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广的历史贡献

天美资源网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广的历史贡献?

从汉文帝、汉景帝到汉武帝,李广一生侍奉了三位汉朝皇帝,那么他立下了哪些功绩呢?李广一生与匈奴战斗70余次,使匈奴人闻风丧胆,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李广在汉文帝时期因为抗击匈奴有功,被任命为中郎,后来每当李广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的时候,文帝对他说,可惜你生不逢时,假如你在高祖那时,最起码封个万户候。

参与平定七国之乱,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爆发,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联军,他在昌邑城,夺下了敌军的战旗,声明远扬,但是由于他私自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所以,回军后,朝廷对它没有封赏,他错过了第一次封候的机会。可以这样说,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是李广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给他的一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梁孝王刘武与汉景帝在立储问题上矛盾重重,积怨极深。李广接受梁孝王将军印,使汉景帝对他防范重重,李广就这样被卷入了汉朝的宫廷斗争,为他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广的历史贡献

汉武帝时期一改以往对匈奴政策分四路大军,主动进攻匈奴,卫青一战封侯,李广可能是因为长期在边关对抗匈奴,名声太响了,匈奴集数倍兵力活捉了李广,将李广放在两匹马之间的网上,李广飞跃而起,夺马而逃匈奴人一脸懵逼,这位汉朝将军会飞呀,因此,李广获得了匈奴汉之飞将军的称号,就这么可笑?飞将军李广的名号竟然是因为战败被抓,这也使她错过了第二次封候的机会。因为战败,李广被判处死发花钱赎罪成了平民,后因匈奴入侵辽西,李广再次被启用,任由凭拥拥入兵,在这里射中了石头,即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民寻白羽,没在石林中的来历。

在最后一次出征匈奴的时候,60多岁的李广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因罪被送往军官处,因不堪忍受刀比吏的侮辱,自杀为亡。

李广一生打仗无数,一心想觅封侯,但是到死也没能如愿,也就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为什么汉武帝时军队那么厉害?

导入语: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稳定强大的柱石。军力强大,则国家稳定,国力强盛。军力弱小,则外敌入侵,民不聊生。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能征惯战的民族。5000多年的争战史,使得我们伟大的军队,坚强、勇敢。我们曾经创造了十万人斩首24万的记录,两万人大败42万大军的记录,也创造了以落后的装备单挑17个国家,并保持完胜的记录。当然,我们也曾经屈辱的创造了100万大军被两万八国联军打得屁滚尿流的记录。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强悍的,除了强秦之外,就属汉唐了。特别是强大的汉军,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存在。

强大的汉军

汉军的强悍是有目共睹的。下面我们以汉朝国力最为强大的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的汉军为例子,来看一下,汉军有多么恐怖。

1、北伐匈奴

从白登之围开始,强大的匈奴骑兵一直是汉朝的达克摩斯之剑。经常南下抢掠,甚至威胁长安。

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马邑之围开始,汉朝开始对匈奴发动全面反击。经过河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李广利北伐匈奴,汉援乌孙等战役,到了公元前71年,汉军连续对匈奴作战52年,把一个雄踞北方蒙古高原的强大的匈奴,打得丢盔弃甲,连续丢失河套、河西、西域之地,并且内部分裂,不得不求助于强大的汉朝。

最终,东汉时期,北匈奴在汉军打击之下,被迫西迁。

2、西征西域

张骞通西域之后,汉军也跟随者张骞的脚步,来到西域。西域跟长安相距万里。但这丝毫不影响汉军的行动,汉军一战楼兰二战大宛三战车师四战康居,楼兰王被擒,大宛王被杀,车师被迁走,康居的匈奴单于郅支被杀。

汉匈在西域征战多年,最终,匈奴被赶出西域。

汉军的威名,震动整个西域。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都护。西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部分。

3、东征朝鲜

在汉军与匈奴征战不休之时,因为朝鲜经常袭击汉朝的边境,不听汉朝的号令,汉军还曾经大规模征伐朝鲜。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命令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率领5万大军攻打朝鲜。在汉朝大军的攻击之下,卫满朝鲜灭亡。汉朝在朝鲜北部设立四个郡,进行直接管辖。

4、南征南越和闽越

在汉朝的南方,南越和闽越是两个割据一方的大国。虽然大部分时间,这两个国家都表面上承认臣属汉朝。但是,它们也多次沆瀣一气,明里暗里与汉朝为敌。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发兵十万,兵分五路进攻南越。经过近一年的战争,汉朝彻底平定了南越,在南越故地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并且又占领了海南岛,设置儋耳、珠崖两郡进行管辖。

在进攻南越之时,东越王对汉朝阳奉阴违。于是,占领南越之后,汉朝大军陈兵闽越边境,一举攻占了闽越国。中国的东南沿海(台湾除外)全都纳入汉朝的管辖范围。

5、征服西南夷

西南地区,一直是少数民族众多,小国林立之地。夜郎、滇国、邛都、兰且等先后在西南建国,称霸一时。

汉朝在征服南越之时,命令西南夷出兵协助。跟闽越一样,西南夷也是阳奉阴违。兰且还杀了汉朝的使者。汉朝大军于是迅速灭了兰且、邛都,威逼夜郎,滇国。夜郎、滇国皆入朝,汉朝分别封他们为夜郎王、滇王。

强大的汉军

汉成帝时期,夜郎终究为汉军所灭。

在汉武帝到汉宣帝的时代,强大的汉军是一个恐怖的存在,它打败天下无敌手,几乎将周围的国家揍了个遍,而且灭国无数,将汉朝的领土整整扩大了一倍。

汉武帝时代的汉军为什么这么厉害

汉军为什么如此强悍呢?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装备精良

乞丐要行乞,也要带个碗。军队要行军打仗,当然少不了要带装备。在这方面,汉军的装备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我们可以看看汉军当时有什么装备。

1、马匹

在中国的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精兵的代名词。尤其是汉代,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为了对付匈奴,汉朝的几代皇帝极为重视马匹的发展。在汉高祖时期,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中,就有养马的法律。吕后时期,禁止母马外流。汉文帝时期,积极鼓励民间养马。以免役的方式刺激民间养马。汉景帝时期,又扩大边境牧马的规模。并且汉朝形成一套完善的养马管理体系。称为“马政”,汉朝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养马厩的令、丞或长、丞。汉景帝此外,中央的一些部门如廷尉,也辖有一定数量的牧场。诸侯国也设“仆”官,下领“厩长”及“厩丞”,负责马政。

顺便说一下,为了改善中原马匹质量,汉朝还不惜远征西域,大败大宛。寻求“汗血宝马”。

所以,在汉朝初年,马匹数量迅速增加。由刘邦建立汉朝时找不到四匹同样毛色的马来拉车的情况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的仅仅军马就有四十万匹的规模。

2、汉剑与环首刀

汉剑是汉代军队的制式装备。它不同于青铜器的巅峰之作——秦剑,它的主要原材料是铁,这不仅仅使得汉剑能够大量生产,而且质量更胜于青铜剑。汉剑跟盾牌配合使用,大大加强汉军步兵的战斗力。

在与匈奴骑兵的作战中,汉军发现,长剑的威力远远小于长刀。所以,“环首刀”破空而出。环首刀也称“汉刀”,是汉军后期的制式装备,逐渐取代汉剑。环首刀的出现,提高了汉军骑兵的作战效益。

环首刀

3、汉弩

努,在中国古代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经过后代的不断改良,到了汉代,已经发展出了能够用双臂拉开的擘张弩,和用脚踏的蹶张弩两种。

而且不同于秦代和先秦时代的青铜弩机,汉代已经发明了青铜钢铁合金的弩机。

弩,因而成了步兵对抗骑兵的有力武器。

除了这些,汉军的制式装备还有冷兵器时代必不可少的武器——弓箭。除此之外,汉军还拥有戈、长矛、铠甲等常规装备。

汉朝的军用物资,由国家统一供给。汉朝设考工令负责兵器的制作,设武库令负责兵器的贮备、管理。汉朝的郡国也设有工官、铁官,负责制作器械,并将它们输入京师。

二、完善的后勤供给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队后勤供给,最为主要的就是粮食供给。

汉朝在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使得汉朝国力蒸蒸日上。国库充盈。官仓里面堆满粮食,有些甚至因为多年没有吃而腐败了。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汉书.食货志》

在汉文帝,汉景帝时代,汉朝每年都将大量的粟输入边境,为将来的反击匈奴做准备。汉武帝时代,还在边境实行屯田政策,也一定程度上解决边境士兵的后勤问题。

每到行军打战之时,汉军骑兵甚至可以一人带两三匹马,用于更换或者驮带装备和粮食。

汉军骑兵

当然,行军打仗之时,仅仅靠着自己带的粮食很明显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汉军骑兵的身后,是一支庞大的“后勤大军”。

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襁属不绝。——《汉书》

更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汉朝尽然初步建立军队医疗体系。

《汉书·灌夫传》记载:“(灌)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据记载,晁错就曾经建议,在招募边境移民时,招募一些医生前往边境。

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也。为置医巫,以救疾病。——《汉书.晁错传》

三、优秀的将领

“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领,是一支军队的核心。将领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支军队的胜败。

西汉,特别是汉武帝时代,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

宝刀未老的李广,“关内侯”李敢,投降匈奴的李灵,李家祖孙三代,边疆屡立战功,威震敌胆。

长平侯卫青,多次帅军大败匈奴。龙城之战,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河套之战,夺取河套地区。解除匈奴对汉朝长安的直接威胁。元朔五年、六年两次大败匈奴。漠北之战,击溃匈奴漠南主力。

横空出世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初次随卫青出征,即斩获敌人包括相国、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籍若侯乃封号,名产)等高级官员,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功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河西之战中,霍去病长途奔袭,占领匈奴的河西之地。漠北大战时,霍去病击溃匈奴左贤王部,俘虏敌人不计其数,并在匈奴祭天圣地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典礼。

霍去病

此外,汉武帝时期,汉朝还拥有像“浞野侯”赵破奴,赵充国等等大量的名将。

四、积极进取的帝王

说到汉朝,不得不提到汉朝的帝王。大汉初期到中期的帝王,几乎个个雄才大略,雄心勃勃。特别是汉武帝。

汉武帝是汉朝所有皇帝中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北伐匈奴,东征朝鲜,南平闽越与南越,西征西域。东西南北几乎打了个遍。

特别是北伐匈奴,一举洗刷了刘邦当年被围白登山的耻辱,完成了汉朝多代皇帝想完成而没有完成的事情。

正是有这样英明的皇帝,汉军才有如此多的出彩的机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皇帝,骑奴出身的卫青,才有机会建功立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皇帝,才能顶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也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皇帝,南宋纵然有岳飞。韩世忠、宗泽等名将,也只能屈辱的与金签订《绍兴协议》。

五、血性和功业心极强的汉人

论血性和功业心,中国历史上,秦人是第一位的。而第二位,则是当仁不让的是汉朝人。

正是因为血性,苏武才北海牧羊十九年而不投降。

正是因为功业心,终军才敢于请缨南越:“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正是因为功业心,张骞才敢于经历千辛万苦,前往西域“凿空”。

正是因为功业心,陈汤才敢于发兵击杀匈奴单于,发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汉人,为什么那么雄心勃勃,想要建功立业呢?原因跟秦人一样——十二级军功爵制。只要作战勇敢,敢于为国家做出贡献,就能够封侯赐爵,就能够名垂青史,谁不想?谁的心中没有封侯的雄心和渴望?

结束语:血性的军人,精良的装备,完善的后勤,优秀的将领,雄心勃勃的帝王,造就一支强大的汉军,也使得汉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图片原作者

参考资料:《汉书》

《资治通鉴》

《汉旧仪》

王莽有哪些历史贡献?

我们所知道的王莽都是些负面的历史,此人篡夺西汉王朝,改为新朝,出台一系列改革,没见啥成果就爆发了黄巾军起义。

王莽的科学头脑,在当时是罕见的

王莽曾经支持过人体解剖。古代因为道德绑架,认为对尸体进行解剖是不道德的,都认为人死之后要入土为安是对死人最大的尊敬,王莽冲破传统道德观念,对人体结构充分掌握,支持对宫廷死刑犯进行人体解剖实验!

王莽支持人造食品的研制。人造食品今天听得最多,很难想象汉朝就有先例!公元18年,因为连年荒灾,各地区很难维持生活食物保障,王莽就派人到处对可食用植物的调查,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造食物研制!

王莽的改革政策颇有影响

因为西汉后期的皇帝,不是小就是无能,各个贵族官僚进行买地占地,农民没地之后无法生存,出现饿死不是稀罕的事。王莽就对土地进行改革,把土地收回,全部充公,之后分给农民,下令禁止土地买卖,这是不是近代土地革命才能看到的现在,王莽这一举措显得格外的前卫!

王莽的人权解放。西汉虽然是封建社会,但是离奴隶社会的远去并不是很远,在奴隶买卖上依然很盛行,有钱人的贵族就喜欢买贫民家的姑娘,王莽看不下去,就废除了此项制度,这可是封建社会对人权的一次解放。

王莽的经济改革,不像是一个古人干的。王莽重视货币改革,王莽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法,前面的土地均分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就是进行货币改革。王莽制定了新的货币,然后将现在市面上的货币收回,把新货币按量适度发行。所以人们不得不佩服,王莽真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统治者,他敢于施行我们现在才会有的措施。这可是我们今天才能见到的货币政策啊!

王莽有很多传奇色彩,据说高祖创业之时,怒斩白蛇,白蛇后来回来报复,把他的汉朝一分为二,即西汉和东汉。王莽虽然在位时间不长,很快被绿林好汉推翻,但是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还是对后事有重要的影响。他更像一个穿越者,改革思想非常的前卫!

在他统治下的大汉鼎盛时期版图有多大?

我是三维策论,历史爱好者,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汉武帝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政治上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各地藩王的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了太学。而汉武帝最大的功绩体现在军事上,他平定叛乱、打通河西走廊、击败匈奴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并且开疆拓土,使得中原王朝的版图空前辽阔。

那么汉武帝究竟为汉朝开拓了多少疆土呢?下面本文将对此做一个简单的陈述。

汉朝初期版图

刘邦战胜项羽之后统一了中原,但是领土却还没有秦朝大。北边强大的匈奴对汉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白登之围让刘邦认识到短时间内汉朝是打不过匈奴的,因此采取了和亲的政策。

而汉朝南边有着东瓯、闽越、南越、夜郎等国,这些国家的存在也给汉朝的边疆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在这个时期,汉朝不但北边要驻兵防匈奴,南边还要屯兵防备诸越。

文景之治时汉朝版图

文景之治是汉朝的盛世。在这个时期,秦末战乱所造成的经济萧条逐渐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官府仓库里的粮食和铜钱更是数不胜数。但是汉朝的领土并没有什么变化。主要原因是汉朝实行修养生息的策略,没有大规模发动对外战争。

而在文景之治的后期,汉朝爆发了七王之乱,当时的情况就像上图所显示的一样,本就不大的汉朝版图的东部千疮百孔,汉家江山风雨飘摇。

好在七王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了,没有给中原带来长久的乱世。

汉武帝击败匈奴后的版图

汉武帝从景帝手里接过的版图和刘邦传下来的版图并没有什么变化。汉武帝先使得东瓯内附,在征讨南越,将岭南收入汉朝版图。扫除了南方的边患。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北边强大的匈奴。

在和匈奴的战争中,汉武帝先夺回河套地区,筑城“朔方”以防守匈奴。然后卫青、霍去病大展拳脚,击败匈奴主力。剪除匈奴右翼,打通河西走廊,并在河西设立酒泉、武威、敦煌、张掖四郡,将河西走廊纳入了汉家版图。从此中原王朝和西域联通,给后代帝王经略西域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四郡

这就是汉武帝时期最大的版图。汉武帝灭了卫满朝鲜,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使得汉朝版图空前广阔。再回去对比下汉高祖刘邦留下的地盘。是不是觉得汉武帝开疆拓土功绩非凡呢?

结语:

汉武帝开疆拓土,有着非凡的功绩。虽然他连年征战,有穷兵黩武之嫌,给中原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晚年又宠信方士,导致了巫蛊之祸的发生。但是汉武帝的军事举措给后世的汉朝定下了对外政策的基调。“强汉”这个形象在周边国家的心目中被树立了起来,从此中原王朝的强大和正统不可动摇,总的来说是功大于过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欢迎留言讨论,更多精彩,请关注@三维策论(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汉武帝比较完整的史书?

1.《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汉武帝传》:是汉武帝刘彻的历史传记,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汉武帝传奇的一生。书中对于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历史功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学术价值很高,可读性强。

3.《那时汉朝1》:从刘邦出身写起,到楚汉争霸结束为止。全景叙述秦朝崩溃及诸侯逐鹿中原的壮阔惨烈的混战场面。项梁PK章邯,壮志未酬身先死;项羽怒斩宋义,破釜沉舟,在巨鹿上演了一幕壮丽的英雄绝地反击战;刘邦势如破竹,先入咸阳,却在鸿门宴上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4.《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5.《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