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加强公共交通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
针对公共交通从业者采取以下3个措施:
首先,定期对公共交通的驾驶员群体(包括公交车、客运大巴、高铁火车、地铁和飞机等),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体检,对他们现在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情况进行摸底评估。
其次,由公共交通单位通过聘请专业心理团队对员工及其家人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充分了解他们的心声和诉求,提高他们的待遇、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
另外,定期举行员工心理健康常识的公益科普培训,让大家自我识别,互动沟通,早期发现,加强防范,互尊互爱,合理引导,及时治疗,尽早康复。
保持心理健康有哪些方式?
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都是与遗传基因有关,既能过着平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情的发生。心理健康就像身体健康一样,是整个功能运转比较正常的状态。
我们说生理不健康失去的是整个躯体,而心理不健康失去的是整个灵魂。
保持心理健康有哪些方式:
1、积极的心理暗示人生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当遇到不如你意的事情要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告诫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不要因为眼前发生的事从此一蹶不振,沮丧失意,而是内心激励自己要勇往直前,越挫越勇。
2、接触正能量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接触正能量的人,远离负能量的人。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就会让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就性格来说,其实性格不是天生的,后期也会随环境的变化或者与不同的人接触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我们要多接触思想,行为,言行较好的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3、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良心态的人有这几种特征:凡事往坏处想,当朋友关心他或者买礼物送她她就会在想,肯定是想要得到自己什么利益,没有想到他人对自己好是出于友谊,是不求回报,朋友的心理是想让彼此的友谊越来越友好,没有图什么。还有一种因考试失败就埋怨自己什么不是,没有以平常心的心态对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应该要以平常心的心态对待,以豁达的胸襟面对一切。心态良好的人活着不累,心态消极的人累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4、看相关心理方面的书籍选择合适自己看的书籍,比如你合适哪种并有兴趣去看的书籍,不要他人看什么书你就盲目的跟随他人看。想要保持心理健康你可以挑选心理方面的书籍,比如《自卑与超越》《心理学与生活》《乌合之众》《遇见未知的自己》等等相关性的书。在他人的思想帮助下,建立自己正确的思想,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5、写写心情日记写日记也可以疗愈自己的心灵。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看看自己收获了什么,有哪些需要改进的,给自己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有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哪些是对的,进行改善。审时度势,完善自我。
6、听听积极乐观的音乐选择励志性的音乐,好好的感悟里面的歌词,让内心随着优美的旋律此起彼伏。只要你是有感情的人,当听到你曾经听过的音乐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段让自己快乐的时光。多听些积极乐观向上的音乐,激励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保持心理健康。
7、运动方式适量的运动,我们的身体有一种激素叫做腓肽,也称快乐因子。当我们的运动量达到一定量时候,就会出现腓肽效应,腓肽效应可以愉悦人的神经。运动能使内心平和下来,产生愉悦的心情,预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8、旅游时间充裕可以旅游,旅游的途中好好的感悟人生,欣赏不一样的地方景色。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不同地方的民族特色和本土文化,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眼界,让内心更开阔。旅行使人的胆子慢慢的会变大,而且做事有主见,不会人云亦云。
总结:保持心理健康对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你要与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你就要学会与人沟通,会说话,懂说话。凡事不斤斤计较,乐于助人,心胸开阔,平易近人。不受他人影响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喔❤!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调查:
新生儿成年期是指青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一段时间(年龄18-25岁)。 研究表明它可能是一种文化建构。 更传统的非西方文化可能会缩短成人期,或者根本不会出现成年期,因为这些文化往往更加重视导致早期过渡到成年期的做法。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中国文化中新兴的成年人,包括(1)中国年轻人认为成年人必需的标准类型,(2)中国新兴成年人从事的行为类型,(3) 身份相关问题,本研究的参与者是位于中国北京的北京师范大学的207名学生。 结果提供了证据支持新兴成年期受文化影响的观点。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国大学生(1)认为自己在20岁出头就已达到成人身份,(2)具有成人身份的文化特定标准,(3)倾向于从事行为,并且有出现的信仰和价值观 与西方文化中的新兴成年人不同。
编辑:王安妮
举例说明学校该如何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办有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理念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为学校的发展和管理服务。其基本规划如下:
一、 成立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组
为保证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学校应成立心理教育工作组,由一分管校长负责管理,其成员可包括分管政教主任、分管教务主任、各年级组长、心理辅导工作者、心理辅导课专职教师及班主任和教师代表。心理教育工作组的成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保障。
机构设置及工作流程如下:
二、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规划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台,其主要对象是广大学生。要想真正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首先必须要落实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上,只有课程的开设才能带动和促进学校心理辅导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学校为适应新课改可以开设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选修课供学生们选择,以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开设《生活中的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学》及《学习心理学》等有特色的课程。
三、 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给予解答和帮助,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活动室就是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场所。
学校可设立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包括心理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心理健康信箱及心理热线等。心理咨询室主要职责是负责接待前来咨询的个体,并预约咨询时间,对广大师生进行个体咨询和辅导;同时,它还可用以存放各年级、各班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测试资料和个案分析资料等。心理阅览室可设在学校图书阅览室,专门设置一个心理书架,摆放一些心理学书籍供师生们阅读学习。心理活动室主要是提供团体辅导和为教师们进行音乐放松。心理健康信箱和心理热线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隐秘和便捷的咨询方式,使得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也为心理咨询开辟了新的方式和途径。
四、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可借助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通过使用个体心理测验软件、团体心理测验软件等对学生进行测量分析,从而设立学生电子心理档案,进行心理测试数据分析)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并在入学后的每个学期做跟踪测试,尽可能多地收集整理学生个体心理咨询资料。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素质做出总体评价,并相应建立起学生的心理档案。
教师在注意保密的前提下,可调阅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在普查工作中发现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在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级鉴定后,由心理咨询老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学生进行咨询、引导和帮助。
五、加快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1)可在《晨韵》校刊上开辟一个心理健康专栏或者是另外创办一个心理健康学生刊物,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对象、意义、内容和工作形式等内容,让每一个老师和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
(2)发动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宣传心理咨询的必要性,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积极寻求心理咨询。
(3)与有关部门协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校园广播站和板报形式,或专门开辟心理咨询宣传橱窗,大力宣传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
(4)在条件和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提供对问题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同时咨询,因为学生的很多问题行为是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的。
六、成立学生心理服务社团
成立学生心理服务社团的目标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贯彻到每个同学身上,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其具体措施是在每班选拔一个擅长心理沟通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成立一个心理服务社团,做班级心理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协助老师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学生心理辅导员实行月汇报制度,定期讨论,定期总结。
学生心理社团可以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活动,如心理电影展映周、心理活动月等。定期印发心理刊物,向广大学生介绍、普及心理学常识,及时反映学生心理教育动态,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七、开展“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月活动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日,所以借此契机可以在每年的5月份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在心理健康月可以举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开展针对学生和教师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讲座;在校园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观看和分析心理电影;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表演和大型的校园活动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健教育月的活动发现,它们不仅可以促进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大家保持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它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八、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活动
只有老师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才会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来。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也会有烦恼和困惑,也会产生压力和倦怠,同样也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所以针对老师的心理健康辅导是学校教育所不容忽视的,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定期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活动是促进学校教育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针对老师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活动的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从内容方面来说,可以包括教师心理健康保健、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调节、如何应用心理学去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学生、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如何促进家庭的健康发展等很多方面;从形式方面来说,可以包括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教师经验交流、教师联谊团体活动、观看心理电影以及针对教师的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等。
除了以上八个方面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以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展其它具有学校特色的、形式多样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有谁关心过干眼患者们的心理健康吗?
部分帕金森患者在确诊后或者服用药物后会出现,幻觉,妄想或者偏执的精神类问题。在发现精神问题后,医生会给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和干预,但精神类药物可能会使你的帕金森症状恶化,一旦出现这类情况,医生就会更换其他药物来进行治疗。现在很多新型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都在不断上市,(比如:奥氮平,喹硫平等)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精神疾病状态,同时也不会是帕金森症状进一步恶化。
不管你出现哪种心里健康的精神类疾病,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与主治医生取得联系,得到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治疗,切不可听之任之,放任不管。导致帕金森症状的快速加重,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帕金森病人的心理护理
1、治疗帕金森,家人要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吃饭、穿衣、洗漱等,不要什么都替患者去做;对于有语言障碍者,患者可对着镜子努力大声地练习发音,减轻帕金森的危害。
2、对于长期患病,出现有抑郁,焦虑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量表测评,分值较高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精神类药物治疗。应积极的鼓励患者,为其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3、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帕金森病程长,且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对病人精神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做好心理护理,克服患者悲观失望、焦急烦恼等消极情绪,树立正确生死观,向疾病作斗争,保持心态平衡对病情的控制很重要。
4、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很多帕金森患者患病后,回避人际交往,不与人交流,感到孤独,甚至产生恐惧或绝望心理,这个时候,除了合理的用药治疗,更需要的是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主动与患者沟通,为他们建立愉快的工作生活氛围,让患者感到轻松。
5、为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原因、表现、治疗和规律。将治疗、用药及有关疾病的常识告知患者,使之了解病情,配合治疗。
当然,还可以鼓励帕金森患者之间交流,相互了解患者内心想法,也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并且使患者获得更多感情上的支持。正确地应用抗帕金森药物,辅以良好的心态外加细致的护理才是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的根本方法。
西安交大一附院王茂德教授介绍:作为进展缓慢的慢性疾病,康复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一系列康复评估及康复训练。患者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能减少药物应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强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心理状态等。康复评估包括身体功能、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吞咽能力、心理能力等,通过评估可确定患者现有功能障碍,进而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治疗目标和措施。
康复治疗的短期目标是:
1、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畸形发生;
2、改善患者躯体运动、姿势控制、协调能力等;
3、增强患者及照护者安全意识,防止患者跌倒造成继发性损伤。长期目标是设法维持或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实现“从基础动作训练到真正改善功能障碍”。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从“能动”到“能用”还需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