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郭嘉,军师联盟曹操官渡之战出征前让郭嘉和荀彧写出心中世子人选?
真不好意思,没有看过这个电视,不好评价。不过,我认为,曹操的继承人应该没有意外,只能是曹丕。其他人都没有竞争的优势。
可为什么知名度却不如郭嘉诸葛亮和周瑜?
如果不方便看视频的欢迎看下方的文字介绍:
本期君君给大家介绍一下荀彧,荀彧字文若,是荀子之后。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时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后董卓毒霸京城,倒行逆施,于是荀彧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那么就跟随君君一起了解一下,荀彧到底有哪些建树吧:
第一,“保全根据地”,公元194年曹操东征陶谦,张邈和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并告诉众人吕布是来助曹操的,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守,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夏侯惇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之身出城会见受吕布煽动的豫州刺史郭贡,其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夏侯惇等便说,此去有诈,恐怕是凶多吉少!荀彧的意思就是先去稳定住他,即使不能让其投诚也能让其保持中立!于是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便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替曹操保住了大本营,不久,曹操回师击败了吕布。
第二,“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而荀彧劝阻说:“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最终能完成大业。兖州是我们的根据地,兖州还没有稳定下来,如果徐州在攻不下的话,那我们真是game over了。曹操采纳荀彧的意见,放弃进攻徐州的企图。抓紧战机,收割熟麦,积蓄实力。不久,曹操大败吕布,吕布连夜弃营撤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城,并分别派出部队收复兖州各县,兖州遂平。此战的获胜,对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成就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荀彧功不可没。
第三,“奉天子以令诸侯”公元196年,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返回洛阳。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而当曹操犹豫不决时又是荀彧力排众议,曹操最终奉迎献帝迁都许县。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从此造成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并为其此后统一战争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君君认为这是曹操集团的转折点,“奉天子以令诸侯”使得曹操在军阀割据中不断壮大实力,而后“奉天子以攻诸侯”使曹操顺利一统北方,成为天下霸主!
第四,“官渡之战,一统北方”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袁绍势大,曹操新败后军心不稳,文臣多是害怕袁绍,劝曹操议和,曹操犹豫不决,又是荀彧再一次力排众议,说袁绍势大不过是庸人,并例举曹操四方面的优势分别是,度量、谋略、用兵和德行,三国演义说成“说成十胜十败”。荀彧又劝曹操,一定要趁袁绍和公孙瓒交战之时先灭吕布和张绣并且要安抚西凉韩遂和马超等,而后北渡黄河,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设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持续半年,并劝曹操坚守阵地,用奇谋!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终取得这场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而“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和荀彧战前所预见的竟然完全一样!
第五,“居中持重,匡弼人才”,荀攸为曹操谋主,荀彧与荀攸分主内外,都是地位显贵。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钟繇”。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名士,为曹魏集团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遂后人有诗赞曰:颍上荀文若,人称王佐才。声名齐五岳,功业震三台!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而晚年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好了,相信很多三国迷都跟君君一样深爱荀彧这个人,那么你一定想知道荀彧反对曹操最终忧郁而死的原因吧?欢迎关注订阅君说历史,观看更多视频……
为什么三国杀中郭嘉荀彧曹冲戏志才被玩家称为宇宙兄弟?
宇宙兄弟指的是曹冲和郭嘉。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人的很多脑残粉喜欢说他两个不死就改变了中历史,曹冲不死司马懿肯定不可能篡权郭嘉不死曹操赤壁就打赢了之类的话,大家看多了之后就说曹冲郭嘉不死,中国早就统一世界进发宇宙了。还有就是三国杀里面两个都是不动白要挨揍卖血才能发动技能,一般都是先打他们队友在围观他们
算无遗策的荀彧和荀攸为何保持沉默?
程昱、郭嘉劝曹操软禁或杀掉刘备,为啥荀彧荀攸叔侄保持沉默?
这是一个揣心思问题,不好回答,只能推测。最直接的,可能是荀彧叔侄心中,已经含有暗中支持刘备,与曹操分掌政务、平衡朝庭里曹氏一家独大,汉献帝被架空局面。
荀彧荀攸投靠曹操很早,资历老、地位高,在过去的几年间,叔侄二人给曹操提供了很好的参谋意见。比如,在汉献帝最艰难时刻,建议曹操派兵迎接;在官渡之战前,荀攸提议分兵之策、在曹操眼看支持不住、就要奔溃的关键时刻,荀彧鼓励曹操坚守官渡,度过最难熬的一段,最终取得官渡大捷。
曹操也给了二人很高地位、待遇。荀彧很早就担任尚书令,这是一个很高级的职位,在以前,丞相是仅次于最高领导的二把手,但自汉武帝之后,尚书令就开始分庭抗礼,挑战丞相权力。那时,曹操自己才是丞相,可见,尚书令有多厉害。但是这里说的,是强勢皇帝之下的尚书令,汉献帝时期,尚书令当然不能和曹丞相比肩。不过,由此也可以知道,尚书令的地位不同凡响。
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荀家叔侄是汉朝死忠粉,之所以尽心辅佐曹丞相,是希冀将来有一天,能恢复大汉雄风。在刘备借机逃走前,曹丞相一些过头的做法,比如,演义中提及的汉献帝围猎时,曹操的无礼举动,已经引起荀家二人不满,但毫无办法,那么,借助刚刚被封左将军、且是汉献帝叔父的刘备,也许能对曹操形成一定平衡,压制曹操骄横跋扈、目空一切的嚣张气焰。
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荀彧传等记载看,荀家叔侄后来都非正常去世,荀攸也只比叔父多活两年。一个为反对曹操封魏公,另一个为反封魏王,但二荀的殉职根本没法阻止,这是一个人地位、条件到一定程度时,野心膨胀的必然,也是死忠粉们无法原谅的,针锋相对的结果,弱势一方必然会灭亡。(626)
郭嘉与荀彧谁更厉害?
小编觉得论奇谋,应属郭嘉较为厉害,他是一个有着比较强大的军事才能的人,曹操赤壁之后就曾哭到,奉孝若在,何至如此大败,可见,曹操也认为如果郭嘉不死,他不至大败。然郭嘉的声名并不好,一直被人家诟病,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从这点看,他应该是一个奇才怪才一类的,不被当时主流仕族认同的人才。荀彧则是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他推荐了大量的人才给曹操,曹早期的人才几乎都荀彧所荐。荀彧在理政治国方面很有一套,他是一个相才。如果曹操当时可以看做君王的话,荀彧就是他的宰相。宰相不需要太高的军事才能,但是一定要有政治上面的远见。
两人个人实难分出谁更为厉害,各自擅长领域不同,难以比较,若以大局着眼,小编则以为还是荀彧较为厉害。因为奇谋将略之才三国时期数量还是有的,而经世之才却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