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关心的主要命题包括潜能嘛?
最主要是发挥人的最在潜能。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和特征?
人本主义教育主张以下几点:
其一,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认识个人的存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形成真诚、选择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学生个人自由发展、潜能开发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课程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学校应允许学习者犯错误、做实验、表达自己,直至发现自我。罗杰斯曾经批评,过分地强调知识是现代教育的悲剧。
其二,人本主义者批评传统课程过于注重学科逻辑,忽视学生的心理逻辑。他们主张从学生完整的个性、人格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起因、情感、信念和意图等方面,提倡学习者的心理发展与教材结构逻辑的整合、情感领域与认知领域的整合,以及相关学科在经验指导下的整合,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课程设置应以人文学科为主,应有利于学生寻找并发现个人的意义。
其三,要求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关系。主张师生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教师应该富有想象力地呈现课程和教材,以便形成温暖的、有安全感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学是教儿童,而不是单纯教教材,要展开真正的学习,儿童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都能成功。
其四,反对各种机械、僵化的测量和考试,认为这些手段本身同学生自由发展的目标相冲突。人本主义者注重学习者的成长过程,重视启发、讨论、思考、探索、发现、表达等活动方式。强调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评估,通过设计陈述性报告、学习档案法、契约评价法、自我评价法等多元评价法,鼓励学生在想象、文字、图片、表演、游戏、手工、诗歌等活动中获得自由发展。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
(1) 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 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充分肯定人的力量、人的价值。
(2)古典主义。
开设古典课程,但是绝非纯粹“复古”,实则古为今用、托古改制。
(3) 世俗性。
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都洋溢着浓厚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 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4) 宗教性。
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而是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的宗教性, 以造就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5) 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 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
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
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精华和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
人本主义和个人本位论的区别?
一、核心不同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核心是形而上学。
二、要求不同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民本主义:民本主义的要求是服务百姓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要求是避免采用甚至反对唯物主义。
三、内容不同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容是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做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内容是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人本主义文学的特征?
、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
2、着力描写现世生活,肯定人的权力,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3、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变更和题材与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