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产地农民种水果却滞销?
鲜菜鲜果价格上涨,明显是受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产量减少、需求陡增,供不应求,使得价格上涨。这种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菜鲜果价格上涨不会持续在高位。总体看,通胀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目前市场上买到的很多是去年收获的水果,因此,随着进入夏季气温上升,清仓越来越快,库存越来也少。有些囤货的批发商坐地起价,也把水果的销售成本加到零售价上。
在种植环节,由于蔬菜水果不在主粮耕地保护范围之内,所占土地容易让位给景观园林,由于国内特有的土地性质,果园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国内果园用工量高出国外主产国5倍以上,生产成本快速增加。
而中国对农业的补贴不及日韩的力度,农民只有放弃了土地上的劳作,进城务工,才可能获得更高的收入。青壮年农民持续流失,“没人种果树”是一大问题。
随着市场对精品水果的需求增加,农民开始栽种新品种的果树,让果子长得漂亮,需要人工套袋。这个过程就很耗时、耗人工,种植成本增加。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水果的包装、新鲜程度的要求不断提升,商家在冷库、冷链上的投入也逐渐增大,每一个水果的包装成本、流通成本都在上升。“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果子挂满枝头下一句?
下一句为:果子丰收,可别果贱伤农啊。
贱字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1、自轻自贱[zì qīng zì jiàn]: 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2、烟花贱质[yān huā jiàn zhì ]:旧指妓女。
3、人离乡贱[rén lí xiāng jiàn]:指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4、亲疏贵贱[qīn shū guì jiàn]:指亲密、疏远、富贵、贫贱的种种关系。形容地位和关系不同的众人。
5、赏不遗贱[shǎng bù yí jiàn]:奖赏时不要遗留地位低下的人。
6、贱买贵卖[jiàn mǎi guì mài]:低价买进,高价售出。
7、谷贱伤农[gǔ jiàn shāng nóng]: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8、贫贱之交[pín jiàn zhī jiāo]: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9、卑身贱体[bēi shēn jiàn tǐ]:谓俭约勤苦;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10、贵德贱兵[guì dé jiàn bīng ]:比喻重德行感化,不重强制刑罚。
谷贱伤农背后谁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谷贱伤农”受伤的永远是以农为生的农民,而收益者永远只有经销商,他们可以随时根据市场的价格对自己的粮食定价,而农民永远就只能一个价格。
粮食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的永远是农民,作为粮食的生产者,他们没有定价的权利,有的只是被动的“逆来顺受”。价格过低,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家庭全年的生计。
隔壁村有两兄弟,年纪都在60岁左右。因为错过了找对象的黄金年龄,兄弟俩只有哥哥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找了一个离异的人做老婆。两兄弟没有分家,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两兄弟中,哥哥有眼疾,过门的嫂子身体也不好,所以三人中没有人选择外出务工。为了维持家里的正常开支,兄弟俩不得不选择种地卖粮。近些年外出务工增多,土地大量撂荒,所以兄弟俩种地是不需要缴纳租金的。即便如此,种地仍然需要很多的投入。
兄弟俩主要以种植玉米和稻米为主,秋季会栽植油菜。
以种植玉米投入为例
玉米1、肥料投入:以种植一亩玉米为例,前期播种时,每亩需要施复合肥40~50公斤,实际要按照土地的肥瘦施肥。玉米苗生长大概20公分的时候需要施尿素,每亩50~60公斤,生长到100公分再次施肥,一季两次。2022年肥料的市场价:复合肥为4元每公斤、尿素为3.5元每公斤。按每次施肥最低算,复合肥的投入是160元每亩,尿素的投入为350元每亩。综合费用总计,种植一亩玉米肥料的费用500元左右。
肥料2、种子投入。实际情况
玉米点种玉米的种植间距一般为行距30cm、穴距40cm,实际情况要根据品种选择合适的间距。为防止虫蛀及种子不发芽,玉米每穴投2~4粒种子。综合下来,每亩需要种子2~3包,市场价为30~40元每包,价格取最低下限,每亩玉米需要投入种子钱100元左右。
3、农药投入。
喷施除草剂农药的投入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根据土地野草的生长情况。种植结束,需要立即向土地里喷洒除草剂,一亩大概需要一瓶农药兑25公斤水稀释,农药价格在30元左右。玉米苗出土后,会伴随大量的杂草生长,要根据实际情况施药,一般情况下每次施药需要两瓶农药。综合每亩农药费用在100元左右。
4、耕地投入。
微耕机耕地耕地投入一般考虑人工和微耕机的汽油,一般情况下,农民种地都是个人劳动,不依靠外部力量,人工费用忽略不计。耕地一亩大概需要柴油2~3升,要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而定。这部分的投入大概在20元左右。
总结:人工不算,种植一亩玉米的总投入为:肥料500元、种子100元、农药100元、柴油20元,总计费用720元。
贵州没有平原,种子玉米的土地大多为山地和少许平地,基本都不具备浇水的条件。所以,玉米的收成完全靠气候。拿2022年气候来说,全年天气主要以干旱少雨为主,玉米减产百分之三十。玉米的亩产在玉米粒700~800公斤左右,实际情况需要根据土地的肥瘦。2022年当地玉米价格为2.6~3元每公斤,会存在波动。每亩玉米按最高产、收购按最高价计算的话,一年种植玉米的收入为2400元。除去前期投入的720元,每亩玉米纯收入1680元(不算人工费用)。
同理推算种植一亩的水稻费用在300元左右,亩产水稻600~700公斤(湿),田的肥瘦不同产量不一。水稻晒干分量减重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实际得干谷子480~560公斤每亩。2022年,稻谷的价格2.4~2.8元每公斤,会存在波动。每亩按最高产最高价计算,一亩水稻的产值为1568元左右,除去前期投入的300元,每亩水稻纯收入1268元(不计算人工)。
水稻兄弟俩种植水稻12亩,玉米9亩。按照最佳的收成和价格计算,种植粮食年收入为30336元。如果粮食的波动过大,直接影响了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收入,几千元几百元不等。这点“小钱”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顿饭一瓶好酒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农村的农民,几百几千元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家庭开支,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农村家庭的生计。
兄弟两个人都是60来岁的人,很难逃避身体老化生病的可能,一斤粮食多卖几毛钱,也许就是这个家庭身体健康的保障。
粮食的种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气候,年成不好的话有绝收的可能;其次是粮食价格的影响,粮食价格对一个以种粮卖粮的农民来说,影响巨大。最后还有就是交通和运输成本等问题,也会影响玉米的价格。
民以食为天,我们吃饭都会购进成品粮食。粮食收购商、加工商经销商等不受粮食的价格影响,他们的价格会根据粮食价格进行涨跌,“贱谷伤农”他们才是真正的收益人,农民没有利益可言。
那些农产品很多三农达人都在同时推广?
谢谢邀请。
利用平台,推广农产品,这是一场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绿色食品”的提升、“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帮农民卖农产品,要卖好钱,卖出高价,让在农村的农民收入大大提高,看到家乡致富的希望、和发展前景,激发在外创业、打工的农民返乡创业的热情。农产品主产区,经常传来令人“揪心”难卖、滞销的信息,然而在城市菜市场的“价格却不便宜、有时还买不到”。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三十年前的老问题,演变成今日:“菜贱,城市居民买不到便宜菜。菜贵,农村农民却不增收”之难题。人们现在很狂热,打悲情牌,迷恋于网络营销、名人效应、网红卖货 、粉丝经济所谓的商业模式。把互联互助农一付好牌打得"稀烂"。
网上卖农产品,电商“二道贩”样式的供应链,社区网购“三道贩”样式的销售端,包装、物流、快递、物力、人力费贵,人世间的一道"无解题"。
面对“日益饱和”的电商市场竞争模式,是农民增收了?还是消费者减负了?到底谁是真正的受益人?农产品推广,找电商平台一定要搞清楚,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是两个概念,不能混用。
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利用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本质是整合线下闲散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资料实现共享。
应用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资源配置使用而不占有,生产资料不使用即浪费。将社会资源配置平台化,集聚化,复用与匹配。要知道,在生产率(商品)达到一定的情况下,农业走产业化道路是必然的,农民的产品要进入市场,必须是有组织的。
只有这样,农产品在平台推广,才能够在集体的力量,资金的力量和技术的推动下,足够人体,进入市场,而不是一家一户在市场上乱撞一气。
从来达到共享经济生产资料的最大效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价值创新“业态”。最近碰到“领域发文不垂直“困惑,要想说真心话很难,但愿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扶贫达人团成员三农(财经)领域创作者 2019.7.11.上海.长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