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有穿8条裤子的吗?
有。
我国少数民族的习俗及服饰有:
一、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男袍一般都比较宽大,尽显奔放豪迈。女袍则比较紧身,以展示出身材的苗条和健美。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色。
二、壮族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 壮族服饰,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三、满族
满族服饰分旗装与马褂。当今满族一般着时装,节日才会穿满足特色的服饰。其中改良后产生的旗袍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
旗装,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在过年的时候每个民族都有什么习俗?
我们先来讲一讲汉族吧。汉族就是我们传统的过春节的模式。贴对联。,压岁钱。杀鸡拜神。相互庆祝。
有一些人的话鸡蛋,是不可以放过年的。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过年不能吃肉。
当然这些也不一定是民族的,有可能是某些地区,我们这边有姓黄的,过年那几天都是吃斋的。
又有一些过年的习俗是不可以洗澡的。
所以过年习俗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很多风俗。
泼水节
泼水节是每年的4月13日到4月16日,同时泼水节也是傣族人民的新年,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征服旱灾、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泼水节并不仅仅局限于“泼水”,在泼水节期间,还有歌舞活动、赛龙舟、放孔明灯、浴佛、丢包等等各种重要的活动。
在泼水节来临之际,傣族人民就忙着杀猪、酿酒了,同时还要制作许多年糕(傣语称为“毫诺索”)以及各种各样的粑粑,以便在节日期间食用。
关门节、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
赕塔
傣历3月15日(新历1月12日),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家人赕塔的日子(也有一些寨子时间不一)。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寨子佛塔举行赕塔仪式,诉说心愿,祈求来年平安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少数民族有哪些?
蒙 古 族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2.回 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3.藏 族 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4. 维吾尔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5. 苗 族 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6. 彝 族 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 壮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8. 布 依 族 贵州省。
9. 朝 鲜 族 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10. 满 族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11. 侗 族 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12. 瑶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13. 白 族 云南省,贵州省。
14. 土 家 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15. 哈 尼 族 云南省。
16. 哈 萨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17. 傣 族 云南省。
18. 黎 族 海南省。
19. 僳 僳 族 云南省,四川省。
20. 佤 族 云南省。
21. 畲 族 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22. 高 山 族 台湾省,福建省。
23. 拉 祜 族 云南省。
24. 水 族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5. 东 乡 族 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 纳 西 族 云南省,四川省。
27. 景 颇 族 云南省。
28. 柯 尔 克 孜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29. 土 族 青海省,甘肃省。
30. 达 斡 尔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1. 仫 佬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32. 羌 族 四川省。
33. 布 朗 族 云南省。
34. 撒 拉 族 青海省,甘肃省。
35. 毛 难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36. 仡 佬 族 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37. 锡 伯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38. 阿 昌 族 云南省。
39. 普 米 族 云南省。
40. 塔 吉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1. 怒 族 云南省。
42. 乌 孜 别 克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3. 俄 罗 斯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4. 鄂 温 克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45. 德 昂 族 云南省。
46. 保 安 族 甘肃省。
47. 裕 固 族 甘肃省。
48. 京 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49. 塔 塔 尔 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0. 独 龙 族 云南省。
51. 鄂 伦 春 族 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52. 赫 哲 族 黑龙江省。
53. 门 巴 族 西藏自治区。
54. 珞 巴 族 西藏自治区。
55. 基 诺 族 云南省。
五大自治区的民俗特点及服饰?
1,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
壮族的节日
吃立节
“吃立节”是龙州、凭祥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据说中法战争时,当地壮族人民因忙于抗击外国侵略者而顾不上过春节,直到正月三十才凯旋而归。为了庆祝胜利,补过春节,当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个节日来过,此后相沿成习。
歌婆节(歌墟)
壮族人民的歌婆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它是壮族地区传统性的群众活动。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届时,青年男女从各地汇集在固定地点,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一般有数百乃至数千人参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对唱,这一组同那一组问唱,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并多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据文献所记,“歌墟”始于宋代,明代的“歌墟”已与今接近。
娅拜节
广西者宁、索乌的壮族每年4月属兔的那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48条鱼,到娅拜山上祭奠壮族传说中的妇女娅拜,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百姓与压迫他们的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定名娅拜山。每年到她遇难那一天,壮家人都要祭奠她,表达怀念之情。
苗族的节日
开年节
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踩花山节
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苗族妇女缠头梳妆准备参加“四月八”庆祝活动
四月八
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要举行吃黑米饭、喝米酒、唱大歌等活动,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贵州台江苗族同胞喜过独木龙舟节
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贵州苗族姊妹节举行“牛王争霸赛”、姊妹节竞渡赛龙舟
苗族人家欢度敬桥节 苗家“春社”日 浪漫相亲时 苗家欢度“新禾节”