生不老药去,但是我们现在都知道他们绝对是不可能找到的,就这样他们一直都在欺骗始皇帝,关键他们不当欺骗始皇帝 而且时常在暗地里辱骂和诽谤始皇帝,简单的说就是说始皇帝“人傻钱多”,直到被始皇帝发现了,他们就索性带着大量的财宝直接跑了。

此时始皇帝可以说是震怒,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始皇帝并命令御史捉拿那些还没有逃走的那些方士,让他们互相检举,最终有四百六十余方士并告发出来,并被活埋。

其实我们这样看来,始皇帝这么做也没啥错的,毕竟作为一代帝王,谁能容忍自己竟然被如此戏弄,不发火才怪呢。而且那些方士也的确该杀,若不是他们蛊惑始皇帝寻仙问道,何至于始皇帝如此的劳民伤财,多少百姓的财宝被这些方士收刮的一干二净,你说杀了他们有错吗?

所以综上所述,其实在当时始皇帝没有做错任何事情,这也并不是灾难,以他所处的位置始皇帝这么做只会有利于他和秦朝的统治,而别无害处。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也并非是什么灾难,毕竟被烧的只是一些歌颂君王功德的无用书籍罢了,那些实用的书籍,比如医学、农做书等并没有被烧掉,再者即使是那些歌功颂德的书籍也并没有全部被杀掉,秦始皇的皇家图书馆还备份了这些书籍呢。而被杀的就更不用说了,一些欺世盗名之徒留着何用?

再者后世总是喜欢拿焚书坑儒来作为始皇帝是暴君的证据,但是事实上呢?其实始皇帝并非暴君,只是他以法来治理天下,有时候严苛了而已,试问在当时还是属于乱世,六国遗民还蠢蠢欲动之时,你妄想靠仁义来治理这乱世天下吗?你妄想仁义来震慑住这些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们吗?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而后世的始皇帝之所以会得到如此恶名,其实就是被那些欺世盗名的儒家们给污蔑的,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并运用自己的权力去极尽诽谤始皇帝,其目的不言而喻,无非是想向世人宣告,用儒家则可为千古明君,而用其余百家则会成为千古暴君。

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

为了维护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核心治国的理念,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焚书坑儒后为什么还会有古书留存至今?

秦统一天下后,采用法家愚民政策。扼杀思想,扼杀言论。禁毁诗书及百家言,以及六国史书。医书、占卜、种植的书籍不烧。

儒家经典中,孔子修订的《周礼》彻底灭绝。现存的《周礼》在先秦时代,名曰《周官》。并非先秦《周礼》。

孔子修订的《乐经》也彻底灭绝。

孔子修订的《尚书》原本有120余篇。曾毁于秦火。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尚书》28篇。其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

孔子修订的《诗经》因为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汉代被儒生背诵出来。(鄙人记忆力差,也能背诵十余篇)

孔子做经,左丘明、吴起做传的《春秋左氏传》被儒家弟子冒着生命危险,收藏了下来。据说是汉文帝时丞相张仓私藏了此书。

由伏羲画八卦,文王做六十四卦及卦爻辞,孔子做传的《周易》。因为是占卜之书。不在禁毁之列。

儒家经典中,《周易》是唯一一部合法流传下来的典籍。

另外,曾子根据孔子遗教,做的《孝经》也毁于焚书坑儒。现存的《孝经》是伪书。

此外,孔子弟子仲弓所著的《敬简集》也毁于焚书坑儒。

虽然还有先秦典籍流传至今。但十不存一。绝大多数毁于秦火。

焚书坑儒的目的,是让人民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史记焚书坑儒原文?

(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①。仆射周青臣进颂曰②:“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③,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④: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⑤? 事不师古而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一出,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 《秦纪》 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⑥; 以古非今者族⑦; 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⑧;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⑨。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 “可。”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秦焚书坑儒,千百年来早有定论。

所谓正确的翻案,其实不值一驳。

周八百年,容下的,为什么到了秦就容不下了?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出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至今依然大方异彩,照燿在神州大地上。

说秦始皇焚的是巫书,其实是恰恰相反,秦始皇多次东巡,花重金派徐福东渡是为了什么?

焚书坑儒就是为了统一思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