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站怎么进,开闭所和民用住宅距离规范要求

天美资源网

p站怎么进,开闭所和民用住宅距离规范要求?

开闭所与住宅安全距离是这样规定的,6000伏的安全距离是零点七米,所谓的安全距离,是人体与带电体的最小距离。

开闭所,是将高压电力分别向周围的几个用电单位供电的电力设施,位于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下一级。其特征是电源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电压相同。

p站怎么进,开闭所和民用住宅距离规范要求

区域变电站也具有开闭所的功能。但需明确的是,开闭所是区别于变电站而言的。

其特征是电源进线侧和出线侧的电压相同。当然,区域变电站也具有开闭所的功能。但需明确的是,开闭所是区别于变电站而言的。开闭所也指用于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的供配电设施,高压电网中称为开关站。中压电网中的开闭所一般用于10千伏电力的接受与分配。开闭所一般两进多出常用4到6出,只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出可以设置断路器、负荷开关。

你经历过最尴尬的事情是什么?

提起尴尬事,还真是经历了不少,就说两件事吧!那时刚好二十出头,认识了一帮朋友,和现在年轻人一样,喜欢新鲜事物,哪里都能找到我们的足迹,其中有一个朋友算得上一起扛过枪,也一起分过赃这一类,他是咱们县一把手的弟弟,一次他搞来两张演出门票,我俩一起去看演出,座位也相当好,不远不近,当演出接近尾声的时候,来了一个节目名字叫蓝色妖姬,一听名字就感觉到妖艳十足,这正是我们那个年龄所喜欢的节目,那节目是一妖艳女子独自一个人的表演,万万想不到是她的大胆超乎我想象,一身比基尼服饰,外边套了一层薄薄的深蓝色纱巾,除了敏感地方,那是一览无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演出不到一分钟,她问她这样的有没有人爱她,下边的嘶吼声一大遍,爱呀什么乱七八糟的,就在这时她的手指指向我,什么色咪咪的看她,说我喜欢她、他也喜欢我什么之类,那时的我呀真是恨不得找个地钻进去,可恨的是还在后头,她居然从台上摇摆着身躯来到我面前,这时所有的灯光也跟着她射向我的方向,不仅如此她还未经本人意愿就坐在我的大腿上,问一些肉麻的话,这下场面沸腾了,叫好声、口哨声,夹杂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看不到的干脆都站起来,有的更是跑到前面来,巷道里也是人,一遍混乱,安保人员维持秩序也无济于事,就这样她是坐我大腿不停的晃动,嘴里说着一些极具挑逗的言语,我那个窘迫感呀,用什么言语都形容不出来,什么坐怀不乱那都是忽悠没经历过的,当然这里的乱只能解释我脑子混乱,压根没有想到男女问题,明知这是恶作剧,但也不能失了分寸、拂袖而去呀,只能能傻傻的任她折磨,更气人的是我朋友那一幅幸灾乐祸的表情,他本坐我旁边,闹出这事,他干脆给我腾出空间,我本想把这档子事推给他,结果他闪了,这也算交友不慎呀,整个演出也就是在我这个位置落下帷幕,回去的路上朋友那张大嘴自始至终也没有停息过,第二天走在大街上,后边就有议论,就是他,就是他,结果好一段时间不敢出门,害怕非议呀[祈祷][祈祷]

第二件事也算相当奇葩的啦,那时我们公司搞地产开发,也就是发生在开业那一天的早上,因为开业事情相对忙一点,我来公司也比较早,那天我去会议室拿东西,门口站一陌生漂亮女子,我也当是其他客人之类,也没有和她交谈,他见我过来,也不说话,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我那时哪里顾得上你啥意思,本来就忙,像在平时吧,还可以拉点关系,这个时候也不是时候呀,我只是对她点头微笑,以示礼貌,就头也不回就开了会议室的门,那一刹拉,我是彻底惊呆了,这哪里是会议室,这分明是换衣间呀,里面七、八个女子在里面换衣服,而且一览无余,尴尬到了极点,那时也不知道是怎么出来的,整个脸像火在烧,更气人的是,门口那女子,自个儿在那里笑个不停,明明让你守着门口,不让别人进,你倒好,你这是故意请别人进去观礼还是咋滴,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呀,我郁闷到了极点,结果是这几个换衣服的是咱们公司从学校请来的礼仪小姐!

二次元文化是不是已经不单指动漫了?

当然不单单指动漫,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说一个相当冷门的动漫文化吧!

进入正文之前,先问你一个问题。

假设你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它的动画、漫画同时更新,当你准备追更时,你会优先选择动画版还是漫画版?

或许有很多人会选择动画,有一个朋友是这样告诉我的:“因为懒”。

看动画的时候只需眨眼睛,而阅读漫画的时候需要运动眼部肌肉,还要翻页——所以会选择“更不费力”的动画。

然而对于我来说,绝大部分情况都会选择漫画,因为阅读漫画时可以让我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那么,观看动画和阅读漫画,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

观看动画时,观者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情节的演进,(在不快进/后退的情况下)无法自由地控制叙事的节奏与观看的速度。

然而漫画却并非如此。为静态媒介的漫画,需要读者的主动参与,

而在这一过程中,读者拥有控制阅读速度、忽略次要信息、重复主要信息等等一系列的自主权。

然而,不管是动画还是漫画,这两种媒介的最基础的目的都是让观者获得故事信息。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静态的漫画,可以让读者获得与观看动画相似的信息?

那是因为,漫画有一套它独有的“语言”,这些语言,就是漫画表现的基本要素。

而你观看漫画的过程,就是对这些语言的解译。

那么这些“语言”是什么呢?漫画表现的基本要素可归纳为叙事媒介、语言媒介、情绪媒介、气氛媒介。

关于漫画的叙事媒介——画格的演变,此前已有阐释,而本文,则会着重于漫画的语言媒介——对话框。

对话框是怎么出现的?

为什么漫画家会萌生以线条圈起文字的形式来作为漫画中对白的表现形式?

一、起源:单一图像无法满足的表达需求

对话框,也可叫“对话气泡”,英语写作“Speech balloon”或“Word balloon”;日语为“吹き出し”,意为“从嘴里吹出来的”。

在谈及对话框的起源之前,有必要先提及文字与图像这两种自诞生以来便不可分割的媒介。

众所周知,现存可考的最早的、由人类创造的图像为公元前三万年以前的岩画,比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诞生的苏美尔楔形文字早两万到三万多年。

那我们便可以说,图像成为人类表达媒介的时间要早于文字。

然而,在人们学会使用连续的图像来表达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之前,遇到需要说明的情节,但是单靠一幅图像无法满足时,应该怎么办?

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埃及人,便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在古埃及麦勒卢卡(Mereruka)的陵墓中,发现了许多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壁画,其中便有两个男人正在屠杀鬣狗的情景:

一个男子捉住鬣狗的前肢,另一个比划着割断猎物喉咙的姿势。

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在两个角色之间的空白处飘浮着象形文字,经学者翻译,内容是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捉紧它!”

这些文字虽是整体的一部分,但也独立于图像之外。它帮助绘画者,既丰富了图像之外的信息——

主角的思想活动,又增加了画面的紧张感。

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中美洲文明中,出现了以抽象的符号来概括语言的方式,

这种符号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类似卷轴或旗帜的图形,在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艺术中都曾出现。

或许是因为受限于构图,这种对话方式所涉及的语言较为简略。

作者:伯恩哈德·施特里格尔 1506年 德国

而在部分中世纪的手抄本中,我们还能看到利用大量文字来解释说明图像的例子。

《雷蒙·卢尔的一生》(Life of Raymond Llull)记载了西班牙诗人、传教士雷蒙·卢尔的传教生涯,

这本精美的手抄本运用了许多的插图来阐释他的传教细节,其中便以堆积在主角头顶的文字来作为他所说的话。

有意思的是,这些文字的排列方式并不是随意,而是画师有意识地围绕着构图绘制出的图形。

《雷蒙·卢尔的一生》插图,雷蒙·卢尔,14世纪

从18世纪开始流行的政治性讽刺漫画中,出现了大量的对白。

这个时期的漫画家们已经非常熟悉如何使用对话框了,有的像简化了的卷轴,有的前粗后细的类似气球的气泡,总之形式便非常接近现代漫画中的对话框了。

1807年反对托马斯·杰斐逊禁运政策的漫画,可以看到对话框是简化了的卷轴图形。

作者:詹姆士·吉尔雷 1797年 英国

二、日本:从图图互释到对话框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移回日本漫画。很多日本漫画研究者认为,日本漫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的《鸟兽人物戏画》,

因其夸张的形象和拟人化的表现可看做是现代漫画常用手法的起源。

鸟兽人物戏画·甲卷 酒宴准备 鸟羽僧正 约12世纪 日本

在这些拟人化的动物身上,作者鸟羽僧正不止一次以嘴边烟雾状的线条来表现它们对白。

在甲卷兔子和青蛙的相扑比赛中,胜出的青蛙仰天长啸,线条表示它的嘶叫声。

鸟兽人物戏画·甲卷 兔子和青蛙相扑(局部)鸟羽僧正 约12世纪 日本

而在甲卷僧侣供奉法事的场景中,身穿僧袍的猴子嘴边也出现了线条,代表正在祈祷的独白。

鸟兽人物戏画·甲卷 僧侣供奉法事(局部)鸟羽僧正 约12世纪 日本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的艺术家采用了大量的文字来作为图像的注解,其中有时涉及对白,有时则是单纯的解说。

在这个过程中,鲜有利用对话框的例子出现。

而到了江户时代,日本绘画出现了一种以图释图的方式,即在原来图文相互解释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种以线条圈起来的图中图,

而这种图像比起旁边的文字更像是画中主人公的对白。

《心学早染草》 山东京传著 北野政美画 1790年 日本

圈起小图的细长线条,并没有严格地规定是否从头部或是嘴边出发,而是非常随意地出现在主角的身体周围。

《金金先生荣花梦》 恋川春町 1775年 日本

1862年,英国人查尔斯·华格曼(Charles Wirgman)在日本创办了漫画杂志《日本评趣》(The Japan Punch ),

将欧美的漫画形式带入了日本,相继1887年法国人乔鲁吉·比戈(Georges Bigot)又在横滨出版了讽刺漫画杂志《鸟羽绘》(Tôbaé ),

其中既包括日本的社会风俗,也有对日本政客的批评和嘲讽。

19世纪后期,大量欧美漫画杂志进入日本,普及了多画格并置漫画的形式,这一形式给日本许多漫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1902年,北泽乐天在《时事漫画》杂志上刊登了第一篇连载漫画《田吾作和杢兵衛的東京见闻》,这部以乡巴佬进城的种种糗事为题材的漫画,某种程度上便是模仿欧美的漫画形式而创作的。

《田吾作和杢兵衛的東京见闻》 北泽乐天 1902年 日本

在这部漫画中,北泽乐天采用漂浮在角色身边的文字来表示对白和解说,文字的数量远远少于江户时代的绘画,反而比较像西方漫画对话的简洁扼要。

在日语“吹き出し”的维基百科中,提及第一个使用现代漫画对话框的漫画家是樺岛胜一,

他于1923年发表的《小正的冒险》讲述少年主角小正和他的伙伴小松鼠各种各样的冒险之旅,

整个故事带有西方的童话色彩,在当时受到了一致好评,其中便使用了大量的方形对话框。

《小正的冒险》 织田小星著 樺岛胜一画 1923年 日本

然而,在1922年,麻生丰的代表作品《悠闲的老爹》中早已出现了对话框,

这部描绘悠闲的老爹和邻居大将因太慢条斯理和笨拙而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的幽默故事,连载期间正好抚慰了经历关东大地震后民众受挫的心情。

《悠闲的老爹》麻生丰 1922年 日本

而与先前的本土漫画家不同的是,除了对话框的使用,这部作品初期连画格的叙事顺序都是按照西方的从左往右的顺序,可见受西方漫画的影响至深。

三、故事漫画:对话框对读者的心理暗示

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所流行的漫画,对话框的作用还只是停留在围绕人物的对白,更进一步的作用则是区分对白的发出者。

但是,到战后,以手塚治虫的创作为代表的现代故事漫画中,对话框的作用便不再局限于此。

它衍生出许多不同的样式,虽然十分抽象,但却能够给予读者不同的心理暗示。

如果说初始的对话框是为了解释和叙述,为了补充图像之外的含义,那后来所衍生的多样的对话框,

则代表了说话者不同的心境,或是叙事的不同环境,帮助漫画家创作出更复杂的故事。

《漫画大学》手塚治虫 1950年 日本

同一个画格中使用多种对话框来表达人物不同的情绪。

目前,不同样式的对话框在漫画世界里已与读者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

在夏目房之介主编的《漫画的阅读方法》中,对话框被分为两大类,“肉声型”与“非肉声声型”。

顾名思义,“肉声”便是指由角色主体发出的声音,而“非肉声”则是指非角色发出的声音,包括旁白、通讯的声音、其他生物的声音等,

值得注意的是,角色的心里独白也属于“非肉声型”。

不同的作者在描绘“肉声型”的对话框时会根据自身的习惯进行描绘,日常会话中多是使用单个椭圆形结合小三角的图形来表示,也可以称之为“气球型”,

这是最简单常见的形式。而在手塚治虫的漫画中,除了常见的“气球型”,他更多地使用双“气球”拼起来的“达摩型”或多曲线围成的“云型”。

《我的孙悟空》手塚治虫 1952年 日本

可看出手塚治虫偏爱使用“达摩型”的对话框。

《一拳超人》ONE原作 村田雄介作画 2009年 日本

非常常见的“气球型”对话框。

除此之外,说话者的情绪变化也可以通过对话框的形状来进行分辨。

例如尖角向外突出的“折线形”多在表现角色愤怒、惊吓的时候使用,而波浪线围绕起来的“波浪形”则表示因恐惧而发抖的声音。

《新宝岛》 手塚治虫 1947年 日本

在手塚治虫的第一部漫画中便采用“折线形”的对话框来表示主人公的惊讶

《哆啦A梦》藤子·F·不二雄 1969年 日本

日常愤怒的胖虎和日常害怕的大雄

“非肉声型”对话框多见表示电话通话或广播的“多边形”,代表意念或神灵话语的“放射型”,表示角色内心思考的“气泡形”,也有无边框的旁白和心理独白。

《哆啦A梦》藤子·F·不二雄 1969年 日本

漫画中最常使用多边形来表示通讯。

《圣斗士星矢》车田正美 1986年 日本

紫龙对战海王子时感受到来自摩羯座圣斗士修罗的鼓励。

《名侦探柯南:犯人犯泽先生》かんばまゆこ 2017年 日本

像气泡一样的边框用来表示角色内心思考。

《中华小当家》《中华小当家·极》小川悦司 1995年、2017年 日本

关于故事背景的解说多以正方形框或无边框两种形式表示。

而在少女漫画中,表现主角心理活动时有时也会使用具有浪漫色彩的点状边框。

《美少女战士》武内直子 1991年

点状边框是表现少女心事最常用的手段。

不同形式的对话框,是漫画家叙事时的重要媒介,正确的使用得以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结构和情节的演进。

虽然也存在着手塚治虫这样的天才,在《佛陀》开篇的一个小故事中无一字解说,仅凭图像一气呵成、环环相扣地绘制出兔子舍身供养修行者的故事,

但这毕竟是个例。并且,手塚治虫也采用了“以图解释图”的方法来协助自己完成故事。

《佛陀》手塚治虫 1972年 日本

几个连续的画格,不用借助语言便提现出兔子觅食未果的失望。

所以,在漫画家功力尚未登峰造极,或是要讲述更为复杂的故事时,对话框的正确使用依然是阐释漫画内容最重要的手段。

结语

现在正流行的所谓的二次元文化,某种程度上被公认为是年轻人的文化。随着受众群体越来越年轻,更被有些人认为是“幼稚”“肤浅”的。

然而,年轻只是一个表象,并不就代表着“幼稚”“肤浅”,若是深究便会发现,再年轻的东西,说不定也有一个悠久的历史传统。

漫画,不即是如此?

如何混进二次元圈子里面?

在二次元的圈子中,没有任何的年龄限制。只要你热爱动漫,我们都是朋友。作为一个80后叔叔或者阿姨,要想加入二次元圈子的话,最好这样:

1、多回顾80年代的动漫

因为年代的不同,80后、90后和00后在童年所看的动漫都不一样。我们所看的动漫虽然不一样,但是那些经典的动漫,总是能够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作为80后,可能对《幽游白书》、《灌篮高手》、《北斗神拳》等动漫比较有印象。所以,我建议你多回顾童年所看的动漫,慢慢点燃对动漫的喜欢。

2、经常浏览B站或者动漫网站

现在,B站几乎已经成为动漫死忠粉的聚集地,这里有着各种各样的二次元圈子。不管你是谁,年龄多少,都能够找到对应的“组织”。而且,在B站我们能够看到最新、最全的动漫,对于动漫爱好者来说,这里完全是天堂。如果你经常浏览B站或者动漫网站的话,也会慢慢地被二次元文化所洗礼,逐渐融入圈子。

3、学习二次元专业语

作为二次元的圈内人和圈外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二次元圈子中,有着专用的术语,需要你事先了解。不然的话,你很可能不懂得“现充”“存在”“萝莉”“御姐”“双马尾”“大魔王”之类的概念。而且,你也不知道“战五渣”“桃之助必须死”之类的动漫梗是如何而来的。

4、购买动漫周边

作为一个合格的动漫死忠粉,在进入二次元圈子之前,不购买相应的动漫周边,不为动漫“捐”钱的话,简直不算合格,也谈不上对动漫的真正喜欢。你可以尝试购买动漫的周边,比如说:相关的抱枕、明信片、挂件和海报之类的物品。有了这些周边的陪伴,你会更加喜欢二次元的。

B站对你重要吗?

小破站这周已经9岁了。

从最初小众的二次元弹幕视频小站,到一点点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年轻文化的代名词,怀着满腔热血赴美敲钟上市,它没有辜负粉丝们的期待。

榜妹之所以用粉丝这个词,因为B站与核心用户之间有着特殊的纽带。而这种紧密的情感连接,或许正是B站能走到今天的原因。

今天(6月26日)中午时,榜妹看到B站九周年页面上,已经有超过6000多条来自用户的祝福,大家纷纷感谢B站的陪伴,照例齐刷刷地写下“哔哩哔哩,干杯!”。

官方也发出一封致用户的信,记录了共同的回忆。

因为有“弹幕护体”,看视频时不再孤单。哪怕是隔着屏幕,捕捉到熟悉的UP主也很开心。从线上的拜年祭,到线下的BML和漫展,再到纽约广场上的宅舞……一点一滴汇集起来的就是属于我们的奇迹。

在外界看来可能只是“一小步”,在粉丝眼中,却是自己的整个青春。今天,一直为B站打call的榜妹就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九年来B站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我是专业为B站打call的二维酱,有问题欢迎扫码来聊呀)

“小破站”的诞生:用爱发电,哔哩哔哩

2009年6月26日,bilibili在杭州一间小小的办公室诞生。

创始人“⑨bishi”是一个典型的宅男,在弹幕网站AcFun宕机期间,他建了一个叫“Mikufans”的小站。Miku也就是初音未来,VOCALOID系列人气最高的虚拟歌手。

B站现存最早的视频,由站长碧诗上传

这名字听起来像是初音的粉丝应援站,不过随着视频种类越来越丰富,小站的人气和规模日益增长。

B站的雏形

哔哩哔哩这个名字的由来,也非常二次元。bilibili在日语里就是放电的拟声词,在动漫作品《魔法禁书目录》和《科学超电磁炮》中,“炮姐”御坂美琴的外号就是bilibili。因为站长bishi很喜欢炮姐,改名时就直接改成了bilibili,才有了后来的B站。

镇站的炮姐

至今,B站的粉丝仍喜欢叫它“小破站”,当然这是一种有点傲娇的说法。就算经常吐槽官方,也只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啊。

2010年2月,B站组织40位UP主制作了第一个春节拜年视频(拜年祭前身),2011年拜年祭正式上线。从此,在每年的除夕夜,由不同区的UP主共同完成的视频集合,成为大家共同的狂欢。

很多经典的视频作品在拜年祭上诞生,2015年的《权御天下》就成了爆款。这首由UP主原创的、以三国为背景的古风歌曲,因其霸气的曲风、考究的作词和精美的PV,获得超高人气,在一段时间内,几乎屠榜音乐区。

权御天下洛天依 - 洛天依作品集

像这样超高质量的作品在拜年祭上比比皆是。比如我个人很喜欢的UP主原创动画作品《再一次》和《乒乓帝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叙事体验。

(观看《再一次》时,每次刷新页面会进入不同的剧情线,非常炫酷)

许多普通用户被优质的作品激发灵感,也成为UP主开始创作,形成了一种有趣、有爱,充满活力的氛围。

为了帮助UP主们更好地创作,B站陆续推出了充电计划(相当于打赏)、绿洲计划(商务合作对接)和激励计划(相当于流量分成)。不过对于B站的年轻UP们来说,也许精神上的认同感更为关键。

B站因为建立在ACG(动画漫画游戏)圈层之上,而且会员门槛较高,所以一直以来都相对封闭,但这也让B站的内容生态保持着一种纯粹。

大家总喜欢调侃“用爱发电”,它的意思在渐渐变化。但其实这个词确实能很好概括B站的风格,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有相同的爱好。对于一部作品的喜爱,或是对于一个UP主的喜爱,汇聚在一起,为bilibili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

还有一点,B站运营者与用户也怀着同样的热诚,你见过哪家上市公司的高管都用动漫人物当头像的?B站就是。

从线上到线下:不断扩张的ACG版图

动漫游戏爱好者有一个很大的需求,就是相互分享和交流。从这个需求出发,日益壮大的B站在一点点打通整个产业的上下游。

2013年10月5日,线上的狂欢延续到了线下。在上海的梅奔中心,B站举办了首届线下live,Bilibili Macro Link。第一届的时候,场内只能容纳800名观众,而现在一场近2万人的BML,在开票后2小时内门票就全部售罄。

在魔都的各大漫展上,B站的区域总是人气最爆棚的一片。去年推出的漫展bilibili world,成为B站用户的大型面基活动,三天吸引了近10万参与者。

除了UP主的原创作品,正版动画的引进也成为B站的关键转折点。最初几年,B站上的动画都是靠搬运或者跟其他视频网站合作。直到2014年暑假档,B站购进了第一部独家动画《浦安铁筋家族》,当时因为没钱只能选择这种冷门作品,但至少迈出了正规化的步伐。

2014年10月,B站购进了一部影响力深远的独家动画《Fate/stay night(UBW)》(其实2012年时引进的《Fate/zero》对B站的意义更大,是很多粉丝和UP主的入坑作)。

大批Fate粉丝聚集B站,也为后来Fate手游撑起B站盈利做了铺垫。

去年A站B站上一大批影视资源被下架,曾让粉丝们无比心痛。最近,B站开始购进正版的海外剧集版权,第一部是日剧《unnatural》,在B站上粉丝评分高达9.9,第一集播放量超过千万。虽然还不及热门番剧的热度,但B站在版权方面的步伐又向前了一步。

2015年10月,B站上线了首届动画角色人气大赏,也就是中国版的“萌战”。粉丝们为各自喜欢的动漫人物投票打call,并评选出“萌王”和“燃王”。去年的萌战上,FGO中的两个角色同时夺冠,再次证明了Fate粉丝的“厨力”(可以理解为战斗力)。

之后的一个关键节点便是2016年9月23日,bilibili宣布独家代理手游《Fate/Grand Order》国服(FGO,中文名为《命运-冠位指定》),并邀请陈坤担任代言人。

如今FGO对B站的盈利贡献占了近七成,几乎可以说B站能扭转亏损局面,能顺利上市,就是靠的这款手游。除了FGO,《碧蓝航线》的表现也不错,而接下来推出的几款新游,也担负着继续推动盈利增长的重任。

B站对ACG产业的深度卷入还体现在投资布局上。从天眼查上可以看到,B站主体公司公开的对外投资就多达59起,涉及到动漫影视、文化娱乐类上下游产业链。

(亮点自寻)

比如2015年投资的千里眼文化和sunflowers两家动画公司,曾参与B站拜年祭的制作。再比如投资了《狐妖小红娘》《王牌御史》的制作公司绘梦动画,目前发展势头很亮眼,最近还跟B站合作成立了一家名为“多啦哔梦”的动画公司。

除了动画产业,B站还投资了轻小说平台、“二次元音频内容社区”M站、虚拟偶像洛天依背后的公司等等。

不过,文化影视产业的投资风险也非常高。2017年,成立一年半的哔哩哔哩影业几乎颗粒无收,惨遭股东甩卖,为B站的商业化尝试投下一抹阴影。

但作为二次元走出来的热血少年,B站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

2017年12月,成立官方电竞战队“BLG”(被粉丝们称作板蓝根战队),正式进驻职业电竞领域。

2018年5月,有消息传出B站将在日本开设动画公司。而就在今天,B站开通了名为“哔哩哔哩漫画”的官方漫画账号,看来是要进军漫画产业了。

相比游戏的回报速度,投资的效果要缓慢很多,但对于B站未来的持续发展更为关键。动漫、游戏、影视剧集,在90后、00后的日常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随着这批用户的消费能力增长,必然会显现出越来越耀眼的价值。

初心不变,未来可期

最近两三年,B站在商业化、正规化上大举迈进。除了ACG圈子的粉丝,也逐渐吸引了更多对影视、科技、生活类视频感兴趣的观众。

到今年,B站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7600万,82%都是1990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Z世代”。

用户数量和营收增长

它不再是一个小众的二次元小站了。经过九年的成长,羽翼渐丰,不仅融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也闯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之中,带着年轻的元气和热血,走向了新的阶段。

2018年3月28日,B站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ILI。

那一刻,看着B站一步步走来的小伙伴们,都纷纷说道:哔哩哔哩,干杯!

不过,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能描绘出怎样的未来,还需要交出更多漂亮的答卷。毕竟上市之后,B站肯定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坚守初心或许会变得更加艰难。

但只要拥有与用户间的默契,相信它会越来越好。因为B站不仅仅是一个视频网站,一个内容平台,一个交流社区,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很多人青春岁月里的美好记忆。

回顾其他B站相关稿件:

《B站上市之路不平坦,但“Z世代”的热血仍是它的光环》

《B站也开始搞文章专栏了,这会是它内容变现的新方向吗?》

《知乎和B站都开始抢微博生意,刚惹毛了用户的微博还有多大优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