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修建,中秋节大雁塔开放吗?
中秋节景区正常开放。大雁塔,位于市区南部大慈恩寺内。大慈恩寺是唐代长安城内颇为宏丽的皇家寺院,建于唐太宗时期,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并由西行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担任“首任主持”。期间,法师督造了大雁塔。
玄奘法师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弘扬佛法11年,并创立了佛教的“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期间,为供奉从印度请回的经像和舍利,法师亲自督造修建了大雁塔。
如今的大慈恩寺,是明代在原寺院“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现存的殿堂则多是清代建筑。寺院内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其中,大雁塔内和玄奘三藏院分别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师的顶骨,是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
寺院中轴线以东是塔园,园内的塔林,共有舍利塔九座,供奉着自清代以来本寺九位高僧的舍利子。
大慈恩寺的南、北都有广场。周边还有陕西博物馆和大唐芙蓉园等景点。
钟楼和大雁塔的对比?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原址在西安市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的大慈恩寺内,被视为古都西安和陕西省的象征。唐永徽三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现存塔身七层,通高64.5米。
进入大雁塔不需要门票吗?
进入大雁塔是需要门票的。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边的大慈恩寺内,因此大雁塔也被称为慈恩寺塔,而大雁塔则是当年玄奘为保存从丝绸之路带回来的经书而修建的。
西安大雁塔高多少米?
西安大雁塔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雁塔区曲江新区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602—664)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大雁塔最初只有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来层数和高度都有过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现在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曲江新区大慈恩寺内
建筑年代: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文保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个人意见:听景不如观景。任何景点,都是后人为了各种利于自己的目的,开发出的喧头。再因当时的经济能力,添油加醋出来一些人为景致。无论什么时候去观赏,那就带着目的去欣赏。另外,一定记住雁塔区曲江新区大慈恩寺,因为在雁塔区小寨地区还有个小慈恩寺,在十多年前,那个寺庙更是人们经常去膜拜的地方。而大慈恩寺更是去旅游参观留念之地。
大雁塔为什么叫?
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
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西安市的大小雁塔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唐代古塔,不但在我国,在世界上也颇有名气。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内,是我国佛教名塔之一。唐王朝为了请当时名闻遐迩的玄奘法师担任大慈恩寺的主持,特令在寺内修了翻经院。公元652年,玄奘上表,请求在慈恩寺内建塔以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和佛像,欣然同意。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其特点是: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砖墙上显出“棱柱”来,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形式。大雁塔塔身高大,结构坚固,外观庄严、朴实、大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小雁塔 在西安城南1公里处的荐福寺内,有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 人们争先恐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的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建国后修复小雁塔时,才发现它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这不能不令人叹服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