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怎么死的,三国冲儿死是第几集?
第45集。
相关剧情:曹操回到长安,百官和儿子们前来迎接。曹操最宠爱曹冲,曹丕顺着曹操的心意夸奖弟弟聪明。这一幕让司马懿看在眼里,认为曹丕才是曹操数子中心机最深者。回到家中,曹操得知马腾的军队已经退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考校完功课,曹操命司马懿出任曹冲宾客。当夜,曹冲被什么动物咬了一口,很快中毒死掉。曹冲之死令曹操悲痛欲绝,荀彧却说曹冲是死于谋杀。灵堂之上,曹操果然发现了杀害曹冲的罪魁祸首。曹操却严令荀彧此事到此为止,不许把真相公布。
办完丧事,曹操召见司马懿,要他在剩下的三个儿子中挑一个相辅。司马懿却宁愿为曹冲服丧三年,做他的阴间宾客,曹操含泪同意。次日,司马懿的同学陈群前来拜访,一语道出了他的心中块垒——司马懿要用三年时间来观察等待,以确定谁最终会成为世子!此言一出,司马懿大惊。
许攸帮助曹操完败袁绍后却死于许褚之手?
答:关于许攸之死,存在两种死法。一种叫做死在史书上,另外一个是死在小说中。两种死法代表两种人生观。
一、史书上的正规死法。根据《魏略》记载。许攸从袁绍处投靠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某日曹军开进邺城的时候,许攸嚣张的说“曹阿瞒啊,要不是我,你怎么进的来此城”。这话被别人听到了,然后传到曹操的耳中。这已经构成了动摇军心的效果,所以曹操亲自把他给杀了。
二、演义小说中的死法。当然前面这一部分都差不多,只是进城之后,饮唤褚曰:“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就生气了,什么靠你,不是我们牺牲这么大怎么进的了城?许攸也狂傲的说,你们这些匹夫之勇,何足挂齿。于是许褚就砍了他。曹操见到了于是厚葬了许攸。
两种死法的相同点都发生在进邺城之前,许攸狂傲的说,要进此城你们都是靠的我。不同的是一个是曹操下令杀的,一个是许褚杀的,然后曹操安葬。
从中,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
1.演义的死法带有夸张的效果。许褚也不是一个蠢货,不可能不知道杀队友的害处。即使真的被挑拨了也不可能再这个节骨眼下将人给杀掉。所以演义这样写是要突出许攸的狂傲和与众不同,并且将曹操摆在了一个比较中立甚至有褒扬的角色。
2.史书上的曹操杀许攸,我相信这是常规操作。为啥要杀许攸?因为他的说法已经有点动摇军心。战争不是靠一计一策就能得到胜利的果实的,而是要靠众人的牺牲和付出。这一点曹操不会忘记。即使你是一个叛将,即使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曹操这里都是应该的,不能将功劳给你一个人。今日杀你许攸,就是要让众将明白,功劳是大家的不是一人独享的。
3.许攸死的恰到好处。在没有进邺城之前,许攸是一个叛徒,他给对手献策最终摧毁了自己原先的君主的基业,他还有什么好高兴的呢?如果当时的许攸在进城之前嚎啕大哭,那么我还会敬你是一条汉子。可惜他不是。
在城门口被杀,代表着一个叛将最后的归属是不能进前主人的家。你的用处已经用完了,是到了该了解的时候了。
4.一个人可以张扬,可以叛变,可以有才华。但是三者都在一起了,那么离死期不远了。
就真的一点没看出来曹操名为汉相?
荀彧希望曹操会是像霍光那样的权臣,但是最后也可以还政于朝廷
其实荀彧一开始还是比较感激曹操的,荀家世代公卿,颖川系的代表。而曹操当年虽然真实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也算是救汉廷于水火之中,救天子于危难之际。
而将天子置于许昌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灭袁术,使得天下因为有他曹操在,各路诸侯不敢称王称帝,而后灭袁绍,统一北方,而后曹操可以挥师南下,如果没有赤壁之战,曹操可以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势终结,使得大汉重新恢复安定。
可能,曹操从来都没有想当皇帝的想法,从时候墓碑上仅仅写汉征西大将军之墓就可以略窥一二。
可是,人终究会变的,并且就算曹操不想做皇帝,在那个位置有时候也就身不由己了,手下的将领呢?他不想当皇帝,并不代表他的儿子不想当。
而他手下,一部分是想让曹取代汉,另一部分就是看似忠于他,实则忠于汉室的荀家叔侄代表的汉臣。
而加封魏王,则证明他放弃了荀家叔侄这一系,为他儿子以后可以称帝铺路。因为他老了,依旧三国鼎立,如果他不做抉择,曹魏集团可能会在他死后分崩离析。如果没有赤壁,曹操统一全国,不一定不会还政于朝廷,因为那个时候,曹魏集团忠于汉室的人还很多。
曹操这个人,我觉得也算不上是汉贼,在没有进魏王之前,他是对汉帝最好的一路诸侯,而且把自己的亲闺女都送给她当皇后,以至于这位苦命天子,漂泊半生的皇帝,最后得以善终。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曹操派人给荀彧空盒子令其自杀,我觉得这样也不算太过分,毕竟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曹操已经将这条路给放弃了,当然要以绝后患。
当年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最能理解曹操心意的那个人,最后却分道扬镳。
曹操会把他怎么样?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先入为主了,历史上关于荀彧的死因有三种说明,三国演义只是其实的一种,这三种的记载分别是: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在《三国志》本传中的记载是:“以忧薨”(忧郁而死),但是这个说法过于简单,引发了很多猜测在《后汉书》、《魏氏春秋》记载是: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领会曹操之意,因此服毒自尽。也就是现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情,而在《献帝春秋》的记载是:曹操让荀彧杀伏皇后(伏皇后是汉献帝皇后),荀彧不从,故自杀。按照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剧情分析下,他为什么会自杀在212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当进爵“魏公”,并秘密地征求荀彧的意见。但是荀彧认为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在心里他根本不赞同曹操进爵“魏公”。但是,曹操听闻之后心头不忿,亦因此对荀彧不满,怀疑荀彧有异心。生性多疑是曹操的性格后来,其实这个时候,虽然荀彧一直是曹操的心腹,但是后期,其实身边并没有实权(这一点其实存疑),所以郁郁寡欢这个时候,曹操送空盒,也就暗示他也不得不杀掉自己的密友。。。这个其实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说回来,如果向曹操认个怂,曹操会不会不杀他?
个人觉得不会,只不过他的后半生会非常凄凉!按照古人的高风亮节,那还不如自杀了呢
那么刘备逼死了谁?
孙权逼死了陆逊,曹操逼死了荀彧,那么刘备逼死了谁呢?
刘备逼死了他的二弟关羽和他的义子刘封!
孙权逼死陆逊陆逊出身士族,一生为东吴卖命。从协助吕蒙夺荆州开始崭露头角。吕蒙死,陆逊继任大都督。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举倾国之兵讨伐孙权。陆逊临危受命,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然后在夷陵火烧刘备军八百里联营,刘备大败,仓皇逃入白帝城。第二年刘备悲愤而亡。
石亭之战陆逊又大败曹休十万大军。曹休惨败后,羞愤而死!
陆逊为人正直严厉,治军有方,计谋出众,终其一生,几无败绩!
然而,就是因为陆逊不小心牵涉到了孙权的太子立储纠纷,陆逊被孙权猜忌,不仅写信责备陆逊,还派人天天到陆逊府上找茬羞辱陆逊,陆逊哪里受的了这些窝囊气,忧忿而死!
孙权逼死陆逊,后悔不已。孙权后来追封陆逊为昭侯,还拉着陆逊之子陆抗的手,说对不起他们父子!
曹操逼死荀彧荀彧为了曹操殚精竭虑。政治上让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都,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制高点,管理内政方面也颇有建树。最主要的是荀彧为曹操招揽和举荐了很多一流的谋士和人才,比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和贾诩等人。
曹操要当魏公,加九锡,荀彧反对。曹操心有不平,就让人给病中的荀彧送去一个空的糕点盒。荀彧打开盒子一看,空的,就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自杀身亡!
就这样一个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大才,为了曹操的发展立下不朽功勋,却让曹操逼死。曹操做的很不对。意见不合,可以搁置争议,也不能逼死荀彧啊!
事后曹操也很觉得对不住荀彧,对其家人待遇优厚。
刘备逼死关羽和刘封刘备其实还间接逼死过庞统、刘巴等人,因不那么明显就不展开了说。我认为他逼死关羽和刘封那是明眼人一看就能知道和理解的。
先说逼死关羽
关羽本来就桀骜不驯,刚愎自用,喜欢争强好胜。他不仅对黄忠和马超被封表示过不满,还动不动提出要去跟马超见面单挑!说黄忠是一个老卒,关羽不愿意跟一个老兵头为伍!
关羽对东吴更是看不起,说孙权跟狗一样,说吕蒙是江东鼠辈,说陆逊是黄牙小儿!
这样骄傲自满,争强好胜之人,刘备不是说派人来压制或者调和各种矛盾,反而火上浇油,撺弄着关羽北伐。
刘备汉中称王,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假节!
那时候的襄阳可不归关羽管,襄阳的守将是曹操的爱将曹仁!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不就是唆使关羽北伐襄樊吗?还给关羽假节,便宜行事,更是助长了关羽嚣张气焰。因为有假节,关羽可以说是手握生杀大权,可以不禀告刘备,直接斩杀手下不听话的大将。
这不,还没出征北伐,关羽就开始行使假节的权力了!
本来安排的糜芳和傅士仁为先锋,那么应该是廖化等关羽的心腹镇守公安和南郡。结果,在城外驻扎的糜芳和傅士仁贪杯醉酒,军营不慎起火,烧了很多军用物资和人马,关羽一怒之下,就要对他们开刀问斩!因为他假节,有这个权利!
要不是从汉中过来的费诗求情,有可能还真把两个家伙给宰了!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早期跟随刘备打江山的人,也是立有战功的。而且糜芳还是国舅爷,他的妹子糜夫人嫁给了刘备。这样的人你也敢杀?关羽有点过于的狂傲了。
不杀就不杀,处理办法很多。最不应该的就是让他俩守公安和南郡。
一是可以让他们继续当先锋,戴罪立功。如果打仗再有问题,两罪并罚,再处罚或者处死也可以。
二是如果不带他们北伐,那就应该让费诗带着他俩去汉中,让刘备处罚和安排,这样可以把黄忠等人调过来参加北伐。
这两种处理方法都可行,结果关羽却安排他们留守荆州。你想,在你控制范围内,两个人还违反军规喝大酒,导致营房失火。关羽北伐襄樊,不在荆州看着他们,那他们还不翻到天上去了?
刘备的一个假节和襄阳太守,就把关羽逼的只能北伐打襄阳和樊城,这不是找死还能是什么?
关键是在关羽北伐期间,刘备连一兵一卒都没派过来支援关羽。我就不相信刘备派不出一兵一卒。哪怕你派兵不上前线,而是派赵云、黄忠等人领兵协助关羽镇守荆州等地,加强防御,提防东吴偷袭总可以吧!这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降于禁也没用。最后还是被曹操和孙权联手,不仅荆州丢了,关羽的命也没了。
你说是不是刘备逼杀的关羽?
再说逼杀刘封
刘封也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作为刘备的养子,为了刘备的霸业东征西讨,立了大功。
孟达投降曹魏,刘封受到牵连。再加上当时关羽曾要求刘封、孟达协助攻打襄樊被二人拒绝,刘备就迁怒于刘封。刘备听诸葛亮建议,先让刘封领兵去讨伐孟达,结果被孟达联合徐晃和夏侯尚等人打败。刘封损兵折将,只得逃回成都复命。
诸葛亮就劝刘备杀了刘封,说刘封果敢刚毅,怕以后刘禅控制不住他。刘备赐死刘封,刘封叹息道“悔不听孟达之言”,自杀身亡。
原来孟达投降曹魏后,劝刘封投降,说你如果不投降,会有生命之忧。刘封觉得他是刘备的养子,又立有大功,刘备怎么可能杀害自己呢?
事与愿违。刘备还是把刘封杀了。后来刘备知道孟达劝降刘封之事以及刘封死前说的话,也是懊悔不已,不住的叹息,为失去这样忠心的大将和爱子伤心泪流。
再后悔也晚了。刘备也好,曹操也罢,还有孙权,都是为了一己之私,逼杀有功之臣,到最后魏蜀吴三国谁也没有得到天下,而是让司马懿领衔的司马家族弯道超车,三国归了晋!这也许就是对魏蜀吴三国创始人的讽刺和惩罚吧!(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作品,欢迎讨论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