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书坑儒,嬴政焚书坑儒是真的吗?
首先焚书坑儒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尚书》、《诗经》等儒家诗书和其他诸子百家的诗书,而医药、农作书、占卜等实用书籍并未在销毁之列,同时坑儒坑的不是儒生,而是方士,就是装神弄鬼之徒。
“焚书坑儒”事件最早记录于司马迁的《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但此时并没有出现坑儒的说法,司马迁明确说的是坑术士,而且焚的也不是全国全部的书籍,而是焚诗书。焚书坑儒真的变成焚一切先秦典籍和坑儒士的是在西汉未年孔安国所著的《尚书序》中,他说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自此,秦始皇从开始只是单纯的焚掉诗书和坑方士,变成后世儒家所宣传的焚掉先秦一切典籍和坑天下儒生。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
为了维护秦国以法家思想为核心治国的理念,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焚书坑儒后为什么还会有古书留存至今?
秦统一天下后,采用法家愚民政策。扼杀思想,扼杀言论。禁毁诗书及百家言,以及六国史书。医书、占卜、种植的书籍不烧。
儒家经典中,孔子修订的《周礼》彻底灭绝。现存的《周礼》在先秦时代,名曰《周官》。并非先秦《周礼》。
孔子修订的《乐经》也彻底灭绝。
孔子修订的《尚书》原本有120余篇。曾毁于秦火。汉文帝时,年过九旬的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尚书》28篇。其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
孔子修订的《诗经》因为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汉代被儒生背诵出来。(鄙人记忆力差,也能背诵十余篇)
孔子做经,左丘明、吴起做传的《春秋左氏传》被儒家弟子冒着生命危险,收藏了下来。据说是汉文帝时丞相张仓私藏了此书。
由伏羲画八卦,文王做六十四卦及卦爻辞,孔子做传的《周易》。因为是占卜之书。不在禁毁之列。
儒家经典中,《周易》是唯一一部合法流传下来的典籍。
另外,曾子根据孔子遗教,做的《孝经》也毁于焚书坑儒。现存的《孝经》是伪书。
此外,孔子弟子仲弓所著的《敬简集》也毁于焚书坑儒。
虽然还有先秦典籍流传至今。但十不存一。绝大多数毁于秦火。
焚书坑儒的目的,是让人民成为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任由君主驱使。
史记焚书坑儒原文?
(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①。仆射周青臣进颂曰②:“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③,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悦。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④: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⑤? 事不师古而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一出,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 《秦纪》 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⑥; 以古非今者族⑦; 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⑧;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⑨。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 “可。”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秦焚书坑儒,千百年来早有定论。
所谓正确的翻案,其实不值一驳。
周八百年,容下的,为什么到了秦就容不下了?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出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至今依然大方异彩,照燿在神州大地上。
说秦始皇焚的是巫书,其实是恰恰相反,秦始皇多次东巡,花重金派徐福东渡是为了什么?
焚书坑儒就是为了统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