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台词,难道后人中就没有超越张良的谋士吗

天美资源网

荀彧台词,难道后人中就没有超越张良的谋士吗?

题主好,我来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子房”即指张良,子房是他的字。张良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同为刘邦麾下重臣,帮助刘邦崛起并在楚汉之争中取得了最终胜利,因此被后世称为“谋圣”。

荀彧台词,难道后人中就没有超越张良的谋士吗

“吾之子房”语出自《三国志•荀彧传》,在《三国演义》第十回中也有同样的表述。具体为曹操在兖州招贤纳士,荀彧叔侄离开袁绍前来投奔,曹操在同荀彧交谈后心情大悦,称赞荀彧为“此吾之子房也”,随即对荀彧委以重任。

除了荀彧,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多次以此称赞自己的谋臣刘基,也就是在民间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刘伯温。

除了以上二人,我们其实很少能看到其他君主将自己的谋臣与张良相比,至于影视剧中的台词则多为杜撰,并没有靠谱的出处,也就谈不上动不动就说吾之子房了。

那么,为什么后世君主喜欢将谋士比为张良,后世就没有能够超越张良的谋士了吗?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张良深谋远虑,在秦末汉初的天下大潮中辅佐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并能功成身退,已经成为足智多谋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冠以“谋圣”称号。能够与张良相提并论,是君主对谋臣最大的赞美和期许。

张良是秦末汉初的传奇谋臣,祖先曾经五代相韩,家世显赫。在博浪沙狙杀秦始皇未遂后,张良逃亡下邳,得受《太公兵法》,后率众投奔当时刚刚起事的刘邦,以其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深受刘邦信赖。

在楚汉之争中,张良在关键时期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谋臣的作用,为刘邦取得最终胜利贡献良多。

入关之战中,张良为刘邦出谋划策,层层破除秦军阻碍,仅用时一年,就领先项羽攻入关中,迫使秦王子婴投降,完成了既定的战略部署。

入关后,张良意志坚定,分析利弊,劝谏刘邦约法三章,保境安民,为之后的楚汉相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同时在鸿门宴上,力保刘邦脱离险境,做好收尾工作,并在项羽团队内部埋下分裂祸根,充分展现了张良的大智大勇。

分封诸侯时,刘邦原本只据有巴蜀地区,是张良通过个人关系,为刘邦争取了更大的地盘,并建议他烧毁栈道,蒙蔽项羽,休养生息,利用高超的外交手段吸引楚军的注意力,为刘邦出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期,张良提出了“下邑之谋”,制定了具体的战略部署,策反英布、联络彭越、重用韩信三管齐下,彻底扭转了楚汉相持的局面,使刘邦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汉朝建立后,张良又劝谏刘邦定都长安,封赏雍齿安稳人心,为汉初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论功行赏时,汉高祖刘邦盛赞张良,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自此开始,张良以其深谋远虑的智慧和洞彻全局的眼光成为了后世谋士的楷模和效仿对象,曹操和朱元璋对荀彧和刘基的称赞,也正是基于此。

一方面,君主希望自己的麾下能够有像张良这样的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把握大局,进而统一天下,荣登九五;

另一方面,谋士们希望自己能达到张良的高度,依附英明的领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实现理想,名垂青史。

所以,用张良来称赞谋士,是君主和谋臣的共同美好愿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2.“吾之子房”的说法需要特定的历史环境,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说出口的,并且对谋臣来说,这句话还有更深层次的隐喻。

张良所处的秦末汉初时期,群雄逐鹿,共灭暴秦,他和君主刘邦一起努力打拼,终于成就了不世功业。

那么根据张良的这种情况,“吾之子房”就不能随随便便拿来比喻谋臣,首先要具备的,就是特殊的历史时期。所以我们上文中提到的荀彧和刘基,都是完全和这个标准相契合的。

荀彧生活于东汉末年,那时群雄并起,他和叔叔先是在袁氏集团跑业务,无奈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只好投奔还在创业初期的曹老板,却不想新老板慧眼识珠,不仅连称“吾之子房”,还委以重任,从此开启了一段君臣佳话。

刘基也是如此。自从被一把剑逼出了浙东之后,他追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先后在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和北伐中原时出谋划策,又在立国后劝谏立法止杀,堪称明朝劳苦功高的创业者之一。

从荀彧和刘伯温的经历来看,与张良是何等的相似,他们都起于乱世,都具备清醒的头脑和缜密的思维,对于大局有着超越旁人的认知,能够在纷乱的战局中把握住一线生机,从而克敌取胜。同时,他们都具备政治家的素养,对人心和权术的把握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影响了他们在各自朝中的地位,也成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

张良之于刘邦,荀彧之于曹操,刘基之于朱元璋,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后两位均以刘邦自比,以谋臣比张良,除了对属下的盛赞以外,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信心和野望,但这里面,还有一层寓意。

汉朝建立后,刘邦因为种种原因诛杀了部分功臣,就连功臣之首萧何也要靠自污这种低级手段来自保,一时间朝中人人自危。只有张良心向黄老,一心修道与世无争,哪怕卷入了立储之争也能及时抽身而退,真正做到了片叶不沾身,既保全了自己,也成就了和刘邦的君臣之义,实在是两全其美。

曹操和朱元璋应该也有这种期望在其中,毕竟自古以来君臣无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共贫贱,不见得能够共富贵,这种希冀,就像雍正对年羹尧所说的,“总之,我二人做个干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

这是刘邦们的美好愿景,也是张良们的最终期待,可惜,历史总是相似的,却无法复制。

东汉建安十七年,荀彧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

洪武四年,刘基入京谢罪不敢归乡,忧愤成疾。洪武八年,朱元璋遣人送刘基还乡,回去后一个月就病逝了。(一说胡惟庸投毒,民间盛传为朱元璋所杀)

3.滚滚长江东逝水,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很难确定后世谋臣有没有人比张良更强,但我们能够肯定张良不比后世任何谋臣差。

华夏大地的历史太过久远了,各朝各代的谋臣猛将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为了评比优劣,分出高低,自古以来就是争论不断。对于张良的评价,仅从“谋圣”的称号就可见一斑。

在演义戏本里面,我们常常能听见一句话,“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将张良和姜子牙相提并论,是长期以来在潜移默化中的约定俗成。

在张良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的一千年后,唐开元年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而设立了武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张良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武庙设立后,唐宋元等朝代多次进行增减,但张良始终占据着配享的位置,一直不曾改变。

对于后世中有没有超越张良的谋士,这大概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必须带着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仅凭个人喜好。相比张良,后世名气更大的谋士寥寥无几,再充分考虑其成就地位和生前身后事,能够拿来比较的大概仅剩一手之数了,对于这种情况,就以我们内心中思考的那个人为准吧,他或许胜过张良,或许不能,但历史中总会有他的一页记载。

对于张良,存在我脑海中的不是那个信奉黄老的汉朝留侯,也不是那个运筹帷幄的汉初三杰,而是那个在博浪沙孤注一掷的韩国贵族。

那石破天惊的一锤,似乎给秦王朝敲响了丧钟,而刺秦的张良,也刚刚走上历史舞台。

两千年后我们回望过去,张良是不是汉朝之后第一谋士无从确定,但我们能够清晰的知道,曹操和朱元璋曾经指着荀彧和刘基说道:

此吾之子房也。

我是爱读书的莫道疏狂,欢迎点赞关注。

你认为老版三国演义和新版三国演义哪个好看?

、 新版好看

新版对原著的改动很大,台词什么的不是很讲究,总穿帮,人物不全,爱情戏过多,对人物性格的改动也比较大,所以有时也让人不好接受。但是场面好,特技好,视觉冲击力强,而且人物性格塑造的更细腻,人物之间的矛盾也比较明显,比如荀彧和曹操之间的。 二、 旧版比较忠实原著,但也有一些改动,人物比较全,台词等也很讲究,音乐比较古典。与新三国相对,场面特技都差了不少(年代原因),许多战斗场面像唱京剧,(比如三英战吕布那段,感觉是故意往兵器上砍,不砍人,赵云七进七出那段感觉就是一群人在草地上打闹,没啥战斗气氛,所以老三国总用音乐撑场面)。

三国杀中你觉得最好用的武将是谁?

《三国杀》出来这么久了,武将的强度划分一直是玩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游戏更迭了这么久,强度自然又有新的变化,今天小球球给各位说的这些武将,都是值得入手的高强度武将。

那么,小球球就来说说《三国杀》中的武将的强度划分又有哪些(强度榜不算国战,国战有单独的体系)。

在评强度的时候,小球球并没有把所有的神系列列入进去,尽管他们有的或许强度并不高,主要还是说说正常的武将吧。

超然地位武将:

传闻新八神之上,又有一个超然地位的武将,俾睨众生,没错,那就是唯我孙大将军孙策是也。

如果你是小白,不太会玩,好嘞,选他就对了。言归正传,先来说说新八神:

新八神

徐氏,刘琦,戏志才,钟繇,张让,王基,鲁大师,sp袁术

新八神中例如之前的陈琳,陈宫都已不在,主要在于武将更迭过快,导致强度跟不上。

当然,现在的版本,只有新八神远远不够,例如平民双神将也是占有一席之地。

平民双神

李丰,马良

这两货都是集辅助和过牌率于一身的武将,就李丰而言,可以说技能比凌操要稳定,还可根据时局做出相应的储粮,一次四张牌让他的手牌质量也极高。

而马良自然不必说,神辅助一个,自身强度和过牌率也高。

三核

王朗,荀彧,步练师

总体而言,三核的变动不大,这几个武将的技能机制在那儿放着,即使版本再怎么变,打法都特别灵活,有些人觉得荀彧不行了,事实上,荀彧不论是补牌还是控场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和技术空间,最主要的是操作主动权在自己手上,灵活控场,所以小球球认为他上三核问题不大。

菜刀三绝

界关羽,界黄忠,界黄盖

三个人中,个人认为界关羽是最灵活的,界黄忠输出是最高的,界黄盖则介于两者之间各有兼顾。

界关羽真正强的是义绝,可以说是界马超的加强版,对敌人可以废被动,对友军可以回血,还能对敌人友军施放防桃,缺点主要还是手牌缺了。而界黄忠的爆发是真的强,配上烈弓专打各种不服。而界黄盖可以把废牌换三张牌,红杀直接杀,爆发性也强,但整体介于其他两将之间,属于比较中庸的一个。

土豪三突

关索,留赞,弥衡

这三个武将都是突突神将,但对于普通玩家而言,皆是可望不可及,关索不必多说,没一个废技能,有爆发,能屯牌,不断杀,强度爆表。

留赞要弱一些,但自身刷牌能力也很强,而弥衡这个一秒五喷的男人,可以说真正是打破了平衡,如果第一轮没乐住或者带走他,或者他先手,那几乎非死即残,也是很多土豪的最爱,丝毫不需要考虑任何技术,只需要手速。

上面这些武将,在这个版本,都有许多亮眼的表现,所以小球球把他们进行了一个分类,当然或许对版本理解不同,也有可能和各位的想法不一样,例如针对貂蝉,界刘备等传统强将未做排序,但这些将整体都属于排名靠前的强将,也欢迎小伙伴们补充啦~

破冰行动这部片子你如何评价?

看到十一十二集,这个剧给我最大的惊喜就是,我看到的观众评价的所有的所谓的剧情漏洞都会在后面的剧集里被填上。包括但不限于物证用垃圾袋装、行动不上报上级,林耀东的出场过于酷炫不像村主任,连“李飞坐出租车找陈珂这段表现毫无刑警素养”也在最新剧情里被马雯小姐姐吐槽了。这个锅估计要爱奇艺的剪辑来背,插叙倒叙回忆用的太多,观众本以为看到了事情的全部,谁知只是冰山一角,可能结论下早了。

有些疑惑,关上上帝视角都能想清楚的。有一些细节很喜欢 比如陈珂找包星的时候,在确定了见面地点时间时,拿起手机,很可能是想通知李维民,但被杨柳发现制止,所以在找到包星时警察没有第一时间出现。还有,塔寨线里宗祠开会的戏,林耀东和林耀华的盖碗是放在一张桌子上的,而林宗辉的盖碗单独放在一边。这个细节暗示了大房二房关系密切,与三房则不同心。还有开会时不少村民坐的是塑料小方凳,农村的感觉一下就有了,和后续急着要钱又容易被林耀东煽动的形象很搭。

我看到前十集对这个戏最大的担心是剧情线太多太杂,主线任务端塔寨揪内鬼会讲不清。东山警局里的狼人杀,围绕513案的调查,赵嘉良的线人工作,刘浩宇香港法国贩毒,塔寨疑云重重,林水伯伍仔毒品受害者的悲情,数线并行,摊子铺的比较大。十一十二集很多人觉得拖沓,因为李飞还没放出来。但我觉得这两集很关键,理由是它把赵嘉良、刘浩宇和林耀东三条线连在一起了,513案这条线也基本结束了。接下来预测赵嘉良会和林耀东有接触,为他提供货源。加上陈光荣是二房内鬼这条已经暴露的信息,几条剧情线交织成网,后续剧情会更加紧凑明朗,而不是主要人物各演各的。

演技上,以吴刚王劲松张晞临老师为代表的老戏骨团队自然是没得挑,这几位是演得嗨了连所谓影帝都能秒的人物,只有欣赏和膜拜。任达华老师我墙裂建议他开个吃播。客观说主演黄景瑜,台词功底略弱,中气不足,吐字不够清晰,还需再磨炼。从情节上来看,黄同学在演偏生活化的情节时还是比较游刃有余,给李维民买衣服、助攻宋扬追妹子、被马雯揭短这些处理的很棒。但在重头戏上,比如被审讯的那一段,提升空间比较大,特别是跟蔡永强穿插着剪对比太鲜明。李飞在被审讯的时候明显有自己的小心思,可如果这点不是李维民捅破,我仅从李飞的表演上是意识不到的。黄景瑜应该算是年轻演员里比较有天赋也比较努力的,但可能是因为年龄和经验的问题,处理复杂的情节的能力略有欠缺。

这部剧看到现在觉得陈珂这个角色有点多余,按说演到弟弟被放出来和爸妈团圆就可以结束了,最多演到助攻找到包星。还有这个妹子认识的嫌疑人的对象也太多了吧……感觉这人物加的有点生硬,有为有女主而有女主之嫌。远没有人民的名义里的女性角色塑造的真实精彩。马雯倒是更讨喜一点,如果非要给男主加感情线,我希望是和马雯,如果和陈珂这个已故兄弟的女朋友,好像恶俗了点……

最后,不知道为什么用普通话会成为槽点……讲广东的事用广普+粤语,那拍别的省的戏是不是也得用当地方言呀?影视化也要考虑观众观感和文化传播的效应吧。我不懂粤语,基本不看港剧,觉得拍到香港那边切换港普很舒服,毕竟还是大陆的片子,上星平台央视,得考虑全国各地各年龄层的观众。

看完十三十四,已经进入新的篇章了,找林胜武要视频,估计后面那三百万就会爆出来。513案的真相估计会贯穿全剧,猜测和林耀东有关系,是塔寨为了坑南井村的手段。

几位老戏骨的戏我持续吹爆。13集的高光时刻之林耀东撩香。一撩一抓一闻,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和手握生杀大权的狠厉就有了。

李维民和马云波的那段聊天也是演得酣畅淋漓。神来之笔就是李维民在马云波说到蔡永强时忽然起身踩格子,将两人间刀光剑影的猜疑试探掩饰成轻松愉快的师徒唠家常,让马云波放松警惕。

马云波的真实身份估计很快也要浮出来,推测和塔寨大房二房有勾结,但绝不能用好人坏人这种一刀切,这个人物一定是多层次的,他也有无奈,也有良知。

三国里袁绍有什么缺点呢?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罗贯中冲大家挥挥他那破烂不堪的扇子:“嗯,今天的嘉宾是,袁绍家里富,袁绍,袁绍呢?被外星人捉走了?”发现袁绍凭空消失后,罗贯中仿佛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赶忙俯下身子四处寻找。

“我,我在这呢。”桌子底下传出一声气若游丝的声音。狼狈不堪的袁绍理理凌乱的头发:“我在这呢。有,有老鼠!要是我大将颜良文丑在此,还用惧他小小老鼠……”

“嗨!又是这句!”罗贯中哭笑不得:“您能不能换个台词?”

“不能,不能,不能!”袁绍气急败坏地大喊道。罗贯中的嘴角露出一丝诡秘的笑容:“看,典型的焦虑症加强迫症加精神分裂症。还有,你很,非常,十分固执!”

此时,一个衣冠不整的人哭哭啼啼地跑进来:“主公,主公,你不能去啊!”

“谁把叫花子放进来了?咦,你是田丰?”等田丰靠近了,才看清。他板起脸来:“哼,怎么又是你!你是不是劝我不要去攻打曹操啊?”

田丰一副急火攻心的模样:“主公,你怎么那么那么固执啊?非得硬碰硬吗?真是不可理喻!你为什么就不能听我的建议,跟曹操玩骚扰战术……”

袁绍的脸渐渐由淡黄色变成了赤红色再变成了黑紫色:“你,你你!我不跟曹操正面交锋,怎么能体现我的英武?怎么能表达我的壮志?哼!你才是不可理喻。”,把田丰说得哑口无言。

罗贯中微微点点头:“看,这是典型的自以为是。”

田丰被袁绍训地心灰意冷,悄悄溜走了。此时资深“龙套”——关羽又气冲冲地跑出来,一把揪住袁绍:“你个以官取人的家伙!看我一刀劈烂你!”

“喂,喂喂。我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快,快帮忙啊!”袁绍手忙脚乱地挣扎起来,关羽气哄哄地把袁绍往地下一扔,袁绍便一屁股坐下,惊恐地:“你,你,你为何谋害我?我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

关羽凤眼一瞪:“什么?哼,你真是大言不惭!那日我要去挑战华雄,结果你非得说我只是个马弓手,不是富二代就不让我上阵。幸亏曹操兄竭力担保才成。我杀了你!”关羽的青龙刀泛着寒光。

“别,别动手。有话好商量,关将军。”罗贯中慌忙过来相劝。关羽哼了一声:“看在贯中兄的面子上就放你一马!下次再碰见我,你最好数数自己有几颗脑袋!”

“哎呦。录制个节目还有这么大的危险啊。”。“来!喝酒!”有人提着个酒葫芦,满身酒气地冲了进来,看见袁绍,便疯疯癫癫地乱喊起来。

“许攸,你不是投靠曹操去了吗?我对你那么好,你却……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家伙!”袁绍一看见醉醉熏熏的许攸,就气不打一处来。许攸漫不经心地一点头:“你,你对我好?好什么好啊?我,我费尽心机夺得了曹操的催粮书,你,你却诬陷我。诬陷我是想迷惑你,投靠曹操去。我一气之下,一气之下就真去投靠曹操了。哈哈哈。”

看着得意的许攸,罗贯中点点头:“嗯,袁绍多疑,但也没有军事天赋。而且不善用谋略,远贤臣,亲小人。这都是导致他最终失败的原因。”

“什么?罗贯中!你你你!”袁绍腾地一下站起来,“你说,你说我多疑,我忍了。你说我没有军事天赋,我认了。你为什么说不善用谋略呢?嗯嗯嗯?。

“你当然不善用谋略。田丰劝你凭借山河之固骚扰曹操,沮授劝你采用防守策略,你都不能采纳,这不是无谋的表现吗?”罗贯中说得头头是道,袁绍哑口无言。

罗贯中的鼻子因为有鼻炎而格外敏感,他闻到一丝焦糊味。

“着火了!着火了!”一个家丁忙忙活活地跑进来:“天气太热,有东西自燃了!快,快离开火场啊!要不我们都得烧焦了。”

“火!谁放火了?”袁绍腾地坐起来:“我的粮食,我的粮食,都烧了!我家囤积的粮食啊!我的粮食!”袁绍一副欲哭无泪的样子。

“嗯?难道是火刺激了袁绍的中枢神经,致使袁绍的精神病犯了?”罗贯中小心翼翼地靠过去:“请问,您怎么了,放声大哭:“我的粮食,我的粮食啊!”

罗贯中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他一头雾水的时候,两员大将跑过来,抱住袁绍的脑袋大哭。原来是袁绍的手下蒋奇和淳于导。

主公啊!我因为那天晚上多喝了点酒,所以曹操来防火的时候,我忘了打119了,于是粮食就都烧光了。”淳于导喷着酒气笑呵呵地说。

“废物!笨蛋!蒋奇,我不是派你去救火去了吗?嗯?!”袁绍又威严地逼视着蒋奇。

蒋奇吓得战战兢兢的,半晌不敢发话,“主,主公,我是去救火了。不过,不过我有点着急。结果被曹操的大将张辽给包了饺子,自己能活着回来就是命大了……”

“你们!你们!”袁绍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被120拉走了。

“哎!一个没能力的富二代,不得不说是个悲剧啊!”罗贯中意味深长地说。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