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诺贝利,如何评价HBO新剧切尔诺贝利?
豆瓣9.6,真实发生过的恐怖片
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中陈冠希饰演的私家侦探有这么一句台词:所有事都是这样,会过去,被忘记。
种种的热点与舆论确实应征了这句台词,但有些事实却永远不会抹去,因为人类用生命记录下了历史的真相和残酷。
切尔诺贝利,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辐射事故,当时由于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致使第四号反应堆堆芯发生爆炸。
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漏,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而这次事故也间接导致了前苏联的瓦解。
之后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传说层出不穷,什么阴谋论,巨鼠横行,百鬼嘶吼……,然而事件的真实情况很少有人知晓。
一向大胆的HBO就将这一事件拍成了五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在权游烂尾的风口浪尖上,HBO也算给了我们一个慰藉。
在《切尔诺贝利》刚出第一集后便获得了超高的口碑,IMDB9.5分,豆瓣电影9.6分,烂番茄新鲜度100%。
以恐怖片的视角去看待这部迷你剧,这已经是无法超越的存在,更别提“切尔诺贝利大爆炸”是真实发生过的人为灾难。
一向大胆的HBO就将这一事件拍成了五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在权游烂尾的风口浪尖上,HBO也算给了我们一个慰藉。
在《切尔诺贝利》刚出第一集后便获得了超高的口碑,IMDB9.5分,豆瓣电影9.6分,烂番茄新鲜度100%。
以恐怖片的视角去看待这部迷你剧,这已经是无法超越的存在,更别提“切尔诺贝利大爆炸”是真实发生过的人为灾难。
放射尘埃扩散到城镇中,落在孩子脸上,散在女孩头发上的景象,简直就像末世来临,而人类对于此,真的是无能为力。
剧中关于这种不知情的痛心比比皆是,甚至还有掩盖事实的揪心,正是用一个谎言去遮住另一个谎言,造成了日后的难以弥补。
用“人间炼狱”来形容切尔诺贝利爆炸后的场景,一点都不为过。
我们来看一句关于核辐射流传很广的话,这句话概括的很形象,
“杀不死你的,会慢慢折磨死你。”
这种折磨在于谎言,在于不知情,在于无所畏。
关于谎言。
剧中开场的老人,在被监视的房间内录制完自己的遗言后,选择了在凌晨1点23分57秒上吊自杀。
他之所以在特定时间结束生命,就是为了以此来警示世人,而他的遗言也将成为戳穿谎言的证据。
时间拨回到两年前,还有更多的谎言在发生。
一声巨响打破了还在睡梦中的人们,切尔诺贝利第四号反应堆堆芯发生了爆炸。
技术人员赶忙向副总工迪亚特洛夫汇报堆芯爆炸的消息,但他在震惊过后,指责他们脑子乱了,反应堆的堆芯不可能爆炸。
在一阵自我催眠后,走出实验室,看到散落满地的石墨碎块,心里就已知晓技术人员汇报的情况无误,堆芯确实爆炸了。
可是,由于众多的原因,他极力编造谎言,让手底下的工作人员做着错误的规避措施。
即使技术员已经被辐射到身体开始大面积腐烂,仪表盘测量数据爆表。
与总工、厂长商讨时,三人的做法出奇的一致。
厂长极力撇清和自己有关,把责任推给他们的不认真负责;副总工则是继续掩盖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们只是工厂发生了火灾,并且说一切都是按照总工批准的方案进行。
总工自然也不是什么孬人,使用自己的手段将自己择的一干二净。
三人不欢而散,厂长和总工向中央汇报此事,接下来的一幕,我们看到了更大的谎言。
会议上,中央听到汇报后,电话作出了指示:核电厂情况已经被控制,只有工厂周围有轻微辐射,而苏维埃核武器被视为重要国家机密,所以要确保这次事件不会带来不利后果。
言外之意,就是控制消息传播。
另一波人,则认为现在已经有人由于辐射而死亡,并且这样的情况还在不断的扩展,应当立即让民众知晓,将损失降到最低。
两拨人争论不下,一位高管站起来对所有人说:“我们要相信国家,坚持中央的指示”。
而他们采取的方式却是封城,切断电话线,控制一切可以外泄的媒介渠道,让核反应爆炸的消息彻底锁死,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机密不被泄漏,对政府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而对外宣告的却是工厂爆炸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让民众不再有恐慌情绪,从地方到中央,无一重视此次事件的严重性。
要不是辐射飘到了瑞典,被瑞典政府检测出来后通知了前苏联政府,所有事情还会笼罩在阴云之下。
那位最先隐瞒反应堆堆芯爆炸事实的副总工虽然得到了不好的结局,但是他也贡献了最震撼的一幕。
当他把辐射量已经让200伦琴的仪表盘爆表的消息告诉总工时,总工笑了笑让他去楼顶重新测试。
而明明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的迪亚特洛夫迫于上级的压力还是走了上去,看到放射性烟尘从堆芯滚滚升起。
他的后背尽是绝望,转过头时,脸部已然变红。
他明白,自己已经死了。
关于不知情。
前面提到的在桥上起舞的所有人,后来都因接收了超高辐射死去,这座桥也被称为“死亡之桥”。
斯维拉娜·阿列塞维奇的著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是对切尔诺贝利核灾的真实再现。
她走访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
其中有一段描述消防员和她的妻子的故事,这对夫妇就是剧中的瓦西里消防员和他的妻子。
消防员妻子在医院见到因处理核爆炸事件而受到辐射的丈夫时,关于他的状况说了这么一段话:
“他的嘴巴、舌头、脸颊、一开始是小伤口,后来越来越大,白色拨片一层层脱落……脸的颜色……他的身体……蓝色,红色,灰褐色……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从嘴里跑出来,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到。我用绷带包着手,伸进他的嘴里,拿出那些东西……这些都是我的回忆!无法用言语形容!至今无法释怀!唯一拯救我的是一切发生的太快,我没时间思考,也没时间哭泣。”
换句话说,就是受到核辐射的人,身体都会由外向内一点点的熔化。
这样恐怖的惨状,甚至连战场下来的士兵都不忍直视。
十四天后消防员过世了,可是,他临终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所灭的火到底是什么。
没过多久已经怀孕的妻子生下了他们的孩子,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她的体内吸收了28伦琴的辐射。
4小时后,孩子永远地离开了。
关于无所畏。
在这场灾难之中,还是有英雄存在,他们是工厂内的值班长、技术员,他们是救火的消防员,他们也是帮忙撤离的军队、民众。
纵使已经知晓核辐射对自己今后会产生的影响,他们依旧走在了最前面。
但因为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后果却不可磨灭。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800年:专家称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后遗症需800年,而反应堆核心下方的辐射自然分化要几百万年;
9.3万人:33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造成致癌死亡人数约为9.3万人左右;
27万人:27万人因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34万人: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前苏联疏散了11万多人,随后数年,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前后共疏散34万余人;
50万:参与抢救切尔诺贝利的英雄们有五十万;
20亿人:建立在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成果上的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数据来源于网络)
至此,切尔诺贝利核灾不再是某个国家的私事,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灾难。
4号反应堆底下仍旧埋着200吨核辐射物质,尽管已经被石棺封存,但由于地下水流的问题,石棺顶部已有裂横。
一旦发生泄漏,将会致使整个欧洲变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不毛之地,更为严重,会间接影响全世界人类活动。
灾难已经过去,遗留下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现如今,那里的人被叫做“切尔诺贝利人”,他们恋爱、生活、看病、工作等等,人群都会避而远之。
把他们看成异类,而这样的不尊重似乎没有消逝的动静。
在切尔诺贝利留下的一切都被清理、掩盖的局面下,世人是否对人类活动的行径有所规范,才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的根本。
你觉得切尔诺贝利还有自然恢复的可能吗?
很多人没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所以不明真相,如今的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旅游胜地,还成为一些难民的避难所,但被石棺盖住的反应堆依旧是个“定时炸弹”。
切尔诺贝利事故已经过去了34年,爆炸赶走了人类,将地盘让给了野生动物,没有了人类的干扰,野生动物卷土重来,适应了核辐射环境之后,逐渐欣欣向荣。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位置并不偏僻,它距离乌克兰和白罗斯边境只有16公里,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只有110公里,相当于北京市区到天津市区的距离。
1986年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周围超过33.6万居民被迫撤离,方圆30公里的范围被隔离起来,形成了约4000平方公里的禁区。从那时起,切尔诺贝利便成为“无人区”的代名词,并成为众多离奇故事和奇幻小说的原型地。由于事故释放出来的核辐射量巨大,所以有人断言这里将在未来几个世纪内成为生命禁区,但出人意料的是,故事过去后几年,野生动物就开始接管这里。
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而且它们不在乎寿命,只要能活到繁殖期并成功繁衍就算完成任务了,因此繁衍几代就基本能适应这里的环境。禁区的生物群落已经恢复到比事故之前更繁盛的水平,在里面发现的动物有棕熊、狼、欧亚猞猁、普氏野马、欧洲野牛、野猪、驼鹿、獾、狐狸、河狸、水獭、水貂、乌雕、猫头鹰、流浪猫、流浪狗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河里的鲶鱼由于无人捕捞,有不少长到了2米多长,有人怀疑它们变异了。而狼更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当代生物学》201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切尔诺贝利地区的狼数量是其他未受污染地区的7倍,禁区附近的村民和猎人会设陷阱捕狼,在2016年就捕杀了1700只狼。
▲珍稀动物普氏野马是乌克兰动物学家在1998年放生的,用来监测切尔诺贝利的环境状况,这些野马进入禁区后长得膘肥体壮,能正常的繁衍生息。
2019年3月,针对切尔诺贝利野生动物的研究小组在英国朴茨茅斯举行会议,来自英国、爱尔兰、法国、乌克兰等国的30多名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当地大型哺乳动物、筑巢鸟类、两栖动物、鱼类、大黄蜂、蚯蚓、细菌和落叶分解的研究表明该地区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目前的辐射水平对生活在禁区里的动植物群体较少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尽管生活在高污染区域的动物出现了一些生理和遗传变化,但并不影响当地的生物种群。
▲侣行夫妇去过切尔诺贝利。
2016年乌克兰宣布禁区的乌克兰部分为放射性和环境生物圈保护区。切尔诺贝利的旅游业也开始发展,2018年就吸引了7万多名游客前来,2019年估计有15万名,国内的好几个旅行博主都去打卡过,国外还有模特在废墟里拍摄大尺度照片,引发了一些抗议。
除了大量动物之外,禁区里生活的人也不少,有些地方的辐射量已经降到安全标准以内。
▲玛丽卡,1999年出生在隔离区内,并在隔离区里长大,她的父母米哈伊尔和莉迪亚一直没有搬出隔离区。
▲迁回禁区居住的玛莎,已经87岁了,她说:“当你70、80、90岁时,辐射就显得不那么可怕了。”像她这样迁回禁区居住的人被称为“回迁者”。
还有一些穷人和东乌的难民走投无路之后进入切尔诺贝利的安全地带生活,这里房租和房价可能是整个欧洲最低的。
▲一个叫Maryna的女人2015年带着两个女儿从东乌逃到这里,和她们一样的还有几十户人家。Maryna的两个女儿差点死于战争,她听说这里没有战争,就过来了。在这里可以自己饲养家禽家畜,还能种植农作物,或者申请补贴。Maryna说:“战争会立刻杀死我们,但核辐射不会。”
▲还有一个叫Vadim的男子,也是从东乌逃到这里来的,他在切尔诺贝利里开了一家工厂,雇佣了7名工人。这里离乌克兰首都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并不偏远,而且房价和物价都很低。
虽然目前切尔诺贝利禁区里野生动物很多,也有人居住,但是安全隐患并没有完全排除,发生爆炸的反应堆目前是用混凝土石棺盖着的,防止放射性物质泄露,但无法做到完全的保险,所以这东西依旧是个“定时炸弹”。
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人类比核辐射更可怕,对于平民来说,战争也比核辐射更可怕。
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瑕疵。(核反应堆在反应时堆心会很快的上升到一个危险的程度)。人为原因:核电站操控人员的失误,为了安全演习的进行,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把控制棒抽到仅剩6根,严重违反了技术规范的要求。总而言之,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瑕疵。
但人为原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直接原因。
扩展资料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它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的危害很大:
1、危害人体,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
2、胚胎与胎儿的损伤,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胎儿期受照射的儿童中,白血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3、远期效应,在中等或大剂量范围内,核辐射致癌已为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在受到急慢性照射的人群中,白细胞严重下降,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4、受核辐射污染后的后遗症问题,受辐射污染后6个月,会发生的机体变化,包括晶体浑浊、白内障、男性睾丸和女性卵巢受影响导致永久不育、骨髓受损出现造血功能障碍,以及出现各种癌症。
另亦会有遗传效应,令生殖细胞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异,导致畸胎等问题。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500年内不能住人?
首先核反应程度不同 核弹爆炸完不会产生持续辐射 核电站泄露的核辐射是持续泄露
其次处理核辐射的性价比不同 前苏联人口密度远低于日本 城市迁移的土地对前苏联来说不是什么什么大事 而日本的人口密度却很大 废弃一座城市是他们根本无法接受的。
最后就是从技术层面来说 核辐射清楚并不是什么难事 清水冲洗地面加高密度金属吸收辐射粒子可以在短时间内清楚核辐射影响 但是投入过高 战后日本成为美国殖民地 美国需要日本作为与前苏联对抗的亚洲基地 对日本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 而对于前苏联来说乌克兰的一片土地脏了大不了换个地方重新建城 没有必要投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资金去处理核辐射污染
可能是空气中的石墨粉末进入飞机线路而产生短路引发的吗?
在HBO的新剧《切尔诺贝利》中有一个很惊悚的镜头——一架米-8直升机在执行空投灭火时坠毁。实际上,在切尔诺贝利救援中,的确有一架直升机坠毁,但那时因为刮到起重机的线缆导致机身解体,事故导致8名机组成员遇难。下图便是米-8坠毁瞬间。而事故原因可能因为飞行员过于疲劳而忽视了危险存在。
救援队为了封闭暴露出来的反应堆,采取了“自杀性”救援措施,派遣的80余架米-6、米-8直升机都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而士兵们的唯一的装备就是口罩,但这也只能防止吸入放射性尘埃,而不能阻挡辐射射线。
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当时工程师对反应堆进行紧急停机后的后备电源测试时,因为操作人员的人为失误,导致功率急剧攀升,整个反应堆失控爆炸。苏联当局起初希望掩盖事故真相,但是很快放射性物质就漂浮到了邻国,这也引发了极大地恐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部分地区都受到严重污染。苏联当局不得不调动1000辆卡车、3趟铁路列车,超过33.6万人被迫撤离。
4月26日,苏军化学兵司令弗拉基米尔·卡尔波维奇·皮卡洛夫率领核防护部队2600人,400辆专用车辆乘运输机、直升机抵达事故现场。并在随后的数天内向爆炸的反应堆投下5000多吨灭火材料,这也将放射性物质放射剂量从12000k 贝克勒尔降到100k贝克勒尔。5月4日,救援队员又从侧面转入反应堆下,每天向下面注入25吨液氮,使得反应堆地下土壤冻结在零下100摄氏度,防止反应堆炉芯污染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